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特别冷,我们在一座大桥上施工。
正在司机室烤着暖风写交接班日志的时候,有同事突然用力拍窗子:“你师傅都出事了,你怎么还在这儿?”
我一愣:“怎么了?刚还不好好的吗?”
开门出去,外面一阵阵的乱喊,然后我师傅被人从前面架桥机上抬了过来,红的血,刺得我眼睛疼。
人被从天而降的起重葫芦擦中了后脑,已经昏迷了。
荒山野岭,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救护车是不来的。找现场的车辆往医院送,司机不拉。现场的车都是租来的当地车,人家说怕死在车上晦气。
好不容易找到一辆愿意拉的面包车,特别破,后排没座,跟垃圾车一样,司机说救死扶伤嘛,我收个友情价,X百。
车是劳务队平时拉工具用的,地不平。用两条破毯子一垫,我把师傅抱着上了车。车在山里摇摇晃晃,往最近的医院开。一边开一边联系医院,让救护车对头往过来开。
大概五十分钟吧,在一条野外公路上,和救护车碰上了。把人抬上救护车的床,随车的医生在人脖子上按了按,拿小手电照了照眼白:“没了,抬下去吧。”
“您给抢救一下啊。”我和一起抬人的同事都哭了。
“抬下去!救护车不拉死人!”那人冷冰冰的说,“快点!别耽误事!我们还要救别人呢!”
我们执拗地和救护车僵持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把人抬了下来。
知道人没了,烂面包也不愿意拉了,司机拒绝我们把人往上台。
我们只能给项目部打电话,项目说派自己的车来接。
人怎么办呢?只能放在路边。
放在,公路,边,地上。
我们在公路边上等了半个钟头,项目部的丰田车终于悠悠的来了,车上坐着胖胖的安质部长。我们想往后座抬,被拦住了:“人都没了,放后备箱就行了。后座又不好抬,再说这是领导的车,拉了死人,以后坐不坐人了?”
找了几张报纸垫着,人被装进后备箱。为了能盖上盖子,只能把人像大虾一样弓起来。垫报纸是怕弄脏车。
往哪拉?殡仪馆,已经联系好了。
到了殡仪馆,人被脱光了,放在铁台子上用水管子冲。同事哭着去看,我不忍看,在外面等着。
车里,手机响了,我师傅的手机。
家里打来的。他的爱人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
“先别接。”有带长的说,“要想好怎么说,得防着家属闹事。”
防着,家属,闹事。
电话一个又一个打来,没人敢接。
直到现在,那一幕仍仿佛在我眼前。
我耳边仍仿佛能听到电话铃声。
电话那头的人,会是什么心情?我无法想象。
嗡嗡的,是叮嘱。要防着家属闹事,要说在医院抢救过,不能说直接死在工地上的。
那天晚上回去,我回到我当时住的工人宿舍大通铺上,脱下衣服裤子,上面全是血,那血一直渗透棉服,渗到了皮肤上。
“怎么了?”有工友问我。
“没事。”我说。
我的身上阵阵发冷。
我知道,如果我死了,也是一样的结果。
我那时候还是单身,没有人会每天给我打电话。
也许我横死以后好多天,家人才会接到我“因个人不遵守安全规范受伤,抢救数天无效,死了不算工伤”的消息。
从那天开始,我再也没有对工地有过一丝丝幻想。
我弟提桶跑路了。
为什么,我问过他。
他说有次打完灰去了趟卫生间,看见一个老娘们在刮胡子。
他说,姐姐,我受不了了,我不怕苦不怕累,在工地我怕我绝后。
首先介绍下自己,性别女,未婚,年龄三十出头,目前某国企施工单位技术部副部长,目前任某小项目项目经理。
1、逃离不了工地的一种绝望
我是从事技术的,到公司没多久就看清了技术的本质——永远无法逃离工地。技术员要上工地,技术部长要上工地,总工程师也要上工地,就算做到项目经理,还要上工地。就算职务提升、收入提升、权利提升,谁都逃离不了上工地的命运。
如果个人努力奋斗无法减少上工地的时间,不能提升生活品质,那么奋斗的意义在哪里?
