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孩子3岁打算带他去环游中国一年,而不是入幼儿园,值得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什么价值。

之前把我家大妞丢到美国两个月,回来并没有任何刺激,反而因为这么长时间没有小伙伴玩,搞得有点孤立。


user avatar   li-chen-61-6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值得。

第一,这个时候的小孩子,身体正在发育,抵抗力也比较弱。这时最需要的是规律生活,好好吃饭,早睡多睡。三岁环游中国,吃饭注定满足不了精细喂养,外面的饭菜为了迎合口味,多是大油大盐多调料,不适合孩子吃,营养上也满足不了孩子需要。而且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味觉喜好,一旦养成了这种偏好,对未来的发育不利。

旅游会比较累,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也不能保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不利于孩子长个。而且饮食、睡眠不佳会导致抵抗力降低,万一生病了,更是难上加难。

第二,孩子这个时候不光需要亲子时光,也在发展另一项能力:社交。我闺女这个时候天天在家里喊无聊,说没朋友。这个时候她已经不想每天腻歪着家长了,还需要跟朋友一起玩,需要固定的长期的好朋友,发展她的社交能力。

当然,亲友中也有让三岁男孩不上幼儿园的,一般都是因为男孩语言能力差、不善交流,或者比较胆怯,但也就拖半年,到了三岁半就给送幼儿园了。即便孩子不上幼儿园,孩子也是有长期玩的朋友的。孩子一年不接触朋友,不学着交朋友,四岁了突然给放到幼儿园的环境中,孩子会很难适应。

至于你说的亲子时间,拜托,孩子放学后有的是时间呀。亲子时间最重要的是陪伴的质量,而不是时间长短。白天家长上班,孩子上学,晚上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彼此既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任务,又有在一起的时光,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亲子关系。没有因为对方而放弃自己其他的身份与任务。当然了,可以不用工作陪孩子旅游的人不用考虑这些,但我还是坚持认为,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最好的平衡点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的,需要长期自我牺牲的关系很少是非常健康的关系。不是说带孩子旅游不好,而是说,如果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或者干扰了大人正常的生活来陪孩子,就很没必要。

第三,孩子才三岁,这个时候你想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呀。孩子这个时候发育确实快,也需要规律生活、健康饮食做基础的。而且孩子的大脑发育是渐进的,不是一股脑塞给很多东西就直接顿悟的。旅游多了,孩子审美也疲劳了,到时候还能有啥刺激。

对三岁的孩子而言,平时生活的世界已经足够让他惊奇了。每天带孩子看看花草,讲讲天气变幻、昆虫世界、大桥河流乃至于冰箱洗衣机原理,都在刺激孩子大脑,而且还增加生活常识,挺好的。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这时再偶尔带带孩子旅游,带给孩子的震撼会更加强烈,才能真正达到旅游的效果。

最后一点就是,孩子经常性居无定所,有可能会让孩子缺失安全感,即便这个过程有家长陪伴。(偶尔的旅游可以,一年内一直如此,呃呃)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熟悉的事物。孩子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有一部分是为了尽快适应周围环境,避免认知失调。在熟悉了环境之后增加一些改变,渐进的拓展她的适应能力和见识,更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每天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形形色色不熟悉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礼仪,可能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让孩子无所适从。(这一点是我个人的育儿感触,不见得科学,见笑了)


user avatar   nola-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应评论区的放前面(改了)。省的好多人看不完就喷。

1、有些评论我真的觉得扯淡。因为我写的是她三岁到五岁的经历,就一个个跟个上帝似的好像你们现实中认识一样。你都不知道明天自己会发生什么,对一个网友的一生倒是看得清楚。逻辑和常识差到我都没法说了。

这也是为啥我们对孩子教育想法不一样的原因之一。以后能不能过好,正常的,有逻辑,有常识的判断可比语数外考一百重要的多。而显然,很多人的评论恰好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是不让你有这些真正可以掌控生活的能力的。

而其他很多评论我理解。因为大家评判体系不一样。

如果从高考——找好工作这个评价体系说,我们的方法不可取。我答案里也说了,小时候出去玩,对上学考试拿高分这些的没有好的影响,因为没用。

但是我们家并不是这个评价体系,给她提供的选择也非这条路。

从小带她各种玩,见世面,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这个是我们的重点,而非很多人在说的分数,考试,什么太小了记不记得住之类的。

