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第1页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答: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评价声音时,就只能通过价格判断声音的表现。

如何判断声音和价格有关系?

A:通过足够样本数量的受控双盲听实验结果与耳机价格计算相关系数

B:一分钱一分货,贵的肯定好


虽然说这是个很老生常谈的问题,我既然之前已经写过类似的文章,但这次还是再重复一遍,也再系统梳理一遍。

本文只针对有线耳机。别瞎套用到蓝牙耳机、音箱、功放等。

多组科学实验证明耳机音质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很小。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一些发烧耳机有着奇怪的曲线,并且不好听。
——森海塞尔HD800设计师Axel Grell

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入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还是要回到那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什么是音质?

我们的HiFi系统,不论是耳机还是音箱,使用来听音乐的。而音乐是由不同的乐器(包括人声)的声音组成的集合,包括音高(音调)、音色和响度。

对于耳机而言,不同耳机的音质不同,差别到底在哪里?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不妨从音乐的组成来分析。我们在使用不同的耳机听歌时,音调是不会出现变化的(除非特别特别垃圾的系统),没听说过森海塞尔的耳机换成索尼的耳机听音乐都跑调了吧?响度则更不是衡量音质的关键,我们常用的耳机所产生的SPL完全够我们听歌。要是响度决定音质的话,大妈跳广场舞用的音箱音质岂不秒杀大奥。

而其实响度包含压缩和动态范围,但这通常不是耳机的短板。一般而言,耳机的最大SPL都可以轻易达到100dB以上,距离xmax也有一定距离,不会出现压缩。更别说你正常听歌的音量了。而动态范围的瓶颈通常是音源、播放器等。例如CD音源的动态范围只有约96dB。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排除法,音质就是音色,音质就是音色,音质就是音色。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当然也可以说成是音色的质量、还原音色的能力等等。

即便是相同的音调,人声、钢琴、小提琴、吉他的声音也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音色。任何引起音色变化的因素都会影响音质。

音色由基频与谐波的组成决定。任何影响这个谐波组成的因素都会影响音质。(声学欧姆定律)

在这里以钢琴的谐波分布为例(不懂什么是谐波的朋友,可以先学习一下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等相关基础知识),当然,钢琴拥有六阶以上阶次的谐波,这里仅取前六阶方便讨论。

如果我们使用的耳机的频响曲线如下图蓝色所示,当这一信号的基频为261.63Hz时(C大调1),我们听到的这个钢琴的音色会非常标准,也就是音质非常好。(原因在于这个音调的钢琴的主要谐波范围基本都不属于MOA的区间内,所以即便有音染,也非常小)

但是当耳机的频响在400~600Hz(这段不属于哈曼曲线MOA范畴)有所凹陷时(请原谅我的灵魂手绘)。

这个钢琴声音的谐波会变成下图所示。

因为这一声钢琴的基频为261Hz,所以二阶谐波为522Hz。由于耳机的频响曲线在400~600Hz存在凹陷,因而使得最终回放的声音中,二阶谐波低于输入耳机的信号的谐波相对组成,导致钢琴的谐波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音色发生变化,进而劣化了音质。这个原理就是这么简单和清晰。

至于一些其他能够影响谐波组成的因素,例如THD、IMD、CSD、SNR、IMP等。

首先,耳机的THD和IMD等非线性失真通常较小。(注意不是所有都很小)

其次,CSD即瀑布图,经过Floyd Toole博士的研究,对于200Hz以上的频率,谐振的察觉过程依靠的是频谱信息而不是瞬态特征。

而频域信息和时域信息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一般有线耳机是无源器件,不存在信噪比一说,信噪比是前端的问题,当然和耳机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而对于阻抗曲线,即IMP,如果耳机的阻抗和前端不匹配,频响会有一定的变化。

但是,这种因为不同前端的输出阻抗而导致的差异依旧远小于不同耳机之间频响的差异。耳机起决定性因素,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耳机效应(以后有时间我会细讲)。

而市面上在售的耳机的频响千奇百怪,和价格也没什么关系,所以不论是对于统计学结果的哈曼曲线而言,还是对于你自己(特定的HRTF和个人偏好),频响曲线的偏差是与价格无关的,因而不难得出音质与价格无关或相关性很小的结论。而这一原因正好也被盲听实验所验证。

而造成耳机曲线如此混乱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

没有统一的标准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

在此之前没有人真正对耳机的客观指标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

Sean Olive博士在2014年的公开演讲中指出:

在过去的一年,或者说过去的20年间,很少有耳机测量和音质之间的公开研究,没有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耳机标准;而对于功放、播放器等产品甚至是音箱,人们对于频响曲线应该是平直的达成了普遍共识。

而对于之前长久以来存在的两种标准而言,即扩散场曲线和自由场曲线,Sean Olive博士经过实验均已证实并不是理想的耳机曲线。


而之所以这两种标准均有错误的原因也有两点:

  1. 我们日常听音的环境,既不是扩散场也不是自由场。(看到那么多人说哈曼曲线是基于扩散场曲线的,我真的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2. 压力场与人工耳对音箱的测试结果并不是直接对应关系,需要主观修正。

再回答几个长久以来我一直想讲又觉得太基础但是很多人误解的问题。

为什么耳机曲线的低频应该多一些,而不是平直的?

首先,房间稳态曲线应该是一个缓降曲线,这个趋势是B&K公司、Floyd Toole博士、Sean Olive博士等人经过数十年的心理声学实验验证的事实。

所以耳机曲线低频也应该多一些。

另一方面,当音箱播放低频时,不止被人耳接收到,也被胸腔和颅腔接收,最终人主观接收到的低频多于人耳处的测量值。而对于耳机而言,人耳在听耳机时无法通过胸腔和颅腔接收低频,所以需要耳机再额外补偿一些低频。这也就是为什么耳机曲线尤其是入耳式耳机曲线会比房间曲线的低频增益多一些的原因。以上是Sean Olive博士亲自的解释。当然,大规模的盲听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点。

而房间稳态曲线既不是预测曲线也不是FFT曲线也不是音箱曲线更不应该是平直的。

当然,我讲这几个概念,别说看这篇文章的发烧友能搞清楚 ,国内专门做声学的人我到现在看下来也没几个搞清楚的。

辜磊说的很对,我写这些文章,既不是为了科普也不是为了测评,而是在玩。没错,我就是在玩,生活就是这么枯燥乏味且随意。

不同耳机通过EQ调至相同的曲线,声音是不是一样的?

不是。

会存在一定差别。

对于入耳式耳机,这种差别很小。

但是对于头戴式耳机,差别会比入耳式耳机大一些,虽然相关系数依旧有0.85。

具体原因有两点:

  1. 头戴式耳机的THD较大且不同头戴式耳机之间的THD差异较大;

2. 头戴式动圈耳机与静电耳机相比,低频表现不同。(注意,是头戴式耳机)

具体原因我们还是要把Loudspeaker and Headphone Handbook这本书翻到655页。

Genuit reported that the cause of the superiority of electrostatic compared with dynamic headphones is the monaural phase distortion in the latter below 300 Hz, reaching a maximum of about 70° at 20 Hz. Since dynamic headphon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leaks (Section 14.2.4) than headphones with large light membranes, the phase distortion is to be expected. However, Genuit speaks of the all-pass component, which shows that a dynamic headphone is not a minimum phase system at low frequencies. Ohm’s law of acoustics seems to apply, except for some exotic special cases.

