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问个问题挂一个星期没人理睬,然后一个大V强答给你带来几十篇答案的时候,就会明白大V强答有多么大的价值了。
我当年刚进知乎曾经提了个问题,死活无人理睬。后来和菜头大V强答了我的问题,然后一天内答案就多了几十个。大V的引流能力不可忽视,我至今都很感谢他强答了我提的问题。
然而他的贡献并不仅仅只是引流,还有。。。
为了介绍「流量」价值与「心理唤起」价值的概念,可以先复习一下这篇文章:
http:// zhuanlan.zhihu.com/p/20 742830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大V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流量价值,还有「心理唤起」价值。大V的关注只能带来「流量」价值,但大V的强答能带来「心理唤起」价值。
为什么错误答案也有价值?因为你要考虑专业者答题的动力。——错误的答案造成了对专业答题者的「心理唤起」,而这个价值比流量价值更宝贵。
一个完全没答案的问题,专业者可能根本没兴趣回答,反正答了也没人看。
但一个有高票错误答案的问题,某些专业人士觉得看不下去了,于是奋起而回答。因为在众目睽睽的情况下打别人脸,比回答一个无人关注的问题,要有动力多了。——这是「心理唤起」之一:你现在不再是个闲着没事干的砖家,而是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理的斗士,你的回答是正义的!
还有些人回答的动力,不是因为他是活雷锋要帮助你,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会比现有答案答得好,这是一种攀比行为,没人强答就没有用于攀比的目标,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就死掉了。——这是「心理唤起」之二:既然别人只有这个水平,为什么我不能写个答案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另外有些世外高人,他对只知道伸手的题主毫无兴趣,只愿意指点愿意思考但可能犯了点错误的答主完善答案,这样,这个一知半解的答主在答题过程中可能得到高人指点,从而得到了进步。不敢强答者,或许永远没有这种机会。——这是「心理唤起」之三:你找到了一个可教之材,即便题主的问题很烂,但愿意思考的答主我愿意指点一下。
所以我认为,一知半解的强答是保证社区活跃,保证话题被足够多人关注的重要机制。只要关注者足够多,答案的真伪总是能辩明的。
你以为你只需要红花,然则没有绿叶,红花根本就没法存在。允许一知半解的人强答,正是对人性把握做出的正确选择。足够的「心理唤起」使得原本不愿意答题的专业人士愿意答题。因而,它是利大于弊的。
我一直不太明白什么叫强答。
难道所有的问题就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一个教科书的答案?
那知乎别做了,关站算了。
知乎的乐趣在于,每一个问题,哪怕是看似无聊的问题,你都可以在下面看到很多不同角度的答案,哪怕有些答案未必正确,哪怕有些答案角度奇葩,但至少都是带来乐趣的。
再次重申一句我之前说过很多次的话:你可以挑你喜欢的看,但别人没义务挑你喜欢的写。
即便别人的答案是错的,又如何?所以你有权利禁止别人开口说话?
扯淡!
开始是撕我们言简意赅的, 罪行叫做 "抖机灵"
之后是撕讲故事的, 罪行叫做 "鸡汤"
然后是撕问问题的, 罪行叫做 "钓鱼"
再来是撕尊敬老人的, 罪行叫做 "[建议修改]"
现在开始撕认真答题的了, 罪行叫做 "强答"
我算看出来了, 你们啊, 就是想看爆照~
我建议大家在答题这件事上抱有学生心态,真正有想说的话,就勇敢点组织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人反对就反对,有傻逼上来就骂人就干脆拉黑,别想太多。
因为你只有思考,别人才愿意对你的观点质疑,你才能从多个角度看自己思考的过程,你才能成长。
有很多人会说“是错的就不能误导人”,首先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错的,既然你有想法,就说明对你来说是对的,那有什么不能答的呢,第二大部分人宁愿自己故步自封也不愿意看到别人成长,所以理会他们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玻璃心这种事情我也有,被骂了几次之后就能分清哪些人骂你是要理的,哪些人是可以直接拉黑的,就当经历个过程吧,被骂几次没什么的。
因为强迫自己了解全部真相再答是没什么意义的,首先没有什么绝对真实的真相,第二,你不答也有别人答,第三知乎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地方,大部分人都在比赛情绪,总有那么几个人上来就一本正经,所以没必要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答题前想清楚自己是要刷赞还是要刷收藏还是要刷粉丝还是要嘲讽人还是真的要成长,就可以了。
我自己就一直抱着学生心态答题,你管他呢,反正不关注你的人你安安静静地躺着他也不会关注你,该骂你的人不骂你也会骂你的偶像,你只有自己成长起来了,才能不把世界让给你讨厌的人——其他人怎么想,你其实管不了那么多。
是的,我就是这种心态在答题。
研究生的第一周课,我发现了一件事。老师特别喜欢讲到某处留一个问题,让每一个人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这些问题一般不是我们靠生活常识与之前专业知识可以合情推理出来的,总之很难。所以我们的大部分答案自然而然的只能被老师饶有兴致地评价为:“That is interesting, but...”
