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行政区划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三角经济倒数的湖州有人知道吗?

湖州可谓是区划失败的典型例子。

先看看和湖州市区体量差不多的嘉兴市区

紫圈是老嘉兴县城,红圈是嘉兴现在的建成区(此处为大致标记)

嘉兴的两个区建成区紧密相连,不分彼此,已经没有城市界限。

省内的衢州金华等双区市都是这样。

湖州两区,紫圈是老吴兴县城。(东苕溪和西苕溪的交汇处,在古代是水运中心),蓝圈是现有湖州建成区,绿圈是吴兴区搬到东部后的建成区,橙圈是浙北最大的镇织里,黑圈是南浔区南浔镇建成区(原吴兴县和吴江县交界的一个镇)


是不是很好笑?湖州建成区面积和嘉兴差不多,但嘉兴是一整块,湖州是4个分散的。湖州实际建成区在省内仅比丽水和舟山大。

湖州城区—南浔镇区=41公里

杭州城区—余杭=20公里

小城市湖州要在40公里外建新区

一切都要从华东经济中心上海说起。

湖州过去的支柱产业是丝绸,但是改革开放后,湖州的丝绸产业纷纷倒闭,为了发展经济,湖州将目光投向上海。南浔镇是湖州离上海最近的一个镇,本着接轨大上海的想法,在40公里外设了南浔区,将原吴兴县9个镇拼凑起来,南浔镇定为中心。(原本湖州是市直管镇,各镇组团式发展)

看似更合理,然而



南浔镇和上海之间有个面积庞大的江苏吴江区。吴江区每个镇都比南浔镇到上海近吧,但也就一个和青浦区接壤,离地铁东方绿舟站16公里的汾湖镇提出了接轨上海。南浔镇离上海市中心120公里,在吴江区最西面,能承接上海外溢吗?环沪的太仓浏河镇距离上海市中心仅48公里,花桥镇40公里,嘉善姚庄镇66公里,汾湖镇64公里,哪个镇都想当第二个花桥,谁又成功了?

湖州的花桥梦。

南浔还设立了临沪工业园和临沪新城,紧挨的是江苏的临浙开发区。什么感觉各位自行体会。

目前南浔区的发展是湖州地区最差的

这里插个题外话,近年来撤县设区的讨论都喜欢把南浔当反例。

1.其实南浔并不是湖州离上海最近的,织里漾西,练市到上海市中心的距离和南浔差不多。

2.“湖州离上海最近的南浔,原是三县两区的老大”?湖州03年才设了吴兴南浔2个区,03年之前湖州属于市直管镇,类似今天的东莞中山。03年之前湖州根本没有区,只有一堆镇和三个县。“南浔原是三县两区老大”这句话明显是造谣,03年之前湖州只有南浔镇,单个南浔镇的经济并没有超过三个县,甚至比湖州的菱湖镇差许多。

湖州市本级当时有5个大镇,菱湖,南浔,双林,练市,埭溪。菱湖实力最强,南浔次之。03年把双林,练市,菱湖,和孚,南浔,千金,旧馆等镇合为南浔区,中心放在南浔镇。

03年建区时,南浔镇的经济比菱湖镇差,菱湖中学是湖州排名前三的高中(现在已经沦为倒数),而南浔中学则是湖州中等偏下的高中,不管是医疗教育镇域风貌,南浔都弱于菱湖。更远远落后长兴安吉德清三县的县城。(解放初期,浙江流行切块设市时吴兴县曾经搬到第一大镇菱湖)

3.“设区后在湖州市统筹下,受半级财政的制约,土地指标问题束缚等体制影响,政策束缚越来越多”

意思是南浔设区后财政只有半级,其他被湖州拿去了,而且失去自主权,土地指标被湖州拿走,所以经济发展不好。

???????????????????

南浔区是湖州用镇拼起来的区,没有设区之前,南浔区9镇财政全部隶属湖州,9镇平等发展,规划也是湖州直接负责;设区后有了半级财政,而且资源优先建设南浔镇,土地指标都集中到南浔镇。这不是赤裸裸的造谣么?

镇改区,自主权和财政明显是增加了,反而湖州市财政减少了,用来建设中心城区的财政分散到南浔镇了,不增反减,何来南浔失去自主权一说?八镇土地指标都集中到南浔镇了,还土地指标受限?

嘉兴本级经济原本和湖州相当,现已超越湖州,并且差距持续拉大。这和湖州的区划有很大关系,分散的城区无法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浙江除了杭甬,其他地级市都是以乡镇经济起步,并且至今仍是以乡镇经济为主的。尤其是湖州,湖州的经济主要是由一批大镇支撑的。

南浔区设立后由于南浔镇过于偏僻,并且只专注南浔镇的建设,其他乡镇几乎没什么投入,导致乡镇经济衰败,从而造成总体衰落。而湖州中心城区没能做到最大,远郊镇南浔又无法和中心城区衔接,导致湖州中心城区竞争力非常弱。嘉兴两区无缝对接,连片城区面积较大,融合比较好,又处于地理中心,既对周边乡镇有辐射能力,还吸引了吴江南部地区。湖州自己本市大部分乡镇无法辐射到,反而优先辐射吴江西部几个镇(评论区有吴江的说南浔吸引力还在下降)