与动圈耳机相比,静电耳机的优势在于300Hz以下的相位失真。动圈耳机因为对泄露更敏感,所以可以预料到会有相位失真。这意味着动圈耳机在低频部分不是最小相位系统。

这也从科学原理上解释了Axel Grell的观点,为什么一个便宜的动圈即便有相同的频响也无法达到HE1一样的声音。

说到这里,我又想感慨了,天天大奥大奥的,又是素质推力解析力的,快一年过去了,稍微看一眼书就不行吗?

如果一个EQ之后曲线更好的动圈耳机和一个曲线一般的动圈/平板耳机相比呢?

如果一个曲线更好的动圈耳机和一个曲线不好的静电耳机相比呢?(这是思考题,我就不告诉你答案了)

人类的听觉存在规律吗?

人与人之间的听音偏好是有所差异的,这和每个人的耳道耳朵不同以及听音经历等有关系,但不是截然不同的,是有规律的。

如果每个人的听音偏好截然不同,那么任何耳机都应该只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而对于大部分人讨厌。如果有一款耳机大多数人都喜欢,则说明这些人有着相似的偏好,与每个人的偏好截然不同相悖。

而事实上,Axel Grell认为大奥对于大多数听音者来说都是非常棒的。Sean Olive博士的实验中全球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听音经验的听音者都对森海塞尔HD800打出了很高的分数,而对真正的音乐打出了较低的分数,这证明了人类有着相似的听音偏好。不是完全相同,但至少相似。

而Sean Olive博士通过聚类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听音偏好的最主要划分方式是低频的偏好问题,而不是中高频。

单元角度和频响曲线有关系吗?

有关系。如果是入耳式耳机纯粹的压力场,单元角度其实不会影响耳机曲线,除非高频指向性存在严重问题。如果是一些开放式头戴式耳机,请百度HRTF,我真的不想解释了。

相同频响曲线的耳机有可能听上去差别较大吗?

有可能,尤其是对于入耳式耳机。但是有几个前提。

一是频响曲线在人工耳测量,有可能因为耳机外壳结构件设计所导致的实际佩戴的泄露与人工耳不同。但如果实际佩戴通过更换耳套等方式保证密闭或直接采用mem麦克风在真人耳道内测量频响曲线则几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二是有可能因为目前主流的IEC711的两场限制,无法筛选掉高频延展不足的一些超级低端耳机。通常默认耳机是能够到20kHz的,但是我最近的一期40款500元以下的入耳式耳机对比测评中实际试听发现确实有几款耳机高频到不了20kHz,而这种现象通常在量程只到10kHz的711人工耳上是无法察觉的。

三是有些耳机的非线性失真过高,前文提到由于耳机的原理,通常非线性失真不会太高,但是对于我之前测试过的很多200元以内的耳机甚至500元以内的耳机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THD过高的情况。

不同曲线的耳机有可能听上去相似吗?

有可能相似,但不可能相同。

我这里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就是一些高频平坦而非隆起的耳机,例如Audeze LCD4和森海塞尔的一些入耳式耳机。音乐声学和心理声学专家Hyunkook Lee教授认为耳机在高频和中低频部分存在听觉对称,如果高频部分和中低频部分同步变化,那么可能最终听感是等效的。我个人基于我过去300余款耳机的试听经验而言,部分同意这个观点。这一类耳机确实不会因为高频绝对值不足而显得三频不均衡,但是人声和乐器的音色确实不标准。而Sean Olive博士的预测算法在这一类耳机的计算中,权重最高的对数几率回归也不会因为高频不足而增加,即这种情况下感知平衡度并不会显著变化,只不过与标准曲线的标准差会增加。

Hyunkook Lee与Axel Grell现已加入肯德基豪华。。。不不不,现已加入理性派HiFi人物系列访谈!

Let's talk face to face!


说到这里,我又不禁感慨,一年前还是可以讨论问题的,而现在基本上就剩下各种人身攻击、冷嘲热讽和没有任何论据的“你不懂”。而人们也早已无心去讨论问题本身,而是把这一问题变为了战队问题,哪怕是没有任何理论和依据的杜撰,甚至只是一声高喊gfsg傻x,也能让这些人找到共鸣。

没有人想听真话,人们只想听他们想听的话。

我觉得对于大部分喷你的人,他们可能并不知道频响曲线是怎么计算来的,并不知道频响曲线上的峰,谷,凹陷,凸起等这些特征的位置,幅值,大小,数量等都跟振膜的材质,厚度,镀膜,腔体形状,调音孔大小,阻尼等等息息相关,当然这方面的内容你没细讲,但我相信即使你讲了他们也不会认真看的,他们深陷玄学中不愿接受科学的思想,面对本来包含大量声学信息的频响曲线,催眠自己这只是一条普通的线,并不能反映声音信息,玄学才是对各种声音最好的解释。他们只看你文章/视频的标题,或者本身就带着偏见去粗略看,根本没有明白你讲的是什么,然后就自己YY一些你根本没说过的东西来喷你,AES上的论文应该是声学里面最权威之一了,如果你们觉得里面的实验不如老烧们的听感,你也可以写论文做实验反驳他们啊,如果你能做到的话,那也算是为中国人争光了,何乐而不为呢,就别在这里断章取义喷来喷去了。
——某B站热心网友

而那些坚信贵的耳机一定好的人,一定是信仰吗?或者他们的信仰真的很高吗?

最近在看一些二战的节目,当年日本的神风敢死队可以为了信仰去死,相比之下一些人的信仰本身又有多高?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经典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的普罗霍洛夫卡遭遇战。

太阳升起时,德军飞机发现了苏联坦克。立即发射紫色信号弹示警。

沿狭窄区域进行攻击的苏联坦克不占优势。但指挥部拒绝取消反击。

空中响起阵阵爆炸声,苏联坦克发动攻击!

党卫军骷髅师一名团长别克回忆道:我看见苏军坦克出现,苏联动用了预备队,我对参谋长说。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已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失利。

关于耳机声场(空间印象)的扩展阅读: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就是卖保健品嘛,“医院3块钱的维C不好,是化学合成的,我们这188块的维C是纯天然提取”。

你傻呗。


我是个文科生,经历了自己主导软件和硬件开发后,我进化为一个不懂就问的乖巧文科生。

在小米我有幸认识了一位乌普萨拉大学毕业的声学大佬。嗯,这句话就已经把他暴露了,因为国内这个背景的大佬就一只手。

彼时的我还太年轻,头发还算浓密,对HiFi的热爱还停留在贴吧论坛置顶帖水平。刚见面,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他一个经典问题:

耳机要不要煲?

