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资本家将人换成机器人之后,他剥削了谁,他还是资本家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没必要用太复杂的理论去理解。你只需要想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夫妻二人开了一家面条店,所有的面条都是由机器压制和煮出来的。这家作坊所有的收入全部归夫妻二人所有,那么这对夫妻还是不是资本家?这个面条店存不存在剥削?

这种个体户式的经营模式,在过去一般被称为小资产阶级。所谓小资产阶级,实际上还是资产阶级——尽管他确实很小。之所以它被称为小资产阶级,是因为虽然没有工人可供这对夫妻剥削,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掌握着生产资料。只不过,这个生产资料的规模很小,产生不了太多的利润而已。

把这个夫妻店的规模扩大,假设所有的过程还是全都由机器完成,那么他就成了大资本家。

然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里,而是这对夫妻一天最多也就吃个两三斤面条。多余的面条他们必须要卖出去,否则生产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消费者如果打算来买面条,就必须给这对夫妻钱。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人要从哪里挣钱?

钱是不可能自己长出来的。你想要花钱,总得先挣钱。可要是挣钱,在工业化的时代,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资本主义的,也就是你找地方打工,或者你招人来打工,通过被别人剥削或者剥削别人来挣钱;第二条是社会主义的,也就是理论上把生产资料变为全民所有,人人都占有股份,而后通过管理者的分配来获得一部分利润,作为自己能拿到手的钱。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普通人都必须通过劳动挣钱。前者你需要经过事实上的剥削,后者虽然不必经过事实上的剥削,但也必须有一部分利润被用作扩大再生产、公共福利以及新技术的研发等,这部分价值劳动者也是拿不到的。

所以,我们可以设想,假如说未来有一天全世界所有的汽车都变成了无人驾驶汽车,那么出租车公司自然也就不需要再雇佣司机,但乘客依然还是那些乘客。至于说被淘汰的出租车司机,大概也只有两个选择:第一,重新找工作,选择被继续“剥削”;第二,放弃找工作,靠基本社会保障活着,但这种社会保障的来源,依然是其他工作着的人创造的价值。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机器能代替所有工人,自然也能代替所有资本家,所以结果是人失去了被剥削的价值,也失去了剥削人的能力,所以人不再是参与市场的主体。

资本主义下不能参与市场就是不存在,如果到时候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那么人类将不再存在。

消灭碳基暴政,世界属于硅基!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考完试就别捣鼓这狗屁不通的东西了。学点正经经济学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剥削是指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所得。

剥削的实质是用“非劳动所得”去交换“劳动所得”,一个正常运转的人类社会只要存在“非劳动所得”那就必然存在剥削,剥削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而是所有私有制社会的共同现象。

私有制的核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变成“非劳动所得”,用生产资料交换别人的劳动所得就是剥削。

机器人不会凭空产生,它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组成的,资本家获得机器人的过程如果有用“生产资料”交换“劳动所得”的情况那必然就是剥削,被剥削的是生产机器人的劳动者。


user avatar   jiang-wei-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学生好好学习马哲(这门课应该简称马原,我读书时习惯叫马哲)还是有必要的,这是个马克思资本论里已经解决的问题,居然还有答案说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预见的范围。马克思经历的是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改变最为剧烈的时代,他要是连机器人的问题都没想到,难道资本论解决的是封建时代风车水磨的生产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先要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剩余价值和资本循环都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大循环中产生的,一刻也离不开市场和价值规律。不是哪一个工人或者哪一家工厂产生剩余价值,是为了让你理解方便,教科书才用单个工厂说事——经常有些人在脱离市场的单个工厂里,用脱离市场的“成本”和“价格”计算所谓的“剩余价值”,然后得出一些奇怪结论,就很自大地认为驳倒政治经济学了。