2、免费养着你,却没有生活
从事施工说好听点只收不支,攒钱很快,一般都是包吃包住的,每天至需要专心忙工作就行。但是,每餐都端着饭碗去食堂打饭吃,甚至可以不用洗碗,有时伙食真的挺好的;住板房、农租房,不少用品都是配的;睡铁床、高低床这种生活方式,真的好吗?
渴望去市场买菜、渴望自己慢慢做一顿饭,精心布置下居住环境,这种日常的活动都变成奢侈,更别说穿喜欢的服装鞋子了。工作服、安全帽、劳保鞋是标配,私服就运动鞋、t恤。毫无趣味可言。
多数工地都在偏远地方,想下班后喝杯奶茶的地方都没有,跟别说什么健身房、游泳馆了,有的地方甚至连好一点的饭店都没有。
3、没有假期
上了工地就没有任何假期,所有节日跟你都没关系,有时甚至春节都回不了家;尤其是干技术的,白天上工地,晚上还要做资料,休息与否主要看工程进展情况。
似乎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接受并习以为常了,干工程嘛,没有假期很正常。这印证的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没有假期,好像心里就平衡了。
请假难,回家时间短,施工单位多少家庭因为聚少离多而破裂,哎。
4、人际关系复杂、社会关系复杂,心太累
我觉得干施工最累的不是没有假期,也不是晚上加班干活,而是要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处理各种事情/关系,每天不是在开会中度过,就是在不断地打电话接电话,要么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接待,还有讨厌的吃吃喝喝。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各阶层不同的人,农民工、监理、业主、质检站等等,面对撒泼耍浑、不要脸的那种,脾气再好的都想直接上手。
5、没有实力,没有尊严
最让我感到失望的是施工单位真的实力太弱了。每个项目人不少,但是真正能顶得起岗、干得了活、办得了事、管得好项目的人太稀缺了,总包单位自身少有,分包单位更少有。
人力资源实力弱,施工单位基本就是有标就投,人员配置上也仅要求某件工作有人干就行,只要工程能干走能勉强运转就可以,接很多工程,却无法给每个工程配置合理的人员。技术兼质量兼资料,甚至兼综合兼外协的情况很多,写方案靠复制粘贴,做资料总压到竣工;一个公司的经营人员,基本一个人至少要做十几个项目,这些关键岗位的人哪里有时间精力去提升“水平”?更别说培养人才了。
管理能力弱,我目前没有感觉到施工单位有管理这个概念,一味地抓进度抢工期,管理全靠催,开会洋洋洒洒却鲜有重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是被动。
给你一个干不了活儿的人,给你一个很水的作业班组,基础装备都不齐全,如何干好施工?
施工单位很被动的,在建设行业地位低,收入低,有本事的人或者好一点的大学毕业生基本都不会选择施工单位,人才流失很严重;分包商水平多数偏低,但是又不得不用,总是要给他们擦屁股;活儿干完了,钱却算不回来,各种低三下四想办法。
没有实力,应该是施工单位没有尊严的主要原因。
6、能力在施工单位不值钱,时间才是主要考核标准
谈谈施工单位的收入,基本工资都很低,收入主要靠差旅费(工地时间)和奖金,言外之意就是,不出差就基本只有工资和少许奖金,甚至没有奖金,不出差收入低得可怜。而差旅费的计算依据只有一项:出差天数。不管你是什么文凭、在现场干的什么工种,每天多少钱都是一样的,所以,安全、外协、后勤、综合、司机这些岗位很抢手,都不愿干技术、物资、质量这些岗位。越有本事的人,干得越多,你吃完晚饭继续加班,人家吃晚饭的时候就能来杯酒,吹牛到睡前,太不公了。
还有一件事,我感触很深,如果一项作业需要1个月花费50w,如果我靠技术靠本事优化了方案,只需要半个月20w就能干下来,节约的这部分工期和费用,从经营造价上是算不回来的,因为它据实结算。也就是说,我们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的使用都是不值钱的,当然也不会因为我的本事、我的努力嘉奖我,工人师傅还会因为少上现场半个月的班,少收入差旅费而埋怨。
一个人有本事,在施工单位顶多能干上重要岗位,受领导表扬,收入嘛,没多大帮助。为啥那么多人不愿上进,变成老油条,考核制度有严重问题。
7、没得选择
你没法选择想干的项目、没法选择想去的城市、没法选择自己的管理队伍人选、没法选择分包队伍,还得被要求工期、被要求盈利、被要求质量、被要求安全。我超级讨厌这种无法掌控人生的感觉,想要干出点业绩,自己得全能,别人不足的自己得补足。两个字:累死。
8、学不到我想要的东西,学习的时间成本太高
常被教导说要多去现场才能学到东西,我承认,现场的确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但是都不是我想要学习的东西,比如操作岗的东西,比如待人接物等等。干完一个工程也许几个月也许几年,学一堆流程,可不是我想要的。真心,我舍不得花一两年时间去学习一座房子是如何建成的,如果一本书一个视频就能解决,为啥要花几年时间呢?