他当时的表情明显抽搐了一下,尴尬又不失礼貌。沉默一会后,他缓慢地回复我:

“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我从来就没在数据上看出这种行为产生的有效差异。”


为什么这句话记得那么深呢?因为我曾负责过小米的耳机产品营销,在那时热衷HiFi的同事们互相影响下,我在小米的很多耳机页面里加入了煲机的“贴心教程”。

这位大佬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地位颇高,他没必要骗我,他身边那个瑞典大叔应该也没必要骗我。那各路论坛上连篇累牍的煲机报告和教程是什么鬼?难道所有人都是脑放?所有人都在互相骗?

为什么那时几乎没人说煲机无效呢?

这是我对HiFi圈很多概念不信任的开始。


后来在乐视,做了款leme蓝牙耳机。当时的想法就是做个性价比高的,能够配着手机迅速走量。手机嘛,要方便就配蓝牙,加麦克风;声音要好,单元就要大,那就是头戴式;走量便宜,就定价99吧。

那时候我对供应链还一无所知,心想我这个价格能做出什么卵,于是便不抱希望地找供应链的同事随口一问。问完之后,还马上怂:哈哈哈我知道我这个要求很过分,做不出来不要紧,你给我个邮件我跟上面交差就好。

供应链兄弟一脸淡定:做的出。

我很惊讶:不会质量很烂嘛?

供应链兄弟:某日厂大牌贴牌的工厂做。

我彻底不淡定了。


这种不淡定的情绪,随着去工厂、看方案、看产线、看备料的一步步推进,逐渐变成了一种惊叹。

原来这个成本真的做得出来;

原来外面某些国际大牌跟我们用的是一样的元器件和质量标准;

原来只要价格logo,换个壳或者表面工艺,就能卖我的三倍价,起;

原来中国的工业已经沉淀了这么多成熟、可靠且便宜的技术;

原来网上很多HiFi大师,都在瞎几把扯淡。


leme蓝牙耳机卖过80万支时,我已经跑去创业了;等到卖过100万支时,我找乌普萨拉大叔吹牛逼,大叔微微一笑,问:“100万支,你们能赚多少?”

我:大概600万多?

大叔:除去工资房租这些运营成本呢?

我:那估计不到200万了。

大叔:那乐视肯定是不会分你钱咯?

我:老贾一钩子债,想都别想。

大叔:那你这还不如某某卖个999讲日系概念的耳机,人家一年就卖一万条,成本200万,买稿200万,净赚600万,就三个人;

大叔:那些做耳放更赚,五六年前的库存垃圾芯片一组,200块的安卓mp4都快卖到1500了。私底下喝酒,说自己感觉像卖白粉一样,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买。

大叔:他们一个个都在京东天猫上有个像模像样的店,各路评测媒体给钱就往死里吹,形象很高大上。你呢?满足感?

我:......

大叔:信息不对称应该被利用,而不是被消除。你不能太固执互联网那些最早期的理念。


这段三年前的对话,一个月前又重复了一遍。这次换我做大叔,我的老同事创奇做当年的我。

他也很得意地跟我吹了一遍他那耳机卖了多少多少,量听上去吓死人。

我:那能赚多少?

他报了个数。

我:你把这些供应链里的钱存银行定期,都比你做耳机赚得多。

他沉默。

我:你很多料用的比你贵三倍的产品是一样的,为什么不敢把bom单拉出来一一对比,像小米当年那样贴脸打?为什么要和他们一起讲这些玄学故事?

他:这样,得罪的人就太多了。


所以现在对我来说,谁要是跟我讲耳机这玩意“贵有贵的道理”,我当谁傻逼。

没错呀,因为你傻逼,所以他们才能卖这么贵。

技术?行呀,甩个论文来看看呗,技术报告给一份?我看不懂,不过我能找到能看得懂的,信号电路声学结构都有,大家讲道理嘛。

工艺?没问题,到底是哪道工艺贵你说一声嘛。耳机那点加工工艺还能跳出手机这个圈?抓个驻厂工序管理一问就知道,到底是你工艺牛逼,还是你做的量少,还是,你根本就没花几个钱。

用料?那更简单啦,bom单拉出来,不就那些料嘛。说实话搞不好我还能帮你优化一下,毕竟有不少供应链的朋友,他们采购的量大,更便宜。型号发给我,我帮你要点份额。

好端端一个工业品,标准流水线生产,明确的统一参数和QA标准,硬是被搞成化妆品,搞成玄学。

还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鸟样。


方案,开模,备料,试产,量产,这些都是真实世界里的真实环节,有着非常明晰的成本;

单元,线材,通信模组,电池模组,接头,这些都是有着各种成熟公司在专门做。你耳机上那个logo,多数只是个logo,连组装都要交给代工,完全不懂,能独立出工业设计方案已经是大厂;

这在手机里就是当年的mtk换壳山寨机,而且里面那套东西多数根本没法跟mtk相提并论。

贵是有贵的道理,道理就在信息不对称。


于我自己,买耳机很简单:有些我知道成本的我也照买,因为我就是买这个牌子,例如森海塞尔;

有些我拿来用的,或者工业设计我喜欢的,我就去问懂的人。问来之后一算:嗯,成本40%,留了15%给渠道和电商平台,20%给营销,剩下25%扣这扣那,也就这样吧。

但有些问出来,尼玛成本不到20%。大哥你要么是销售渠道有问题,要么是钱都给了自媒体,就是彻头彻尾奔着卖概念割韭菜去的。

有点过了啊。

这个鸟样你跑过来信誓旦旦地说:贵有贵的道理。

宁全家权健?


user avatar   dang.xin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觉这些人,像极了当年50年前的那些蒙昧落后的低学历社会底层们——

“你买的这个五常大米,肯定不是最好的,最好的五常大米一定都特供给北京,你有多少钱都买不到”

“千万不能买普通的鸡,要吃必须吃农家养的鸡,农家养的鸡从来不吃饲料,不吃激素,没有化学成分,虽然贵个几倍,但绝对比市场上的鸡健康绿色得多”

“你这个大红袍绝对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大红袍只有那一棵树上才能结,每年的那点茶叶还不够xxxx喝的呢,你花多少钱都买不到,因为其他树上的大红袍都不如那一棵树上的好,只有那一棵树才是正宗的”

“你看这个苹果,这是进口的,叫蛇果(delicious apple),营养价值肯定比国产的高”

“多吃点枸杞、灵芝、阿胶、铁皮石斛、冬虫夏草,这些东西都是大补的,我花好几千块钱才买来的,你快把你手里的大鸡腿放下,先留出胃口把这些名贵的药材给吃下去,鸡腿哪里有这些药材补品有营养”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在一些被科学和实验完全彻底解构的领域中,依然存在那么一小撮人,信仰人为制造的稀缺性、疯传的谣言、高昂的价格等因素所带来的鄙视链,从而愿意多交智商税去购买更稀缺、更昂贵但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的物品,这就是纯粹意义上的韭菜。


user avatar   qi-zhu-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般来说,从长远看,价格收敛于价值。

而在耳机的世界,会出现人们对耳机性能音质的评价自发收敛于售价的现象,实乃奇观也。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信息不对称的时候, 消费者倾向于相信广告量大的就是好的。同样的东西, 广告量大的必然会更贵。 即便是一包食盐。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以价论声不过是个局而已。

