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用两个自然段,翻译过来寥寥百字就结束了一段堪称疯狂的爱情。
她回过头来一看,在离自己的眼睛两巴掌远的地方,看见了两只冷若冰霜的眼睛,一张苍白的脸,两片因胆怯而咬紧了的嘴唇,就跟那天在望大弥撒时他第一次和她近在咫尺的情况一模一样,有所不同的只是热恋的激情变成了不满的冷峻。一刹那间,她发觉自己上了个天大的当,惊讶地在心里自问,怎么可能让一个如此冷酷无情的魔鬼长年累月地占据了自己的放心。她仅仅来得及想:“我的上帝哟,真是个可怜虫!”阿里萨勉强一笑,开口想说点什么,试图跟她一起走,但她把手一挥,把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去了:
“不必了,”她说,“忘掉吧。”
这是曾经订过婚的两个人,在热烈的初恋和长辈的高压之下偷偷通信的两个人,剪下头发表示过忠贞,追随她的远行和她用电报传情,以可以出书的厚度写过表达爱情的书信,然而多少年后回想起来,一个是被扁桃花诗意化的形象,一个是叹息着“可怜的人”之下模糊的阴影。所以他们当年疯狂爱着的都不是对方,他们爱上的是自己的爱情。
我看过不少人用长篇累牍去写爱情的破灭,一页接着一页一章接着一章不厌其烦地去强调两个人怎么就不爱了,谁逼迫了他们,谁造成了一切,谁的过错,谁在追悔,很多人的确写得非常非常好也成为了大家,但是当我只在读到上面两段话的时候抬起头来想,就是这个样子的,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对面那个原本光芒万丈的人一下子黯淡了下来,他还站在那里但是我怎么找都找不到他了。
可以有很多的外力逼迫,也可以由很多声嘶力竭的挣扎,但是放弃是一瞬间的事情,就那么松开手指的一下,过往种种都成模糊的幻影。
我当年看《面纱》的时候一直觉得困惑,为何要把一个和爱情有关的故事放在霍乱的背景之下。当时得出的答案是霍乱流行于近代,正是现代文明和过去交界的时间,再加上暴烈的流行病给人以末世之感。最近我终于想起来读完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我从这本书里得到了新的答案,爱情本质上和也就是霍乱的一种,暴烈而无法治愈的疯狂。
“老人详细向患者本人及其母亲询问了情况,得出的结论是生了一种和霍乱病的症状完全一样的相思病。”
爱情和霍乱一样是致命的,在得到了费尔米纳一点点的回应之后阿里萨就陷入了狂乱和衰竭,症状骤然席卷他的生命。以致命的流行病来比喻爱情看起来是如此的魔幻但是细细想来又真的很形象,当一个人住进心底仿佛心脏的某个部分就生了无法根治的沉疴旧疾,直到他离开的那一瞬间又骤然治愈。
所以所谓感情很好的两个人突然结束了,大概就是荒蛮如霍乱一样肆虐的爱情终于被治愈了吧。
————————
这个回答来自我曾经写的一篇读后感的前半段啦,故事的后半段我当然看过也知道最后那艘船,只不过我觉得和这个问题无关就没有全部搬,当时看到了这个问题就随手放了上来,确实没怎么思考是否真正切题
不过也在评论区看到了很多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伙伴,非常开心,我很喜欢这本书,大家的讨论都很有价值,读后感本来就是很主观的感受,我觉得是没有对错的,也欢迎大家讨论。
爱情本来就是个很难的东西吧,它不是单线程的,不是给动态方程输入参数就能求解过程的,有太多太多突如其来的炽热和毫无前兆的幻灭,不然为什么吸引那么多人不厌其烦地去用各种方式描绘它呢?其实我一开始读这本书不太能理解最后故事的结局,我很喜欢医生,也很喜欢书里关于他们婚姻的描写,当时还专门和朋友讨论过为什么马老要安排医生的出轨啥的。
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朋友我还想安利你们毛姆的《面纱》!也是一个和霍乱有关的故事,原著的破败不堪和电影改编的相爱恨晚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