我总结下自己目前还待在施工单位的原因:
1、未婚,还没有家庭问题;
2、物质欲望低,对收入要求不高;
3、家庭条件还不错,没有经济压力;
4、个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还暂时未被同化成老油条;
5、矮子里面充高子,受领导重视有点小成就感,领导给的机会多;
6、最主要的原因:我不认为其他行业其他工作就没有任何问题。
目前持观望态度。
未来也许我不会离开施工单位,但我我终会离开这个现场施工这个岗位。
————————————-
评论越来越多了,看来同行真的很多,想再补充点自己对其他单位和工作的看法,自己想离开工地,但是在建设行业混了这么些年,真心没找到觉得好的方向,有时觉得施工真的还不错,看各位看官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1、施工单位,基本只有后勤部门不用上工地,质量技术安全都要长期呆在工地,经营造价虽然不用长期呆工地,但是他们需要多个工地跑,而且他们做市场开发和结算需要的应酬比现场更艰难,而且没有哪个人单纯地搞造价和招投标的,我自己考个造价工程师不难,想要从技术转造价也不难,但是要在经营部门工作,我觉得我无法胜任。不想上工地在施工单位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到后勤部门,做一些没有技术水平的流程上的工作,统计考勤、报账、文控等等,然后还要接受收入的大幅度下降才行。
2、监理单位,我只接触过现场监理,监理公司内部我不知道。虽然监理是管施工的,但是在我看来,监理不如施工。首先,监理还是一样要长时间呆在工地,因为人手远不足施工人多,经常蹲守工地的时间比施工还多,晒得黢黑。然后,大一点的工程,监理根本不可能坚守得面面俱到,很多现场情况都掌控不了,然后所有的资料还得签字,风险不可控。我遇到的很多监理,真的很多都不懂,好多事情还要问施工,一个不懂的人来做监督管理的工作,承担的风险他们自己都无法估计大小,越是懂的人越小心翼翼,越是不懂的人才胆大。现场监理的现状就是,你本来只懂土木,结果让你管理整个工程,焊接,结构,电气,仪表,通讯,防腐……最后,再以一个上位者的姿态来管理施工,真心得不到尊重。要在国外,监理的技术水平是要更高的。再说说收入,监理基本工资都很低的,收入嘛,大家心知肚明,能凭本事挣钱的应该都不会选择这种方式吧,这种工作身心皆累。
3、设计单位,我刚毕业的时候是对设计单位充满幻想的,但是经过师兄师姐们的经验描述,打消了进入设计单位的念头,再经历过几年的工程经验,觉得设计单位也不好过。设计工作更多的是画图,不是创意,拿以前的图纸来改改之类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业主爸爸的意思去不断加班修改,业主各个领导意见不统一,或者过几天又改注意了,设计基本是被往死里加班。公司全体断网,中午给你发个折叠床,晚上给你管晚饭,报销路费,都是为了让你好好加班,肩膀,手腕,眼睛都慢慢出问题,好多设计人员给人的感觉就是又虚又白。电视上演的那种大家一起商讨设计方案,高手手绘图的那种场景,是过于美化了。
4、甲方单位,给钱的业主单位总好了吧?我的真实经历是,业主单位也不好过。业主单位的机关部室不会比其他单位多,人员配置也是很少的,而他们同时管理的工程数量是非常多的。负责基础建设管理的部门,员工都被派去一人蹲守一个现场了,逃不了上工地,经营造价部门我接触过,累成狗都不为过,白天公司开会必须去,开会开到下班,然后继续各个工程的造价人员对接结算事宜,各单位排着队地找他,加班到深夜是常态。其他的部门人员,每天手机电话打爆了,写年终总结的时候,确写不出自己一年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工地虽有不好,但是长期呆在办公室,勾心斗角地也累啊!