可以看到南浔镇处于省界,周边都是江苏的乡镇,南浔区大部分乡镇离南浔镇都有20公里。而这些乡镇到吴兴城区和织里城区都在14公里左右,其中旧馆镇已经和织里建成区相连。这导致南浔镇哪怕发展起来也对南浔区的乡镇毫无辐射带动能力,且南浔镇至今没能有县城规模,还在加大其他乡镇资源流入南浔的力度。但是南浔镇确实有部分木业,电梯产业转移到了江苏的几个镇。

03年南浔镇就要接轨上海,至今没接到。近来沪苏湖高铁要开建,南浔又开始接轨上海了。







关键句:20分钟到上海,虹桥向西25分高铁新城

桐乡站—松江南 90公里 30分钟

南浔站—松江南(沪苏湖路线有2个大转弯,实际距离120公里左右,而且高铁转弯必然减速,沪杭高铁是一条直线) 20分钟到上海可能吗?虹桥向西25分钟?松江南—虹桥都要14分钟。


还能说什么呢?吴江的苏州南站,盛泽站此时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浔沪一家,海派文化”你看……还把上海放南浔后面,不知道真以为上海海派文化是南浔创造的。

比较神奇的是,南浔镇宣传时从来不会考虑吴江哪个镇都比南浔靠近上海,出言必是湖州市区长兴安吉德清没南浔镇到上海近,很喜欢和湖州市区长兴安吉德清比谁到上海谁近,总是说自己是湖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湖州接轨上海的东大门。


城市的外溢是有限的,昆山花桥比太仓浏河到嘉定城区也就近了一点点,但是只有花桥成功了。环沪的太仓浏河,吴江汾湖,嘉善姚庄,平湖新埭都想复制花桥,谁成功了?南浔镇隔了个吴江区都想当花桥?我个人理解,距离上海超过50公里,那在承接上海外溢上距离就不再是优势了,自身的发展才是关键。南浔镇距离上海120公里,这个距离再去谈离上海多近,已经没有意义了。用极限法思考,湖州离重庆1549公里,离西安1299公里,湖州离西安近,但大部分湖州人都觉得重庆和西安离湖州一样远。反过来思考,重庆离湖州更近,离嘉兴较远,重庆企业到浙江发展会选择湖州吗?大概率嘉兴,因为嘉兴处于沪杭之间,区位好。

南浔镇接轨上海,这个距离没有优势,安徽地区的土地更便宜,发展空间更大,为什么要来南浔镇?最直观的就是旅游,安吉是上海人来湖州旅游的首选,为何不是南浔?安吉南部都是山区,平原地区的上海人喜欢游山玩水,南浔镇虽然离上海近,但大片的平原只有个古镇,平原地区的上海人并不喜欢,本身上海就有南翔,练塘,枫泾,朱家角等古镇。乌镇,到上海市中心比南浔略远些,但是热度比南浔镇高太多了,为什么,乌镇规划设计的好呗。西塘古镇离上海市中心更近,只有70公里,但是旅游也做不过乌镇啊。南浔广告都做到高铁和纽约了,钱比乌镇西塘花的更多,没看到有什么成效,南浔和乌镇旅客的年龄区别就很能反映某些问题了。

上一张清末民初湖州地图

乌程县和归安县民国合并为吴兴县(黄色的是湖州府城,也是归安乌程的县城)

南浔和乌镇属于乌程县。(地图上可以看到南浔镇真的是贴着省界的,现在的南浔镇虽然兼并了马腰,东迁,三长等乡镇,但镇区中心依然在省界)

长三角倒数的帽子不知何时能摘。


user avatar   ge_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一提行政区划就大谈山川形便犬牙交错,个人感觉首先这东西也就是个说法,真要细究,约定俗成的成分远大于有意设计的成分;其次通过行政区划约束地方势力这种宏大话题和平民百姓生活基本没什么关系。

我认为现在行政区划不合理到会影响普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市”的滥用。行政区划的一个基本作用是告诉人们所谈论的行政主体大概是个什么规模,这个没什么异议吧?由于地改市早在跑在县改市前面,造成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对“市”的印象为事实的地级市。而县级市的出现导致了相当大的混乱。身边大部分人在谈论时遇到某某市,根本没有能力分辨县级市还是地级市。“市”作为一个汉语词汇甚至失去了语言的准确性,笑死。

2 “区”的泛滥。其实“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在全面放开县改区之前,基本等于城市建成区范围。由于中国全面采用广域市行政区划,没有针对建成区的有效统计口径,所以之前对区级行政单位的统计数据如GDP、人口基本可以代指建成区GDP、建成区人口。县改区泛滥后,很多城市的“城区”人口、GDP虚高,最典型如重庆。不瞎改的话中国好歹还多一个统计口径,改了以后直接歇菜,一个个城市都是几百万上千万人口,一挤水发现害真住在城区的不过一百万人,笑死。

行政区划如果不能作为数据统计、基层管理的有效口径,存在的意义基本少了一半。

3 奇葩的行政边界阻碍城市发展。最典型的就是行政区划重灾区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伊犁州奎屯市、塔城地区乌苏市三个县级行政单位糊在一起,没有一个有效的上级单位统筹三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本来资源就不多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发展,笑死。