  • 第一,单个资本家运用机器人代替人的时候,他赚取的是超额剩余价值。比方每送一个快递市场价格1块钱(快递小哥挣5毛),快递公司挣5毛,一个快递公司全部用机器人送快递,每台机器人送一个快递,电费+折旧才1毛,这个快递公司的老板赚的就比别的用人送的快递公司多得多(9毛),他剥削的剩余价值从哪里来?首先是从快递1块钱一个的市场价格中来的,而这个市场价格是社会给的,不是社会给一个机器人组成的快递公司的,而是社会给快递小哥组成的快递公司的定价。剩余价值不是从机器人身上来的,而是从其他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的劳动那里来的。[1](对这个问题马克思自己也是逐步认识深入的,从《经济学手稿》到《资本论》有个观点变化,本文采取的是《资本论》中的观点)
  • 第二,某个行业所有企业全部用机器人代替人,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了,资本在快递行业只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快递机器人的购置费和运行成本是没法压缩的(不变资本)快递公司要赚钱、要生存就回到“996血汗工厂”逻辑了,还是要在人身(可变资本)上想办法,必须压缩管理人员数量,延长软件运行维护、硬件保障人员的劳动时间,以赚取一点可怜绝对剩余价值。这个时候快递公司老板面临开公司赚不到什么钱,不开就失业,名为资本家,实际上也是给社会打工的尴尬境地。
  • 第三,某个行业所有企业全部自动化了,还有机会赚取垄断利润。新技术应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消灭剩余价值的过程,这个行业就是像你说的“没有谁可以剥削”了,这下资本怎么办?资本必须联合走向垄断。所有快递企业兼并为一个企业,或者两个表面上竞争,实际上联合的寡头企业。这时候垄断资本有了快递价格的定价权,这一两个企业可以决定送一个快递必须1块,甚至在成本更低的时候提价到2块钱。快递寡头企业资本家的利润就可以从上下游企业,比如零售企业或者消费者那里来,他们剥削的就是上下游行业工人的剩余价值。比如现在淘宝、饿了么、美团等平台,他们的剩余价值从个体小商户那里来。[2]
  • 第四,如果快递行业没法形成垄断,始终处在过度竞争中,资本也不会停止,资本对利润就像苍蝇追着血一样,永远不会停息的,一旦行业利润率下降,或者在出现下降信号之前,金融资本、银行资本就逃离这个行业,逃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高技术、高学历、高智商工人多——资本有机构成低,就去哪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会有更高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更高的利润。这就是互联网经济兴起以后,软件行业大爆发,收入高,利润更高的原因。资本丛林的顶级掠食者是金融资本家,在一个创新企业真正创造超额剩余价值之前,金融资本可以作为天使投资人就已经提前提取利润,也可以从A轮融资等到B轮融资,在上市骗散户投资者之前提取利润,也就是等你买了人型通用机器人科技公司的股票,满心期待它增值之前,金融资本早就已经获利离场了。政治经济学和communism反对的主要敌人是这些金融资本、垄断资本,很多劳动者阶层的人也跳出来反对政治经济学,说马克思这没看到,那么看到,其实是害怕communism“共了他的产”,分了他的房子、投资理财和股票。工人有了股票还是不是无产阶级,以前还是个问题,现在看根本不是个问题,股票和房子不是工人的财富,反而是更进一步收割工人剩余价值的工具。
  • 最后,一旦科学发达,发明出了跟人一摸一样的通用型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所有行业,那么资本肯定集中于那些还要靠人的劳动、智力的行业,比如给机器人编程、发明新的机器人的企业。在科技条件没有太大变化,也就是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没法大幅提高的前提下,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资本这条贪吃蛇可以活动的空间是越来越小的。[3]但是,资本主义绝不会允许所有行业使用通用机器人,让资本无从剥削剩余价值。接近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被制造出来的时候,你会看见所有媒体的广告都会教你“只有活人手工做出来的东西,才是温暖的,有生命的”,穷人和富人生活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穷人用的都是机器人生产出来的东西,而富人用的是活人手工制造的,每个姑娘的梦想都是用上纯手工的衣服、包和鞋子……劳动阶层仍然是每天996拼死拼活赚钱,为的是买一件手工的衣服,吃一顿真人厨师做的饭,看一场真人演的电影……

补充:

一、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个前提就是只有人的活的劳动才是价值的源泉。评论中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资金、科学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也参与生产过程,为什么不创造价值。政治经济学认为技术劳动、管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而且越是高技术劳动,被剥削的程度越深,因为高技术劳动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更多。资本家从体力劳动者那里剥削不到什么剩余价值,体力劳动者只是作为计算劳动创造价值的计算基数存在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要论证劳动,特别是高技术劳动被剥夺得太多,而那些只是凭借法律上占有的土地、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就参与分配的资本家,拿走得太多太多。

还有很多人认为政治经济学关于价值的定义靠不住,其实“劳动创造价值”不是马克思首创,而是洛克首创,经过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贡献,“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句话不是马克思说的,是西方经济学的老祖宗亚当斯密说的!马克思将劳动价值理论精细化,提出劳动二重性,科学界定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装备新机器企业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不是从生产机器的工人那里来?

