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儿子上大学了,在天津我给他规定每月生活费1500元,儿子说不太够,大家一般都给多少?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你的生活条件,条件允许就尽量多给。

首先,大学还是长身体的阶段,吃好吃差到三十岁以后,区别是很大的。

第二,时光宝贵,钱是投资。绝大多数人,大学就是他们人生系统学习知识的最后机会,这时候花时间赚生活费,如不是万不得已(如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那绝对是最蠢,最本末倒置的选择。大学毕业后事情一件接一接,95%的人不可能再系统学习。这时多钱就等于多时间,不用十年二十年后,三年后再看都是一本万利。

最后,人穷则志短,这是全世界各名族各文化都颠覆不破的真理。别信什么有钱学坏,俭以养德。抽空去周边监狱看守所转转,了解下里面的人都是什么背景,什么成分。生活的宽裕,会很大程度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预期,而预期的改变,会直接改变行为和思考方式。读书教书这么多年,见了很多穷家长诋毁富家长,但没见过富家长真让子女受穷的。因为消费不同,出入的场合不同,你最后接触的人就不同,而你接触什么人,就在影响你成为什么人。简单说,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吸引怎么样人。

这是我一个当过多年大学班主任的人的心得。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策略是这样的。就是生活费1500元指的是包括吃饭在内的零花钱。但是不包括淘宝购物,例如买衣服,和朋友聚餐,购买大宗电器。应该够。

比方说,圣诞节礼物,书籍,手机购买另算。


user avatar   xiao-jin-yu-dou-dou-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建议多给生活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

【插入补充强调:各位看官,你们可以不赞同我的观点,因为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但请不要再说我是在跟家长花式要钱了,我TM是家长,不是学生!!你们是虾吗?正文里写着我什么年代读的大学,就是看不见?!】

按照家庭经济状况,尽量多给一点生活费,这钱花的不冤枉,大学里的一百块很可能花出社会上的五百块效果。

你儿子得谈恋爱吧?扣扣搜搜的能谈啥样的女朋友呢?别信那些说什么打工赚钱谈恋爱的人,都是酸话而已。你儿子的课余时间都去打工了,啥时候陪女朋友呢?是不是就耽误学习了? 而且,大块时间都跑去打工,谈个跟他一样东奔西跑打工的女友概率比较高,想找个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女孩可难了,人家姑娘天天迁就你儿子的打工时间?别逗了。校园恋是找老婆的捷径,工作以后再找对象就是另一回事了,别把校园里的大好机会错过了。

还有人际关系,交朋友肯定要花钱的,人情来往没钱怎么继续? 大学里别把时间浪费在打工上,多交朋友,撒开关系网,将来步入社会指不定能用上谁。这时候,对方对你的态度,跟你最后一次请对方吃饭时点菜的硬度成正比。校园里是交朋友的捷径,工作以后再想展开关系网难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别把校园里的大好机会错过了。

我知道我的大实话会伤害某些“自立自强不啃老”的网友们,我知道你们不靠父母靠自己很牛,但是请你拍拍良心问问自己,如果你当初打工赚钱的时间全部省下来,是不是够你再学门外语或者考个证了?对你现在是有利还是有害?这时候应该会有很多人准备给我举例了,某某富二代也打工,某某官二代也去勤工俭学。别傻了。人家去打工只是体验生活,而不是讨生活。不缺生活费的学生很多也会打工,包括我自己,在全国人民筹备开奥运的年代,我一个月三千多生活费,半走读,买大件东西报学习班等大笔开销家里另给,生活费我从来都没花完过,我也打工,但那基本属于闲着没事做时候的“玩儿”,既不会耽误学习也不会耽误社交。

不要因小失大。

不要因小失大!!!

自带房产不要彩礼的小康独生女们,不会优先选择每天下课就直奔公交车站周末节假日也闲不下来的勤劳朴实囊中羞涩的男生。


———有人看,我就多说点———

这文章我就随手一写,有感而发,写的并不全面。其实让孩子钱包充裕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健康原因。学生们缺小钱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第一个动作就是会从饭钱里挤。缺大钱时,好孩子想着去打工,坏孩子想着去网贷。孩子们经常会为了挤出三百块钱而吃很多的泡面和炒饭,如果你经济条件不差,不如直接把这钱给孩子,你辛辛苦苦给孩子补了18年营养,毁在这一点钱上也太亏了吧!


