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于绝大部分运动来说,俱乐部成绩和国家队成绩本就没有必然联系。
这年头就是足球火了,给人一种错觉,只有俱乐部好,才可能国家队好。这个道理对足球是的,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运动(比如篮球、网球等)来说也是的,但是对于大部分运动来说不是的。
说一项运动市场化,首先得看市场怎样。决定市场好坏的基础条件就是受众是否多,资本投入是否赚钱。足球、篮球这些受众多,愿意为看球花钱的人多,所以市场化赚钱多,反过来刺激更多的人才涌入这个项目。这种情况下,谁市场化做得好,就意味着能让更多的优秀教练和运动员进入这个项目,提高运动水平。所以,自然是市场化越好的地方,整体实力越高。简单说,俱乐部做的越好的地方,国家队越好。
但是,大部分运动,是做不了太好的市场化的。因为你要让更多的人来看,就得观赏性特别强。但体育不是文艺演出,许多体育项目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未必是观感角度的更美。所以,现阶段全世界市场化做得好的体育项目屈指可数,更多的项目,如绝大部分田径、水上项目、一部分球赛等,市场化很有限。这种情况下,依靠市场无法让大量人才涌入,所以在提高整体实力方面也就很有限。这部分运动项目简单说就是:俱乐部再好,国家队促进也有限。
那么,对于这类运动项目怎样才能提高整体水平呢?答曰:精英政策。精英政策的核心就在于,通过一系列体制,花少量的钱,选出尽可能多的人才,从而做最好的事。中国所谓的举国体制,可以算这种精英政策中的翘楚了。
举国体制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高度组织力量,做到花钱少办事大。对于许多项目,只需要很少数量运动员,就能得出很好的成绩。这种举国体制面对市场化程度高的运动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你组织力再强,这个行业如果人才基数少太多,也没有办法;但是,对于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的运动,就效果非常明显,既然你市场化得到的人才也多不了多少,那还不如我组织力强培养更优秀人才。
而女排恰恰符合这个定义。
女排在全球的市场化都很一般,压根无法和足球篮球比,所以各国的排坛可以得到的资金、优秀教练和球员都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中国选择了最擅长的举国体制模式:通过体制内学校选拔人才,然后再将大部分资金倾向给国家队,选拔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增加国家队的集训。这种“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做法,确保了国家队的质量,但相应的,俱乐部可能收益进一步压缩,教练员和球员的集训进一步减少且系统度不够。所以,中国女排就出现这种国家队水平高而俱乐部水平不行的情况了。
其实不仅是排球,可以说,基于中国这种体育体制,对于市场化不足的项目,除非达到乒乓球这种超级霸主地位,其他大部分都容易出现这种国家队成绩好于俱乐部情况——当然,这类项目有不少在中国甚至压根没有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