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得看你所说的接触是哪类接触了:一种是以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进行网络上的学习和社交;一种是以计算机专业作为以后学习和研究的方向。这两种接触总的来说都是利大于弊,利弊的权衡还要靠个人的自律和认知能力。
我先说一下个人的经历,你完全可以忽略这一段。我们90后一代,刚好赶上中国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及世界移动互联网兴起。在小学的时候,大家就会去机房学习开关机、打字之类的基础技能,那时使用的还是CRT的大头电脑以及win95和xp的操作系统,按照严格定义这也叫做“接触”计算机。当时我的某个叔叔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靠给码头开发区编写调度软件挣了20万,并在北京安家落户。计算机的实力,至少是挣钱的实力就深深刻在我脑海里。初中的时候开始出现信息竞赛,当时竞赛生们学习的是Pascal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然而我本人学的是化学竞赛。到高三的时候,我开始重拾计算机的兴趣,自学C语言和批处理脚本。智能手机大概是07、08年开始兴起,然而我到了高中毕业才用上,那时为了大学学习买的厚厚的纸质词典现在唯一的用处就是垫高显示屏。
从个人经历来看,在手机和电脑普及之前的中学时代,不接触计算机完全不妨碍你成为学霸和社交达人,接触了计算机也不能体会到明显优势。但是如今小学生都在用智能手机上网课,打Timi,社会对计算机的基础常识和技能要求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不接触根本不可能。那么我们在掌握了社会要求的基础知识之外进行提高是否有意义呢?
首先说第一种情况,你是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讲一个例子,在我大学任职班长之前,学院在年终评奖评优时一直使用人工+Excel计算所有人的GPA,十几个班的班长要忙一天。某次类似的会议上,我利用领导讲话的五分钟使用Python编写了一个批处理程序,精准速度的让所有人散了会,从此以后各个学院各个年级都在使用这份程序。此后诸如统计信息,收发表格我都使用自己编写的自动化脚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反观高中(我高中也是班长),安排选修课,收学杂费,在一张手绘的表格上涂涂改改。现在看到高中时做的班会PPT忍俊不禁。这是从工作的角度讲,如果你想更早的把学生干部做的很溜,计算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之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因为其他的学习你使用手机也能完成嘛。
其次说第二种情况,你想要学习计算机专业。前提是你对计算机感兴趣,要知道我们现在处于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后期,不要被刷屏的Python学习广告迷惑,有些媒体在过分炒作计算机的重要性,实际上人生选择有很多,很多专业前景都不错,需要慎重考虑。高中接触计算机,如果感兴趣,这将是良好的知识铺垫;如果不感兴趣,这将是良好的试错经验。我曾经做家教讲授过C语言,学生是一个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生,看起来对方学校已经把编程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考核。他也在学,理解的也不错,但明显能感受到他不是喜欢计算机而只是为了达到父母和对方学校的要求。举另一个例子,我的大学同学,高中走的是信息竞赛,大学一开学就拿了ACM铜奖,专业的道路上就是一马平川,而他本人就是十足热爱这个行业。
既然是利弊的权衡,最后说说你将遇到的阻碍。
首先无论哪种业余爱好,都将占据你宝贵的时间,分散你对本应学习的课业的精力。学习计算机不是为了炫耀和获得优越感,它补偿不了你对高中课业本身的担忧。如果你是广泛涉猎,那请点到为止,以课程为重;如果你一心钻研,请在保证成绩的前提下走竞赛路线。
其次限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自学计算机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你得合理面对自己对着一个冒泡排序看了一个礼拜也没看明白的事实(是我了哈哈哈)。而且也要避免高中生常犯的钻牛角尖的错误,这个时期尽量去体会计算机的美,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技术大牛而苛刻地自我批评最终导致抑郁。
最后是学校和家庭的支持情况。反正我高中是不允许携带电子设备进学校的。带手机和打架、早恋并称三条高压线,搞不好是可以开除学籍的。然后是家长是否具有开放进步的眼光,我觉得多数家长会认为计算机带给高中生的更多是沉迷娱乐和损坏视力。这时不仅仅需要你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并且能明辨网络信息的是与非,还要有智慧,和校方、家长沟通的智慧。
最后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