4 功能区全面泛滥。经开区、高新区、国家级新区、工业园区等黑区泛滥,造成地址冲突、管理主体混乱、统计口径混乱等诸多问题。一个人口数据,十年前统计口径是XX区,下一个十年是高新区,在下一个十年是XX新区,混乱不堪,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最典型的就是西安,乱七八糟东一个新区西一个新城,纯粹胡搞。

行政区划被经济功能区划架空,口径被彻底摧毁,对基层管理、经济统计造成的破坏是难以想象的。社会上很多统计工作、社会研究甚至没有一个稳定的口径来开展,比如疫情管控和政府年度统计报告。要不是2019年以来的新冠疫情,恐怕很多老百姓都会不知道管理自己家小区的行政主体到底是谁,是哪个区人民政府?还是哪个经济区管委会?还是其他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派出机构?


user avatar   cang-ling-yan-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名义上的西安行政区划:


这是实际的西安区划:


看得人头皮发麻。

感兴趣的可以数一下这里面有多少「新区」、「新城」、「生态区」、「港务区」……

作为西安市民,不知道自己归哪个区管是我的日常。


本来西安的行政区划就有切得过于零碎的问题。

来过西安的朋友应该知道,西安城墙以内的面积其实并不大,

但就这么大点地方,还分给了碑林、新城、莲湖三个区分别管理……

这仨区面积最大的才 40 多平方公里,小到地图上标不下。

西安钟楼因为正好处在三个区交界的地方,

堂堂西安地标一度是三不管地区你敢信?!


这区划都碎成这样了,还被各种「新区」一顿切割。

莲湖区上边抠了个大兴新区下来,

未央区差不多可以直接改名叫经开区了,

高新区和曲江新区左右夹击,把雁塔区生生挤成了丁字裤,还单一块飞地。

其实很多「新区」现在已经是建成区了,

比如曲江新区,早已经完成了自己作为开发区的使命,

但是撤销是不可能撤销的,雁塔区不服憋着。


核心城区尚且如此,外围区县就更得不到尊重了。

西安仿佛就没有发展外围区县的意思,

需要地了,就从各区县身上直接剌一块下来搞个新区组个管委会,

至于你区县有没有项目,who care ?

你还别不服,

像周至、蓝田这种离得远的穷亲戚,想被剌还没有机会呢。


还有,21年陕西省把西咸新区交给西安托管了,这下晋西北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西咸新区顾名思义就是西安和咸阳各出一部分组建的新区,

交给西安托管以后就分成了「西咸新区直管区」和「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

直管区好理解,直接丢给西安管理,

那个「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可就牛逼了,

我给你捋一下,这个区的意思是——

它本来是咸阳的地盘,但是划进西咸新区了,
西咸新区是和咸阳市同级别的单位,所以理论上由陕西省直接领导,
但是陕西又把西咸新区托管给西安了,所以这片地方划给了西安管,
但是西安暂时不需要这片地儿,于是又把它交给咸阳市共管,
所以这片咸阳的地盘,在外面认了一圈干爹之后,最后还是归咸阳管,
只是名字改的亲妈都不认识了……

听懂掌声,听不懂的请把禁止套娃打在公屏上。


其实西安跟咸阳之间也是一堆糊涂账。

这俩地儿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城市,

现在分成了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个主体,

而且陕西、西安、咸阳各自有自己的想法,怎么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明明调整一下区划就能解决的事,

唉,就不,就是玩~


user avatar   cai-de-gang-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河南信阳市堪称区域规划最不合理的地方了,把主城区设在最西端,根本辐射不到,也带动不了最东边的固始淮滨商城,让这些地方彻底成了弃子,人口外流严重。我是固始的,我们那去一趟信阳的时间都够出省去安徽省会合肥了,所以我们县和安徽来往频繁,而不怎么认同信阳市。和我查了一些资料,本来这些地方是归潢川专区管的(潢川、固始、淮滨、罗山、光山、息县、商城、新县,其中潢川是市区),而信阳专区由信阳、确山、遂平、西平、上蔡、正阳、新蔡、汝南组成,信阳是市区。也不知道哪位聪明的领导把潢川专区撤了,把信阳专区大部分县给了驻马店,却让信阳空降到原潢川专区,合并了原潢川专区还成了领导,导致了现在这个尴尬的局面。我谢谢您哪


user avatar   hua-qi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行政区划的变动往往是滞后于实际区划发展的变化的,因而行政区划的不合理往往跟实际区划发展变化过快有很大关系,像面临人口衰退、资源枯竭的工矿资源型城市往往面临着区划繁冗的问题,而相反一些乘着改开东风迅速起飞的村庄集镇,其行政地位却不能够与其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最近中国行政区划最受关注两个大变动——伊春的撤并区和龙港的撤镇立市,一衰一兴,非常具有代表性,然而这两个行政区划的变动,已经远远迟滞于地方发展的需要了。

诚然,早年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工矿资源立市是一波潮流,而如今东南沿海的集镇凭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行政区划升格又可能是一波浪涌。然而,我们其实已经能看到外贸经济发展的颓势,预见到了中国拥有密集人口区腹地的大城市将成为下一波崛起的弄潮儿——行政区划的脚步,永远也跟不上时代脉搏的召唤。

