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女科学家由于她们的性别而遭遇过不公? 第1页

        

user avatar   li-er-n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协和给林巧稚的聘书: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养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分割线==========


========= 说说后续吧=========

 20世纪50年代,协和被新中国政府接管,老协和对女医护职员的婚姻限制被废除。邓颖超关心林巧稚的个人问题,50多岁的林半开玩笑地说:“要是早些年解放不就好了吗,谁让你们对我解放得这么晚呢!”

林巧稚曾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它帮助我了解病人的情况和提出治疗方案。”


user avatar   wang-yo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乎是:全部。

在科学史上,女性科学家几乎是被所有人忽视的议题。如果从雅典的黄金时代算起,科学史绵延长达两千年;即使从更晚的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开启近现代科学史开始,科学史也有了五个世纪。然而,在这样漫长的科学进步的时光里,女性科学家真正被写入科学史,不过百年。

当然,百年之前不是没有优秀的女性学者:在英国,天王星的发现者威廉·赫歇尔的妹妹卡洛琳·赫歇尔,就在哥哥发现天王星之旅中,做出了很多辅助。她在哥哥进行废寝忘食的观测之时,给哥哥喂饭,后来自己也独立发现了八颗彗星。在法国,索菲·热尔曼在父亲的图书馆里自学成才,她与高斯过通信,才华令高斯也为之感叹。氧气命名人、化学奠基者拉瓦锡的妻子玛丽是一位聪慧的妻子,她协助丈夫进行科学实验,自己也发挥绘画方面的特长,为丈夫出版的实验报告绘制精美的插图。(值得一提的是,玛丽的绘画老师是古典主义宗师大卫,著名的《马拉之死》《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都出自大卫的笔下。)

可是,女性学者在十九世纪之前,始终没有真正参与进科学界当中来。

在漫长的科学史中,占有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长期以来受到打压。她们不被接纳进入学校,长久地隔离在高等教育之外;没有高等教育学位,她们当然也难以进入大学执教,不被各国的科学院承认,无法正式展开学术生涯;当然,即使到今天,她们也往往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女性科研不如男性”的指责,去看看现在中国的文科理科院系中,悬殊的男女比例就是明证。我们可以轻松数出一连串男性科学家的名字: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拉布拉斯拉格朗日高斯爱因斯坦杨振宁霍金,但提到女性时,似乎只能想到一个经常出现在我们中学作文里的居里夫人。

个中理由,当然不是因为“女性不适合搞科研”而已。

说“十九世纪前,女性学者没有真正参与进科学界当中来”,是因为,到了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终于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特例”:俄国数学家桑雅·卡巴列夫斯基在1874年,取得了女性界第一个博士学位,并在后来成为首个女性教授;活跃在我们中小学作文里的玛丽·居里,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奥地利物理学家利塞·迈特纳,参加了核裂变的发现工作。

这三个“伟大的特例”,是“有女性的科学史”的发轫,如今的女权主义者,也把这几位科学家作为女权得以伸张的证明。可如果深入去看这三个特例的发展过程,则其中几乎每一步都是回答“哪些女性科学家因为性别遭遇不公”的答案。

如果去看现代的桑雅·卡巴列夫斯基或者居里夫人的传记,总会看到作者们不吝笔墨地探讨几位学者的情感生活:桑雅有过假结婚的经历,和后来的导师之间也有着暧昧关系;玛丽·居里则同丈夫的学生郎之万发生了恋情,并在信件中露骨地表示自己也有性需求,被称作“波兰婊子”,这样的私生活整个社会翻过来倒过去地讲,似乎成为了女性科学家的道德污点。

可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桥段,也实在是出于当时的无奈。

桑雅本出身于俄国贵族世家,十五岁师从彼得堡名师。老师对她迅速消化数学名词和导数概念的能力大为惊奇,可在桑雅看来,那些数字早在小时候家里的糊墙纸里就看见过。然而出身贵族的桑雅,却依然无法打破当时俄国不接受女性学生的禁锢,是靠着假结婚才迁居到外地,前往风气相对开放的德国求学。

