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多数人在读到这本书的年纪时不具备“审美的理性”,而等到足够理性的时候,又无法再静下心读小说。
经典名著这玩意儿,很诡谲。
有歌颂小三和有钱男人之间爱情的;
有写贵妇人热衷出轨的;
有讲初代男公关的;
有讲恋童癖的;
有女人犯花痴看见个男人一眼就爱上,之后为了他倒贴又去当情妇,最后活生生把自己作死了的;
有歌颂“绿茶婊”钓男人失败妒火攻心结果战争爆发不得不照顾情敌的;
有“舔狗”为了初恋努力打拼,结果女方贪慕虚荣最后还害得“舔狗”替罪身死的。
如果单论“三观”,不论是男拳师还是女拳师,都得重拳出击,拳拳致命。
但文学作品创作出来是为了“讨论三观”的么?
当然不尽然是。
事实上是大多数都不是。
他们只是看到,想到,感受到,然后把这种东西记录下来,表述出来。
文学是世界的镜子,折射着全部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而“审美的理性”,就是剥离所谓的“个人三观”,把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当人,对于作者已经合理化的行为尽量进行理解,剥离所处的时代,剥离自我的身份,真正尊重故事,尊重人物。
比如《呼啸山庄》里,希斯克利夫的爱,扭曲变态,为很多人所诟病。
但是如果足够成熟理性的人去读,就可以平静地看到到他会变成这样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读到他的报复心理背后自己的痛苦,可以看到人性是如何被摧毁的,又是如何扭曲成长的,从而对整个故事产生同理心。
再比如前文提到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当然可以觉得这是一个花痴女人自轻自贱,为了个只见过一眼的男人就自甘堕落,未婚产子,最后死也活该;
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理性,或者说,包容和同情,你也可以觉得,这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无比干净纯洁的少女,为了自己卑微但强大的爱意,献祭出一生的伟大故事。
这导致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口碑。
人性是复杂的,现实更是充满着灰色。而真正好的文学,就是可以去探讨这些灰色地带,去深度展示人性的复杂,去直视其中的丑陋和光明,去慨叹人的无奈和痛苦。
而如果阅读者秉承着单一的价值观、审美观,甚至是用当下的三观去锤几百年的故事、故事背景,对于过于负责的故事和人物,必然无法加载处理。
而理解不了的东西,就是坏东西。
事实上,很多文艺作品,都禁不住“三观”的锤。
《泰坦尼克号》讲的是男小三和出轨女偷情的故事;《还珠格格》讲的是男人在外面的私生女带着闺蜜前来混吃混喝混遗产的故事;《红楼梦》,宝玉睡丫鬟,小叔子扒灰,黛玉矫情,一家子耍猴一样耍穷人;《霸王别姬》,一个gay挑拨别人家庭关系,一个妓女使手段上位。
当我们举起“三观之锤”的时候,没有一部小说是干净的。
遗憾的是,《呼啸山庄》这样的作品,文风阴暗,哪怕在当时也是一朵奇葩,在现在,如果带上“三观”这个重型魔法攻击,口碑十有八九好不到哪儿去。
而想要有“审美的理性”,往往需要比较长时间的阅读经验积累,有自己的思考,才能慢慢培养出来。但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理性时,又很多已经过了可以安心读小说的年纪,奔忙于现实社会,无法再去花时间投资在这种没有价值回报的东西上。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一下,“成熟理性”和年龄并不线性相关。有很多二十八九、三十四五的人,可能依旧无法阅读复杂的文学作品,这是很常见的。
读不了,放一放,过几年再读。或者干脆把这个困惑放在心里,让它陪着你慢慢成长,慢慢观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那些坚持要扯啥“三观不正”的,三年都一代沟了,你读几百年前的书,还要以当下的价值观评价,到底是谁蠢应该被打一星差评,是谁“不正”,我就不明说了,自己感受吧。
最后,我自己第一遍阅读《呼啸山庄》是在初中,单纯被作者的文字和复杂精巧的故事结构所折服,被这种前所未有的爱情所震撼,记忆中当时还做了大量摘抄和背诵;
后来高中、大学再重读,才能渐渐理解其中的情感,渐渐明白每个角色的不易和转变。
这是一本书成长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
在7年前,我19岁的时候,于豆瓣标记这是我最爱的三本外国小说之一,现在亦是如此。
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读读它。
我是@二当家李多余,一个自由撰稿人,知乎故事大赛一等奖得主。目前小说剧本书评影评都写点,欢迎关注,欢迎打赏,欢迎同好交流
其他你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
飞机即将可能失事的时候,空姐真的会发纸和笔来写遗书吗?——点赞8000+
未来世界的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回来? 一个脑洞故事,感兴趣请催更
为什么《呼啸山庄》在国内口碑这么差?——点赞1000+
目前国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还停留在以价值观论好坏的阶段,认同作者/主人公价值观了就是好作品,不认同了就是坏作品。
比如之前知乎上很多用户对村上春树、太宰治的不宽容,或者对毛姆的过分宽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本是否叙述了一个我认同其价值观的故事。
在这种情况下《呼啸山庄》就很吃亏,首先这部小说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就会冒犯很多人,这让它看起来非常不近情理。我们的读者是无暇理会希刺克厉夫那样的虐恋的,他们更倾向于将爱情想象为一种非常正向美好、有时候近乎糖水的东西,而不太愿意或者也不能够理解这种情感的含混性与复杂度。
你跟他们讲王小波一张丑脸泛出笑容,讲冯唐春风十里不如你,他们能懂,甚至不禁欣欣然起舞,喜形于色。
你跟他们讲闻君有他意拉杂摧烧之,有一部分人可能就不太乐意听了。你跟他们讲裘千尺的爱情,大部分人就会非常厌恶,乃至于要展开对裘千尺对公孙止的价值观评判了。
而《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要比这个更富于争议性。
金庸采取的尚且是一种善恶二元的民间说书人立场,艾米丽则是非常严肃的作家,她是远远超乎这种简单(同时也肤浅)立场的。
而且,裘千尺的爱情故事不过是神雕侠侣的一个小插曲,你愿意看整本的《绝情谷外传》吗?
即便你愿意看,那也仍旧是武侠小说亦即通俗文学的范畴,势必要为了向下兼容性而放弃更深刻的思考与呈现。
《呼啸山庄》是什么,恰恰就是类似作品的不考虑向下兼容的升级版。甭说故事,连文风都是晦涩且充满象征色彩的。
书成之后,即连夏洛蒂都非常困惑。亲姊妹并且是作家同行都尚且如此,何况普通读者?
更何况是价值观评判大行其道的今日国内读者。
如果你一句话不说,就消失十天。被辞退,是不需要赔偿的。你请了假,公司不批,你强行休假,公司辞退,是需要赔偿的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