目前来看,中国行政区划不合理的地方,还是集中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到改开中前期这一段时期工矿资源城市的设立上,可见行政区划改革的步伐。

最明显的,城市设区过多,影响行政效率,中国拥有五个以上市辖区的城市名单如下所示:

26区:重庆

16区:北京、上海、天津

15区:伊春(撤并区前,现为4区)

13区:武汉

11区:广州、成都、南京、西安

10区:沈阳、杭州、济南

9区:哈尔滨、深圳

8区:石家庄

7区:长春、大连、齐齐哈尔、唐山、青岛、乌鲁木齐、昆明、南宁

6区:鸡西、鹤岗、张家口、邯郸、郑州、洛阳、太原、包头、福州、厦门、宁波、南昌、汕头、桂林、长沙、贵阳

5区:大庆、辽阳、阜新、保定、淄博、枣庄、开封、淮南、徐州、苏州、无锡、常州、宜昌、株洲、衡阳、佛山、柳州、兰州

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城市的设区规模往往同其现在的经济地位不太匹配,这在衰退的工矿城市中反差更加明显(例如鸡西、鹤岗、阜新等等城市),此外,我们还能从中看到,许多有些资历的老牌城市其实已经有些掉队了,我不指名了哈。

还有就是这一波资源立市潮兴起的时候,许多工矿资源市就从母地区挖出一块地区的小兄弟独立了(也有陆续拉过来的),成就了一批拥有奇葩地域的地区,其支离破碎的形状往往不能和其城市辐射范围相匹配,典型的有:

1、佳木斯(周边工矿市:双鸭山、鹤岗)

2、宿州(周边工矿市:淮北)

3、上饶(周边资源市:景德镇、鹰潭)

4、宜春(周边资源市:萍乡、新余)

5、酒泉(周边工矿市:嘉峪关)

此外,也有一些发展较好的工矿小市面临着缺乏辖区腹地的情况,像行政区划推进比较多的安徽省,铜陵、淮南等资源小市分别吸收进了枞阳和寿县。总而言之,工矿资源市经常存在着一些行政区划不合理的方面。

近年地级市撤县设区也是一大潮流,很多地级市在选择撤并目标时,往往舍弃了地域亲缘甚至业已融城、但由于核心区被掏走而实力孱弱的母县,而选择了其他实力更强,位置却更远的县份——近些年的市辖区往往不代表这城市建成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方向。

还有就是地名命名的问题,比如近年有海东、山南、陇南、晋中这种显而易见的地区名称直接当做市名,跟之前的认知有异;比如近年流行用古代州府名用作以原县名命名的地级市的市辖区名,因而使得市民对区域认知颠倒,像黄山市徽州区、宜宾市叙州区、广元市利州区、哈密市伊州区等等,这个跟较早设市的X州市的命名规则也是不统一的。

至于许多答主说的民系文化与行政区划不相符,其实质是行政中心经济辐射地域与行政区划不相符(一个地区有紧密的交流才能拥有类似的文化),个人认为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行政中心的经济辐射区越来越忽视山川地貌因素而更加看重政治与交通方面的影响,在现代文明和平的年代,民系文化因素不用过于考虑,相反,民系文化会因为我们创造的行政区划而开始慢慢演变发展。


user avatar   hua-zhi-fang-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全是个人看法,特别声明。

1.在民政部登记在册的行政区之外,还以“管理区”“新区”“经济开发区”等名义滥设黑区。

  • 最知名的当属湖南省怀化市“洪江管理区”、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两区以群体性事件知名。
  • 有的黑区已经转正或与合法编制合一,例如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已经变成民政部登记在册的红谷滩区
  • 有的民政部登记在册行政区注销,结果转而变成黑区继续存在,例如芜湖市三山区,名义上与弋江区合并,不久就搞出个“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

这类做法造成的问题包括平添财政供养人员、一地多属、一个机构多块牌子等。

2.部分市县乡有的已不具备支撑起现有骨架所需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有的地域过于狭小,但是撤并阻力很大。

  • 黑龙江省伊春市常住人口87.89万人,下设4区1县级市5县,这还是2019年大规模撤销15区、保留原有1县级市1县的基础上整并过后的结果。
  • 伊春市隔壁的鹤岗市,常住人口89.13万人,6区2县,都被隐居吧捧成买房热门了,2021年更是宣布实施“地方政府财政重整”。
  • 河北省、山西省那堆小县,合并?tan90°。山西省的曲沃县和侯马市合并传闻到现在都没有实现。

3.最初设置行政区划时动机不纯,反而给部分城市为后续发展谋求扩容造成阻力。

  • 西咸合并喊了多少年,结果目前也就搞出来个西咸新区
  • 广佛一体化喊了多少年,然后广州还是向东开发黄埔、向南开发南沙

4.版图的畸形,例如江西省上饶市几乎要被景德镇市压着捅破、江苏省无锡市被常州市形成沟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对三县级市鞭长莫及,等等。

