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图是各国的人均厕纸使用量,
可见欧美人均厕纸用量远超中国。
美国最夸张,竟是中国的2.87倍,
一个美国人用三个中国人的厕纸。
欧美人习惯生吃从冰箱拿出就吃,
很容易感染诺如病毒或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可以在冰箱里生长繁殖,
如果不洗就生吃容易感染拉肚子。
很多人经历过拉肚子却厕纸不够,
于是变成惊弓之鸟喜欢囤积厕纸。
欧美人懒得漂洗抹布用纸来替代,
使得人均厕纸消耗量进一步增加。
欧美人过敏的比例比其他地方高,
花粉季节来临时厕纸用量非常大。
主流的中国家庭一般就一个孩子,
主流的美国家庭一般两三个孩子。
所以美国人需要买多几倍的厕纸,
才能完全满足一家人的厕纸需求。
中国人居住集中便利店小卖铺多,
厕纸不够了,可以随时出门去买。
有很多中国人没有自己的私家车,
厕纸买的多了,不方便拿回家去。
现在快递很方便,网购厕纸也行,
需要多少买多少,不需要去囤积。
中国人的人均住宅面积小于美国,
厕纸要是买的多了占地方放不下。
所以中国人既不需要去囤积厕纸,
也没有那么多的地方去储存厕纸。
美国人住得分散,住宅区没商业,
得开车到很远很远的超市买东西。
美国人习惯周末全家去超市采购,
一次至少也得买够一星期的用量。
反正来回都是开车东西放后备箱,
何况美国皮卡流行,拉货很方便。
很多美国人住在郊区的大别墅里,
厕纸买的多了也不怕,有地方放。
所以美国人一方面需要囤积厕纸,
另一方面也能运输以及储藏厕纸。
中国各地情况不同各家情况不同,
有人厕纸扔马桶有人厕纸扔纸篓。
习惯扔纸篓可以买多层很厚的纸,
因为不需要担心厕纸过厚堵马桶。
习惯扔马桶得买水溶性好点的纸,
或者买薄厕纸叠几层当厚厕纸用。
美国人全民习惯厕纸扔马桶冲走,
因此得水溶性比较好的厕纸才行。
但是水溶性太好也会有麻烦发生,
特别是人们拉肚子拉稀屎的时候。
水溶性好的纸刚刚擦完屎就溶解,
粪水很快就湿透了厕纸沾到手上。
这种事情虽然不是经常都会发生,
但是遇到一次就会让人很难忘记。
于是美国人习惯于叠很多层厕纸,
保证屎就算再稀也不会湿透厕纸。
如今虽然有多层厕纸不容易湿透,
但很多人早已形成了习惯难改变。
而且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厕纸,
既然免费,人们用起来就不心疼。
像扯哈达一样一扯一大卷还不够,
还得把马桶圈全盖住才放心一些。
公厕为了保证厕纸供应永远充足,
不得不采购很多倍的厕纸储备着。
公厕为了省钱还会买超薄的厕纸,
人们怕湿透厕纸不得不用量更大。
于是公厕和客人形成了恶性循环,
厕纸越来越薄,用量却越来越多。
人们在公厕里习惯了扯那么多纸,
回家后用自己的厕纸也收不住手。
企业个人常采购厕纸能保证够用,
但特殊时期例如这次就不一样了。
因为卫生纸本身不贵却体积巨大,
超市其实也不喜欢囤积很多厕纸。
厕纸利润率那么低还那么占地方,
挤占了较高利润商品的储存空间。
所以超市只保持很低的厕纸库存,
不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抢购。
一旦发生抢购,库存很快就清空,
那么多货架很快就变得空荡荡的。
厕纸体积大,占据的货架比较多,
一下子那么多货架空了震撼很大。
顾客看到那么多货架很快清空了,
很容易激发起赶紧去抢购的心态。
几包厕纸就能占满推车非常显眼,
看到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会很恐慌。
这家超市没了,赶紧冲向下一家,
于是恐慌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开。
因为生活习惯差异,国人无法理解欧美人的抢购手纸狂潮,这很正常。
在欧洲,卫生纸是无敌的存在。他们洗碗擦盘子用卫生纸,地上有水用卫生纸,有一大坨水就用一大坨卫生纸。老师们擦白板用卫生纸,擦桌子用卫生纸,洗完手一定要用卫生纸,每个教室里一定有一卷公共卫生纸供大家用或者玩。
而在国内,这些工作很大一部分被一个叫“抹布”的东西代替了。至今仍有相当多的国人喜欢用抹布而不是卫生纸。
我小学时的第一个英语外教,一个美国女老师,教我玩的第一个游戏叫做“卷纸木乃伊”,说这在美国小朋友们里面超流行的。具体玩法请大家自行脑补。但长辈在家时切勿模仿,因为会被骂。
欧美人手纸的消耗量是很大的,比如按照该问题下另一个答案的说法,美国人人均每年都要用100多卷卫生纸,算下来两三天一卷!在国内不要说三天,普通人一星期能用一卷卫生纸就已经惊为天人了。
除了碳排量,欧美人均生活物资的消耗也远高于我们,而后者需要在欧美生活才能体会。
其实大家都是乱解释的,我的欧美朋友们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抢卫生纸。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