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本身是一种石头,怎么会出现“吸油”的现象呢?其实所谓玉石的“油”是一种被眼睛骗了多年的“幻境”。
常人都感觉好像只有羊脂玉才有油润的感觉,也不绝对,比如说俄料,我们说俄料基本都是死白,颜色偏僵,可偏偏有部分俄糖也是非常有油糯感的,很多时候这个糯性往往都和油性交织在一起,并不单一出现,如何判断料子就会有油糯感呢?我们一般仔细去看玉石的肉质,那种颗粒细小,结构的交织很细密的玉料会显得糯性较好。
如果讲到这里,糯性从视觉上来说,还是不容易用米饭去简单理解,也可以想象一下天然油脂制成的肥皂,在清水中搓一下,这种感觉也比较类似,既然是糯性好,那么在糯性强的料在手感上自然也会不太一样,糯性很好的料子入手以后也不会非常的光滑,在手中这么一搓,冰凉之中还带着些涩,压手之余也不会光溜溜的,这就是糯性好的料子带给我们的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大部分时候糯性的料子也会和油性并存出现,也有部分料子是打磨的比较到位,可能把表面做了一些糅合的处理,让光线打上去也有糯感,不过总的来说,假的真不了,上等的油糯感是一种玉料很好很到位的表现。
我们对于玉石“油性”的感受,首先来自于它的触摸感。当你抚摸把玩一件玉石作品,如果手指皮肤和玉石之间的阻力小,则会感觉它的油性佳。如果阻力大,则贵觉得它的油性差。
玉石主要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而其中水的比例直接决定了玉石的硬度,水分多则硬度低,韧性高,水分少则硬度高,韧性低。玉石的晶体结构细小,并且呈短纤维状,横断面会呈现不同密集的小凹坑,玉石密度相对较高,致密性好。这种物理结构决定了玉石具有远高于普通矿石的表面光洁度。同时由于小凹坑的存在,当皮肤触摸玉石表面时,皮肤上的油脂会被这些小凹坑吸收,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摩擦阻力。凡此种种便为玉石营造了一种滑润细腻的触觉感受。
这种物理结构决定了玉石表面的光洁度要远高于普通石头。同时由于表面分布大量的小凹坑,当皮肤触摸玉石表面时,皮肤上的油脂和汗液会或多或少的填充至这些小凹坑,起到润滑的效果。这也就为玉石营造了一种滑润细腻的触觉感受。
就比如我们认为“油性”最佳的和田玉,它的晶体颗粒在玉石中算是体积很小的,晶体排列密度非常大,同时横断面的小凹坑密度在玉石中基本算是很最大的,所以当皮肤在和田玉表面滑过时,所感受到的阻力较小,同时皮肤上的油脂又能被高密度的小凹坑吸收,便营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温润细腻”感觉。
上蜡和抛过光的玉,看着都会很顺滑,线条诱人非常亮堂,特别是深度上蜡后的玉,更能使玉器浅在的一些瑕疵或者裂纹掩饰掉。深度打蜡能使明裂,暗裂都掩盖点,让我们不易发现,从而使玉器的价值翻倍,这个如果叫做吸油的话,那么应该属于“工业的魔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