5.行政中心无法覆盖全域,例如宜春市袁州区在版图最西南角落,最东边的高安市、樟树市、丰城市三个县级市隔壁就是江西省会南昌市

6.县级市本应直属省府,但大部分被以“委托代管”名义仍旧交给地级市,有的发展得还不如没做县级市的时候。

7.地级市(含副省级市)设置标准不一。

  • 有的在县基础上改制而来,面积相对狭小、可能缺少发展空间或潜力,例如湖北省鄂州市基本就是原鄂城的范围,西有强势的武汉市,东有广阔的黄冈市。
  • 有的在地区基础上改制而来,带的区县过多,管不过来,例如江西省赣州市3区1县级市14县,面积占江西省五分之一的同时,还存在和宜春市前述同样的弊端。
  • 有的由两个县改制组成,然后出现山鸡变凤凰的县大肆扩张然后对另外的县抽水情状,例如广东省阳江市,原阳江县自地级江门市脱离后拆分为江城区、阳东区、阳西县,江城区的平冈镇、闸坡镇又分别与“高新区”、“海陵区”合一,人马不止翻倍。

8.“市”名称的泛滥,地区改制叫“市”,县改制也叫“市”,县下还能再辖“市”,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县辖市等一堆“市”字名词导致认知上的混乱,有的“市”面积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

9.民族自治区域习惯将涉及少数民族名加上,以至于有叠加得很离谱的情况,例如云南省临沧市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说实在的不晕吗?我觉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就挺好的叫法。

10.因农副产品供应、劳改等历史需求,或者土地划分的遗留问题,部分飞地、插花地等行政区划的存在,最知名的例如曾经在京津之间被扔来扔去、目前被划归河北省廊坊市县级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合称“大三香”)。

11.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置不合理。

  • 传统汉地十八省之一的广西,搞出来个“广西壮族自治区”
  • 京津直辖,不仅存在前述提到的“大三香”飞地问题,还将河北省变得十分别扭,不仅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缺乏对河北省的向心力,而且还产生了“环首都贫困带”这种诡异的存在。
  • 重庆直辖市以原四川省重庆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为基础组建,顶着“市”的名号但和省没什么区别。
  • 传统汉地十八省分出来一个“宁夏回族自治区”,而且面积比重庆直辖市还小。

12.边疆行政区划命名。

  •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府所在镇原本沿用该县最初设立时的汉风名称“泰康”,结果到了2019年5月,连镇名都被改作“杜尔伯特”,由此县镇重名。
  • 21世纪前,哲里木盟、昭乌达盟改地级市时,分别改作“通辽”“赤峰”。到了2000年代伊克昭盟改市时,却改作“鄂尔多斯”,然而伊盟原有的火车站还是沿用“东胜站”的汉名。类似的情况还有虽然盟改市时沿用盟名的呼伦贝尔、巴彦淖尔,但她们的火车站名仍旧“身体很诚实”,至今分别称作“海拉尔站”、“临河站”(乌兰察布市已有对应的站名,但该站受集宁站的管辖,而“集宁”是乌兰察布市辖区名称)。
  • 更早的时候集中更改或新起了一批地名,例如1949年后起用的“巴音郭楞”,从乡名扩大至州名。
  • 同样是“盟”“苏木”,内蒙古自治区对应内地的地级市、乡,外蒙古的却被中国对标作“省”、“县”。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下还设了个“鄂温克民族苏木”

13.内地行政区划边界争议,或悬而不决,或偏袒其中一方。

  • 西藏自治区在占领的青海省辖地上设治,中央只表示主权归青海、治权由西藏行使。
  • 为争夺微山湖,江苏省沛县、铜山县原居民和山东省曹州移民自清末开始进行攻防,现在微山湖基本上由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管治。
  • 林业会战遗留问题,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实际管治加格达奇区、松岭区,两区名义上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另外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境内设置的呼中区、新林区,并非正式区划。
  •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航天镇、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边界争端,以至于搞出大新闻(额济纳旗检查站砸毁事件)。
  • 江苏省、山东省围绕前三岛的争端。
  • 浙江省、福建省围绕七星岛的争端。

14.为清除“生僻字”而更改地名,但有的矫枉过正,例如“新喻”变“新余”、“虔南”变“全南”、“大庾”变“大余”(最搞笑的是“大庾岭”仍是规范地名)、“瑷珲”变“爱辉”、“铁骊”变“铁力”、“和阗”变“和田”、“婼羌”变“若羌”、“新淦”变“新干”、“鄱阳”变“波阳”,等等。不过可喜的是,有些地名已经通过撤县设区等曲线或直线形式陆续恢复使用了,例如“户县”恢复称“鄠邑区”,“爱辉镇”恢复称“瑷珲镇”(但是区名没恢复),“波阳县”恢复称“鄱阳县”,“丘县”恢复称“邱县”

