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起床发现,好家伙,小萌居然连早饭都没吃、衣服都不穿,就在房间里面自己看书……
他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呢?
之前写过很多理论,今天我想从复盘一下自己亲手实操的经历。
自主阅读往往并不是从识字开始,而是从读图开始的。
早在孩子还认字之前,他们往往早已经开始看图了。先了解图上画了什么,再看看下一页发生了什么;故事的情节推动给他们不断翻页,也就有了读书的行为。
所以,当孩子自己去摆弄绘本的时候,只要不是破坏性的撕书、扔书等行为,建议父母千万不要去打扰——别以为孩子2岁以前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真的是会看图的。
读图这件事,在孩子不会认字的早期,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种它能让孩子习惯从书本上的图像、符号中去获得信息。
在绘本之后,紧接着就需要买一些游戏类的书了。这类书国外比较多,国内也有,但大多数是国外引进的。
什么叫游戏书呢?
其实就是每本书读完以后,设置了一些「提问互动」的环节。
要么是让孩子把故事情节重新串联一下,要么是有一些涂色、手工小游戏的内容,帮助孩子回忆和重现故事场景。如果孩子记不太清的话,可以返回去再看一遍,再来答题。
我家小萌看的是英语类的
小乖看的就是「汪汪队」系列的中文书了。
当然,部分儿童杂志也有类似的效果——但也需要看孩子的审美。有的期刊画面颜色炸裂,排版也很一言难尽,我就不太会给孩子买这种内容。
贴纸书其实也有类似的效果,但相对单一一点;孩子喜欢贴纸书以后,下一步就可以过度到书后有提问的绘本了。
从阅读到自主阅读,识字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至于识字用字卡,还是用识字+阅读这类教材,真的需要因人而异。
我家小乖性格比较谨慎、踏实,能坐得住,就很适合字卡识字。对这类孩子来说,父母要少纠正、少考他;即使考,也要考他全学过、全认知的这种,再慢慢过渡到难度高一点点的。因为这类孩子比较害羞,看到太难的就容易主动放弃。
我家小萌则相反,他的性格冲动、热情,特别不喜欢认字卡,一认就睡着。
但是,他很适合边识字边阅读。
当时我们在教他识字的时候,他对字卡感到非常无聊,逼得我们发明了一系列游戏;还在黑板上各种拆解偏旁部首,让他从整体识记逐渐过度到部首认字的阶段。
他特别喜欢边认字边读出来;所以多考他,甚至开展挑战赛,对他来说简直充满了乐趣。
当孩子认识一些字以后,低幼的绘本又可以翻出来再读一遍了。
毕竟字少、字大、字简单,孩子认起来很轻松。
其实真不是识字以后就能立刻进入阅读的。因为识字以后,还得组词;很多孩子在组词的时候都会卡住,所以我家会玩一个「有歧义」的小游戏,如下:
小萌:「爸爸,你是不是喜欢吃牛肉?」
萌爸:「是。」
小萌:「那你一定很喜欢吃蜗牛肉!」
类似的还有「天牛肉」之类的组合,让孩子从不同的词中看到词中词,理解这类文字游戏的笑点,只是有趣而已;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在大脑中不断搜索自己见过、听过、看过的词语。
由字到词,连词成句,孩子们才会更有信心开始阅读。
这也是孩子从前喜爱的低幼绘本特别适合用做识字初期「练习册」的原因:原本对内容就熟悉,能连蒙带猜读下去,有助于孩子提高阅读技巧。
听故事也挺重要的。
很多孩子不是自主阅读有问题,而是原本的听说理解能力就不太够。
当大人说话的时候,孩子往往还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么让他看书上的内容,翻译成脑海中的声音,再予以理解——这又多了一层,当然难度就更大了。
我家是从小萌3岁半、小乖1岁半的时候引入「小爱同学」的,其实就是一个几十块的智能音箱,可以放歌,也可以讲故事。
小萌爱极了朱啦老师版本的《学龄班西游记》系列,第一个星期就从头到尾听了三遍。现在他马上6岁,这个版本他大概听了几百遍,对里面的菩萨、妖怪和情节几乎倒背如流,就连巨灵神应战孙悟空的那段话的语气,也模仿地惟妙惟肖。
听故事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优质的音频能够帮孩子更好地理解如何阅读,中间的语气、语调、停顿,其实都对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帮助的。
其次,故事类的音频,会不同于日常的口语。在其中会用到很多书面词汇,从有一点文的「且不说」,到「落花流水」之类的成语和典故,孩子虽然不明白具体的意思,但能从上下文中大致猜出来,也知道该怎么用。