对于打工这件事我想说,出于不同的原因而做了相似的事情,虽然表面看起来相似,但内里天壤之别毫无可比性。

同样是翻山越岭,有人是在远足,有人是为了上学。前者是自愿的娱乐,后者是无奈的折磨。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同样是打工,有人是体验生活开阔眼界,有人是缺钱了没办法。前者可以任意选喜欢的工作,后者只能选赚钱多的。

有人说,勤工俭学、不靠家里是好品质,自己就喜欢这样的男生。但小姑娘,你们要搞清楚,“不靠”和“没得靠”是完全不同的。知乎家庭情感类话题下积聚着大量的婚姻问题,其中很多人是校服到婚纱,却在婚后尤其是产后发现老公简直变了个人。曾经那么勤劳的人,变得那么懒,连家务孩子都不管。这就是她们没搞清楚当年男朋友勤劳的内因,不缺钱还打工的基本都是真勤劳,缺钱打工的有些是真勤劳 而被逼无奈的才是大多数。这些被逼无奈的勤劳之人,一旦失去了外因的强压,自然回归本性。

有人说,“我自己是小康女,我就嫁给了勤劳朴实囊中羞涩男孩。” 但你拍拍良心说真,你是把他的穷和忙当成优点来看待吗?还是当作能被其他优点弥补掉的缺点来看呢?


user avatar   ying-tiao-87-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刚看了有关大学生电子设备、买笔记本、买ipad……各种东西是否对学习促进……的事情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钱字。让孩子在大学生活的比较惬意,不用因为资金的问题,各种不方便,是能让孩子在毕业的时候快人n步的。

首先我们对大学的概念要和几十年以前要有很大的区别了,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大学是孩子步入成人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在大学里,孩子还不太用考虑赚钱的问题,而大学之后,立刻就会进入要赚钱的维度了,这个切换,我的建议是在大学里就开始,这其实和你在给孩子安排什么补习班一样的道理,你不能说在之前都给孩子那么多投入,上了大学就不用了?就可以等着孩子毕业然后出来工作了?

完全不是这样,而且随着上大学孩子会完全离开家庭,获取了相对之前更多可支配资金(生活费之类的),自己也成年了可以使用网贷……这时候的孩子更需要指导和关心。

你把孩子放在同样另一堆孩子里面,指望他们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高中你都不敢这样想,凭什么认为孩子辛苦了三年进入更宽松的环境不会找补回来?出现报复性玩乐?

实际上大学生不管是211还是985,孩子们扎堆在一起,讨论的不是什么什么课业,更多的是在讨论:去哪哪吃饭,哪个哪个游戏,还有哪个哪个妹子更漂亮……

所以你与其关心孩子要花多少钱,不如多关心一下孩子的想要什么。

如何引导他不要在游戏、妹子(或者感情)、玩乐上浪费太多时间。

所谓的不要在这些上面你浪费太多时间,并不是不让孩子接触,这你做不到,因为这反人性,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的你也想要玩啊。量力而行,玩也要玩,但不要玩物丧志。

说白了绝大多数人,普通人,人生一辈子别说改变世界了,这一辈子就是在赚口吃的,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自己的后代过的更好,都再拼命努力赚钱。

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并不是问孩子每个月1500够不够,因为大学生活,400块有400块的活法,1000有1000的活法,1500有1500的活法,3k有3k的活法,1.5万有1.5万的活法。我的建议是,在寒暑假,给孩子安排一些工作,让孩子自己出去打工,亲身感受一下赚钱这件事情,然后结合自己家庭的情况,自己规划。

最好是在高中毕业之后,就把他塞出去干活,家中有资源的,给安排一些工作,让他了解这个社会、企业运作的规则,然后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再在大学里更有倾向性的去学习。

出去打工有两个用途:第一个用途,让孩子对钱有一个认知,不是说给钱花叫认知了,知道钱怎么赚,这才叫认知。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在这期间就要赚多少钱赚自己的生活费学费,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马上就要过自己赚钱花的日子,现在大手大脚了,之后有的是难受的地方,量力而行很重要。这东西你光靠说教没用,要实打实的让孩子干。

第二个用途,了解社会、企业的运作规则,明白了规则,自己也就明白未来要做什么,往小里说是未来靠什么吃饭,往大里说是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

大学里现在很有意思的一个倾向就是:脱离实际,老师只是照着教学大纲来讲东西安排课程,孩子呢,大都对外界的接触也不多,对自己未来要干啥,能干啥,以后自己的人生的认知,别说偏差了,绝大多数孩子都不在谱上。这样的条件下,你指望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学习,自己找到目标?是不是有点不太贴谱?