15.以地望取代原有地名,有的效果反而不如从前,例如“徽州地区”改“黄山市”,“黄山市”下又有“黄山区”,十分凌乱。

16.两级行政区划同名,地县两级层面就有长沙市长沙县、南昌市南昌县、吉安市吉安县、承德市承德县、安阳市安阳县、抚顺市抚顺县、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辽阳市辽阳县、铁岭市铁岭县、朝阳市朝阳县、通化市通化县、淮安市淮安区、黄山市黄山区、东营市东营区、新乡市新乡县、濮阳市濮阳县、荆州市荆州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湘潭市湘潭县、衡阳市衡阳县、邵阳市邵阳县、岳阳市岳阳县、广安市广安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白银市白银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喀什地区喀什市、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地区和田县、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17.民政部认证的版图割裂,也是飞地的一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原本是完整的一片,但随着“米(泉)东(山)一体化”的进程,2007年6月30日,原属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市和原属乌鲁木齐市的东山区合并组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从此昌吉回族自治州被乌鲁木齐市破身,分成不接壤的两部分。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1975年8月29日分出县级奎屯市,直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从此克拉玛依市被分为不接壤的两部分。
  •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被东昌区和二道江区隔开。


user avatar   helan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河北省的形状……

在中心位置有一个首都,有一个直辖市……

如果地图上不包括北京天津的图,

我发出来也许你会以为这里有个海湾……

北京和天津把河北省分成了两部分,

冀东和冀北地区,冀中南地区。

交通图,会发现河北省的南北交通,

都绕不开北京和天津。

2012年前,河北中南部到和河北北部都必须经过京津,

2012年后,有一条新高速,从保定可以直接去张家口,结束了去是张家口必须过北京的历史。

我老家在冀东地区,

坐火车去省会石家庄上大学。

先出省到天津市,然后从天津回到河北省廊坊。

在从河北省廊坊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回到河北……

当时会有手机欢迎短信,

一路上就不停的收到各种短信。

应该没有哪个省,去省会,

还要路过两个其他省了吧,其中一个还是首都。

开车的话有一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的,北京是有进京证的。

然后,你从河北中南部到河北北部却要办进京证。

这里上个有趣的图,

1949年河北省地图。


第二个就是河北省地级市下面的县了,

河北省各地级市,很多下面都有好多县,数量全国前几名都是河北的地级市。

北省167个县级单位,

但是只有11个地级市,其中有几个地级市下面县并不多,比如秦皇岛只有四区三县,比河北县还少的河南(158个县)有17个地级市。

比河北县还少的山东(137个县)有16个地级市。

比河北县还少的广东(122个县)有21个地级市。

比河北县还少的黑龙江(121个县)有12个地级市。

比河北县还少的广西(111个县)有14个地级市。

比河北县还少的辽宁(100个县)有14个地级市。

比河北县还少的安徽(96个县)有16个地级市。

唯一比河北县多的就是四川(183个县)有21个地级市。

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省中,

河北省的地级市和县的比例最大,一个地级市平均15个还多的县。

全国其他省份,一般一个地级市就八九个县,

越是发达地区地级市下面县越少,比如广东一个地级市下面才5.8个县, 江苏7个,浙江8个。

保定25个,石家庄23个,邯郸19个,邢台19个,张家口17个,沧州16个,唐山14个,承德11个,衡水11个,廊坊10个,秦皇岛7个。


user avatar   song-wan-or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是甘肃。

甘肃gdp全国27名,人口全国22名,地级行政区数量却能排到全国第七,行政区实在是太多了,本来家底就不殷实还兴分爨。

这图是各地市第一人口流出目的地分布图,可以看到兰州不但没能吸引省外曾部分属于武威的阿拉善盟和曾属于平凉的固原,甚至甘肃本省都是三分之势,省里老二庆阳是西安的地盘(这个可以理解),但是武威以西全都成了乌市的腹地这可太不应该了,武威可是和兰州接壤的啊。这些以外省作为人口流出第一目的地的地区,人口占甘肃总人口的27%,gdp占甘肃的1/3。兰州没有做大导致吸引力不足,本省人口流向邻省省会又阻碍了省会做大,成了恶性循环。

做大一个城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它扩大,就像郑州、杭州、济南等。可就在开封划五县到郑州的两年后,兰州和白银却再一次分家。

兰州位于黄河河谷,还是相当缺地的,兰州市区的发展基本被地势限死了。打造新的城市中心势在必行,而兰州新区所在的秦王川盆地不过只有470平方公里,如果白银属于兰州,白银的宽谷平原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甘肃当年一个矿一个公司一个地市现在已经证明是不合适的,铁矿—酒钢—嘉峪关,镍矿—金川—金昌,铜矿—白银公司—白银。嘉峪关是直筒子市,金昌不过一区一县,二市经济总量小人口少,完全没有必要保留地级行政区了。白银虽然有2区3县,但是两个市辖区完全分离,中间隔着一个靖远,白银区与平川区的联系还没有与兰州市区的紧密,除白银区外其他区县对白银市的认同感也有限,兰白分家根本就是双输。

甚至定西市也可以拆掉,把天水和兰州再吃胖点。

即使是这样,对于兰州而言也不过是把老兰州府的旧地捡回来,谈不上什么消化不良。

像临夏州这种是出于民族政治上的考虑,也就算了,而其他冗杂的行政区,一来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二来也是如今的既得利益者不愿裁撤,动人蛋糕。

还是祝愿甘肃和兰州越来越好吧。

有几个问题我统一回复一下

第一很多知友说甘肃问题是人口少而不是区划多。首先我承认人口少是甘肃的一个大问题,然而甘肃在人口基数小的情况下,被东部沿海和同属西北的疆陕虹吸,这不该反思吗。另外同样吉林省人口2700万,甘肃2600万,新疆内蒙人口2500万上下,兰州和乌市、长春、呼包鄂比起来几何。兰州和这些城市比起来有区位资源上的劣势,难道不该考虑如何破局而是自我安慰任其发展吗?

