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业务没有高低端之分,但是专业水平却有高低之分。
法律行业也遵循二八定律,先考虑成为前20%的律师;在前述范围内,不同的法律业务领域呈现的是并列关系。
很多律师判断业务是否高端的主要因素不过是:接触客户素质的高低、办案出入场合是否豪华、案件所涉的事实是否高大上等较为表面的因素。这些律师虽然身处行业内,但是判断业务是否高端时,却是以一个行外人的角度,用一般的世俗标准来评判的。
而在我看来,站在客户的角度、行业内的角度,判断是否高端的唯一标准是“专业”。办案时投入专业技能的多少、所展现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这个律师是否在办理“高端的业务”。
专注于不同业务领域的律师,就相当于擅长不同菜式的厨师。题主的问题就相当于在说:“友人说最高端的厨师是做粤菜的,而一位知名鲁菜厨师却说鲁菜才是最高端的菜式,到底如何理解?”
去比较菜式是否高端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一定能判断出一位厨艺卓绝的粤菜厨师和一位技艺平平的鲁菜师傅。
他对知识产权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在法律服务行业,有个概念叫杠杆率,主要说的就是一个产品的组织架构。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律师划分成三类,合伙人,高年级,低年级(实习律师和律助)。
传统律师业务,合伙人负责拉案子,高年级办案子,低年级负责跑腿,大致上就是这种分工。
所谓杠杆率,就是说一个案子对合伙人、高年级和低年级的依赖程度,你用到的合伙人越多,就是杠杆率越低,反之,一个业务需要用的律师助理越多,就是杠杆率越高。
比如,破产,我经常拿破产举例子,因为破产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合伙人拉案子,高年级律师负责做管理人,然后拉七八个低年级(律师、实习律师、律师助理)组团办案子。我们应该能够达成共识,大企业破产案件,都是比较典型的大案子,你也可以说这些算是高端案子。
再比如,一个劳动仲裁,也不需要合伙人,也不需要律师助理,一个低年级律师自己就接了办了,一条龙服务。这种我们不说低端,但是基本归类于小案子。
知识产权和非诉业务,是比较典型的高杠杆率产品。尤其是知识产权,甚至离咱们最近的知识产权就是著作权,知乎大V早几年应该都接触过维权骑士,就是你和他签个协议,他就帮你四处告公众号去了,还有前几年很有争议的视觉中国,拿到一堆图片版权,然后遍地开花的搞事情。专利和商标也有不少,前阵子有个“青花椒鱼”,大家百度一下就有了。
他的业务逻辑是,销售负责拿到委托人的授权(大概率风险代理),业务员负责寻找目标被告,律师助理和实习律师负责立案(他们可以几十个人用一个律师的名义立案,立案都不用律师就是最大限度的节省工资),大部分案件都会和解,少数会开庭。
你如果从具体的业务活动角度说,这里面用到智慧的情况很少,大部分都是体力活,从技术层面你可以说是低端。但是从管理角度说,就属于高端——因为你要带领一个团队负责做事情,不是光你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跑的过来的。所以你看大型非诉所也好,大型知识产权所或者团队也好,都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人多架子大。
刑事业务的产品逻辑是反着来的,是一个典型的低杠杆率产品。收费最贵的律师,反而要亲自会见:因为他收了客户几百万,客户就是花钱买这个服务,让里面的人知道我们给你找了最好的律师,这时候再让律师助理去会见就不体面了——法律也不允许。
刑事业务里面能分出去的体力活不多,要遇到经济类案件,案卷堆满半个屋子,需要有人来协助整理的时候,才有大密度的体力工作,而工作的大头可能都在全国各地出差上,大咖也不能守在大本营坐镇指挥小弟干活,所以杠杆率相对来说很低。
收个几百万,然后整个案子全程只有合伙人自己拉业务自己办案子,这种产品我们说叫“智慧型”产品,和上面那个“体力型”产品相对,就是你哪怕知道产品逻辑,你也需要很高的门槛才能做,从技术角度就是高端,但是从组织角度说,又非常低端,因为你可以看到一个刑辩团队基本就是松散个人,犹如一帮侠客,而不是一支军队。
开句玩笑,刑辩律师搞个大团队也没用,反正你不能几十个人组团一起去会见一个人:看守所对会见人数有限制。
我认为题主讲的,刑辩大咖说刑辩是最高端业务,除了信仰和传统之外,杠杆率也是其中一个因素。至于说非诉业务和知产是高端业务,这个也可以说是高端业务,但是非诉毕竟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知识产权更是如此,只能说一部分是确实高端,还有一部分其实也低到土里。
刑辩也是如此,上限和下限差距非常大,一个案子300万叫刑辩,看守所门口靠黄牛养活,收几百块钱去会见的那个律师不也是刑辩。高与低就看从哪个角度说了。
咱们自己看自己,那就是高端,哪怕是打印复印,也是高端的工作。咱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做出了一点点贡献,那这就是高端的。你在看守所会见一个毒贩,拿了几百万,那也可以说是高端,他在法援帮了一个老太太免费要赡养费,服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又有什么不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