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长篇预警~)
勉强回答一下:
我很严肃地讲,画风人畜无害的国产经营类RPG游戏《波西亚时光》,世界观设定就是最标准的“后启示录”背景风格。故事内容就是330年前的“末世”之后,人类已经相当稀少,科技已经大幅落后,回到相对“原始”的生活状态,然而大自然已经一定程度上抚平了环境中的“伤痕”,只有地下遗迹中残留的“高科技古物”,还在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辉煌与当年恐怖的“毁灭”……
这是一款“欢乐”中残留了无可解脱的“沉重”,“恬静”中无法排解曾经的“惨烈”,平静的时光无法真正消除人们内心中的“恐惧”的作品。
《波西亚时光》的核心世界观背景是“末世之后的生活”,人类已经经过一次“大灭绝”(灭绝可能不够严谨,大减亡肯定是有的),曾经的科技和文明几乎是一度毁灭。现在的波西亚相当于人类重归地上之后重建100余年后的水平。
而330年前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在光明教会的壁画上看到一些暗示,虽然壁画有一些简陋,不过大体发生过什么还是看的明白的:
光明教会一侧面的壁面描写的是“毁灭的过程”:
图中大致是330年前的那场“大战”,那个时候主要的战斗力已经是“机器人”了,而且战斗力极强,毁灭性大,似乎还使用了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人类的文明顷刻之间在战争中毁灭。这与后来李牧师讲述的“跳舞的机器人”的故事是相互印证的。(即废墟中出土的残缺不全的机器人依旧具有用眼睛发射激光的巨大危险性)
光明教会一侧面的壁面描写的是“恢复”的过程:
天空被“乌云”(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笼罩,人类险些“灭绝”,幸存的一部分人类只能在地下苟且偷生,而这段时间持续了百年左右,直到“大英雄皮奇”之后,人类才得以“重见天日”而且也因此波西亚城最核心的场景,被命名为“皮奇广场”。
在上述“乌云密布”人类生活在地下的年代就是所谓的“黑暗时代”,人在地下废墟中争夺许许多多基础的生存物资,李牧师的曾祖母应该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毕竟不过百年)。那个时候人活到30岁应该被认为是“高龄”,人们会因为在饥荒中争夺一点点食物大打出手。完全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这一点和城中以撒老人讲的故事是相互佐证的,小女孩波莉专门请教过以撒老人“切磋”(波西亚城中居民可以相互比试来增加好感度)传统的由来,实际上就是黑暗时代为了争夺活下去的资源而战斗,留下来的传统(保持战斗力),以撒老人也感慨现在的波西亚“承平日久”,事情都交给民兵团了,导致人民总体上已经“费拉不堪”,回不到武德充沛的时代了……
然而总还有一些内容能够真切地让我们感受到“末世之前”时代科技成就上的辉煌,就是地下遗迹中的“高科技古物”……
《波西亚时光》核心设定之一就是“高科技古物”。这在现实中或许是个矛盾的词汇,毕竟“古物”和“高科技”本身看上去就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极端。但是,在波西亚时光这是基本算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元素。
因为文明“中断”了,人类在末世之后不得不“从头再来”,所以游戏中不断制造一种虽然若隐若现,但是极为强烈的“反差感”:
《波西亚时光》现在的科技水平如何?我们从主线故事和主线任务中就能够看出:
…………………………………………………………
而反差的是地下遗迹中的“旧时代产物”和“考古学发现”中各类对于先进文明的描述:
…………………………………………………………
别的不说,“鹅肝”和“佛跳墙”已经算是“失传的前文明”古物阶段了,当初到底是怎么毁灭就令人隐隐感到不安了,具体细节虽然不太清楚,但是“战争烈度”应该是相当高了,人类那一波高科技“互怼”,应该已经把彼此都差不多怼没了……
鹅肝和佛跳墙作为美食说起来确实有点“小资”的感觉,但总不至于直接“消失”处于失传且无法恢复的程度……
《波西亚时光》中,有一组贯穿始终的矛盾就是“光明教会”和“科研中心”的冲突,双方核心矛盾就在于技术的利用上面——技术是否具有原罪,这是经历过末世的人们最终的思考。
波西亚的很多人都认为“科技是最终带来毁灭的力量”,如果仅凭人类有限的体力和自然,根本就不足以造成这个级别的创伤,科技赋予了人类巨大的力量,最终会导致文明的消亡。围绕这个观点和古代遗迹中的技术利用问题,波西亚人分为两派争执不下:
一派观点就是科研中心派的观点:技术可以促进发展,要大胆使用。科研中心的佩特拉是梅林都是这一派观点,主要古代技术有助于生活的便利,就不应该加以束缚,一味的禁止只能使得文明止步不前,没有任何意义,光明教会对于技术的观点过于顽固,完全不利于城市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应该进一步研究“高科技古物”恢复文明曾经的辉煌。