玛丽·居里出身寒微,是靠着结识皮埃尔·居里并和他结婚,才有机会一起从事镭方面的研究。在《剑桥科学史》中讲述到这一段时,编者在行文里对这段婚姻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评价:“明智”。

利塞·迈特纳终生未婚,可她也要靠着精心安排计划,制造巧合,结识学界人士。她的科学合作者是科学家哈恩,哈恩母亲曾送给她一枚钻戒,其中含意引人遐思。

她们为了进入科学界,也只能如此周到而势利地运用资源,甚至包括自己的婚姻和性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几乎每一个早期的女性科学家,身上都背负着某种原罪。然而,她们靠着这些换来的回报,也算不上丰厚。

只看受教育的机会,女性已经处于天然劣势。大学体系建立起来七个世纪,女性才逐渐被被接纳进高等教育当中来。到了20世纪初,接受女性进行高等教育的也无非是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和德国几个有限的国家。为了接受教育,居里夫人们只能背井离乡,前往上述几个国家,通常要离开故乡一世。

说是开放教育,也仅仅是有限度的开放教育。美国在1850年前后就有第一批大学开放对女性就读,可很多历史悠久的大学比如普林斯顿、谢耳朵活跃的加州理工学院,到了1970年前后,才开始接受女性入读(这一点做的还不如同时代共产党领导下刚刚打破枷锁的东方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大学物理女教师占比30%,中国21%,远高于日本的6%、英国和西德的4%,和美国的3%)。其中的限制还不仅是教育年限开放的早晚,也取决于入学规模,到1980年为止,麻省理工培养的女化学博士,也不过就是十几人而已。

这当然不是女性对科学兴趣不足,而是长久以来女性一直被引导远离科学。在上世纪初期,美国就向公立学校派出专家小组,引导女性学习拉丁文、生物学、或者家政经济学,很多学校根本不对女生开放高中阶段的数学和物理课程。

对于那些少数有幸得到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也不过是刚刚跨过了第一个艰难的沟壑。接下来她们将面对的,是整个科学机构的不友善。

前面提到的第三个伟大特例中的利塞·迈特纳,师从玻尔兹曼,还和马克思·普朗克面基过,然而如此强大的学术背景,后来前往化学研究所工作时,条件都是苛刻的“要出入边门且不让别人看见”。即使在她和合作者哈恩共同完成了核裂变实验后,哈恩也仅愿意承认迈特纳是自己的助手,后来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时,迈特纳没有分得应有的荣誉。——这一方面因为她是女性,另一方面因为她是一个犹太人。

之外的例子不胜枚举,之前提到的和高斯通信的女数学家索菲·热尔曼,在初期便小心翼翼地使用男性化名,得到高斯肯定后才敢坦承自己的性别。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早期,天文学家玛格丽特·伯比奇被接纳成为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台长,继承了这个当年哈雷坐过的席位,打破了建台三百年来由男性担任台长的惯例。然而她还打破了另一个惯例:循例台长兼任皇家天文学家,那一年,天文台拒绝她循例成为皇家天文学家,将职位交给了男性天文学家马丁·赖尔。后来玛格丽特任职一年半就卸任,如今去查看官方公布的皇家天文学家名单,没有留下玛格丽特的名字。(《剑桥科学史》中说她短暂担任过皇家天文学家,此处有误。)她在1972年拒绝接受美国天文学会授予的安妮·坎农天文奖,因为该奖只授予女性。后来她获得了美国天文学会所授予不分性别的最高奖项,那时光阴已经流逝到十二年后。

这种歧视不仅体现在工作机构,也体现在科学院机构。居里夫人连拿两次诺贝尔奖,依然无法进入法国科学院。1662年建立的伦敦皇家学会,长期拒绝接受女性学者,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末才接纳了三位女性。美国首次接纳女科学家比英国还要晚十几年,1963年才接纳了科学家迈耶以及华裔科学家吴健雄(不少科学家都为吴健雄没有因为宇称不守恒方面的原因与杨振宁与李政道分享诺贝尔奖感到不平)。