第二很多知友认为兰州扩大后,并不能辐射到新并入的区县。事实上无论你是白银定西还是天水平凉,当你需要坐飞机大医院大商场游乐园什么的还是得到兰州,你把一个县改成地市,并不意味着各类配套设施就会从天上掉下来。以白银为例,白银和平川两个区根本互相服务不到,两区教育医疗商圈既没有互补也没有聚集,还不如与做兰州的郊区县市,划入兰州后反倒还方便享用兰州的教育资源。

第三许多知友认为甘肃区划细碎是地缘政治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恰恰相反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国家一直希望做大兰州做大甘肃。甘肃在明朝是和辽东相似的副省级(误)建制,设有甘肃巡抚,清朝确立省级建制,并将陕甘总督驻所设在兰州。这么做一来制衡西安,抑制西北的分离主义;二来便于控制疆藏。这一思路在共和国得以延续,计划经济时代,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16个在甘肃,1979年兰州经济总量排全国第22位。拆出嘉峪关金昌白银是做大甘肃经济的失败尝试,而不是其它。

第四,很多人说甘肃戈壁沙漠将城市割裂开来,不能合并。第一,两个地级市合并,不代表建成区要连成一片,只是说作为一个副中心。第二,兰白之间,酒嘉之间哪来的千里戈壁万里黄沙?



user avatar   xue-xiao-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偏个题,讲一个有一点点有趣的事情吧。

这个问题,不仅楼主您关心,台湾当局也非常关心。

是的,就是台湾当局。

在台湾,如果要去考公务员,会有一本必看的书,叫做:《地方政府与自治》(薄庆玖著,五南图书)。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

「我国全国总面积为一千一百四十一万八千平方公里,共划分为三十五省,二个自治地方,一个特区,十四个院辖市……各省面积以新疆省为最大,计约一·七一一、九三〇平方公里,以台湾省最小,仅有三五·九六一平方公里,二者相距达五十倍;县之面积最大者为新疆省之婼羌县,有一八八·一一六平方公里,最小者为江苏省之川沙县(注:大陆现为上海浦东新区之一部分),有一〇四·二五平方公里……最大与最小相差距一千八百多倍。
………………如果以我国省之区域与世界各国比较,亚洲各国除印度面积有二二〇·〇〇〇平方公里,大过新疆外,其他国家均小于新疆……如以云南省的面积四二〇·四六五平方公里论,亦大过德国或英国,即最小的台湾省,也大过荷兰、比利时、黎巴嫩等国家…

由上述以观,可知我国地方行政区域,不但极不整齐,有些省县似尚有过大之嫌,因此时有调整行政区域之议……政府来台后,内政部曾拟定了一个调整省区方案草案,并于民国四十年将该草案印行……分全国为六十六省及西藏一地方,十二直辖市……由是可见,我国省区,将来可能还要调整,至其趋势,似以缩小省区为目标……
薄慶玖,地方政府與自治(五南图书,2001年),p58.
薄慶玖,地方政府與自治(五南图书,2001年),p59.
薄慶玖,地方政府與自治(五南图书,2001年),p60.


换言之,ROC政府认为,中国行政区划的最大问题,是省的区域不合理。


这本书中提到的、1951年内政部拟定的调整方案草图,如次:

民國40年(1951):調整省區方案草圖。原图见文末

来看一下这里面部份地区的 放大细节图:

1951年草图——长三角地区
1951年草图——福建及珠三角地区
1951年草图——山东及平津冀地区

——苏州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江苏省会,南京苏北城市实锤了,南通提前融入上海都市圈,徐州也终于回归山东老家。我苏简直是大赢家。至于福建,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得继续凑一块争谁省内第一,福州算是抽身了。潮汕佬也终于和你粤说拜拜。在看北方,青岛如愿跟济南分开,保定则直接建省了!

不过这还没结束,到了第二年,当局又发布了一篇调整省区的最终定稿案,如图并来看一些对比细节:

民國41(1952):調整省區方案定案,原图见文末
1952年定稿——华东地区


1952年定稿——珠三角地区
1952年定稿——华北地区

——这一版定稿对草图也有较多修过,譬如草图上弃用了许多旧有省名,这一版恢复了不少。在这版中,潮厦一块玩了,京(平)津冀一体化开始启动,不过:苏州的省会,依旧是南柯一梦了。

事实上,很多人也都知道,在抗战之前,东北本有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日占期间改为十五省。抗战胜利后,ROC政府又改为九省。

这就是因为东北有实施缩小省区之条件(日据时已缩小成十五省),而做的一个试验。

这个试验在1949年后,未曾终止。



省區調整方案(1951、1952)原圖:

提取码:546A


user avatar   dfjia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很多,提些看法(兼顾科普):

1、名称问题:梅县区、沙县区、赣县区、景德镇市等,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但是不少人在纠结这个,不关注重点,关注这些。

2、龙港不是镇级市,是县级市,从镇升级为县级区划之前有(80、90年代的切块划市,前几年的三亚设区),之后也会继续。

3、行政区划的划分有历史的渊源,主要还是要保持稳定,不少人提出这种方案、那种方案,不折腾吗?希望设50、60个省的,难道现在省部级官员还少了。希望取消省份或大幅度减少省份的,管得过来?