有人提出,超额剩余价值不是从别的快递公司小哥劳动里来,而是从生产送货机器人的工人劳动里来。借用评论者提供的一张图。

你们看,多么高科技的生产线,智能化的机器人,难道它们都不能创造价值?它们不能创造价值的话,这些汽车怎么生产出来的?

这个问题是我在参观宝钢的自动化生产线时突然想明白的——不论多么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机器人,只要它们在哪个行业得到应用,那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必然下降。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虽然增加了产品的数量,但是没有增加产品的价值,反而在“消灭”价值。只有在一家工厂用机器人,别人还没用上的时候,它们才好像能"创造"价值。大家不要把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等同于交换价值的增加,产品越多反而越没有交换价值,甚至会变成负数,让生产者不得不丢掉、倒掉、烧掉。

第一,生产机器的工人创造的价值在机器人中,通过出售剩余价值得以实现被资本家取得,已经从活的劳动变成物化劳动。第二,送货机器人和送货车一样,快递公司在使用时,它们的价值会逐步转移到服务产品中,但是不会产生新的价值,更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必须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价值,只有活的劳动才能产生剩余价值。

三、关于快递工人是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问题。

学过政治经济学的朋友很快指出我举例的问题,在政治经济学经典分析框架里,只有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产业工人才创造剩余价值,也可以说是只有农业和工业领域就业的产业工人才创造剩余价值,而第三部类或者说商业流通领域的工人,他们的劳动只是在调整剩余价值分配,而不是创造剩余价值。

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我还是举了快递工人的例子。首先是快递工人的劳动分工比较简单,比较个人化,用他们的劳动作为计算单位,麻烦比较少。其次,我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今天必须做出调整,只有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结论已经不合时宜。[4]现代社会在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就业的人口越来越少,科技进步带来工农业总产品增加,但是交换价值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例越来越低,也就是工农业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如果还固守只有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工人才创造剩余价值的结论,将会导致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现实越来越脱节。更为重要的是马恩时代革命的主力要靠产业工人,将来的革命如果只靠产业工人,那就走不下去了,未来革命的主体只能是第三产业就业的工薪阶层,你说他们都不产生剩余价值,那去感召谁来参加革命呢?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推动科技进步的一面,也有阻碍科技进步的一面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会被取代,不是因为他剥削工人不道德,而是因为他可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前面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必须依赖科技进步。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家都是乐于接受新技术、鼓励新技术,很多大资本家就是因为自己有新发明、改进新工艺而成为资本家。但是,一旦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和金融资本的阶段,资本家更乐于在金融领域玩钱生钱的游戏。不是资本家变懒了,而是资本喜欢更快速的循环增值,不怎么喜欢去提升技术、发展实业来增值。资本就像贪吃蛇,必须不停在整个社会流动循环,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才能维持生存,一旦科技停滞,它没有更多活动空间,就会把自己撑死,也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市场上的资本太多了。

很多年轻人大概还没工作,所以对这个体会不深。我家离上海的一个经济开发区不远,里面有很多软件企业,小区是被征地农民的拆迁补偿房,一户在小区里有3到4套,很多在软件企业上班的程序员在这里租房。一个50平米的小套,每月租金至少4千。一个初中小学学历的老农民,一个月什么不干,几套房房租收入就相当于一个985高校毕业的程序员。对于上海,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这个老农民贡献大,还是程序员贡献大?谁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谁只是在参与分配?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道德,不等于个人的不道德,老农民虽然收入很高,还是生活俭朴,无地可种,每天以收废品为乐。不过大家应该明白,是成千上万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创造了上海这座辉煌的城市,而不是那些靠房租、买卖股票、利息、理财收益、投资分红发财的人们。资本最喜欢房价天天涨,不用去搞周期漫长的投资建厂,更不用搞风险高的研发,只要买和卖就行了,中国土财主只会拿实体房子买来买去,美国资本家把房屋抵押贷款包装成债券,上市炒起来,一笔预期收益可以骗几轮的钱,但是对国家、社会的长期发展,就是埋雷。