教育你要是非得说自己给孩子这样那样了要求他必须结果如何如何。我这么说,你会很失望的。而且大人小孩都能累死。

请名师上课就一定能常春藤了?顺义妈妈们有话说。

再说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出去玩只不过是第一步。行万里路完全没影响肯定不是,但是就三四岁的玩一两年,就能定终生更扯淡了。

所以评论区很多人说什么毁了也好,泯然众人也好,可惜了也好……我都说了我们不走这条路了,你还用这个路线的标准来评判,是不是没逻辑。你一个练短跑的质疑我游泳一百米为啥那么长时间……你自己品。

2、我写这个答案的初衷不是劝谁要和我一样。我只是想说这世界上生活方式教育方式思想认知有很多。

我说出来我的实践,有缘看到,无论能让你更坚定自己现在的教育方法对还是不对,亦或者有新的启发或者感受,最起码增加一个判断的纬度,这样就挺好。

3、我是普通家庭,从钱这个角度说。还是那句话,我们的评判体系不一样,所以花钱的方式不同。有人花钱给孩子买学区房,课外班,我花钱让孩子体验世界,没有对错好坏,也没有什么夺有钱啥的。只不过大家对世界对生活对教育的认知不同罢了。

4、我们敢这么搞,不是有钱,是因为我俩的经历和圈子告诉我们的。

我是我家里第四代的大学生,而我们两家里中学老师大学教授是主要构成。朋友圈子也大多数并不是走寻常路的。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对小孩。

我俩不是做教育的,但是经历比较丰富。成功过失败过又成功过。所以我们对教育下一代这件事一直是有自己主张的。并不受外界的影响。

知乎那么喜欢说内卷,我并不想让孩子内卷,没啥问题吧。

5、玩是三岁到五岁半(大概)并没有玩的那么紧凑。

然后说我炫耀的。真的关注点完全不一样。你要说我炫耀家庭环境,炫耀她独立性,我就算了。说我炫耀学习成绩???

来,我正经炫耀一下。成绩来说,总体不咋滴(和我比起来)。偏科,小学主要是语数外基本上保持在90到95,记忆中所有考试就得过一次一百,我们还好好庆祝了一下。语文最差85吧,作文阅读理解基本上满分,拼音不行,字写的奇差,画画就是暴漫风格。特长没有,没啥证书奖状的。会跳街舞(自己报班瞎学的),想法有趣,我做网红经济这行的朋友一直想让她出道但一直被拒绝。小学时做主持,被区里领导点名表扬过,小学阶段最高成就了。

我比较骄傲的是觉得她很独立,有独立的思考和认知,而且很坚定,所以我们做大人的非常轻松。

还是那句话,教育是一个系统的事。我们从三岁开始带她玩,这只是起点而已。

然后我答案也说了,玩法不一样。你非要说,带孩子坐飞机高铁和坐地铁公交车一样,楼下玩泥巴和海边玩沙子一样,我也没办法。

——原答案

现身说法,我女儿上小学前环游了两年中国,就没咋正经上过幼儿园。后来以一个文盲的身份入的小学。我妈带她玩的。

我妈的概念没那么高大上和有理论支撑,纯粹觉得上小学了没时间玩了。

她的玩法是,去一个地方,待两三个月,当地有幼儿园能蹭的就蹭一下,有课外班短期的就上一下。(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妈基本上去有熟人的地方,然后当地的朋友亲戚就照顾我闺女,带着他们玩,并不是纯粹的自己玩。)

除了西藏宁夏这些地方,以及港澳台,别的地方基本都去了。

好的影响:

1、孩子比较大方,不扭捏。所以上小学,别的小孩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评论有喷这个词的,说小学没有分离焦虑。行。),我女儿完全没有。上学就是玩,热爱学习和学校。

2、情商高,适应能力强。一上小学就进入状态,虽然学习不行(文盲嘛),但是别的能力很突出,在班里老师一下就很喜欢。

再比如后来我们带她出国玩,英语烂的一比,也没第二外语。但她可以抱着手机用翻译软件和各种人对话,点菜,购物,跑来跑去的玩啥的。就是扔到陌生的地方还是有常识能活下来的那种。

3、自信。小孩还是得有一个点能让他有优越感的,和大人一样,换个环境还是得找个东西给自己打气。别的小孩都是什么钢琴英语的,同质化严重,我们这个就是去过的地方多。

4、独立。学习,生活,都自己来,不用我们管。我们只负责接送。起床穿衣服洗漱写作业收拾书包啥的都不用催。甚至学校要带这个那个交饭费啥的,别的家长都得盯着,我们是她盯着,总之对自己的事情贼负责(这点不能都是旅行带来的)