心理学上启发法(heuristics) 也被活学活用于引导消费者如何进行决策,

特别是故意导致系统性的认知偏差。

例如人们觉得贵的啤酒比便宜的味道要好。

这种认识在价格和品牌相关的时候是对的;

高价加于不贵的品牌上也会让消费者们感受到,此啤酒比不贵的啤酒味道要好。

这就是 “发票调音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许多人类决策“启发法”著作出自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Nathan Tversky)和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




由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以及经销商之间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出于信息披露的需要产生了广告。即便是有《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祖国的耳机消费者和生产者以及经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依然十分突出。 广告的出现反而加剧了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具体表现在祖国的耳机和音响论坛上, 摆明着是低劣的经济诈骗的 “发烧神器” 依旧在大卖特卖。

当烧友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时,能够获取的信息却越来越少。广告曾经作为消解信息不对称最常见的武器却显得那么软弱无力。广告原本的目的是消除受传者对于商品及服务的认知的不确定性。但是广告从 80年代的直观表述,发展到 90年代的艺术包装,进化到21世纪的随时随地撸出科技新突破。大部分人忘记了广告的初衷。。

今天您还能看到各大耳机音响论坛上的大师在兜售不接地的法拉第笼--地盒, 尽管一个淘汰的电脑机箱或者一张铁桌子都能做同样的事情, 您看到谁敢去质疑吗? 今天您还能看到各大耳机音响论坛上的大师在兜售发烧电源线, 尽管某些发烧电源线连 UL 认证都过不了,尽管某些发烧电源线是摆明的经济诈骗, 您看到谁敢去质疑吗?






///////////////////////////////////////////////////////////////////////////////////////////////////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


以下内容预计阅读时间在60秒到90秒之间,如您时间宝贵敬请忽略本回答

Disclaimer:下面这些散文很散而且耗时,“珍惜生命,远离麦文学” , 切记切记。 就象贴吧来的同学说的那样,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看到大湿亮骚 HD800 的证书来佐证煲耳机有效, 俺笑尿了。

如果煲耳机有效, 那张证书上面的 DATA 就是过去时了。 煲了以后不就作废了嘛?

这么简单的逻辑悖论,俺一个初中毕业的都能看到。对吧?

问题来了, 您想要回煲机以前的厂家总工签名背书的表现,是应该求神拜佛呢?

还是念咒呢?不懂啊? 送您一个吧。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诵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急急如律令













一般人也不可能学着老麦, 为了弄清楚 一帕到底是多响去买三个表。。。



一般人也不可能学着老麦, 为了弄清楚 一帕到底是多响去买三个表。。。


一般人也不可能学着老麦, 为了弄清楚 一帕到底是多响去买三个表。。。




//////////////////////////////////////////////////////////////////////////////////////////////////////

举例:

** 这不是玩笑, 这是真人真事

大家都知道网线即便是成品的合格 CAT-7, 15~20 美元就有 50 英尺了。 而普通家用的净空级CAT-6 也就是 200 美元 1000 英尺。 10米的网线再怎么讲究也要不了 5000 人民币。如果消费者懂得一点点网络知识(CCNA 或者 MCP), 哪怕不是 CCIE, 不是 EE 的本科生, 也不会轻易相信网线会影响播放质量。 因为大家都经历过祖国的电信局用铁丝当入户线的年代,也许都买过 “四铜四铁” 的 “安普”网线在宿舍自行布线。。 10 米之内即使是 (19 世纪的贵金属) “铝” 质的 CCA 网线也能轻易上到 1000 M.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同样在这些论坛上, 大湿每天都在熏各位烧友。不辞辛劳地给大家洗脑。

“万元以下听个响”, “发烧要先玩电”, “要弥补短板”, “要讲究搭配”, “酱油一定要贵过鸡”。

“某某耳机潜力巨大, 你发现不好听那是因为没推好、没煲透” (一句话, 您的东西不从他家买, 即便核潜级/实验室级的也能帮您说成是一坨翔。 不然就没机会给您上眼药了


========================================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图图大主教是南非领导黑人反对种族压迫的坚强斗士。1984年图图大主教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图图主教能言善道。1984年冬天,图图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宗教仪式上演讲时说: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

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同样, 这个21世纪里,Hi-Fi / 耳机发烧友刚入坑时,他们手里有人民币或者家里有矿,

大湿手里有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

保险管、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

电子黑洞、暗物质等等 HiFi 神器。


大湿说:‘让我们烧 Hi-Fi 吧’。

于是烧友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耳机)发烧友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耳机发烧友手里有了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保险管、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

大湿手里有了人民币。。。



  1. 很多人不知道电源线改变不了声音, 却花费巨资升级入户线、空气开关、墙插和电源线;基于信仰他们觉得投资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东西上是值得的;他们不会改动线路设计,不敢打开机壳或者替换内部元件,却以为变压器里面的铜丝、滤波电容的铝箔以及整流二极管的硅会随着入户线、空气开关、墙插和电源线的升级自然改变。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仰是发烧界的一绝。
  2. 很多人不知道声学测量, 却花费巨资购买脚钉、线托、大理石架子;基于信仰他们觉得投资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东西上是值得的;他们不会测量,不敢改变房间的装修,却以为房间里面的空气、房间的共振频率以及声音的传播会随着脚钉、线托、大理石架子的升级自然改变。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仰也是发烧界的一绝。
  3. 很多人不知道电路原理, 却花费巨资购买运放、电容、保险丝;基于信仰他们觉得投资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东西上是值得的;他们不懂电路设计,不敢改变电路的架构甚至最基本的偏流偏压,却以为电路原理、工作状态以及扬声器的音频特征会随着运放、电容、保险丝的升级自然改变。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仰也是发烧界的一绝。
  4. 很多人不知道EQ原理, 却花费巨资购买黑胶唱机;基于信仰他们觉得投资在古董上是值得的;他们不懂唱机的RIAA曲线,不敢读书,却以为凭着意念均衡过的黑胶声音不经过RIAA电路随着购买大湿的



/////////////////////////////////////////////////////////////////////////////////////////////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都知道, 养蘑菇的原则就是:

"Keep them in the dark and periodically give them a loooad of manure."