所以,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哪些女性科学家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一时间甚至感到难以回答。

因为,似乎这个问题的更佳问法是“哪些女性科学家没有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答案几乎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一个更深入的问法是:“哪些富有天赋的女性因为受到歧视,最终没能成为女性科学家”,这个问题我们无法作答,而如果我们真的找到了这个答案,恐怕会比这个问题下面的每一个答案都更令人痛心。

the end

---

最后,欢迎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请点击→_→

Sina Visitor System

@汪有


user avatar   xuan-yue-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泼盆冷水。

居里夫人,玛丽居里。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女性之一。不管你怎么排“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前十内总有玛丽居里夫人。两种元素,两次诺奖,放射性研究。这简直是女性巅峰。

然而,让我们历数历史。获得过多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有四位。

玛丽居里,一次物理学,一次化学奖。

莱纳斯·鲍林。一次化学,一次和平奖。

约翰·巴丁。两次物理学奖。

弗雷德里克·桑格。两次化学奖。

后面的三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没有听过。可能只有相关专业的人,才会对这几位大佬有所记忆。

居里夫人有远超其他三位的名声,有很大程度因为她是一名女性。有几个人知道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先生同样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杨振宁,这个世界还活着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最为中国人熟知的居然是臆想出的他的婚姻感情问题。这算是对男科学家的歧视么?


user avatar   ying-te-er-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哪些女科学家遭遇过不公不好说,但所有的男性科技工作者都正在遭遇不公。

————

总结一下评论区部分人士的逻辑:

女性被优待→因为女性是弱势群体。

男性被优待→看吧女性果然是弱势群体。

完美闭环。

男同胞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user avatar   qiao-dong-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看到TL上有一个“有哪些女科学家由于她们的性别而遭遇过不公”的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海拉。

海拉不是科学家,虽然每个科学家(生物学、生理学、医学)都应该感激她;也很难说海拉遭遇的不公是针对她的。


但她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你读过吗?


(今日晒书。要下载“美丽阅读”app的点这里:应用详情


听我讲吧。


海拉不是她的名字,她叫海瑞塔-拉克斯。她是个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钱的黑人家庭妇女,生了五个孩子,生活在巴尔的摩。


1951年1月,她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诊断出宫颈癌。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是美国最好的医院。海瑞塔之所以去那里,不是因为她有钱,而是因为那是附近唯一一所接纳黑人病人并免费为他们诊治的医院。


那时候,美国每年有15000名妇女死于宫颈癌。最常用于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是:


……镭。


没错,就是居里夫人发现的那种放射性金属,镭。当时医学界只看到镭的辐射会杀死癌细胞,不知道它会杀死所有细胞,并且会诱发突变。


医生把装满镭的试管塞进海瑞塔的子宫颈,缝好,再把另一个装满镭的小袋也缝在子宫颈外面。

同时,医生在海瑞塔子宫颈的癌变部位取走了一块组织。


这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医生这样做并不需要征求病人的同意和授权。


镭没有拯救海瑞塔。相反,她从胸部到骨盆的皮肤全被放射线烧焦了。而她的病情却在恶化,石块一样的肿瘤长满她的体腔。


1951年10月4日,三十一岁的海瑞塔停止了心跳。她的癌细胞是如此活跃,“棒球一样大的肿瘤几乎完全取代了海瑞塔的肾脏、膀胱、卵巢和子宫,其他器官也像塞了珍珠一样,密密麻麻地长满了白色的小肿瘤”。


(这是海瑞塔和她的丈夫戴维)


就这样了?我们的主角死了?


是的。


但她的细胞没有死。还记得医生取走的那块组织吗?