再谈谈当领导这件事。每个单位的员工都觉得当领导好,觉得当了领导就会怎样怎样,总觉得自己干活领导没干活儿,当了领导就能摆脱现在哪些不好的状态了。等我自己当了个小小的领导后,才知道那些想法过于天真了,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责任与压力真不是盖的,体力消耗比现场工人还大,睡觉在车上睡,赶深夜飞机……精神消耗更不讲了,晚上睡不着觉的领导多的是,我还知道有开会后跳楼的,去厕所抹脖子的……所以凡事不要只靠想象,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看法,不具有普遍性。综上,我发觉没有什么工作是绝对的上位和好的,都有缺点,没有能力的人就得被动接受自己干的工作的缺点,有能力的人也就多一点选择权,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缺点类型的工作,仅此而已。
在我看来,社会是很公平的,想要轻松,就得接受低薪,想要高薪,就得付出时间健康尊严等等,能力大小有些作用,但如果不是特别高精尖,能力在社会交换的规律下,价值真心没那么大,因为绝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特别高精尖的能力,所谓的优秀也只是好那么一丢丢而已,我们还是普通的那一类。
不要总是盯着自己工作不好的方面,在没有真实深入考察其他工作的好坏的时候,不要凭自己的想象来判断是否应该跳槽。也不要一味追求高薪,天上不会掉馅饼,多思考思考自己到底付出了什么来完成了与这个薪资的等价交换。
2019年7月5日,武汉大学刚毕业的我,兴致勃勃的来到中建三局一公司新员工签到现场。
我想着,我要在这里干一番大事,我要看着一栋一栋的高楼耸立,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半个月的军训,8月中旬,炎炎烈日下。来到了重庆的项目。
这是一个房地产项目,项目书记开车把我们一同的三个人接到项目上来,带我们去了住宿的地方。
没有床???还有虫???空调没效果???卫生间味道直接上天???
我们三个人傻了,果断外面租房。
然后这件事情让我们项目经理很没有面子,多次找我们谈,然后询问租金的问题。要我们能回来就回来住,当然,我们是不可能住项目的。
其实还好,我们三个合租,每个人每个月也就800块钱。不贵还。
然后下工地。8月中旬的重庆,我第一次下工地。我们项目是一个别墅,我摸爬这滚烫的脚手架一步一步的爬上房子顶部,脚手架都还是抖得,走一步抖一下,下面还是镂空的。真的吓死宝宝了。
我好歹也是个文艺青年把,钢琴十级,吉他也都会一点。结果到这样的地方,属实难受。
当天晚上,我就给我妈打电话,说:
妈,我想要辞职了。这个环境,确实离谱。
但是我妈让我坚持,他说这么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呢?而且你们高学历的,很快就可以被调上去了。顶多在基层搞个1-2年。
我---------------------------------------------------听了我妈的话,坚持了下来。
半年来经历了安全、质量、施工、技术、商务的轮岗。途中有次工伤,扭伤了腿,经常在工地上碰头。
我是真不喜欢戴安全帽,又重,又难受。热的时候,戴完一身汗。冷的时候,帽子比啥都冰。
半年后,我定岗了技术。也算是我认为比较好的部门把。至少不经常下工地,只需要在办公室写写方案,画画图就好。
我还自学了BIM,能够将一个项目的施工场景用三维视图展现出来,也算是我的一个竞争力把。
公司的检查是真的多。每次检查前,就和打仗一样,忙得一匹。做资料,做形象,做接待。形式主义到了极致。
还有每天开会,上班时间不开,非要吃了晚饭,下班了。开始开会。
一开就是2个小时,也不说点啥重点,就是瞎逼逼,扯皮,骂人。怼人。按着分包怼。分包也没办法,只能任人怼。有些时候挺心疼他们的。
一周经常2-3天是要开会到晚上9点的。也就意味着,你一个星期至少2-3天要加班到9点。
后面到了新项目-一个厂房-从头开始。这个时候已经把之前的租房退了。
我开始正式负责技术工作。主要是方案版块。
设计了临建、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整个项目的方案。不过也就是加班加班加班。