翻译出来是啥捏, 就是把蘑菇养在黑暗中, 然后定期给它们一些屎。

在发烧圈里面, 这也是商家对待用户的一个原则, 把他们养在黑暗中, 然后定期给它们一些动物粪便。

Hi-Fi发烧从上世纪末已经进入 WITCH HUNTING 的怪圈, 用户不懂测量,却不断地把钱投入到黑洞里面,期望付出一定有收获, 这是种心里惯性。 商家当然期望用户永远不要明白真正的短板在哪里。


当 AES 的 Dr. Sean Olive 已经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关于耳机之间可以相互通过EQ模拟的时候,

大陆的耳机论坛还在批判 EQ 是发烧的大敌。

当 Blockbuster、HMV 以及无数中小型唱片商店关张的时候, 两岸的发烧论坛还在批判在线音乐是发烧的大敌, 鼓吹CD唱片和 LP 还会象英女皇一样春秋万代。

当科学家发现屁里面有超导体的时候, 两岸的发烧论坛还在鼓吹更换入户线、空气开关、墙插和电源线。

作为一个旁观者, 俺时常觉得难以置信。 一个初中生就能看到的荒谬, 为什么5000多年文化的大国国民们竟然堪不破?直到一些朋友给俺指出其中的关键, 那就是人民币。

为了钱, 或者说利润。 商家象养蘑菇一样对待用户是有道理的。

让他们觉得自己吸收了营养, 并且把他们关在黑暗中。



前些年过世的 Peter Aczel 写过一篇文章:

其中位列第一的无疑就是大家都知道的 “线材调音”。


原文是这么说的:“Logically this is not the lie to start with because cables are accessories, not primary audio components. But it is the hugest, dirtiest, most cynical, most intelligence-insulting and, above all, most fraudulently profitable lie in audio, and therefore must go to the head of the list. ”


翻译过来就是:

“逻辑上不该以这个谎言来开篇,线材是配件而不是主要的音频元件。但这却是最庞大、最污秽、最損人利己、最令人气愤、最侮人心智, 更甚的这是音响界最蓄意谋财诈骗的谎言。因此必须把这个放在列表的顶头。”





时至今日依然有些真假难辨的消费者时不时地在音响论坛、耳机论坛上钓鱼/被钓鱼。例如这样的:5000 人民币求推荐一根网线 10M。

注意, 这 M 在此语境中代表长度单位 米 (公尺)。

俺原以为这是个玩笑, 帮国家花钱? 帮老板倒米? 还是一个员工恶意欺骗自己的雇主?没想到不是玩笑, 它真的要花半万的人民币买一条10米的以太网电缆!

哦卖糕的。俺的 Educated Judgement 主要来自初中, 大家都知道。 俺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是另一个中华鳖精哎!

名词解释 “ 中华鳖精“

九十年代初曾经盛行一时的营养保健品,卖的十分红火。原因是因为世界田径队伍“马家军”的形象代言而名声大噪,后来因为存在欺诈被电视台曝光,慢慢的销声匿迹。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俺读书少, 以为祖国没有法。 后来查了一下其实是有的。祖国有个法叫 《反不正当竞争法》

”自1993年公布并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进行了首次修订,也是全面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年修订版)已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另一方面增加一款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新法实施后,电商商家的“刷单”、虚假交易行为被明确禁止,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正是因为祖国的某些耳机经销商及市场行销人员对祖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 《广告法》的多年来的反复践踏,才慢慢形成了现在的 21 世纪的成就。那就是 耳机“圈” (念去声)的根深蒂固的 “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

2014年的时候, 网友 Hyperma 总结得特别传神,发烧论坛以及耳机发烧圈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鼓励隔靴挠痒,痒的地方不挠,不痒的地方挠得鲜血淋漓, 皮开肉绽

更早在 2009 年的时候,millwood 的总结就更精辟了, 那就是两个字:“Over Kill”.


2020 来临之际, 俺把耳机发烧圈撸出的神论及神迹盘点一下, 供大家参考。


画面重播(每天都在)

。。。等您循规蹈矩地按照大湿的吩咐把煲耳机煲耳放煲电源线......这些仪式都做完了, 仍然没有看到(其实是听到)所谓的一耳朵改变。 您终于决定要拿回自己的血汗钱。您找到了商家, 商家也爽快地在您面前表演起来退款的手续。


你可以不用花钱了,木耳的幸福。” (附送一个鄙视的眼神)


您霎时间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我有钱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凭啥我是木耳?

“不退了,东西我拿回去。”

哈哈哈, 终于整出戏以三赢的结果喜剧结束。

国家赢得了税收, 商家赢得了销售额, 您赢回了自尊。

这就是杀手锏: 苦肉计+激将法


详情请见:




//////////////////////////////////////////////////////////////////////////////////////////////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煲耳机会让它变好,三频不均衡变成三频均衡,但是卖的时候却强调证书上的数据不会改变

【喜剧】

耳机行销人员能提供大量及翔实的照片证实厂家在煲耳机, 但是改善的证据总是扭扭捏捏拿不出来, 也不敢发表到专业期刊 【喜剧】

某些毒文总喜欢说YYY推XXX推到了七八成, 似乎它们真的有个 100% 的参照物似的。但是这个 100% 的参照物永远存在传说中 【喜剧】


///////////////////////////////////////////////////////////////////////////////////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一般来说, 200 人民币以上的耳机就已经很讲究了, 和 2000 块甚至上万块的耳机差别不是很大。

耳机能听出电的质量, 那是 1998~2000 年左右, 广大网民对某些自我暗示能力特别强的耳机用户的嘲讽, 这过去的 20多年来,这种嘲讽也被大湿转化成了 “另类事实”来宣传。 这个现象既好笑又发人深省。

耳机之间比格和价格也许很大。声音的区别很小。即使有些许的差别, 也能通过 EQ 纠正。

【友情提示:眼看大家点赞数要破 50 ,为避免广大知友因为好奇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或手机流量,请注意本贴阅读时间可能会超过 60秒,最好在电脑上阅读以免流量爆表 】



您可以把 "潜力巨大" 以及 “ xxxxx 没推好” 当成是骗局开始的一个标志性的关键词。它和 CCTV 的天价床垫小品里面的床垫有点共通之处。 "潜力巨大的耳机" 提示消费者这个事物具备地球上某种神器的特质, 自带光环。当您接受了"潜力巨大的耳机"这个提法以后, 上了眼药以后, 套路就开始了。

详情请见





贴给那些以价论声的同学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因为完整地释放俺的观点会占很大的篇幅(10 倍于目前的篇幅),所以还是用列表方便大家快速读取:


俺读书少, 文化程度低, 初中水平, 大家批评的时候千万别客气。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给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些传销精英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上眼药的套路就开始了。

“发烧就是要玩电”;“发烧要烧前端”;“发烧要弥补短板”;“发烧要讲究搭配, 好马要配好鞍, 酱油一定要贵过鸡”;“玩好以后能发挥九成九的功力。”“潜力巨大”; (还是 “钱力巨大”?)

“发烧要弥补短板”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您, 您整个“系统”里面, 最弱的短板就是您自己的耳朵。

皇帝的新衣这个游戏不能戳破真相, 您的耳朵分辨不出 0.3% 以下的 THD, 甚至 0.5% 就是绝大部分人的极限了。 这也是国标规定的 “Hi-Fi” 的 cut-off 的由来(理论基础)。


风传張愛玲曾經說過:「通往男人心的路,是胃。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陰道。」(她没说过其实, 所以俺没说过的话敬请甭强加在俺头上

声音通往人心的路,是耳廓-外耳道-耳膜-锤砧镫听小骨链-卵圓窗-毛细胞-听神经-脑干-颞叶听觉中枢这一条路。从音源到脑子, 整个链条是这样的:

大脑颞叶 + 耳朵 + 耳机(换能器/DUT)+ 耳放(如果有) + DAC(音频界面) + 电脑 + 本测试软体(产生 32比特 HiRES 测试波形)= 整个链条。


声音通往人心的路,是耳廓-外耳道-耳膜-锤砧镫听小骨链-卵圓窗-毛细胞-听神经-脑干-颞叶听觉中枢这一条路。

大脑颞叶 + 耳朵 + 耳机(换能器/DUT)+ 耳放(如果有) + DAC(音频界面) + 电脑 + 本测试软体(产生 32比特 HiRES 测试波形)= 整个链条。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 全球用户可以分为两派:

每一派都至少有 20亿人, 也就是一小半的人会听到 YANNY, 另一大半会听到 LAUREL.

