最近三四年,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纠结要不要把写东西当饭吃。所谓旧病自成医,我把一些自我诊断的判断标准分享一下,供考虑吃创作饭的朋友们参考:
1、你的创作源泉来自什么,是否需要不断「入世」体验来充实?
写现实题材,却没有弄脏裤腿沾一沾泥土,纵使文字功底好,也是会耗尽的。没上过班的人,很难驾驭职场题材;没进过法庭的人,写出来的律政剧本,只能讲婆婆妈妈情感纠葛。
为什么网文很多是玄幻、穿越题材?私以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没见过。为什么不少校园作家凭借情感类题材出道?因为他们至少有这方面的体验。
如果我从现在开始,不工作了,不接触社会了,肯定也没法在知乎维持创作。对大部分人来说,灵感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总得有一些生活原型。建议题主敞开来和女儿聊聊,看她未来想写什么题材,创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如何确保自己可以一直写下去。
2、你是否能维持高度自律的创作生活?
退一步说,如果没有打算当职业作家,想在学业和未来的工作之余坚持创作,那么就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热情总有消退的时候,每个星期总有那么几天犯懒。这个时候,能不能对读者负责,维持更新频率和质量,就能体现「票友」和吃专业饭的差别了。
对于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试一试。题主倒不必和女儿争执,可以鼓励她和平台签约作家交流下,问问他们每天的创作量如何,然后尝试一个星期,每天雷打不动都要完成目标创作量,完成之后一起复盘今天的工作状态、点评今天的作品,当成一份工作严肃对待,看看还有没有当初的热情。
3、有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资源,应对潜在的法律纠纷和公关危机?
有答主提到了签约后版权相关的风险。因为签约不慎,内容被平台「白嫖」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背负高额违约金也不稀奇。如果自己遇到法律纠纷,有没有能力和渠道维护自身权益,都不是小问题。
另外,作为创作者,也要学习怎么做好一名公众人物。一方面,自己发布在社交媒体的个人生活信息,可能被过度解读;另一方面,年轻人过剩的表达欲,在这个愈发不宽容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也可能为自己招致危机。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中二的年纪,会觉得这是一种悲壮,真经历过,就会发现一点都不好玩了。
说这些,不是为了「劝退」,更准确地说,是在做风险提示。
选择的自由,前提是要明白选项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题主的女儿已经想过这些风险,依然决定签约当作者,那么题主也别太介怀,作出选择的能力,也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嘛。
签约负担太重了……
这是啥玩意?
签约能有啥负担?
这玩意不从来都是爱写就写,不写随便吗?
大学的学习成绩……我不敢说不重要,但绝不足以让一个学生在社会立足!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看到设计老手,没签合同就去了……
就不知道该咋评价。
这个设计侵权的文案,我不大看得懂……虽然我也是美术专业。
通篇文稿,重点不是设计图和卡地亚侵权设计的对比,而是煽情……
维权也特么是个技术活好咩?
苦逼社畜继续实时播报。
1.目前街上的私家车比昨天少了很多,但交通管制在某些路段形同虚设,警察有,路桩有,可是根本不查车呀……吉林大路和临河街口分区写着“有通行证”和“无通行证”两个边,结果过了分区隔离带没人查,又混到一起了……可能是早上七点半太早了?
2.这两天大规模新增数字,别理解成瞒报,清库存什么的,我个人理解单纯就是这三轮核酸清查出来的确诊和无症状人群,毕竟奥密克戎一轮核酸根本检测不出来,有的是密接在家隔离好几天终于阳性的,大家别对卫健委有那么多的成见,昨天群里区卫健委呼叫各医疗机构奉献医疗专业的志愿者,可以看出人手确实短缺,但检测点每个人都很辛苦,昨天晚上下楼倒垃圾的时候看见两个防护服窝在一个小屋里吃盒饭,作为给医疗人员提供行政服务的我看着很心酸,大部分志愿者和医护人员都是二十多的孩子,盼望多一分理解。
3.物资肯定没什么问题,工资嘛……等具体文件吧,我们明天发工资还不知道情况呢,那些没什么积蓄的年轻人和房奴、商户可难受了,不过很快就会过去。
4.医大一院也停诊了,我个人估计近日新增应该会逐渐减少,这核酸这么做要是还有漏的,那可就是科技上的失败了。
5.强烈建议给民营医疗机构的基层医务人员涨工资!我们行政类的可以再研究,都两年多了,基层医疗工作收入还是那些,付出和回报根本不对等,长春市民营医疗机构没有住院部的护士有几个赚三千五以上的?风险呢?
随便说说,这周我会继续实时播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