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
明教教主张无忌带领被元朝压迫的民众,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时人称明太祖张无忌为“诛元张”。
但古时候的中国,文盲率很高,大部分民众不识字,因此以讹传讹,“诛元张”被传成了“朱元璋”。张无忌登基后,除了朝廷中人知道他的真名,民间已普遍认为他的名字是朱元璋。而张无忌生性宽厚,并未计较此事。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无数史籍毁于战火,加上清朝统治者生怕“诛元张”之名再次引起民众反抗暴政,于是他们推行愚民政策,导致张无忌的名字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后人根据清朝编纂的《明史》,只知道朱元璋,而不知道“诛元张”张无忌。
好在这一段历史并未被完全尘封,出生于浙江海宁的著名史学家金庸(本名查良镛),他所在的家族(海宁查氏)与海宁陈家是世交,海宁陈家掌握了很多被清朝统治者高层掩藏的机密(如乾隆帝身世之谜),而这些机密又被查家得知。
清朝灭亡后,这些机密终于重见天日,金庸以小说的手法,将曾经被尘封的历史娓娓道来。
《倚天屠龙记》,正是金庸将“诛元张”张无忌的辉煌事迹大白于天下的一部史学巨著。
话说不加狗头,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在胡说八道吧……
—————————————————朴实的分割线—————————————————
抖完机灵,来谈谈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先说个人的结论:按照小说《倚天屠龙记》(这篇回答选用的是新修版)里张无忌的性格及理念,即便没有朱元璋,张无忌也不会当皇帝。
第一,张无忌不愿意当皇帝。
从张无忌和周芷若在私下里的这段对话就能看出,张无忌连明教教主都不想当:
张无忌叹了口气,觉得她所言确甚有理,伸臂轻轻搂住她柔软的身子,柔声说道:“芷若,我只觉世事烦恼不尽,即令亲如义父,也教我起了疑心。我只盼驱走鞑子的大事一了,你我隐居深山,共享清福,再也不理这尘世之事了。”周芷若道:“你是明教的教主,倘若天如人愿,真能逐走了胡虏,那时天下大事都在你明教掌握之中,如何能容你去享清福?”张无忌道:“我才干不足以胜任教主,更不想当教主。要是明教掌握重权,这一教之主,更非由一位英明智哲之士来担当不可。”周芷若道:“你年纪尚轻,目下才干不足,难道不会学么?再说,我是峨嵋一派的掌门,肩头担子甚重。师父将这掌门人的铁指环授我之时,命我务当光大本门,就算你能隐居山林,我却没那福气呢。”
张无忌对韩林儿与彭莹玉对他当皇帝的希冀之语的回应,更能说明他不想当皇帝:
周芷若叹道:“彭大师这话当真半点不错,你怎能轻身冒险?要知待得咱们大事一成,坐在这彩楼龙椅之中的,便是你张教主了。”韩林儿拍手道:“那时候啊,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杨左使和彭大师便是左右丞相,那才教好呢!”周芷若双颊晕红,含羞低头,但眉梢眼角间显得不胜欢喜。
张无忌连连摇手,道:“韩兄弟,这话不可再说。本教只图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功成身退,不贪富贵,那才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彭莹玉道:“教主胸襟固非常人所及,只不过到了那时候,黄袍加身,你想推也推不掉的。当年陈桥兵变之时,赵匡胤何尝想做皇帝呢?”张无忌只道:“不可,不可!我若有非份之想,教我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周芷若听他说得决绝,脸色微变,眼望窗外,不再言语了。
第二,张无忌性格宽厚、优柔寡断,在元末明初的动荡乱世里不可能当上皇帝,换而言之,即便张无忌想当皇帝、能当皇帝,他也当不了开国之君,只能当守成之君。
这一点,不少答主已经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在此不作赘述。
第三,张无忌选择了赵敏,对他而言,与为赵敏画眉相比,当皇帝并不是多有意思的选项。
张无忌的性格,决定了他“爱江山更爱美人”,与权力相比,他更希望能与心爱的她长相厮守,从这一点看,同样为了心爱之人而放弃权力的赵敏,无疑是张无忌的良配。
好物推荐:
本人 @乐舟川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你这看问题也太简单了吧,大秦帝国这个系列所讲的东西为什么会受关注,因为如今的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战国时代,而秦国一步步的强秦之路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会让我们有许多似曾相识的感觉。改革变法富国强兵也同样是我们现在的愿望。这和2000年前的祖先是不是老秦人有什么关系吗?秦统一天下带来的民族文化认同也会让人更多的偏向于秦国为正统,你以为了解历史或者看历史剧还要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吗?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