您不测一下, 永远不知道自己是 Laurel 还是 Yanny.


对了,长期的烧友有可能是这样的哦:





扯远了吗?


人能听出多少百分比的失真?

历史上和网上有详细的数据了, 0.5% 是大部分人的极限, -46dB 而已。

klippel.de

有些发烧友很纠结失真的问题, 毕竟他们要 Hi-Fi 嘛。

请看看上世纪的研究结果, 和本世纪的一些结论。


bksv.com/media/doc/BO03


J. Moir, "Just Detectable Distortion", Wireless World, vol. 87, no. 1541, Feb. 1981.

it has now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human ear cannot perceive distortion levels of less than 6–12% on "normally complex music." If you think you can hear 0.1%, you are deluding yourself.

That, believe it or not, is the gist of an article by Robert Carver of Phase Linear Corp., in the May 1973 issue of Stereo Review.

Read more at


Since audio amplifiers amplify signals for humans to hear, the psychoacoustics of human hear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re is no point in designing a system that drops THD well below the threshold of human hearing. Humans typically cannot detect THD less than 1%, but a single THD measurement doesn’t tell the whole story.

Our sensitivity is frequency dependent, and we are also more sensitive to higher-order distortions. With training and with certain types of distortion, some distortion effects as low as 0.3% can be heard.1 When designing an audio amplifier, if cost is no object, it would make sense to design a system with THD below the threshold of human hearing across all frequency ranges.



圈子里公认潜力巨大的耳机”它的潜力能测量吗? 它加了“系统”加了“前端”以后改善的地方能测量吗?,不知道您有没有问过自己或者别人。

也许您从来也没有看到吧。

0.3% 以下的 THD 是人无法分辨的, 这是一个事实。耳机的(音质)表现主要是由频响(曲线)决定的, 这又是一个事实。“潜力巨大的耳机”它的潜力挖到头也就是 0.3 % THD 足够了。每个 100 元人民币以上的合格的 HiFi 耳机(参考国标), 您都可以通过 EQ 来发挥它们的巨大潜力。 并不限于某个特定的昂贵的耳机。国产的100 元人民币的 HiFi 耳机也能达标,轻易夺取 0.1% THD, 这您没想到吧?



Hi-Fi发烧从上世纪末已经进入 WITCH HUNTING 的怪圈, 用户不懂测量,却不断地把钱投入到黑洞里面,期望付出一定有收获, 这是种心里惯性。 商家当然期望用户永远不要明白真正的短板在哪里。

当 AES 的 Dr. Sean Olive 已经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关于耳机之间可以相互通过EQ模拟的时候,大陆的耳机论坛还在批判 EQ 是发烧的大敌。

当 Blockbuster、HMV 以及无数中小型唱片商店关张的时候, 两岸的发烧论坛还在批判在线音乐是发烧的大敌, 鼓吹CD唱片和 LP 还会象英女皇一样春秋万代。当科学家发现屁里面有超导体的时候, 两岸的发烧论坛还在鼓吹更换入户线、空气开关、墙插和电源线。作为一个旁观者, 俺时常觉得难以置信。 一个初中生就能看到的荒谬, 为什么5000多年文化的大国国民们竟然堪不破?直到一些朋友给俺指出其中的关键, 那就是人民币。为了钱, 或者说利润。 商家象养蘑菇一样对待用户是有道理的。

让他们觉得自己吸收了营养, 并且把他们关在黑暗中。

这个黑暗的蘑菇农场 是大家公认的 “圈”吗?


当您被上了眼药, 认可了 “潜力巨大的耳机”,您就会开始不停地头痛医脚,脚痛医头, 隔靴挠痒,舍本逐末。。。。。。


耳机不好, “换线可破!” (单晶银的导电性能不过比电解铜提高了不到 10%

耳机不好, “换空气开关可破!” (空气开关如果能改善听感 ABB 早就改行做音响了)

耳机不好, “换墙插可破!” (墙插如果能改善听感 SONY 早就改行卖墙插了

耳机不好, “换电源排插可破!” (PDU 如果能改善听感西门子助听器早就送PDU了

耳机不好, “换脚钉可破!” (某风投收购鞋王也许准备用高跟鞋的脚钉进军音响业了

耳机不好, “换时钟可破!” (早说了世界的第四维才是发烧的热点

耳机不好, “换线电可破!” (电池纹波都没有噪音也低的可怜您就是当它不存在而已

耳机不好, “加地盒可破!” (注意这个地盒是不接地的骨灰盒的变种

耳机不好, “换发烧保险丝可破!” (入户保险丝他们家不卖, 电工说5块人民币一卷)

耳机不好, “粘量子不干胶贴纸可破!” (封箱胶带也是不干胶啊,兄弟)

耳机不好, “加耳放可破!” (频响曲线/THD有改善别忘记发表到SCI给祖国长长脸

耳机不好, “煲耳机可破!” (煲过了退货期限以后您试试追讨煲机辛苦费看看


耳机潜力没发挥出来,

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您 EQ 可破, 直到 Dr Sean Olive 捅破了窗户纸。


当您被上了一次眼药, 认可了 “潜力巨大的耳机”,

您就会开始不停地被上眼药, 直到您身上所有的都上满了眼药。




耳机潜力没发挥出来,

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您 EQ 可破, 直到 Dr Sean Olive 捅破了窗户纸。


EQ 通过卷积预先补偿耳机的冲激响应,才可能精确地伺服耳机单元这个“马达”的行程。这不是什么魔术,都是数学和物理能描述的过程。


为什么耳机商家痛恨 EQ 呢?为什么他们要鼓吹 "耳机以价论声"?


  1. 因为 EQ 真的很强大;
  2. 因为他们卖的耳机没有把智能 EQ 当卖点, 等到他们的供货商开始提供这样的耳机时,他们就会见风使舵的。
  3. 关键还是钱作怪。


这个 20块的耳机,EQ 了以后听感直逼(甚至超越) HD580


EQ 前的方波令人叹息:

EQ 后的方波接近完美:


您在祖国的耳机发烧论坛上每天都能看到活话剧(二人转/多人转).

对了, 时不时他们还推一个 4128 假人和 Audio Precision 出来, 证明电源线能提升耳机“系统”的表现, 但是他们不会告诉您耳屎的影响大了几个数量级。。 几 > 3

耵聍 Cerumen(俗称耳屎 Ear wax)



** SHH~~~~~~







==================================================

补充一些业余的测试结果给大家参考, 来自以前的散文和回答。有些反 EQ 的人总会举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 比如耳机 EQ 会提高群延时!!! 不好!!!"

