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罗还要出回忆录?罗粉还要再消费一次,放过罗粉吧,下一步是不是要办巡回演讲了?我猜老罗的回忆录会这样写:
我罗永浩是一个感恩的人,在意识到自己创办的牛博网和培训学校可能会给老东家新东方带来致命一击之后我分别关闭他们,决定另谋生路。
2012年我参加了小米的手机发布会,看到小米这样的手机在国内大卖看到iPhone这样的手机在国际畅销,我倍感焦虑,心里有一个声音一直再呼喊“是时候让科技圈颤三颤了”。
我听从了内心的召唤,这是工匠的使命所在,我是带着改写世界手机史的使命出生的,这是上天的安排。虽然我生来伟大但是我决定从头干,于是我找了富士来帮我生产,然而落后的地球工艺无法跟上我超前的设计,这不是富士康的错,是地球科技确实落后。
锤子T1最终还是诞生了,说是东半球最好的手机有点委屈了,看着锤粉在用上T1后的兴奋与满足溢于言表,看着锤黑气急败坏的表现我也笑了。他们以为我说收购苹果是在开玩笑,他们哪知道我说收购苹果仅仅是因为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更贵的公司等着我收购了,只能收苹果了。当时有个做视频的特别坏,我约他直播论战,最后我一直插嘴,以至于后来他他经常哇偶哇偶的叫。
后来我们又陆陆续续出了好几款产品,因为我们的产品实在太厉害,厉害到触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知乎科学家们天天黑我们。能力越大,承受的攻击也越多,很多人还在说我们资金链断裂,马云要投资我们什么的,然而有一件事他们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阿里没有梦想,他们太穷根本支撑不了我的梦想”。
最终我选择了成都,但是他们害怕我这样的天选之人离开这里,我理解他们的想法,哪个城市不得掂量下是不是配得上我?为了让他们放心,从来不买房的我拿到钱先在成都买了一套房,于是我们彼此都放心了。支撑天才的想法岂是区区十亿能做到的,那点钱只够我装修下想法而已,他们跟不上我的想法,后来我把他们卖给了头条,从此头条就被人称为宇宙条了。这些年搞机的经历让我知道不管是钱晨还是其他人都跟不上我的想法,但是他们去领导头条冲击BAT的地位还是没问题的。
我不想让我的天才想法只被少部分精英理解,于是我跟做微商的那些人也开展了交流,互相促进携手改变世界是我们的共同梦想。
最近听说原来的手下们搞了个新机,我挺失望的,还有人骂我厚颜无耻,你们等着,我要写回忆录了,这些年那些千方百计阻止我成功的人们我都把你们写进书里!罗粉们!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你们想知道更多,准备好钱就可以了,到时候你们会知道这些年都是谁在拖我的后腿。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营销,最终是为销售服务,东西卖不出去,营销水平就是渣渣。
有人说,罗老师很厉害啊一个人就能把产品炒上热搜了,那营销能力杠杠的。请注意,炒作能力不等于营销能力,上热搜不等于上热销。肖华莫雷也上热搜了结果呢?
说白了就是撕逼,没看到罗老师的“回忆录”见吗?罗老师有没有“回忆录”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含义,就是“给我等着”。
这么多年了,认怂还是这么不情不愿,罗老师真的不忘初心啊。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