孩子有了自己的方向,你再说他一个月要支出多少钱,哪怕他想一年支出20万,来做自己的工作室,毕业后直接在这个方向工作,那这一年二十万,只要家庭能承受,也完全可以支持。

至于孩子1500块是不是太多了,是不是花钱玩游戏,用在其他零碎玩乐开销……玩物丧志……是不是可能自己网贷……

你真要帮孩子制定好了他未来的方向,让接触打工社会、辛苦一下,再尝到自己赚钱的甜头,能够保持多和孩子沟通,保持孩子自己一个健康的心态,这还有什么问题么?我到40岁也不会放弃玩游戏,我年轻的时候,同学的爹就说:哎呀等我退休了,我就买各种游戏各种玩……这样有何不可?只要能保证孩子在自己的想要的地方投入精力……哪怕他真就是想玩游戏,做游戏主播,靠游戏赚钱,也不是不行啊?


user avatar   lustxiao-k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bozarsky-bre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已经错过机会了。

首先,完全禁枪是不可能的,完全禁枪的国家也很少。大部分都是靠严格的手续和规定,把持枪的难度加大,并且加大对持枪者的管理。比如澳洲,很多人认为澳洲禁枪,实际不然,澳洲也只是对持枪者的规定极严而已。同样的还有日本。但即使是这个标准,美国也不可能达到。

为什么达不到。

根本原因,只要美国是个资本家统治的国家,就不可能。因为美国军工企业本身就是命脉之一,否则为啥枪协的权利那么大。奥巴马曾经想签署一项仅仅是加强对购枪者的身份登记的命令都无法实现。可见一斑。

其次,美国已经错过了禁枪的机会了。因为社会上已经有了太多的枪支。现在禁止枪支买卖,也只是催生黑市而已。因为就算没有新的枪支投入市场,社会上已有的枪支已经足够在市场上流通了。更何况,只要社会上的枪支到达一定数量,没有枪的人,也就是往往会支持禁枪的人,反而会害怕禁枪,因为害怕别人都有枪,就自己没有,这比之前带来的心里恐惧更大。

而美国要想收回社会上的枪支,现有制度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个人的合法财产。除非大型战争爆发,美国有机会采取高压制度,才有可能去强行收回社会上已有的枪支。

最后,美国民众希望控枪的有,但是希望禁枪的其实很少。因为美国人是拓荒者和移民的后代,他们首先具有冒险精神,其次骨子里不相信政府。禁枪政策会引起严重的民意反对。


user avatar   gutianlege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user avatar   77qiq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人觉得从聊天记录来看

明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女的明显就是天天嚷着喜欢渣男那种

还“我是您的”

简直就是一个受虐狂的心态

施虐狂和受虐狂不是绝配嘛?

恋爱的时候搞不好还很享受呢

哦,现在分手了,越想越气,趁着罗志祥的瓜蹭一波热度伺机报复?

动不动就pua,但凡能独立些有原则些,自尊自爱些,能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这么久?




  

相关话题

  天津站(曾用名天津东站、老龙头火车站)附近上行线为何走线如此曲折? 
  天津是怎么样一座城市? 
  如何评价裘英俊和于丹? 
  女儿是棉袄,那儿子是什么? 
  在天津高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天津以后会变成一个和东北一样的人口净流出地吗? 
  为什么天津人都不推荐去狗不理? 
  为什么我的天津女朋友认为去北京就跟出国了一样远? 
  为什么天津的蓝印那么受歧视?(本人为蓝印) 
  大一女生每月生活费 1500 左右,想官网分期买平板,是选 iPad 还是 iPad Air? 

前一个讨论
越南老人哭诉儿子偷渡系农村无法挣钱,才上了英国卡车,越南社会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CBA 19-20 赛季北京 103:81 轻取天津,林书豪首战 25+9,如何评价这场比赛?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