俺是有点满头雾水, 您倒是贴个图出来举证啊,耳机 EQ 会提高群延时的实锤俺等着呀。等了一年也没等到。只好自己跑个结果分享给大家了。

看看:

$1.25 MAXELL 入耳耳机 EQ 以后的 GD


$1.25 MAXELL 入耳耳机 没有 EQ 的 GD

有啥分别, 改善还是恶化, 不言而喻了吧。


KOSS EQ HD650 效果如下:



听音乐有问题吗?暂时没有啥大问题。 就是觉得太多静电味, 舍不得摘下来。



相关帖子:



对吧?一看就是有比格的耳机。

免费的耳机, 一般是不会有人帮您跑爆布图的。但是俺给您跑一个:


, 是吧, 不比那些几千块钱的耳机差吧? 还是免费送的, 真是逆天了。

对了, 还有群延时。 不贴群延时就是耍流氓:

还有啥?方波对吧? 不贴方波就是耍流氓:

, 好看吧? 媲美几千块钱的耳机罢。




////////////////////////////////////////////////////////////////////////////////////////////

如何看待耳机以价论声的观点?

碰到以价论声的人, 大家不妨坐下来 PK 听力。靠事实说话。


**题外话: 别再把中文书名号《》用在英文歌名、书名以及作品名上了好吗



  1. 比如最基本的气导听力;

2. 比如稍微困难一点的, 一个英文单词;

3. 或者更有挑战性的, 一串莫尔斯码;



4. 更有音乐性的挑战;


5. 或者更有挑战性的模拟测试;


俺觉得用测试结果来打脸, 是最有效的。





//////////////////////////////////////////////////////////////////////////////////////////////////




......


“玩好以后能发挥九成九的功力。”

知乎有个很火的问题:“如何一句话惹怒 Hi-Fi 烧友?

您不妨问一句:

玩好以后能发挥十成功力的参照物在哪呢, 兄弟?”


。。。。。。


验证提升的测试在这里 (不需要懂科学,只要会按鼠标):

###################################################################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伙都知道。


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期间,费曼周末常与汉斯·贝特及冯·诺依曼等人在峡谷中散步。冯·诺依曼教会了费曼做一个“无社会责任感”的人。虽然俺也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但俺在100 多篇散文里边挖的坑太多, 隐约觉得有义务把这些坑尽量填上,以免散文读者又掉进俺挖的一个又一个的坑里边。 那样的话俺的罪孽就深重了。




俺无疑是读书少的一员, 而俺从不忌讳别人知道俺读书少。


俺读书少, 文化水平低, 初中毕业, 大家都知道。

熟悉俺的散文/回答的知友都知道俺的散文很散,俺的知识缺陷、辞不达意、逻辑混乱、市侩、草根、修辞手法误用以及思维发散等等因素,导致散文的可读性很差。

看不完看不下去真不是您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JB都在俺身上。批评的时候千万别客气。( JB = 基本 )



。。。。。。

老乡又过来玩,俺和老乡谈了自己的体会。

谈到沦为论坛孤儿在祖国各大论坛上被吊打、实锤以及在知乎拿不到赞的残酷现实,俺不禁梨花带雨以泪洗面。看到俺涕泪交下的熊样, 瘦子叹了口气。从认知和教育的角度给俺上了一课。

俺从不避讳自己读书少的事实, 但是俺从不敢不读书。比如沆瀣一气这个成语俺不会念。俺不但不会念, 也不知道怎么查字典。

幸好老乡瘦子来了, 俺觉得有救了。俺指着沆瀣一气这个成语问,

“老乡, 这念什么一气?”

“螃蟹一气。” 瘦子回答。

“螃蟹? 大闸蟹那种螃蟹?” 俺问。

“沆瀣 [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汽,露水。 音 hang 去声, xie 去声. 不是螃蟹。沆瀣一气,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俺追问道:“那现在某些兜售线材的贩子和老烧们的关系能不能用沆瀣一气来形容?”

瘦子严厉地说:“ 不行绝对不行。 你不能用贬义的词汇来形容他们。 比如蛇鼠一窝、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一丘之貉、朋比為奸、朋黨必周、貓鼠同眠、狐群狗黨、裡外同謀和沆瀣一气这些都是禁止使用的。玩一你滥用了这些词汇, 你在论坛上就算玩完了。 你现在沦为论坛孤儿就是因为文学底子差, 你知道吧。 顺便提醒你, 你的泪阈太低了。”

俺苦笑着和老乡说:“ 俺连读沆瀣一气都有困难, 老乡您真是抬举俺了。俺咋会滥用呢? ”

瘦子说:“ 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才提点你吖。 记得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用这些成语和它们的同义词。不然你很可能被吊打得更厉害。”

俺追问道: “雷雨俺知道, 嘛是泪阈?哪的方言?”

老乡撇了一下嘴角, 说:“ 泪阈就是你要泪奔的情绪波动水平。阈这个字指的是阈值,threshold, 也是门槛的意思。 它不念阀。 类似的字还有糖被的被字不念背念披,草菅人命的菅念坚不念管,挑衅的衅不念绊念信...”

俺接口说: “龟裂的龟和中华鳖精广告图里面的龟又怎么说?”

瘦子说: “龟裂的龟应该是皲裂的皲字的通假罢, 我也不清楚。”

俺兴奋地说:“原来你也有不懂的东西啊!”

老乡说: “你踏麻地当我是百科全书啊, 用你的流量上维基百科自己查一下吧。”


【节选自短篇散文】

耳放耳扩的推力的单位,耳机音响发烧的跨世纪未解之谜 -- 麦文学喜迎 2020 新年系列


##################################################################


耳机音响发烧友的量子硬盘和金手镯 -- 麦文学喜迎 2020 系列


注:本文为完全虚构作品, 请勿对号入座。本文内容 COPYLEFT, 不保留版权,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用大家熟悉的“佚名”或者自己的任何网名替换作者名字。



烧友的儿子吵着要玩磁铁,他没办法摘下耳机,顺手就拆了一个量子硬盘(Quantum)给孩子弄了一块强力的钕铁硼磁铁,烧友儿子高兴坏了,一屋子乱吸。还追着烧友老婆一个劲地吸。
烧友老婆说:
“傻孩子,娘亲身上除了衣裳就是你爹给俺买的金银首饰,都是贵金属。
怎么可能被磁铁吸到呢?”

烧友儿子很不乐意, 把磁铁往烧友老婆身上一撂:
“没意思,磁铁一点也不好!”