当时创项目一起的5个人。那个时候就是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总工-商务经理-我。没错全是领导,就我一个小屁孩。
记得当时租了一个小民宿,一堆人挤在里面。办公在里面、住在里面。白天起来画图、搞策划。做临建设计。晚上和项目经理几个打游戏。
项目经理也是年轻人,一起打LOL的时候我还骂他菜逼。其实吧,关系都还挺好的。
苦是真的苦,但是我是真的心在做事情,为项目我还自己买了无人机,配合项目进度跟踪。
后来临建修起来了,看着自己设计的临建修起来,还不免有浓浓的自豪感。
我带我女朋友去项目的时候,我都说这个是我设计的,怎么样?她还是挺崇拜我的啦。
渐渐地,项目正常运行。
我开始正常工作。
刚开始的10来个方案编完以后,没那么忙了,我就开始思考人生了。
我自己设计的临建,结果住起来还是邋遢得一匹。板房确实不太行。
每天早上被工地咚咚咚的声音振醒。上班的时候咚咚咚、晚上的时候咚咚咚。一天都咚咚咚。我感觉我耳朵要炸了。
可谓是罐车声、挖机声、打桩机声声声入耳。
周末不能休息。顶多单休。还要请假。
看我总工、我明明分担了他很多工作了,他依然还是要加班。也不知道加班个什么。下班也不回家。
看我生产经理,把老婆直接带到项目上来。
看我项目经理,背井离乡。
这。不就是未来的我吗?
我努力工作,换来的也是无尽的加班。和对妻儿老母的照顾疏忽。
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当一个人被忙碌的工作充斥着的时候,没有办法思考。他是被麻痹的。
只有不断思考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生活。
显然、工地不满足我。
我裸辞了。考了基金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进入金融行业。虽然也只是一个销售。
但是他们早九晚五、周末双休、节假日全休。很多人工资比施工单位高。
我觉得真的很不公平。
很不公平。
凭什么施工人要007、日晒雨淋、被领导骂、暗无天日?
凭什么施工人要受妻儿活守寡的痛。
凭什么施工人要背井离乡。
凭什么施工人工资那么不堪。
也许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也庆幸自己有选择的机会。
但是依然很不甘。同样是985毕业。凭什么有些人活得自在,有些人活得没个人样。
最近B站猛子2个月变大叔,就是施工单位的写照。
我也想问问,什么时候施工单位能重回正轨。也许那个时候,我也会回去,再体验一把修房子的乐趣。
我并不是不爱这一行,是我对这行伤心了。
无止境的攻防与红包。
包工头的利益和施工单位并不一致,大部分情况下,中字头实际建造的建筑,自己本身配的料都是非常合规的,不可能从中这个上面偷工减料。但是包工头就不一定了,真的什么都能做出来,下错钢筋都是最普通的操作,过分的还有换料的,从外面拉来乱七八糟的料换掉,赚这个差价。
所以工地上的施工员,很多时间都用来盯着料有没有被换、施工工艺有没有做错、钢筋有没有下错。并且这些事儿的协调也很麻烦,不是说你去了发现有问题,说一句人家就给你改了,根本没这么简单;有的时候技术总工去开罚单都会有阻力,何况是个小施工员了。
再就是红包,我理解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
下来检查的时候,哪个项目不是准备一堆红包,甚至于某些人的困扰不是要发红包,而是红包都发不出去。这样的工作环境不是我想要的,就是那种我也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一定要让我做我也能做得来,但是我真的觉得没有必要。世间的路这么宽广,我不是非要去走那条自己都会鄙视自己的路。
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没有双休,这些也都是我不喜欢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上面的这两点,一定要说的话还有第三点,就是我还有的选,没有被逼到非去施工单位不可的地步。
2021.12.4 更新:
1、送礼还会送不出去吗?