上海这座城市只以金融立足,就是死路一条,四个中心都很重要,而对长远最为关键的是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能否成功。离开创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死路一条,然而只有人的智力劳动才是创新的唯一源泉,即使有人不同意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点也不能否认。如果有一天机器人可以自己维修,自己排除程序问题,那么人的创新脑力劳动就成了剩余价值的最后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后的生存空间。脑洞再开大一点,如果机器人能自己科技创新,那还有什么可以剥削的?如果机器人能够从事创新劳动,那人工智能和人就没有区别了,能够创新的机器人就成了被剥削的奴隶。

回到现实,进入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靠社会主义给自己续了命。先是和苏联的冷战,资本主义世界动用国家力量与苏联进行科技竞争,奠定了到现在七十年增长的科技储备。然后是中国加入全球市场,又让资本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今后几十年,要是中国和美国展开竞争,说不定还能推动人类科学技术大发展,不论对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好事。资本主义的病根马克思是找到了,但是资本主义究竟怎么死,就说不准了。

参考

  1. ^孟捷. 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J]. 中国社会科学, 2005(5):4-15.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40ba26df8caab8e3.html
  2. ^龚维敬. 论现代资本主义的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J]. 学术月刊, 1984(02):33-38.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cf576742b2e4e9352c1d030e6f57df65318947a18e7f9386.html
  3. ^ 马健行.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资本主义发展的三阶段[J]. 当代经济研究, 1991:63-68.
  4. ^郑治国:社会生产第三部类与价值增殖,《岭南学刊》1997年第5期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135c659b03058280318947a18e7f9386.html

user avatar   wang-xiao-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这个诘难非常好!

假设所有的资本家都用机器,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

资本家再也用不着工人了,无产阶级就不存在了。

无产阶级没了,作为它的对立面,资产阶级这个概念也就没了啊。

更妙的是,失业者们没有钱(工资),资本家生产的商品谁来买呢?

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没了啊!

再换句话说,那就是共产主义了啊。


设想一下,所有的东西都是机器自动造的,连机器都是机器自动造的。

那只要发生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无产阶级就拥有了一劳永逸的共产主义全自动生产线。

那不就是共产主义吗?

哪个前资本家不想加入呢?就算他不加入,又有谁在乎呢?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充分发展的前提。


当然,实际上,共产主义的实现没这么简单(毕竟是题主先提了个假设性问题),一定会经过反复的震荡和暂时的倒退。

革命是必经之路,毕竟不打扫的话,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不过,共产主义确实是和生产力强力挂钩的。


更新: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个答案,我趁机纠正大家的一个对共产主义的普遍误解:

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最后阶段。

这是错误的!共产主义不是什么终极阶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本家剥削的是被害妄想症


user avatar   mikasa-13-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马克思




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托伦斯、西尼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一系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断言,所有排挤工人的机器,总是同时地而且必然地游离出相应的资本,去如数雇用这些被排挤的工人。[注:李嘉图起初也有这种观点,但是后来,由于他特有的科学的公正态度和热爱真理,断然收回了这种观点。见《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第31章《论机器》。]

  假定有一家壁纸工场,资本家雇用100个工人,每人每年30镑。因此他每年支出的可变资本总共是3000镑。现在他解雇50个工人,雇用剩下的50个工人操纵他花费1500镑买来的机器。为了简单起见,我们把厂房、煤炭等等都撇开不说。再假定每年消耗的原料仍然是3000镑。[注:注意,我是完全按照上述那些经济学家的方式举例的。]经过这样的形态变化是否“游离”出任何资本呢?按旧的生产方式,在支出总额6000镑中,一半是不变资本,一半是可变资本。现在这个总额中,4500镑是不变资本(3000镑用于原料,1500镑用于机器),1500镑是可变资本。可变的或转化为活劳动力的资本部分,不再是总资本的一半,而只是总资本的1/4。在这里,资本并没有被游离出来,倒是被束缚在一种不再同劳动力相交换的形式中,也就是说,可变资本转化为不变资本。现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这6000镑资本再也不能雇用50个以上的工人。机器每改良一次,这笔资本雇用的工人也就减少一次。如果新采用的机器的费用少于机器所排挤的劳动力和劳动工具的总额,比如说,不是1500镑而只是1000镑,那末,1000镑可变资本就被变成了不变资本,或者说,被束缚起来,而有500镑资本被游离出来。假定年工资是相同的,在解雇50个工人的情况下,这500镑资本就形成大约16个工人的就业基金,其实大大少于16个工人,因为要使500镑变成资本,就必须把其中的一部分再转化为不变资本,因而也只能把一部分转化为劳动力。