班里中国人多,被老师否定的多了,大部分人也懒得说话了。于是度过了某一节沉闷无比的课后,老师在下一堂课一开始PPT上打上了Emerson的这句话:
There is a time in every man's education when he arrives at the conviction that envy is ignorance; that imitation is suicide; that he must take himself for better, for worse, as his portion; that though the wide universe is full of good, no kernel of nourishing corn can come to him but through his toil bestowed on that plot of ground which is given to him to till.
我回去找了一下这句话的翻译:
每个人在受教过程中,总有一天会认识到:妒忌是无知,照搬是自杀。不论好坏,每个人都必接收属于他自己应得的报偿,辽阔的世界里固然充斥着珍馐美味,但是只有从给予他耕耘过的那一片土地里,通过辛苦劳动收获的谷物才富有养分。
就从上面这句话上来看,题主,你真的还有好多路要走。
我始终相信,以一个抱有友善态度的求知者而言,真理一定是越辩越明,而非高下立判的。而每一个写下的答案就都是各自答主的收获。真的,懂得多就留得多,懂得少就得的少,但总有收获。你别不服,人家赚一毛钱,也是比以前富了。更何况,没有哪个大文豪从未在一开始写过糟糠,也没有哪个科学家的学术研究句句真理。所以连自我呈现都没有,何谈自我反思、自我改正、与自我提升呢?
另,废话几句。
当你在知乎呆的时间长了并且真的静下心来思考,会有四个有趣的发现:
1.真正令所谓大V自豪的答案,往往不是高票的,往往是自己认为质量高且票数不高的。
2.那些试图通过大量浏览知乎答案学习知识的,也就是只看不写的,往往自己脑中留不下什么。
3.哪怕每天听人吐槽说知乎都是屌丝垃圾装逼犯,但仍然不可否定的是,知乎上比你高的高人仍然足够多到你没法探索完。你看不到,小问题,瞎而已。
4.面对无理取闹的负面评论心态远比之前泰然镇定。
而,
那些啥都不会就天天只知道嚷着知乎药丸的人;
那些全力指摘说这个的答案太水说那个答案写的很一般为啥能那么多赞这个人这么多粉丝一定花钱了那个人那么讨厌每个答案都去骂一下的暴民;
那些自己对知乎毫无贡献每次提到知乎就只知道吐槽这个大V被扒了那个大V又约炮了这个男神炫富被人打脸了那个女神学历造假进而得出知乎这群人都是群伪善屌丝装逼党结论的人;
上面四件知乎最终极的只有认真才能体会的快乐与其中的收获,你们永远体会不到。
所以只要认真写,哪怕只值一分,也是自我塑造与自我收获的主动行为。不幸的,这与作为看客的你,没有任何关系,哪怕你是提问者。
是的,你们一分也赚不到,不管你们稀不稀罕。
我就是题主所说的强答党。
我是名副其实的水货,随便写了将近200个答案了。我的答案大概有四类。第一类是我可以认真回答的,比如化学领域内的问题,比如读研经验分享等。第二类就那种很容易回答的,比如你最喜欢的电影台词之类。第三类是抖机灵写段子,不提。第四类就是强答。
对强答的问题我是否只是一知半解呢?是。强答是否会误导读者呢?可能。强答是否会暴露出个人愚昧无知的本质呢?会。
那为什么要强答?
