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偶尔和我妈一起追剧,每当一个角色出场,我都情不自禁地问她一句:“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作为旁观者,尤其是从事不关己的看官角度,我发现人往往期待先得到定性的结论,再以此为依据看待事态的发展,也就是常说的“心里有个数”;而不是基于事件再作出自己的判断。
仅从观察者网的整活和人物报道角度来看,观网迎合了吃瓜群众这一偏好,毕竟大多数人看新闻不较真,图个新鲜。观网对外国人物言行的报道有着强烈的正负面偏向。对于某些人物,挖苦、暗示层出不穷,抓取只言片语替其塑造人设。一定程度上对吃瓜群众理解、看待世界不利。
用人民日报作对比。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措辞也颇为严厉,但对于人物总体上遵循客观原则,就算是特朗普,也是中立为主。
而无论在观察者网哪个平台的号上搜索特朗普,尤其是下台前的视频,基本上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强烈负面信号。
19年那会儿我刷观网比较多,那时候有一个极大的描述反差即对鲍里斯和科尔宾的视频描述,还有对特蕾莎梅。对科尔宾,即使他领导的工党在选举中大败,也能得到一个正常的标题,引导遗憾情绪的文字描述。但恶搞起鲍里斯约翰逊来观网却开足马力(难怪有人称他与特朗普是难兄难弟)
观网为观众定性了人物,然后基于此定性开始给他们塑造人设,表面上减轻大众理解的负担,实则带偏大众,何尝不是一种舆论暴力?至于为什么在知乎等平台风欠佳,至少我是不喜欢以这种戏谑的定性来口嗨、博人眼球、诱导刻板印象的形成。
不得不承认,任何事件的所有关注者,过半人还是在关心“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该站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冲突,我曾看到观网视频下面一些评论,大致是:“所以呢?这次应该帮谁”“该站谁”。
说实话,我之前看到人民日报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报道,大多数以中立为主,感觉些许失望,不够刺激。但其实中立的报道往往比较客观,不易带入情绪。如果每一篇都像观察者网的那样刺激,那才是真的令人失望。
新闻不是段子,新闻人物不是小品演员。如果真的想了解时事,建议大家不要只看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