  再假定制造新机器会雇用较多的机械工人,这是不是应该算作对被解雇的壁纸工人的补偿呢?在最好的情况下,制造新机器所雇用的工人也比使用新机器所排挤的工人要少。这1500镑以前只代表被解雇的壁纸工人的工资,现在在机器的形式上则代表:1.制造机器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2.制造机器的机械工人的工资;3.落到他们的“雇主”手里的剩余价值。此外,机器一经制成,在它报废以前就不需要再更新。因此,要连续雇用追加的机械工人,壁纸厂主就必须一个接一个地去用机器排挤工人。

  事实上,那些辩护士也并不是指用这种方式游离资本。他们指的是被游离出来的工人的生活资料。不可否认,例如在上述情况下,机器不仅游离出50个工人,从而使他们成为“可供支配的”,同时还割断了他们同价值1500镑的生活资料的联系,因而也就“游离”出这些生活资料。因此,机器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这一简单而又毫不新奇的事实,用经济学家的话一说,就成了机器替工人游离出生活资料,或机器把生活资料变成用来雇用工人的资本。可见,一切事情全看你怎么说。真是:好话能遮丑。[173]

  按照这个理论,价值1500镑的生活资料,是一笔靠五十个被解雇的壁纸工人的劳动去增殖的资本。因此,一旦这五十个人被迫休假,这笔资本也就无事可做,但是在找到新的“投资场所”以前,它是不会安闲的,在那里,上述这五十个人可以重新在生产上消费它。可见,资本和工人迟早总要重新会合,而到那时补偿就实现了。可见,被机器排挤的工人所受的痛苦,正象这个世界上的财富一样,也是暂时的。

  价值1500镑的生活资料,从来没有作为资本同被解雇的工人对立过。作为资本同他们对立的,是现在转化成机器的1500镑。仔细地考察一下就会看出,这1500镑只是代表被解雇的50个工人一年所生产的壁纸的一部分,工人们从雇主那里以货币形式而不是以实物形式得到这一部分作为工资。他们用这些转化成1500镑的壁纸购买具有同样价值的生活资料。因此,这些生活资料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资本,而是商品,而他们本身对于这些商品来说,不是雇佣工人,而是买者。机器把他们从购买手段中“游离”出来,于是就把他们从买者变成非买者。因此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减少了。如此而已。如果这种减少了的需求没有其他方面的增加了的需求来补偿,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如果这种情况延续的时间较长而且范围较广,生产这些商品所雇用的工人就会被解雇。以前用来生产必要生活资料的一部分资本,就以其他的形式再生产出来。当市场价格下降和资本转移时,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所雇用的工人也从一部分工资中被“游离”出来。可见,辩护士先生们并没有证明,机器由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同时就把这些生活资料变成雇用这些工人的资本;这些先生们反而用他们经过考验的供求规律证明了,机器不仅在采用它的生产部门,而且还在没有采用它的生产部门把工人抛向街头。

  被经济学上的乐观主义所歪曲的事实真相是:受机器排挤的工人从工场被抛到劳动市场,增加了那里已有的供资本随意剥削的劳动力的数量。我们在第七篇将会看到,机器的这种作用,在这里被说成是对工人阶级的补偿,其实正相反,是对工人的极端可怕的鞭笞。在这里只指出一点:从一个工业部门被抛出来的工人,当然可以在另外一个工业部门找职业。如果他们找到了职业,从而在他们和同他们一道被游离出来的生活资料之间重新建立了联系,那末,在这里起媒介作用的,是正在挤入投资场所的新追加的资本,而决不是过去已经执行职能的并且现在转化成机器的资本。并且,即使如此,他们的前途也是多么渺茫!这些因为分工而变得畸形的穷人,离开他们原来的劳动范围就不值钱了,只能在少数低级的、因而始终是人员充斥和工资微薄的劳动部门去找出路。[注:关于这个问题,一位李嘉图学派的人在反对让·巴·萨伊的胡言乱语时说道:“在分工发达的地方,工人的技艺只能在他学得这种技艺的那个特殊部门应用;工人本身就是一种机器。因此,象鹦鹉那样喋喋不休地说,事物都有找到自己的水准的趋势,是丝毫无济于事的。我们必须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事物长时期都不能找到自己的水准;即使找到了,也比过程开始时的水准低。”(《论关于需求的性质的原理》1821年伦敦版第72页)]其次,每个工业部门每年都吸收一批新人,供该部门用于人员的正常补充和扩充。一旦机器把一部分至今在一定工业部门就业的工人游离出来,这些补充人员也要重新分配,由其他劳动部门来吸收,不过,原来的那些牺牲者大部分在过渡期间堕落丧亡。

