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我自己,大专毕业后的主要经历:县城工厂——辞职考研——211硕士——985博士——海外博后——大学教师
1、县城工厂
读大专时就知道毕业难找工作,所以在校时就尝试过各种提升学历的方法:自考、专升本,但都没有成功。大三刚开始就写简历、找工作,期望笨鸟先飞。求职过程相当心酸,“本科学历,两年工作经验”的要求,一次次戳痛我。所以当我得到一份远离家乡和学校的一个县城工厂的offer时,感觉终于解脱了。
火车转长途汽车,再转县城公交,终于到达工厂。和我一起来报到的有个本科生,走到工厂门口朝里看了里一眼,就转身离开了;我则是高高兴兴地进去报到、办理入职。入职培训主要是吹嘘老板多么牛,看了很多电视台采访老板的录像。然后是去各个车间轮岗。
新鲜劲过了之后,很快就感到无聊。上班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是跟新入职的同事聚在一起聊天。五点就下班,从来不加班。下班就在宿舍上网、看电影、聊天、打游戏。工作生活都很清闲,但我却很焦虑。主要是工资低,工厂效益也不太好,时常传出裁员的消息。入职不久就做离开的打算。
但是离开能去哪里呢?这工作虽然鸡肋,但也是大半年时间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县城消息闭塞,而且也失去了应届生身份,找工作更加困难。想离开却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非常苦恼。
聊天中得知,有几个本科同事打算考研。他们告诉我,专科也能考研。这燃起了我的希望,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业余时间都用于研究考研的事情:如何报考、考哪些科目、考试流程。那时已开始正式报名,匆忙报了个学校和专业。然后买了教材和参考书。
很快就体会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专业课的书,一本就五百多页,绪论都不能完全看懂;英语更是单词都不认识。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没有学习环境。虽然工作清闲,业余时间多,但是住在工厂宿舍,一下班宿舍就很热闹,工友们聊天打牌看电影,一直喧嚣到午夜,根本学不进。从开始学习到临近考试,两个多月的时间,专业课第一章都没看完。
2、辞职考研
思考很久,最终,逃离县城、逃离工厂、尚未磨灭的斗志占了上风:我要考研,我要离开这里!于是在去市里参加初试的前夕,辞掉了工作。
初试成绩惨不忍睹,唯一欣慰的是:我最担心的英语离一区线不到10分,再来一年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辞职考研,首先面对的就是经济压力。工厂的工资很低,省吃俭用也没攒几个钱,过个年基本都花光了。于是到处借钱,找同学借,找家里要;并且更加节俭,能省则省。
吸取第一次考研的教训,要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离家不远有一所大学,就去那里的自习室学习,而且还能旁听专业课,一举两得。刚开始每天坐首班公交去学校,晚上乘末班公交回家。后来学习任务重,为了省下每天通勤的两个小时,在学校旁边租了间房子,十几分钟就能走到学校。
有了充足的学习时间,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剩下的就是努力学习了。制定学习规划,专业课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认认真真学一遍,然后再用三个月复习一遍,争取初试前复习两遍。英语先从背单词开始;然后按照考试题型,做专题练习;之后反复刷真题。政治学习开始得比较晚,当年考试大纲出来之后才开始针对性复习。每天也有可以量化学习计划,背几个单词、看几页书、做几套题等等。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酷热的暑假,教室没有空调,风扇约等于没有,热得受不了了就去厕所洗把脸,稍微凉快些。
学习任务重,精神压力也很大。临考前几天,紧张到胡思乱想,甚至想逃避。
还好没出意外,初试顺利过线。但排名靠后,处于录取名次附近,非常危险。于是一边准备复试一边联系调剂。专科生考研报考难,调剂更难。不收专科生一志愿的高校,调剂当然不收;即使收专科生一志愿的学校,调剂一般也不收。大费周章终于联系了一所同意调剂的双非二本,而且调剂日期在211复试之后。也就是说,我可以参加两场复试:一志愿211高校和调剂的双非高校。备胎学校的加试科目跟一志愿学校不一样,且没有准备,但是管不了那么多了,机会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
一志愿复试时挺紧张的,主要担心歧视同等学力。不过最终证明是我多虑了,老师们面试时问的都是专业问题,没有提到我的学历。加试科目也顺利过关。复试结束两天后收到通知:我被录取了!
3、硕士,博士,博士后,大学教师,进入学术圈
重新回到校园,深知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努力学习,努力做实验。有时候赶进度,甚至通宵做实验。因此,硕士期间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10分左右的SCI论文。这个10分的论文有多大作用呢?可以拿到奖学金,可以顺利毕业,还可以保送复旦读博士。
想要博士毕业,仅仅努力做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导师给我指了一个研究方向,需要我自己构思课题、设计实验、做实验、写论文。一个课题从无到有,直至最终发表出来,做实验是最不需要动脑子的部分,大多是体力活,这些在硕士阶段已经得到充分训练。博士当然也要做实验,但更重要的是想课题。经过博士阶段的训练,我能够自己想课题、做实验,然后讲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也就是论文发表出去。
博士毕业后出去做了两年博士后,然后回来找教职。
找工作的经历也很曲折,从投出第一份简历到拿到目前就职学校的offer,历时半年多。学术界真是越来越卷了,本以为带着CNS子刊,国内学校随便挑,真到找工作时才发现,这是完全的买方市场,要么嫌我第一学历是专科,要么嫌我文章数量不够多,要么连理都不理。导致我找工作那段时间,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虽然过程比较曲折,结果还算不错,拿到五所学校的offer,最终入职一所双一流大学。今年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争取未来一两年评上副教授。
更新:
没想到引起大家这么热烈的讨论,有惊讶的、有质疑的。可能是因为文字太多图太少吧,难免落入“无图无真相”的误解,那就给大家多放几张图。
图2是我的专科毕业证。硕士毕业证都找不着了,专科毕业证依然留着,图上的“专科”两字刺激着我不停地努力:
图3是博士毕业证。虽然第一学历经常被人提起,但找博后、找工作、拿项目等,还是要靠博士毕业证。搞这些事情不拿第一学历的证书没问题,但是不拿博士毕业证就不行。
图4是学信网截图。
图5是高校教师资格证。因为有博士学历,这个证不用考,提交材料之后直接发。
有人说图1和图5的手不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相机拍出来的效果确实不太一样哈,那就来张合照(图6),图6的手跟上面哪张更像呢?
图7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国自然)委员会的网站。只有具备国自然申请资格的人才能打开这个界面,否则是不会看到这个界面的,不信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