5、这种非常规的学习习惯让她对新的,需要动脑子或者观察的东西学习起来非常快,兴趣也广。

坏处:

1、啥都没学,所以一年级跟不上。因为别的小孩都在幼儿园学了,老师就不教了。好在都是基础,二年级就跟上了。

2、玩心大,曾经因为写作业哭,理由是:多写一天作业就少玩一天,自己的生命浪费了。所以刚上学还是得收一下心。(后来发现写作业这事逃避不了,就认命了,回来赶紧写完出去玩。)

3、对学习的系统认知和完整性不明确。这个咋说呢,就是可能以前接触知识是广而零散的,所以她啥都有兴趣,但是要深究了就开始凭本能挑了。

到啥程度呢,她不喜欢语文,一看字就头疼。背课文,永远都是看一遍,然后自己编一篇差不多的,俗称洗稿。背古诗,念一遍就会背了,五分钟之后啥都不记得。

但是喜欢数学,实在没玩的了就自己做卷子玩。

4、确实不会考试。从小语文非常差,不会拼音,到四年级才勉强和拼音混熟了。然后也因为玩心大,所以一切需要死记硬背的她都觉得无聊,不想学。

从小到大语文全靠阅读理解和作文拉分。为了应对考试,她宁愿算abcd的概率都不要背的。(是的,她统计过语文、英语abcd的概率,没那么精准,但是有规律。比如全选c是不可能的,第一道题a的可能性有百分之多少。b的多少。还发明了一套手语和同学对答案用的,Emmmmm)

直接导致得后果就是上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所有需要背的课都不及格,然鹅刚学的物理快满分了。

————

我的感觉是,能不能玩一看孩子个人,二看家长。

有些孩子就不是能野的性格,所以出去玩不一定好。这个得分人。我女儿就是性格很外向,所以去哪里换个地方,她不觉得难受,就觉得好奇。

家长这块首先我觉得要看咋带着玩。我妈是一路玩一路给她讲。做个火车也要带个地图给她看,或者查什么历史背景给她说。

当然听不懂,记不住,也学不了啥东西(不然也不能是文盲了),但是长大了她还是有点印象的。

比如我们后来再带她出国玩,我们会问她喜欢哪个国家啥的,原因,和国内比有啥区别。她都能给你分析的头头是道。

我也有朋友带孩子从小出国游,是真的啥都没记住,除了知道自己去过这里那里。

就是光照相吃东西是不行的,是要讲很多东西的。

然后呢,我觉得还得看家庭教育的偏好。我们家是从来没想过让她参与高考的竞争,所以对她的分数没有任何要求。

上学也是因为第一这个年纪肯定得上,第二体验一下国内的基础教育,以及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学习状态。

所以她应试啊基础性得东西啊,不好我们不焦虑,也不重视。所以文盲入学我们一家的状态就是在“嘲讽”她,然后帮她边学边玩。

可是如果是那种特别重视分数,或者对升学,好学校这些事特别看中的家庭,我是觉得,多正经学习还是正经学习。

我们的教育模式还挺单一的。国外那套,学了,在国内的学校用不上。反而会让孩子价值观不统一,因为他在学校面对的环境和观念,和家里给他得不一样,他就会懵逼了,也没能力处理这么复杂的情况。


user avatar   yang-vv-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个想浪就别用孩子找借口。

3岁的娃跟着你全中国瞎跑,能不能学到东西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能不能正常的活下来,三个月以内能不能不拉稀跑肚发烧呕吐连夜送医院急诊挂瓶住院ICU。

如果 全中国高铁住宾馆,我不觉得和全市公交住宾馆有区别。

如果全中国风餐露宿,娃肯定是遭灾不用说,大人出不出意外都不好说。

运气好,一个ICU教你做人。

运气不好,钱败光了,命作没了。


这可怜的娃摊上了这种没有责任心玩心大还一嘴唱高调的不靠谱爹娘,也是倒霉。


user avatar   mazz-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给多莉和多莉妈妈1:自然养育与非自然养育 - 多莉妈妈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10