他们把它拿回去进行培养。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组织培养研究组的头儿叫乔治-盖伊,他和他的太太一直致力于在人体外培养恶性肿瘤细胞。


(盖伊后来死于癌症。他也想让自己的细胞永生却没成功)


细胞是分裂产生的,如果一种细胞可以源源不断地分裂,那它就相当于得到永生。如果能够找到永生的人体细胞,科学家就可以做那些不能在活人身上进行的实验,让人体细胞代替活人接触各种各样的毒素、辐射和感染源。


但之前培养的人体细胞都活不了多久。


直到他们得到海瑞塔的细胞。


盖伊的实验室助手玛丽在培养海瑞塔细胞的试管侧面写了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的缩写字母:HeLa。然后她把它们放进培养室。


这就是海拉。


几天后,玛丽发现试管底部的血块边缘出现了一圈白白的像煎鸡蛋白一样的东西。这是细胞在生长的迹象。但之前也有过,没过两天就歇菜了。


这次不同。海拉细胞在疯狂地生长,每过24小时它们的数目就增加一倍。玛丽把它们分到别的试管里,很快又被填满。


这些癌细胞比健康的细胞长得快20倍,健康细胞没几天就死光了,但只要有营养和合适的环境,海拉细胞似乎能无休无止地长,长啊长。


它们的主人死了,但它们却活着。一直到现在。

(这形态诡异的家伙就是永生的海拉细胞)

海拉细胞为什么会永生?


正常细胞的分裂极限大约是50次,这个数目根据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海弗利克上限”。每条染色体末端有一段特殊的DNA叫做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段,直至几乎完全消失,而细胞也随之停止分裂走向死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科学家通过研究海拉细胞发现,人类的癌细胞里有一种端粒酶,可以一次次地把端粒重新加上去,让端粒再生。这也就是海拉细胞与癌细胞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原因。


这里面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吊诡感。癌细胞是死亡的象征,正是它们夺去了海瑞塔的生命,但它们同时又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并且为延续另外无数人的生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海瑞塔借由海拉细胞获得了永生,因为每一个海拉细胞里都有她的DNA。


生与死,永远与短暂,部分与整体,就这样奇妙地纠缠在一起,叫人辨不真切。


盖伊把装着海拉细胞的试管寄给他的同行们,纽约、印度、阿姆斯特丹……科学家是怎么利用海拉细胞呢?比如说,他们把海拉细胞注射到免疫缺陷的大鼠体内,让它们长出和海瑞塔相似的肿瘤,科学家再依靠它们研究免疫控制和癌细胞扩散。


这东西好用,太好用了。简直是科研利器。


海瑞塔去世之后,盖伊跑去申请解剖尸体。他希望能够从海瑞塔体内尽可能多的组织中取样,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像海拉细胞那样生命力强劲。


在那时候的美国,医生从病人身上取样是不违法也不违反伦理规范的,但对死者进行解剖或者取得其组织,就有法律明确规定必须征得家属同意。


海瑞塔的丈夫开始不同意,后来医生说希望做一些检测,或许能在未来对他的孩子们有所帮助,他还是在同意书上签字了。


在解剖的时候,玛丽看到海瑞塔的脚趾甲上涂了明亮的红色指甲油。


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用的细胞,还有所有寄出去的细胞,都是从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身上取来的。

无论如何,海拉细胞的出现恰逢其时。1951年,美国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小儿麻痹症疫情,研制小儿麻痹症疫苗成了全国瞩目的头等大事。1952年,匹兹堡大学的乔纳斯-索尔克宣布他研制出第一支小儿麻痹症疫苗,但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实验证明它的安全有效。


这个实验需要大量培养出的人体细胞。


又容易被病毒感染,又能大量繁殖,培养起来还很便宜,小儿麻痹症基金会意识到海拉细胞就是他们要找的。


世界上第一家细胞工厂建起来了。塔斯基吉研究所细胞销售中心的35名科学家和技术员每周从这里生产出2万管海拉细胞,也就是6万亿个。


(塔斯基吉研究所的团队大多是黑人)