这些书面词汇,是我们日常和孩子对话的时候不太常用的;但通过阅读和听故事,就容易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脑海中。
第三,这类故事能锻炼孩子的听觉注意力。未来老师上课的时候,其实不太会边播放动画,边进行讲解;更多时候是凭借着板书,主要靠讲的。那么,从4岁左右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听故事,对幼小衔接乃至整个受教育阶段,都挺重要的。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买过多少本恐龙主题的书了,就因为孩子喜欢恐龙。从简单的科普绘本,到复杂点的百科全书;从恐龙绘本,再到神奇校车;从恐龙图鉴卡片,到恐龙骨架百科……
对恐龙的兴趣,让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甚至根本不用大人督促,主动学习,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大人的恐龙知识。
到现在为止,我还分不清侏罗纪、三叠纪、白垩纪,我也分不清鲨齿龙、滑齿龙,什么这个科、那个目,他都能一一说出。
有时候他也会记不清、说错,但他会立刻翻出书来重读、加深记忆。
慢慢地,他的兴趣从恐龙到了始祖鸟,从始祖鸟到了鸟类,到了动物、植物……逐渐拓展开来。
5岁半以后,小萌才进入了真正的自主阅读。
这种阅读的劲头,是只要买一本新书回来,立刻迫不及待地拆开,不提醒他注意就会一直、一直在看书的、发自内心的热情。
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这类书,小萌现在会先看目录,翻阅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过一阵子又拿出来从头开始读。
对于简单的绘本,他已经读得很熟练,甚至声情并茂了。每天、每天,他都会主动带着小乖读绘本。
第八步:查字典
孩子刚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一定离不开父母的陪伴;毕竟有很多字,他们不认识。
所以,真正能自主阅读的孩子,不是按着分级教材的步骤,只读自己认识的字;更多是在兴趣的领航下,主动阅读各类书籍——遇到不会的字,就查字典。
他们查字典的技能,是萌爸教的。
会认拼音、会查字典以后,家长基本就可以放手了,让他自行阅读。
亲子阅读这事得一路做到14岁;那是因为孩子在此之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独立分辨能力。
小萌最近看完了八册的《父与子》漫画版,但他也会有害怕的时候;即便是推荐的必读书目,其实也需要父母来引导。
所以我们会大致翻一遍书中的内容,然后给孩子看;但当孩子看完以后,我们又会主动和孩子讨论令他印象深刻或者不理解的情节和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孩子往积极的方向去引导。所以,即便孩子开始自主阅读了,家长也需要对这件事继续上心——也许很多书不用主动读给孩子听了,但是亲子陪伴还是少不了的。
对于一些孩子不太愿意自己去读的书,家长主动读给孩子听也是有必要的。
每天花15~30分钟,选一本经典书目读给孩子听,是大有好处的。这是因为,很多孩子真的就是对单纯的故事感兴趣。比如《老人与海》,孩子关心的是老人到底有没有捕到鱼,自己去读的话,就会一目十行,错过很多重要信息和精彩描写。
这时候,就特别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去读;最好能声情并茂地读出来,甚至和孩子一起讨论部分情节、内容、观点等。在孩子14岁以前,即便他们会自主阅读了,但家长的陪伴也必不可少。
其实我也和很多爸爸妈妈一样,觉得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自己就轻松了。
确实,孩子能自己读书,我们少念、少读,确实会轻松不少。
但是那些号称用什么APP就可以让孩子从识字到自主阅读的,多半是噱头。毕竟,从字到词,再到词的多义,到短语和句子,再到孩子透过文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真的不是靠识字就能解决的;更不是直接从识字就能跳到自主阅读的。
学习有方法,但不要迷信任何捷径!
陪伴孩子成长,有时候看上去非常漫长;但回头看时,又似乎只是一刹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