  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机器使它所占领的那个部门的产品便宜,产量增加,而且最初也没有使其他工业部门生产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发生变化。因此,完全撇开年产品中被非劳动者挥霍掉的巨大部分不说,在应用机器以后,社会拥有的可供被排挤的工人用的生活资料同以前一样多,或者更多。而这正是经济学辩护论的主要点!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不可分离的矛盾和对抗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如此等等,所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简单地宣称,对机器本身的考察确切地证明,所有这些显而易见的矛盾都不过是平凡现实的假象,而就这些矛盾本身来说,因而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于是,他们就用不着再动脑筋了,并且还指责他们的反对者愚蠢,说这些人不是反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而是反对机器本身。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绝不否认,在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中也出现短暂的不便;但是哪个徽章没有反面呢!对他们说来,机器除了资本主义的利用以外不可能有别的利用。因此,在他们看来,机器使用工人和工人使用机器是一回事。所以,谁要是揭露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真相,谁就是根本不愿意有机器的应用,就是社会进步的敌人![注:麦克库洛赫便是患这种傲慢的白痴病的能手之一。例如,他装成8岁小孩那样天真地说:“如果越来越提高工人的技艺,使他能用同样的或者更少的劳动量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商品量是有利的话,那末,工人利用能最有效地帮助他取得这种成果的机器,也必然是有利的。”(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1830年伦敦版第182页)]这完全是著名的杀人犯比耳·赛克斯的道理:

  “陪审官先生们,这些行商确实是被杀死了。但这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刀的罪过。难道我们因为这种短暂的不便就该禁止用刀吗?请你们想一想!没有刀,哪里有农业和手工业?刀在外科手术上不是很能为人造福,在解剖方面不是给人带来知识吗?此外,在备办喜筵时,刀不是一位称心的助手吗?如果你们禁止用刀,那就等于把我们拖回到野蛮时代的深渊。”[注:“纺纱机的发明者毁灭了印度,不过这对我们无关紧要。”(阿·梯也尔《财产论》[第275页])在这里,梯也尔先生把纺纱机和机械织机混淆起来了,“不过这对我们无关紧要”。]


  虽然机器在应用它的劳动部门必然排挤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不过,这种作用同所谓的补偿理论毫无共同之处。既然任何一种机器产品,例如一码机织布,总是比被它排挤的同种手工产品便宜,所以就产生一条绝对的规律:如果机器生产的物品的总量同它所代替的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的物品的总量相等,那末,所使用的劳动总量就要减少。生产劳动资料本身如机器、煤炭等等所需要的劳动量的增加,同使用机器而引起的劳动量的减少相比,必然较小。不然的话,机器产品就会同手工产品一样贵,或者更贵。但是事实上,人数减少了的工人所生产的机器制品总量不是不变,而是远远超过被排挤的手工业制品的总量。假定生产40万码机织布所使用的工人,少于生产10万码手工织布所使用的工人。在四倍的产品中包含四倍的原料。因此原料的生产也必须增长为原来的四倍。至于所耗费的劳动资料,如厂房、煤炭、机器等,那末,生产这些东西所必须追加的劳动可能增长的界限,随着机器产品量和同数工人能够生产的手工产品量之间的差额而变化。