海拉细胞为人类打败小儿麻痹症这项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立下大功。


这么多光用来研究小儿麻痹症根本消化不完,所以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海拉细胞。


因为虽然海拉细胞是癌细胞,但许多基本特征和普通细胞是一样的,比如要制造蛋白,彼此交流,会不停分裂并产生能量,不断进行基因表达并进行基因表达调控,它们还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病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海拉细胞成了合成蛋白的最佳工具;人们还借助培养的海拉细胞研究过许多东西,包括细菌、激素、蛋白,尤其是病毒。

海拉细胞促进了病毒学的兴起。


越来越成熟的细胞培养和克隆技术,以及总价值超过数百亿美元的人体生物材料产业由此产生。


人类遗传学在日后成为显学,也离不开海拉细胞的极大贡献。


在大多数研究中,海拉细胞都被看做模式的人类细胞。差不多每个从事过这方面学习和研究的学生都知道海拉这个名字吧。


人们利用海拉细胞研究致癌基因和抗癌基因,开发治疗疱疹、白血病、流感、血友病和帕金森症的药,弄清楚乳糖的消化、性病的传染、人类长寿的秘密、在下水道里工作对细胞的影响以及蚊子是如何交配的;没有海拉细胞,人们无法得到小儿麻痹疫苗,试管婴儿、基因复制、基因图谱都无法成为现实。


海拉细胞就像小白鼠一样,成为实验室的主力实验材料,是“几百年来最重要的医学成就之一”。


一位科学家估算,如果把人们养过的所有海拉细胞堆在一起,它们将重达5000万吨——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因为一个细胞几乎没有任何重量。


海拉细胞已经完全脱离了盖伊的控制,变成了公共财产。他有点恼火,觉得被冷落了,也没享受到这个由小小细胞发展而来的庞大产业带来的丰厚收益。


但这细胞原来的主人呢?


有媒体报道过她的故事,但其中有很多以讹传讹的错误信息。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一直以为那背后的女人要么叫海伦-莱恩,要么叫海伦-拉森,正确的海瑞塔-拉克斯却无人知晓。


几乎所有人都受惠于海拉细胞,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贡献了海拉细胞的那个人是谁,她叫什么,她有什么故事,她的亲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1973年3月9日,科学界最权威的《自然》杂志发表布鲁塞尔大学生物学家J-道格拉斯的一封信:


乔治-盖伊从一名黑人的宫颈癌组织中培养出海拉细胞,至今已21载。有人估算,如今世界上这种细胞的总重量已经超过这位女性的体重。这个女人真正地长生不死了,不仅在试管中,也在全世界科学家的心里,因为它为科研和医疗诊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可我们还不知道她的真名!我们都知道,“海”(Ha)“拉”(La)是她姓和名的缩写,可有书上写成“海伦-拉恩”,有的地方是“海瑞塔-拉克斯”。我曾写信给各种文章的作者询问名字的出处,其中包括盖伊发表论文的医院,从没得到过答复。请问有人知道真相么?如今海拉细胞发展成熟,那么还海……拉……一个真实身份,让这个女人享受她应得的名誉,难道这也违背医学伦理么?

4月20日,道格拉斯发表了一篇后续文章,宣布确定海拉细胞是以海瑞塔-拉克斯的名字命名的。


海瑞塔的名字终于得到迟来的承认。


(知道海瑞塔的故事之后人们以此表达感谢)


但这对她的家人没有任何实际好处。他们也始终不知道,她的细胞还活着。


海瑞塔死的时候,她的女儿黛博拉只有不到三岁。从来没有人把她母亲的死讯告诉她和兄弟们,他们也不敢问,“在他们的记忆里,妈妈前一天还在,后一天就没了,之后再也没回来”。


抚养他们的是一对夫妻,女的只会鞭打他们,让他们挨饿,男的时时对黛博拉实施猥亵。直到哥哥和嫂子把他们接去住,黛博拉才摆脱了那种生活。


十六岁,黛博拉怀上第一个孩子。没过几年,她就离开了虐待她的丈夫,成为一个单亲妈妈。


她常常深夜醒来,躺在床上哭泣,苦苦地想自己的母亲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想起福克纳在《喧嚣与骚动》里那句著名的话。是的,他们在苦熬。母亲在彼岸的永生并不能减少儿女在此岸的苦熬,或许还会相反。