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因为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因为我想把我的意见分享给大家,如果能启发到更多的人那最好不过了。
或许我会因为对某些领域不熟悉而会犯下低级错误,或许我的答案会行文混乱狗屁不通,或许我的观点只是以偏概全难登庙堂……
这样的或许可能还会有很多。但是当我试图写下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可能是在进步。对一些关注量上千只看不写的浏览者而言,我觉得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在他们脑中留下的。只有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那怕是借鉴到的别人的观点,在此基础结合自己的想法再阐述一遍,那也是好的。总有一天,我坚信我也会写出好的答案。
强答的人,一方便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否则每个问题都有政治正确和标准答案多无趣;另一方面,强答也是各位答主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在“有一个完美的胸部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这类问题下强答的各位答主不在讨论之列。)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一件事。
我之前为了准备一些有关殷商的内容,特意去拜访了一位我非常崇敬的先生,那个先生给我讲了他的一个经历。
几年前,那位先生去哈佛大学交流访问,作为特邀专家旁听了一个历史学博士的博士论文答辩。那个答辩的博士是个韩国人,他的论文研究方向是“朝鲜半岛铁器和欧洲地区铁器在使用途径上的异同。”
那个韩国博士从地理环境,民族构成,文化习俗,政治体制等等方面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多,期间展示了大量的数据,表格,考古照片,然后还引用了一大堆文献。总之看起来证据充分,逻辑严密,一副无懈可击的样子。最后发言结束的时候,现场的好多哈佛大学的学者纷纷鼓掌表示赞许。
但是我认识的那位先生在旁边实在听不下去了,他站起来指着那韩国博士说:“你胡说八道!”
那位先生怒斥那个韩国博士半天,用词虽然克制,可是情绪非常激动,大概意思就是,朝鲜半岛的铁器和欧洲的铁器根本就不是一种铁,锻造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完全不同的,这也使得它们在物理性能上有着巨大差异,使用途径当然不可能一样。你在台上逼逼叨叨说了半天,又是政治体制又是文化习俗的,结果连这个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你研究个JB你研究。
那个韩国博士被中国专家驳斥的面红耳赤,张口结舌,现场的气氛一度非常尴尬。
不过我觉得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即使是在世界顶级学府的博士论文答辩中,都可能出现“一知半解”和“强答”的情况,更何况知乎呢?
我在国家博物馆,经常看见大学者之间撕逼对骂(都说对方写的是狗屁文章),互扒内裤的事,在学术上对一件事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我认为讨论激烈,观点多样是好事。
我们很难要求答题者一上来就说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只要参与讨论的人态度真诚,最后我们一定会离真理越来越近的。
“强”答的“强”不在于勉强的强,而是强词夺理的强。
窃以为答题有:答题之愿、答题之能、答题之法和答题之礼。
答题之愿是有没有答题的意愿。
答题之能是具不具备答题所需要的知识或者技能基础。
答题之法是文字功底,在于是否能深入浅出地把回答写的清楚明白通俗易懂幽默有趣。
答题之礼看是不是能以谦逊有礼的态度去答题和对待其他答主。
有愿、高能、有法、有礼者为最佳答主。
有愿、弱能、有法、有礼者为科普作者。
无愿、有能者为高冷专家。
有愿、有能、无法者是心巧口拙—茶壶煮饺子。
有愿、无能、无法、无礼者无价值。
有愿、无能、有法、有礼者为段子手。
有愿、无能、有法、无礼者为绣花枕头。
知乎答题往往没有太高的门槛,每个答题者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都有可能对题主或者读者产生帮助,甚至有时候同样是刚入门的答主做的科普回答会比专业干货帮助到更多的人,毕竟干货的受众太小。