*****************************************************************

并没有任何卵用。

我自己三岁左右,已经被爹妈带着游遍了中国大小旅游的主要景点和城市。但是实际上我根本一点点也不记得这段经历。当爹妈翻看旧照片说在哪玩发生什么事的时候,我都是一脸懵逼。

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带她出去玩。有一次是和小表哥去海边度假,玩的开心极了。老公说,既然她这么喜欢在海边玩,我们就每年都去吧。

然而第二年去了更好的海滩,带了更多好玩的,孩子却并没有什么兴趣。后来我发现,她只是想跟表哥一起玩而已。

十岁以下的孩子,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还很弱。并不会觉得小区和公园有什么具体差别。

但是孩子对人情的感知却极其敏感,一个友爱的人群,要好的小伙伴,比任何地理上的景点都要好。

***********************************************

看到很多朋友感同身受,想要具体的细化一下这个“有感而发”产生的回答。

我是否觉得在早期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是不必要的呢??

其实答案正好相反,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一个朋友说的,不记得不代表没有影响。但是问题在于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是来自于父母的。

来自于父母的处事态度和为人品格,而不受限于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多少钱,参加了多少早教班,去了多少名胜。

有很多父母,带孩子出去旅行,通过行程规划、人文熏陶、环境刺激、启发引导等种种方式,让孩子得到了极好的成长。

还有很多父母,带孩子出去旅行,舟车劳顿、人群拥挤、孩子生病、父母疲劳且暴躁,关于人文自己一无所知,关于孩子心理自己无暇顾及。这样的旅行,孩子不记得还是比较好的结果。

我自己年幼的旅行,并不是一点也不记得,我唯一记得的是,我因为晕车,在盘山公路上一直呕吐,然后在晕眩的情况下去参观 溶洞,从乌漆墨黑的溶洞出来看见天光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死里逃生。

第一类父母,即使没有“旅行”这个舞台,在小区里,在公园里,他们一样可以完成对孩子的启发和引导,使孩子得到应有的成长。不过有了这个更大的舞台,他们可以给孩子准备更好的精神食粮。旅行对于他们来说,是从80分到100分,很值得,也很美好。

第二类父母,他们并不在乎什么启发和引导,他们觉得孩子可以天生地自觉的把看见的听到的都消化理解,这种感觉就像有些很不会做菜的人,买来最好的牛排,最嫩的鲜鱼,他把这些塞进你的嘴里。可是这些不仅是生的,而且没有盐。

这样的旅行,这些父母以为,花了这么大的价钱,起码可以从平时的60分,提高到90分吧。但是对孩子来说,还不如平时的60分。起码平时的一个馍馍,是孩子能自己消化吸收的东西,不需要依靠父母额外的加工。起码平时的小区熟悉的环境,孩子还能放松和玩乐。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早教、英语、奥数、识字、阅读…………这些东西不过是超市买回的材料,可是结果好不好,厨师才是最重要的。甚至,越是昂贵的、高级的材料,对加工者的要求也越高。

所以我想说,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投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个投资不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应该在父母身上。

如果有一门早教课程,能够教父母去学一学怎么引导和教育孩子,那比其他什么样的课程都更加重要。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不可取,孩子的成长是有次序的,自我、家庭、周边、社会、世界、宇宙。

你又不是美国海军,不能轻易实行跳岛战术,否则孩子会是一个自闭的爱国者,或者无爱的哲学家。

毁人不倦,也不能毁自家后代啊,不能忍。


user avatar   liu-zheng-nan-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岁太小,不值得!

这一年孩子去幼儿园的获得会比环游中国更多!

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的情调》中记录了这么一件同孩子一起观看北极光的事情:

当我们旅行经过加拿大一片黑漆漆、空荡荡的大草原时,黑暗正从陆地上升起,一些无形的大手正在交叉着拉起天空中透明的幕布,这是北极光的奇景!我停下车,我们从车里出来。我们被璀璨壮丽,星光闪耀的天空包围着,这正是孩子们深刻体验好奇的时刻。

作者陶醉于北极光的奇景,并由此展开哲思:

我想我们周围的宇宙万物中,一定有深远的奥秘,注视天空的人正同时体验着被远处视物注视的奇怪感觉,就像一个人盯着镜子看一样。我感到好奇压倒了一切,从而陷入沉思: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儿?

事后,当作者问起孩子们对这一体验的印象时,结果却令人惊讶!