2009年,黛博拉心脏病发作悄悄离开人世。


她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知道自己离开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只希望能平静地走。但我跟你说,要是永生意味着永远不死,那我真不想这样,你一个人活着,其他亲人都在你面前变老死去,那得多伤心。”


“可我没准会像妈妈那样,变成海拉细胞回来,这样我们就能一块儿为这个世界做好事了。”她静默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说,“我想我会喜欢这个结局。”


海拉以不死而永生。黛博拉或许能以记忆而永生?这样看来,世界上所有人都有永生的可能。


这也许是那些还在苦熬的人们的最大安慰吧。


(海瑞塔的家人在她的墓碑前)


注:


刚在“美丽阅读”专栏(zhuanlan.zhihu.com/beau)发了这篇文章,虽然主角不是科学家,但回答确实是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想到的。海瑞塔不仅是女性,还是黑人,这让她的故事变得更加复杂而具有深远的意义。


喜欢读书的朋友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user avatar   bai-jie-65-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女科学家,因为基本上九成九的女科学家要不是因为她是女的都不会进教科书。

比如居里夫人,她发现两种元素,问题是发现元素的多了去了,除了居里夫人你还记得谁?元素周期表三十往后的基本上一个对应一个人,又有谁出名的?别的不说,我就问你,塑料谁发明的?镭和钋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有塑料重要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芯片行业。

粉尘不会因为你是女的就减少点位,

精度不会因为你是女的就突然变精了,

论文也不会因为你是女的就从核心变成sci了,


所以我很享受科研工作这种真正男女平等的氛围,另外985 c9等优秀院校的男女科研成果和男女学生比例在这里就不提了,省的某些女的破防。


user avatar   zhong-de-ren-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你只要作为男性回答,就肯定会被认为是难全。

女性总喜欢在对男性卖反思赎罪券,比如“你怎么不反思自己是不是不上进不进取不努力才混的不好”

轮到自己就是绝对不反思,社会歧视,导师歧视,HR歧视,就是没想过一个问题,是不是技不如人。

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居里夫人谁敢歧视?陈薇谁敢歧视?李兰娟谁敢歧视?张桂梅谁敢歧视?陶华碧谁敢歧视?王亚平谁敢歧视?

我知道的男性,拿到李兰娟老师签名,或者能上陈薇老师的课,高兴的三天都睡不好觉,能把这事讲三天。歧视?不存在的,假如他们能考上李兰娟或者陈薇的博士,估计能把所有家当都卖了去上课。

所谓的歧视,根本原因就是技不如人还不肯进取。

社会发展到现在,高嫁低娶好像还是主流,总有女性说我们单着是因为不肯向下兼容,好像男性不愿意向下兼容就是天经地义的。

就拿我大学和硕士期间的同学来说,毕业后男生基本上都是在做社畜,女生基本上都能靠着这个还不错的学历嫁给很不错的人,没人会对她们要求什么一线城市的车房,但是男生有贷款都是第一时间否认,女生说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没有就业歧视,我反问她们一句,那把你们的高嫁福利和我们的就业福利换一下要不要,没有一个人愿意的,真是口嫌体正直。

说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农村女小红通过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进入大城市,说找一个优质的男朋友,大部分人的看法是什么?励志,努力,跳出原生家庭,不该便宜了穷调。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男性小明身上,你猜猜会发生什么?吃绝户,普确信,草鸡男,第二天能骂到他关网。

我只想和配不上的成功男人谈恋爱?一堆人说立姐好飒。

男性说我只想和配不上的成功女人谈恋爱?我都不敢想画面。

明白的告诉你是双标 还不能反驳,指望她们理解,您还不如指望下一期大乐透有您的名字。

我在学校的时候还批判过一些男人发家后换了老婆没责任感,我现在发现,倒不如说他们也曾经年轻过。男人有钱就变坏,这话谁都会说,可是男人没钱的时候被当过人吗?这么普通却这么自信说的是谁?