答:是的,当大家在各自的领域往上走一走的时候,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礼都能送出去的,各行各业都一样。而土木送不出去更常见了,比如:就是想抓你作典型(总要有人做典型);再比如:最近上上级也在抽检,怕担责任就不收等等。
2、评论让我不要抱怨红包。
答:我说了,一定让我做我可以做,甚至可能比一些人做的更好,但是我没有必要,我有的选。我知道为什么变成现状,我无意于改变,远离就好了。当很多人把病态当常态甚至作为某种“恩赐”,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转行了。
3、评论说我是因为自己收不到而心里不平衡。
答:格局大一些吧,不是所有人都只在乎屎尿屁的,总有人看得到远方。
还记得刚入行的时候,跟着师父上工地,完事了,师父来一句:“回家”。
我一时相当纳闷,项目部怎么能说是“家”,一个工地的办公场所,左不过加一个员工宿舍,这能是“家”?
我无法理解,无法共情,甚至还有点反感。
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我师父那样的人,早已经卸下了或者说抛弃了对于家庭的负罪感和愧疚感,与自我达成了和解,真正融入了工地。
一个、两个、三四个,随着经历的项目越来越多,也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人,我开始有了一些认识。
有个副经理,妻子因为不堪忍受长期分居,来到项目部大闹,整个项目部内鸡犬不宁了好几天。
有个总工,三个孩子,经常在办公室和孩子视频,总听到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被孩子责备,他好几次向我表示,很羡慕我一家人能在一个项目。
有个试验室主任,三十多岁,人很不检点,被离婚,原以为他夜夜笙歌不会在乎,没想到在那个项目剩下的一年多日子里,他就一直消沉了,没再活跃过。
在将近9年的工地生涯里,我与工地上的很多元素达成了和解:全年无休,阶层低、人员杂、环境差等等。
挣钱嘛,苦点累点,不寒碜。
唯有漂泊无法和解。
已自我和解的人,最优秀的是这一类:其妻曰,每个月打钱就行了,人回不回来随便你。这样的人是极端的典型,完全不顾家,变成提款机器。我师父就属于这类人,达成了自我和解的终极状态。
另一端则是完全抗拒,主动离开了工地。
而大多数人,则处于这两极之间,部分和解,又受着一些愧疚,当然没家室的人这方面情绪就淡很多。
有时候,我看到工地上往来那许多人,那么多的妻离子散,那么多的老无所依,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就像看到一个个人性的炼狱。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并不是一千个家庭妻离子散这件事发生了一次,而是妻离子散这件事在一千个家庭发生了一千次。
那些鼓吹基建狂魔的人,我真的很想让他们自己看看这背后的代价,让他们也品尝一下这苦涩的滋味。
当然,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共情是世间很难很难的事,这杯苦茶的味道,说到底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今天早上,与孩子告别后,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风儿自远方吹来,路边摇曳着早夏的海桐,恍惚间,竟有了一丝家的感觉,我心里一惊:“我要被同化了吗?”
赶紧回忆了一下我的计划,心下稍安。
其实往大了看,这些都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农一代和农二代要融入城市,总会有一下磕磕绊绊,只是当站在代价和利益的天平中,作为代价的那一方,心头是难说痛快的。
写这些不是为了抱怨,也不是吐槽,只是陈述一些客观的事实,如能与人有益,那也是极好的。
其实工地也并非没有稳定的去处吧,就我所看到的,有的走向了机关,有的走向了甲方,有的带着施工的经验去了交叉行业,有的就在家附近的工地换着公司干,有的回家干了几年,孩子大了又回工地,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千姿百态。
一千个人用一千种方式阐述了家的形态,家的意义,以及家的责任。
什么是家,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扛: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抗: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分: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