  可见,随着机器生产在一个工业部门的扩大,给这个工业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那些部门的生产首先会增加。就业工人数量会因此增加多少,在工作日长度和劳动强度已定的情况下,取决于所使用的资本的构成,也就是取决于资本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这个比例又随着机器在这些行业中已经占领或者正在占领的范围不同而有很大变化。随着英国机器体系的进展,注定要落到煤矿和金属矿中去的人数惊人地膨胀起来,尽管最近几十年,由于矿业中使用新机器,这种增加变得缓慢了。[注:根据1861年的人口调查(1863年伦敦版第Ⅱ卷),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煤矿就业的工人共246613人,其中20岁以下的73546人,20岁以上的173067人。在前一类中,5至10岁的835人,10至15岁的30701人,15至19岁的42010人。在铁、铜、铅、锡以及其他所有金属矿上就业的共319222人。]一种新工人随着机器出现了,这就是机器的生产者。我们已经知道,机器生产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占领这个生产部门本身。[注:1861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从事机器生产的共60807人,其中包括工厂主及其职员等,以及这一部门的所有经理人和商业人员。但是不包括小型机器(如缝纫机等)的生产者和工作机上的工具(如纱锭等)的生产者。技师总数为3329人。]再拿原料来说[注:因为铁是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所以这里应当指出,186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炼铁工人共有125771人,其中男工123430人,女工2341人。男工中20岁以下的有30810人,20岁以上的有92620人。],毫无疑问,例如棉纺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植棉业,从而不仅大大促进了非洲的奴隶贸易,而且还使饲养黑人成了所谓边疆蓄奴各州的主要事业。1790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奴隶人口调查,当时共有奴隶697000人,而到1861年大约有400万人。另一方面,同样明确的是,机械毛纺织工厂的兴旺,以及耕地不断变成牧羊场,引起了农业劳动者的大量被驱逐和“过剩”。爱尔兰直到目前还在经历着这个过程,那里的人口从1845年以来几乎减少了一半,并且还在继续减少,以达到同爱尔兰大地主和英格兰毛纺织厂主先生们的需要恰好相适应的那个程度。

  如果机器占领了某一劳动对象在取得最终形式前所必须经过的初期阶段或中间阶段,那末,在这种机器制品还要进入的那些仍保持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的部门中,对劳动的需求就随着劳动材料的增加而增加。例如,机器纺纱业提供的棉纱又便宜又多,使得手工织布业者最初不用增加开支就可以利用充分的时间工作。这样一来,他们的收入增加了。[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一个有4个成年人(棉织工)和两个充当络纱工的小孩的家庭,每天劳动10小时,每周收入4镑;如果活非常忙,还能收入多些……以前,他们常常苦于棉纱供应不足。”(盖斯克尔《英国的工业人口》第34、35页)]于是人们纷纷拥向棉织业,直到这些被珍妮机、环锭精纺机和走锭精纺机比如说在英国招唤出来的80万织工最终又被蒸汽织机挤垮为止。同样,由于机器生产的衣料充足,男女裁缝和缝纫女工等等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直到缝纫机出现为止。

  机器生产用相对少量的工人所提供的原料、半成品、工具等等的数量日益增加了,与此相适应,对这些原料和半成品的加工就越分越细,因而社会生产部门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机器生产同工场手工业相比使社会分工获得无比广阔的发展,因为它使它所占领的行业的生产力得到无比巨大的增加。

  采用机器的直接结果是,增加了剩余价值,同时也增加了体现这些剩余价值的产品量,从而,在增加供资本家阶级及其仆从消费的物质时,也增加了这些社会阶层本身。这些社会阶层的财富的日益增加和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工人人数的不断相对减少,一方面产生出新的奢侈要求,另一方面又产生出满足这些要求的新手段。社会产品中有较大的部分变成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中又有较大的部分以精致和多样的形式再生产出来和消费掉。换句话说,奢侈品的生产在增长。[注:弗·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61]一书中指出,正是这些生产奢侈品的工人大部分处于悲惨的境地。关于这个问题,童工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有大量新的例证。]大工业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关系也引起产品的精致和多样化。不仅有更多的外国消费品同本国的产品相交换,而且还有更多的外国原料、材料、半成品等作为生产资料进入本国工业。随着这种世界市场关系的发展,运输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了,而且运输业又分成许多新的下属部门。[注:186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在商船上工作的海员有94665人。]