4、有些要依照文化分省,但是没有充足的理由,纯粹想当然。依文化分省那么重要吗?行政区划调整到你们心中理想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就会突飞猛进吗,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层级问题:中央-省-地-县-乡是经过现实检验了,而且这么多年地改市,就是在做实地级;同时,中国这么大,允许个别省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中央-省-县-乡是可以的,甚至我们的特区只有巴掌大的地方(中央-特区两级)。比如直辖市和海南省,而且海南省更复杂,中央-海南省-海口市-市辖区-镇街,中央-海南省-儋州市(地级市)-镇街,中央-海南省-文昌市(县级市)-镇街,中央-海南省-琼中县-镇街。有些答案非要全国均匀化,比如均匀设立省份(按人口),所有省份要相同层级(省-县-乡),不允许有特殊。

6、市的杂乱不合理?有不少答案提出市太乱,但是没有充分理由证明不合理。市不同于省、县,它们在不同层级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市上至直辖市,下至县级市,就差镇级市了。但是并没有混乱,也并没有不合理。

(1)没有混乱是因为尽管普通老百姓可能分不清地级市、县级市啥啥的,但是不同市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不模糊,老百姓分不清可以查询,很简单。所以因为混乱而引出的不合理我不同意。

(2)从民政部的区划来看,分为直辖市、地级市(包括深圳)、县级市;从行政级别来看,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广州、武汉等10个重要省会和深圳等五个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县级市;另外还存在五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和28个省会城市(或自治区首府);复杂,但是不乱,因为我们可以把关系理清楚,理不清楚可以去查询相应的名单,很简单的。

(3)从设区与否,我国只有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两种,前者层级是设区市(直辖市、大部分地级市)-市辖区(县、代管县级市)-镇街,后者层级是不设区市(少部分地级市,全部县级市)-镇街,其实挺清晰的,如果还是弄不清楚,可以查询。

(3)市的上级区划也只有两种(省或地级市),一般县级市上级区划是地级市(目前直辖市不存在县级市,这里的地级市包括副省级城市),少数县级市上级是省(比如湖北仙桃、潜江、河南济源、海南文昌市),地级市(包含副省级城市)上级是省。

(4)我国的市确实管理着大片农村,和国外不一样,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会越来越少,而且也没必要非要限制城市就不能管理农村,别的国家咋样,我们就应该咋样?。我们可以就某些市应不应该成为市,从实际出发讨论,而不是想当然认为所有的市都应该一样。也不能不考虑行政管理的现实情况,把自身的强迫症感受作为合理不合理的判断依据(比如有人嫌街道不好听,要改为坊、里啥的)本身就不合理。

(5)城市的规模其实差别会很大,无论中外。美国一个小镇也称为市,人口可能就几万人,甚至更少,纽约这个大都市人口851万(2017年数据,百度百科)。我国北京仅仅中心城区就接近1000万人,但是西部边陲的嘉峪关市就仅有不到30万人。所以我们把城市分为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也有其道理,当然具体某些区划城市设置可能不合理,但是城市的分等级是合理的。

(6)市辖区:大城市都会设置市辖区,甚至一些城市已经实现全部都是市辖区而没有领导的县(或县级市),比如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深圳、海口、三亚等等。对于人口规模很大的城市而言,设置市辖区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深圳(常住人口1300多万),一个内地普通县域的面积(2000平方公里左右),竟然有9个市辖区(不包括大鹏新区和深汕合作区)。市辖区和地级市、直辖市政府关系最密切,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中心城区,这是地级市政府最初设立的城区,比如北京的东西城,重庆的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等,广州的越秀区、荔湾区等,其二是与这些中心城区接壤并且在十几二十年前可能还是县或县级市的市辖区,当年整体变更调整为市辖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城区逐渐融合,比如广州番禺区,其三是最近几年整体变更调整为市辖区的县或县级市,最近几年撤县(市)设区的案例很多,比如最近洛阳有大动作,偃师市整体变更为偃师区,孟津县也通过与吉利区合并成为市辖区(孟津区)。

(7)地级市与领导的县和县级市:两者的关系没有市辖区那么密切,也有些微妙,比如一些省通过财政省直管县试点,比如一些县级市经济发达,地级市带不动,比如一些县比较偏远。地级市领导县的体制其实可以说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全盘取消地级市领导县(只管理市辖区)也不现实,一些省通过财政省直管县等措施似乎没有大力推广,估计也是遇到一些问题。




     

相关话题

  是否可以从气象学和地理的角度解释干冷和湿冷的区别? 
  怎样提高高中地理成绩?有哪些较好的方法? 
  为什么在日常称呼中,大家都习惯将东北(三省五盟)说成一个整体的东北呢? 
  为什么提到江南,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江浙? 
  清代时期的州和府有啥区别? 
  荷兰的中央政府机构,外国大使馆甚至王室都常驻海牙,为什么首都却是阿姆斯特丹? 
  为何地球上没有超过1万米的山峰? 
  有哪些文化上接近甲省,却在行政上被划归乙省的城市? 
  有哪些具备成为省会城市的历史地理条件,但未能成为省会城市的城市? 
  有哪些世界地理冷知识? 

前一个讨论
法西斯主义到底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对比新旧南非,曼德拉的出现是进步还是倒退?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