孩子们没有关注北极光,却对当时的其他一些相关事情更感兴趣。诸如:如果一个人在黑暗中我会害怕吗?我们停车的附近会有狼吗?你听到路边草丛中的沙沙声了吗?那会是什么呢?如果它跳到我们身上了呢,那时我们该怎么做?如果让我们永远待在那片黑暗中又会怎么样呢?

作者稍有沮丧和讶异:

我意识到我没有能够成功的帮助我的孩子们去体验北极光真正神奇的那一刻。我将视野投向天空,我的孩子们则直接将视线投向黑夜。

这一次观赏北极光的奇迹,对孩子的价值却如同在荒野中随意驻足停车而已。

从这个案例,我读出以下信息:

1.那些你认为孩子应该认真欣赏品味的美景和奇观,他却未必对此好奇。

2.但只要走出去,孩子接触到信息也会有收获,可是这种收获未必有你期待的效果。

无独有偶,段义孚在《恋地情结》中写道

儿童的世界局限在与他们个人紧密相关的一个小的范围里,他们不会天生下来,就喜欢遥望星空,遥远的物体,宏大的场景,对他们来说不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我觉得说得挺有道理。

我带两个孩子(一个四岁多一个两岁多)去海边玩耍,他们都很少使用远眺的方式去看海,而更多的是和近处的浪花互动,比如等浪花过来去踏浪或者逃跑,通过自身的活动与动态的大自然交流;抑或是通过个人的体力活动与更加细小的动态元素互动,比如挖沙子,挖个坑,周边塌陷下来,继续挖,如果挖到沙子里有海水那就更高兴了。

浪来浪去,坑挖好又塌,这些在我们成人看起来是重复的无聊的,但孩子们却对此乐此不疲。

正如段义孚先生写道:

尽管孩子还把握不住整体的景观,但是他们能够紧紧抓住其中独立的元素,例如一个树桩,一块巨石,溪流中一处翻涌着的水花。

这是因为

首先,年幼的孩子不能建立起高度的空间感。他们首先能注意到前后、上下、左右这些空间概念,因为这些是和身体结构相关的,但再复杂一些的空间概念,如紧密——松散,开放——封闭,尖利——圆润,对孩子来说是不甚明了的。加之儿童由于身高的限制,视野多关注于地面的情况。

其次,欣赏景观,需要能把自己和非己明确的区分开来,但年幼的孩子还没有自我的意识,不具备这种能力。

还有,世界对孩子来说还是新鲜的、鲜活的毕竟他们的体验时间不长。而成年人景观欣赏的阈值变高了,生活中的细小场景或寻常风光,他们早已司空见惯,需要更加强烈的视觉等感官刺激,所以成人喜欢雪山、冰川、大漠、极光等较为少见的宏观景象。

人到了成年,除非在一些偶然的场合,否则他就不太容易捕捉到鲜活的感官体验了。比如说对雨后天晴景色的清新滋润,早餐前血糖尚低时,一杯咖啡的浓香大病初愈后,满世界刺鼻的气味,他们早就已经麻木了。

基于以上,我认为带孩子旅游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循序渐进

对年幼的儿童来说,熟悉的环境可以给孩子安全感,陌生的环境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但一直处于熟悉环境孩子会觉得无聊,一直处于陌生的环境孩子也会无可是从。

比如两岁以下去楼下小区,他就很开心,三岁去小公园他就满足了,四岁可能会觉得小公园无聊,那么去植物园、动物园或者小山小河,五岁及以上再去大海、大漠及各种名山大川等。同样,也差不多至少五岁以上,有了一些人文历史建筑民俗等知识的铺垫,再去一些古镇、故居、博物馆等人文景观。

这样,比较有性价比。

也就能避免这种情况:提前预定民宿,全家开车堵车好几个小时,孩子受罪大人受累,好不容易到了海边结果孩子说感觉和在楼下沙堆玩沙子差不多。

如果选对了地点和景观,亲子游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亲子游可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促进睡眠、远离近视眼。还能让孩子开拓视野,形成开放、外向的心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假期带娃出行,还是治愈隔代养育导致不跟父母亲的一剂良药。

亲子游是好事情,但是游必有方。

参考书目:

@知乎亲子


user avatar   cao-ling-er-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男人饭局最怕朋友带年轻妹子 or 年轻汉子,不搭不理是损了朋友面子,聊上几句又路唇不对马嘴,实在是心累

其中最怕的,就是聊旅游

前几年旅游被拔高到了生活方式的程度,从简单放松的【玩儿】变成了【高台教化】,去个地方旅游一定能学到什么,灵魂一定会得到升华

让我儿童时的噩梦又被勾起,明明给我买个玩具就好,那玩具,不用来玩,一定想着要开发我的智力,拓宽我的视野,启发我的灵魂,什么九连环,什么孔明锁,都是些什么鬼,那是用玩具来玩儿我吧……

看着这些年轻人念念叨叨的旅游,嘴里的小龙虾都能失去味道





几个老男人聊旅游讲的是什么?