这些话的信徒,让人尊敬,至少我不会尊敬。

我之前在一个类似的问题下回答过,中国没有男权社会,包括古代。

所谓的男权社会,都是男性自己努力得到的权利。

为什么古装剧都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朝二祖、以及虽然比较水但是不失为明君的康熙乾隆。

是导演和女性过不去吗?

很多高分古装剧的导演是胡玫老师,胡玫老师自己就是女性,她何必和女性过不去?

原因只有一个,给机会不中用。

武明空,孝庄皇后,老佛爷慈禧,除了孝庄

武明空有用吗?

武明空有用吗?

武明空有用吗?

被她们称为女权觉醒的电视剧甄嬛传和如懿传,重点也就是纠结在康熙雍正渣男乾隆渣男

能做到像雍正一样西北平叛吗?

知道康熙三征葛尔丹、坚决不允许蒙古独立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吗?

能做到乾隆修订四库全书、平定回部叛乱,肇定中华版图吗?

这些决定都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一个弄不好,就会影响她们的山珍海味锦衣玉食。

她们自然不会做。

所以所谓的男权社会,是男性帝王高瞻远瞩、无数男性俯首农桑,有了这不世之功,才有这权利。

女性总嘲笑男性的宏大叙事,殊不知,没有男性的宏大叙事,哪来她们说“女性受到压迫”的机会。

说羡慕男性有性别优势的,请她们以身作则,愿意交换出择偶红利再说。

唇间有大道理万语千言

指尖蝇头小利不让半分

反思券、赎罪券还是留着她们自己用吧

顺便说一句,我也经历过就业歧视

也有HR要女性简历不要男性的情况

可我从来都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能力不如人。


user avatar   idlerlest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说一个由于性别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女科学家。

有的人可能一看就不满了:她学术造假,连带着导师都自杀了,对她的处理怎么就不公了?

没错,她学术造假,试图搞个大新闻,结果事情败露,荣誉被剥夺,职位被撤销,这都是咎由自取。

但是比较一下,近十来年里,男性科学家们在被发现学术不端后,社会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黄禹锡被判刑

舍恩被开除出贝尔实验室,博士学位撤销

陈进的诸多职务被撤销。

看起来和小保方没太大区别,对不对?

可是,他们有人遭受这样的待遇吗?哪怕有一个也行。

……

找得出来吗?

为什么同样是学术造假被发现,男女所受的待遇区别如此之大?

如果说开除是造假者应受的惩罚,那么,从男女关系方面对一个女性进行如此猥琐下流的攻击,这算什么?

很多时候,即使在一些文明国家里,“性别平等”实际是有一个隐含前提的,就是要“无罪”。一旦有了罪,社会立刻撕下平等的面纱,各种性别歧视随之汹涌而来。

性别平等,不但包括“同功”,还应该包括“同罪”。


user avatar   xia-shi-37-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上有不少女科学家如果不是因为性别为女其实压根就在历史上留不下名字……。




        

相关话题

  踢球的时候走光了,有没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男生比女生人数多,打拳却打不过女拳啊? 
  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十大发明是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很多女性觉得生孩子是为了男性才生的? 
  男朋友老说要是男人可以生孩子以后女人就会慢慢灭绝了 我要怎么怼他 他太能叭叭了? 
  中国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4和79岁,女性比男性能多活五年,那么为什么女性55就退休,反而比男性早5年? 
  如何看更美app《人生不是天生》广告片? 
  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女性觉得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怎么样? 
  你身材最巅峰的照片是哪张? 
  湖南临湘女子高速乘车捅刺司机脖子,该案件后续结果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生了八个孩子的农村女性被像狗一样拴在家里,孩子每餐送饭,父亲被称伟大?
下一个讨论
国民党前「立委」庞建国坠楼身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