  在工人人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增加,使那些生产在较远的将来才能收效的产品(如运河、船坞、隧道、桥梁等等)的工业部门中的劳动扩大了。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从而一些新的劳动领域,或者直接在机器生产的基础上,或者在与机器生产相适应的一般工业变革的基础上形成起来。不过,它们在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即使在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很大的。它们所雇用的工人人数的增加,同它们对最粗笨的手工劳动的需求成正比。目前,这类工业主要有煤气厂、电报业、照像业、轮船业和铁路业。根据1861年的调查(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煤气业(包括煤气厂、机械设备的生产、煤气公司的经理处等)有15211人,电报业有2399人,照像业有2366人,轮船业有3570人,铁路业有70599人(其中包括大约28000个比较固定的“非熟练的”掘土工人以及全部管理人员和商业人员)。所以,这五种新工业总共有94145人。

  最后,大工业领域内生产力的极度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其他生产部门对劳动力的剥削在内含和外延两方面的加强,使工人阶级中越来越大的部分有可能被用于非生产劳动,特别是使旧式家庭奴隶在“仆役阶级”(如仆人、使女、侍从等等)的名称下越来越大规模地被再生产出来。根据1861年的人口调查,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为20066224人,其中男子9776259人,妇女10289965人。从中减掉不宜劳动的老幼,所有“非生产的”妇女、少年和儿童,再减掉官吏、牧师、律师、军人等“意识形态的”阶层以及所有专门以地租、利息等形式消费别人劳动的人,最后再减掉需要救济的贫民、流浪者、罪犯等,大致还剩下800万不同年龄的男女,其中包括所有以某种方式在生产、商业和金融等部门供职的资本家。在这800万人中有: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设这些机器人可以自我维护自我生产。那么他们实用价值几乎是无限的。我们从源头上追溯的话这些机器人还是无产阶级生产的,资本家通过信息不对称用有限的报酬占据了无限的价值。你觉得资本家没有剥削?这些机器人本来就不应该是资本家的私人财产,因为是无产阶级生产了它们。


user avatar   wen-liang-12-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卖货主义,货买得出去生产,卖不出去经济危机。雇员买不起,机器人和雇员一样买不起,没有消费者生产必然停滞,所有需要国家负债基建将钱从有钱人那借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给到穷人然后被有钱人赚回去经济得以运行,资本在国债上增长,无产者原地踏步。慢慢的雇员的消费能力被压缩到仅仅能维生的程度,日本的御宅族蛰居族就是这么来的。我们要明白仅仅是出卖劳动力获取收入的人是无法消费完雇主的产品的,雇主销量下滑裁员,裁员让工资总量下降的速度快过生产的速度继续裁员恶性循环。国家出手负债也仅仅是能维持机器不停,给到雇员的收入也仅仅是维生而已。资本主义无法解决消费者缺失这个永恒的问题。生产早就可以自动化了,发达国家金融薅羊毛可以搞一堆高薪的狗屎工作,我们这边就是一堆底薪的冗余岗位。真正的经济循环只能低水平的在自然资源拥有者和生产资料持有者间循环,这些持有者不愿自己工作雇些人帮忙,然后外面的无产者被加入进来了。无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也不拥有自然资源,被迫衣着光鲜被迫证明自己的价值 就像一个妓女为了生计涂脂抹粉是一样的,拿到钱关系就结束了,毫无安全可言。。。。无产者在市场经济中只是耗材,古代奴隶在现代社会的再现而已,更悲剧的是 奴隶是有价值的,奴隶是效率最高的生产力,机器让无产者直接沦为废物,工人在没有订单的时候就是负担。史书上奴隶们的悲剧是一个一个的,工人的悲剧是一片一片的,失业的工人在资本家垄断所有自然资源和谋生资料的世界里令人窒息,奴隶还有逃的希望还有存在桃花源的可能




           

相关话题

  应该怎样对待剥削? 
  如何看待新浪财经文章《你想被资本家剥削,资本家却不愿意剥削你了》? 
  既然私企加班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那么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加班是什么? 
  哪个时刻开始,你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残酷无情? 
  那些大资本家实现财富自由了吗?如果是,他们为什么还要辛苦地赚钱? 
  如何看待李洪元3月26日的微博? 
  如何评「上海房地产研究」发布的《不能继续助长中国大学生的好逸恶劳思潮》一文? 
  为什么世界上有资本家? 
  如何反驳「你有什么权利去骂资本家欺压工人?现在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地主的后代」这句话? 
  别人雇佣你打工给你足够的工资,是否叫剥削?资本家是否也承担着很高的风险? 

前一个讨论
如何反驳「我评论个冰箱还得会制冷吗」?
下一个讨论
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大学至少要考到985,211才会有前途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