另一派观点则是光明教会的观点:对于技术本身一定要常怀警惕,不可掉以轻心,要正视历史(高科技战争导致文明毁灭),不可重蹈覆辙。光明教会的李牧师和诺拉等人,都持有这种观点,他们就是牢记330年前的毁灭的教训,如果人类再不反思对于技术的放纵,那么一定回重走老路,技术会再一次带来毁灭。
两派单纯从出发点都是好的,李牧师、梅林从所作所为来看,都有善良举动,至少归不到“坏人”行列之中,然而彼此观点上就是水火不容。
波西亚市民也是对此观点不一,分为两派:有比较倾向于教会观点的(如伐木场的阿迪特,比较保守),也有比较倾向于科研中心观点的,还有认为杜沃斯(敌对国家)如果侵略,还是有必要用古文明的技术进行反击了(这个就真的要走到老路上去了)
市长盖勒也是不断平衡几方的意见,追求城市不断进步的同时,降低风险,才有后续波西亚时光故事以及玩家们参与建设的内容。
作为角色扮演类游戏,你必须协调好和几方的关系,尤其是比较“敏感”的光明教会,比如你一旦使用了远程武器,就会立即被光明教会“律师函警告”(真的信函警告)。
我第一次使用遗迹中的“射击古物”就立即在家中的信箱中收到了光明教会的信件,对我进行警告,认为这些东西导致了前文明的毁灭,署名是光明教会,结果是:
你要明白,波西亚时光里面,每一天只能打招呼一次(+1好感度,社交技能点满之后,有可能+2好感度),送喜欢的大件(八音盒什么的)才能+10/+20。然而,还是有很多市民很喜欢这些,比如民兵团的三姐就超级喜欢“射击古物”……
在这种“技术原罪”思潮之下,作为一个打工人,还真是那边最好都别得罪……
《波西亚时光》很多时候,至少给我是一种“以乐景衬哀情”的体验,当代确实完全人畜无害,完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感觉,但是一旦“代入”进去(我玩游戏比较讲究代入感这个层面)你立即就会觉得欢乐背后的哀伤,因为背后确实是“不堪回首”的历史。
波西亚许多习俗本身十分有趣,波西亚很多节日活动极为欢乐,但是你如果代入后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节日的典故,立即就和欢乐无关了:
以“追忆日”(夏天/游戏中是2月末)为例,“节日”本身还算比较喜庆,大家拿着那种“惊吓枪”相互“伤害”,然后不断抢刷新出来的贴纸,本身确实好玩。
但是,追忆日的典故是纪念黑暗时代中不幸逝世的人,联想到那个时代相互之间的竞争,联想到过去的时代,追忆日活动就显得没那么欢乐了……
玩家体验到什么基调先不说,波西亚的人自身都觉得追忆日本身作为节日基调是沉重的,追忆日活动开始前是什么流程?——是市长训话,全体默哀,你没看错,这个搞笑活动开始前是全体默哀三分钟。
欢乐的背后却是沉重的历史,想忘却难忘的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个不完全是玩家的体会,波西亚世界观中很多人都觉得社会弥漫着“不好的情绪”,来自疾风镇的女护士菲利斯(现在在波西亚的徐医生诊所见习)就认为社会关注点全都在“世界末日”,应该把关注点放在美好的事物上面。(这话的背景是波西亚开设“博物馆”,展示大量前文明古物)
我个人的体验是《波西亚时光》代入进去之后,我最大的“好奇”就是越来越希望了解330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
在游戏不断建设中,找到无数成就感的同时,越发感慨曾经文明的伟大:
我来之后有了车站、有了路灯、有了热气球,甚至开发了部分沙漠,建造了防护林,而且解决了工业污染等问题,击退了魔物们和捣乱坏蛋,甚至开发出各种美食,文治武功,简直“中兴之主”。
然而,对比一下曾经文明的成绩,又有一种“相形见绌”,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的绝望。曾经的文明遗迹中有“通讯设施”,有“射击古物”,有“智能玩具”,有“录像带”,还有“电视机”,从军事到科研再到娱乐甚至是美食都吊打现在。
在人物不断成长中,越发感受到与过去不可逾越的差距:
我在游戏内安外攘,可称“一时英杰”,重开港口,路连沙漠,对鼠人字面意义上“犁庭扫穴”,打通沙漠商路,探索周边岛屿,使得波西亚成为自由联盟的商业枢纽之一,甚至开通了工厂。
但是打到最后,技能点满也都是+20%产率,有概率翻倍,-20%制造费用这种技能,在真正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生产力面前,还是渣渣,这种经济模式在前文明社会面前依旧是脆弱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辉煌强大的前文明,到底怎么在一场战争中毁灭的,能够毁灭这场战争的烈度得到了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不断在游戏过程中给予暗示,但是没有真正回答:
根据居民们不经意间透露过来的信息,那场战争甚至直接改变了“世界地形”,以至于尤弗拉沙漠这种地形没发生变化都算罕见案例。(果然核战争中躲到沙漠最安全吗?)
鉴于《沙石镇时光》跳票(苦等多年),更多细节无法确认,我只能说我深刻地从这个游戏中体会到了这句话:
我们这次打仗用核子,下次打仗用棍子。——爱因斯坦
其他相关回答: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