弧形的量子硬盘磁铁滚到烧友老婆手腕下边,
“啪”地一下子,结结实实地吸住她手腕上的大金镯子。

烧友老婆露出杀人的眼神, 沉声对儿子说:
“去, 帮娘亲找两块电脑主板。”

烧友一把抢过磁铁, 慌乱中磁铁在空中划过一条诡异的曲线,
又 “啪”地一下, 吸在烧友的发烧音箱的接线柱上。

孩子听话地找来了电脑主板。
目目相觑之下, 烧友心神激汤泪眼婆娑,
面对着一片磁铁,含着泪光跪了下去。


名词解释

虚构作品(Fiction/Fictional),虚构是指凭空想像、非现实存在的人事物,有别于假说、理论和虚拟的定义,因为虚构不见得要按照逻辑及科学证明,可以自由夸大。

创作者会利用虚构手法,为作品构筑出独特世界观及人事物,创造艺术价值,被广泛运用在艺术领域中,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相对。

完全虚构作品是指世界观是完全虚构的作品,特征是非常夸张的人事物设定,绝对不会发生在现实,常见于奇幻作品,例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哈利·波特》和《魔戒》等。



(超导体)耳机发烧:为啥放屁会让耳机的音质突然变好?


思考题:液氦冷冻不是可以改变电线的听感吗?您相信冷冻可以改变电线的听感吗?那您凭什么不相信放屁可以改变耳机的音质呢?




####################################################################

专栏 1

专栏 2

最新回答



六个烧友必备的免费音频工具等



1. Exact Audio Copy

2. TT Dynamic Range Meter

3. Room EQ Wizard

4. Harman How to Listen

5. Audio DiffMaker

6. Audacity



audioholics.com/how-to-

===================================================


其他唾手可得的软体有免费的共享版的 ARTA 和 TrueRTA。

KOF 的粉红噪音发生器,配合与耳机没啥关系的实时 FFT 软件,例如 DL4YHF's Amateur Radio Software - Audio Spectrum Analyzer ("Spectrum Lab") 也能够用来获得您关心的数据。



没必要买示波器或者不愿意买示波器,又希望有个示波器的同学, 不妨看看 VISUAL ANALYSER 2019 BETA, 俺比较守旧所以 VISUAL ANALYSER 2014 也用得挺好。



找个炮灰表例如 HP 34401A 标定一下, 也可以将就测量一下。


//////////////////////// 分割线 ////////////////////////////////////////

// 烧友可能会感兴趣的一些可有可无的硬件/硬体

///////////////////////////////////////////////////////////////////////////


** 万用表(炮灰表)HP 34401A


** 这些东西大部分是空壳(Dummy)和面板而已,别当真

** 如果是真的, 右上角的是饭桶;饭桶下面是另一个炮灰表 HP 34401A; 炮灰表 HP 34401A 下面是 Keithley 2015, 可以测水电的 THD; 中间最醒目的是 Fluke 87, 这是辨识度最高的万用表;Fluke 87 旁边是 Simpson 指针表; 后面俩个带屏幕的是普源 RIGOL 300MHz 示波器的空壳(Dummy)和大家可能都用过的 RIGOL 1052E, 可以破解到 150MHz, 来自北京昌平,以前某些网易网友筛沙子的地方; 左上角是俺喝水的杯具; 杯具下面是 Keithley 2001, 一个宇航级的 Dummy,可以通过彩蛋设置成 8.5 位; 它的下面是另一个测水电 THD 的 Keithley 2015。


没办法塞进上图里的家伙是 LeCroy 的 1GHz 示波器, 可以看到皮秒级的东西。这个不是空壳(Dummy)和面板,真的能亮。


** 这是俺买海鲜时习惯带在身上的盖格计数器


** 这个 24 伏的变压器大家都有的, 没啥稀奇






这个Bruel & Kjaer手电筒 1000 来刀,网友说好奇,怂恿俺把它拆了



。。


如果有帮助敬请点赞, 或者赞赏。

如果没有帮助, 敬请反手点分享或者收藏。

多谢阅读 !!



** 心理学上启发法(heuristics) 也被活学活用于引导消费者如何进行决策,特别是故意导致系统性的认知偏差。例如人们觉得贵的啤酒比便宜的味道要好。这种认识在价格和品牌相关的时候是对的;高价加于不贵的品牌上也会让消费者们感受到,此啤酒比不贵的啤酒味道要好。这就是 “发票调音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许多人类决策“启发法”著作出自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Nathan Tversky)和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对行为金融学有很重大的影响。


详情请见


【待续】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HIFI圈里的很多问题,不是电声学问题,不是音乐问题,而是逻辑问题、是道德问题、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时具备价值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其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聚于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这个东西叫做商品的二重性,你翻开任何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都一定会给你讲这玩意。

咱们举个例子,你给老婆买个LV跟买个高仿,在使用价值上可能近似等价,然而其价值肯定差别极大,毕竟这只LV的价值里不仅包含了女工的劳动,还包含了LV集团设计师、营销部门、广告部门等等等等众多工作人员的劳动。所以耳机也是一样,物料要钱,请KOL吹一吹要不要钱?算不算成本?

当然,在经济学领域这个概念已经有点落伍了。不过好在今天咱们要讲的不是严肃的经济学问题,而是借助这个概念,理清“以价论声”这个观点的荒谬之处——这个概念荒谬,就荒谬在它混淆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强行将两者混为一谈。

我让新桓结衣来给你手工装配个耳机,三上悠亚调音,迪丽热巴手作礼盒,佟丽娅范冰冰诚意送货上门,你说这耳机我卖你十万块多不多?

我觉得那可真是太便宜了。

——所以就能吊打一切了?


我总说,你玩耳机,就专心玩耳机;玩玄学,就专心玩玄学;听音乐,就专心听音乐。别总想着跨界的事儿。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但凡玄学佬,我没见过一个是不套用科学名词解释自己那套理论的,你要真较真,他就缩了。所以“以价论声”也是一样的问题:你要是真的发自内心,相信一分钱就能换来一分货,那其实也是个好事。砸钱呗,反正银子扔出去,你这主观感受就提升,多好的事啊!可问题是您又不干!

又要以价论声,又要否认发票调音。

那就很难办了。


PS.以价论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N多年前,某知名HIFI杂志便公开发表过类似言论:X先生虽然发烧的年头不久,然而发烧功力却已非凡,他先后投入了XXXX元,买了XXXX设备……

很明显,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发烧=掏钱。

掏钱嘛,不寒碜。

来!一步到位!


user avatar   winter-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user avatar   sithf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靠亚洲邪术。

转自网络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5497029856464896

鉴于网友说第一个太假,再补一个。

转自网络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2438958553108480

欢迎精神小伙们入驻圈子!




  

相关话题

  求一款低音强劲的耳机大家有什么推荐的? 
  蓝牙是不是真的就没有音质可言? 
  鬼斧神工119的耳机终极评测怎么看? 
  2021学生党有什么性价比高的蓝牙耳机推荐? 
  2021 年初有哪些高性价比真无线蓝牙耳机值得买? 
  用大推力耳放推32欧姆的耳机 会不会底噪很严重? 
  大佬们,这个耳机行不行? 
  为何所有比较专业的耳机测评都会不自觉地避开JBL呢? 
  预算1500以内,有什么音质好的耳机推荐吗(重点音质!音质!颜值不重要)? 
  到底什么耳机适合听什么音乐?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低价误国」的观点以及卢伟冰的回应?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1999 元起的红米K30 5G 手机?有什么亮点或不足?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