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这个问题上,我有些小小的研究。
首先,“透视”在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上是有应用的。
从技术上说,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同样有一个倾斜的角度,entasis),以及奥林匹斯的宙斯神像(颇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的“头大身小”)都使用了“透视法”,而且是经过比较严格的数学计算的视觉矫正手段。
其次,希腊-罗马绘画上的“透视法”,可以看看The Battle of Issus.
这种手法被认为是源自于公元前5世纪的一个画家Apollodrus,而这种手法源自于希腊舞台艺术。这些手法都源自于“希腊-罗马”这一时期的对“自然主义”的重视。
第三,基督宗教时期也有反映这种希腊-罗马人自然主义的透视法。比如Vantican Virgil Folio,其中的小幅插画也是有“透视法”的。
以上三个例子,都可以在《詹森艺术史》中看到的。
总之,正常的透视法是一种基于“自然主义”的表达,仍然在试图对自然进行模仿(mimesis),或者以自然之美比喻精神之美;如果使用“反透视法”,则一般是为了直接表达与此间世界全然不同的“另外一个精神世界”。
还有一重更为重要的含义:“正向透视”是表达了一种正常的观画角度,一种主客之分;“反向透视”要表达的不是“你在看画”,而是“画在看你”。
@刘斯坦 君,那个reverse perspective的wiki词条下给的例子,可是正教的希腊地区的13世纪的圣像。这幅画,老有名了……
另外,这副圣像可不是目测纯手绘的,而是使用了一种叫stylus技法(钉子+绳子),类似建筑物里墨线和准绳。
------------------------------------------------------------------------
明天就要开第一场live了(关于“古典美学”的),有点儿小紧张: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这些出格艺术你都看得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