但是答主对自己的水平要有一个基本判断,业余票友不是不可以答,而是态度要谦虚一些,准备资料要认真一些,第三方论据尽可能交叉验证,不确定的事情不要说的言之凿凿像是真理不可撼动一样。
搜索引擎不是不可以用,但是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概念:搜索引擎结果是良莠不齐的,类似百度百科这样的地方存在着大量的谣言、伪科学、不公正的评价,使用时要分外小心,如果自己不能判断真伪,请在回答中注明出处。
强答的另一个可恶之处还在于:打压不同意见,特别是比自己更专业的意见,随着知乎用户数量上升,抖机灵发段子爆照会吸引到很多赞,这无可厚非,有读者就会有市场。然而利用抖机灵发段子爆照得来的赞和粉去反对、打压专业的回答,就是严重破坏社区氛围的恶行了。
同时,答主对于问题的性质也应该有个基本判断,体验类问题自然人人都可以答,专业类问题会有些门槛,想答可以,做好功课。但也要注意到有些问题确实存在比较高的门槛,例如:医学、法律等相关的求助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可能是比较严重的实际事件,强答往往会造成现实伤害而不仅仅是让读者获取了错误的知识。当然,知乎也并不是获取此类回答的合适地方,提问的时候也需要心里有这样的觉悟。
除了“强答”,业余票友在专业答主评论区强行秀存在感可能是更加破坏社区氛围的事情,很多评论区的质疑连答主的意思都没有正确领会,拿着道听途说的谣言或者常识性错误很不友善地去质疑答主,相对于“强答”,我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叫做“强评”。
=========
提问质量确实也会影响到答题的质量,提问没门槛,则回答无精品。
一方面,没门槛的提问很难吸引专业的回答者去解答。我经常收到一些邀请,问题内容一看就是在百度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答案,去答这种题正应了某矿泉水的广告:“我们不答题,我们只是内容的搬运工。”一般这样的邀请我都直接忽略。
另一方面,没门槛的问题容易吸引到没门槛的回答者,问题表述得太简单,那么大家都觉得自己可以答一答,甚至会引发对题主智商的嘲笑,然后问题就乱了,诸如:“这是xx被黑的最惨的一次”或者“知乎药丸”类似无关的段子都会出现,而此时即使有高品质回答也会被淹没在段子里。
所以,题主如果希望得到专业答复,应该试着去做以下几件事:
1.自己先去做一些调查研究,通过搜索引擎了解一下问题的背景和入门知识,这样提问会更加有针对性。
比如:
零基础想做黑客应该看什么书?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多半会有:《刑法》
建议替换为:
我的背景是(略),我已经看过信息安全攻防入门的几本资料,对下一步发展选择web安全还是操作系统安全这两个选项有些拿不定主意,请问哪个方向更适合我,下一步应该学习什么知识?
2.仔细构造问题和描述,尽可能不要产生歧义,不要有错别字,同时通过自己之前了解的知识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从而也能制造一些门槛,让部分强答者知难而退。
3.仔细筛选邀请专业答主,知乎自己的邀请推荐系统是有不少问题的,比如我就会被邀请回答枪械问题……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手工去找到专业答主(可以参考主题的优秀回答者),然后邀请对方回答,除了使用知乎的邀请系统外也可以私信给对方描述一下你的困惑和思考。
4.给认真答题的答主鼓励,提了问题不能一走了之,而是要定期回来看看,凡是认真回答的都可以给一个感谢,答得有帮助的给一个赞,甚至去评论区感谢下答主,题主的一个赞和感谢是要比无关其他人的一百个都有鼓舞作用的,毕竟是真的帮助到了人。
拿崔永元来说强答的例子,同样一个问题,是可以有不同角度的,崔作为记者并不需要具备专业的转基因知识,就可以提出合理质疑,或者从科普、宣传、新闻监督等方面回答问题,这并不算强答。
然而如果在回答的时候掩盖基础资料的缺陷,进行人身攻击,利用自己的大V身份去打压其他专业回答者,那么就是违背了答题之礼,可以算作是强答。
对比下来,柴静虽然也是非环保专业人士,但是她在制作《穹顶之下》时态度谨慎,平和,窃以为并不算是强答,而是提供了一部很好地揭示问题、引发思考的新闻片。
这两个例子的差别应该可以成为跨领域回答问题的分水岭。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