马家辉:我经常跟朋友推荐,这辈子要去非洲看动物。

肯尼亚那边,大规模的迁徙。早上五点钟、四点多把你叫起床,坐吉普车开出去,天全黑的,一路往前走,看到太阳就在你前面慢慢升起来。原本旁边全黑你以为什么都没有。亮起来的时候,你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动物,长颈鹿、大象都在。

我们讲了几百年天人合一,那时候你发现你是人,可是跟动物全部同在那个时刻。

窦文涛:他说的那种感觉我在肯尼亚得到过,到肯尼亚国家森林公园去看动物。人在车里,动物在外头。

中国人讲的天人合一,我就是在那儿看见了。

我没想到长颈鹿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它那么巨大,比原来在电视上看的大很多。你离近了看,就知道,它跑的时候上身不动,真的很绅士。


我在那儿看羚羊。一个公的在这儿看着,几个母的都是他的。一百米开外又有一个公的挑事的。这母的蹬蹬蹬往这儿走几步,这公的就扑过去,把这个母的圈回来,刚把这个母的圈回来,左边那个又跟那边那个公的又在……


许子东:做男人多辛苦。文涛一下子知天命了。

窦文涛:我当时不但一下子知道了男女的秘密,主要是获得了那种感觉:突然一下,草长莺飞。这种奇妙的感觉,再也难以遇到。我觉得我的身体消失了,没有了,好奇怪,我觉得我没有了。



四个老男人是借用旅游的感受,讲的王国维”由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艺术境界,聊天人合一的感受,讲的都是下三路的东西,大家会心一笑又深有感悟

比去了草原打了卡,拍照的车把角马过河的路线都挡住了,然后说自己深受草原的感触变成了环保主义者的人,要更真实和可爱






而有年轻人的局,经常让我印象深刻

有个妹子一个人去清迈玩了回来,啊,穿着拖地的长裙,摸着发红的墙砖,给我们看在广场晒太阳喂鸽子的朋友圈,配上的文字是感受到了peace和calm

的确是满满的胶原蛋白,九张不同风格的正脸、侧身、背影

然后暴躁老哥(不是我)上线

这照片角度不错啊谁拍的,不是你一个人去的么

--路人拍的呢

这路人跟了你一路啊,我看这皇宫里面把你也拍的不错呢

--哦,认识了几个朋友,也是去旅行的,他们人特别好,还带我去丛林飞跃

我发现好像旅游认识的人都是好人,仗义疏财不求回报啊

--是那个地方让人好,有庙子有和尚,净化心灵

和西藏感觉差不多对吧

--对对,西藏我也很喜欢

好,聊不下去了,话题又换回了小龙虾的七种吃法






我相信不光是我一人有这种感受

我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自己想玩就去玩,别用小孩子的”大脑刺激“当借口

别神话旅游的效果,一群20岁的人都玩不出个所以然,还指望3岁小孩出去玩一圈就心智升华了?

没事带着孩子多看看书,不比出去旅游一年效果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力与跟不上节奏的物质文化生活之间的矛盾


天灵灵,地灵灵,关注 @曹小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万别!完全不值得!

我小的时候我爸妈就这样做过,带我走遍了大江南北,国内所有省份都游玩过一遍。但我根本什么都不记得了,我现在每次想去一个什么地方玩,我爸妈都会叫我不用去:“你小时候我们早就带你去过那里了!”然后拿出照片给我看……

但我TM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啊!这去了和没去有什么区别!看着那些照片我心里真是卧槽了……

我现在一直埋怨我爸妈为啥不等我长大一点的时候带我旅游,至少能让我有点记忆。而我爸妈也埋怨我:“……能带你去就不错了,还记得当年爬黄山你妈全程抱着你上去的,胳膊都要断了……去海南的时候下船你就一直哭,我们都没怎么好好玩……”blablablabla……

对不起我错了,原来爸妈不是想带我玩,只是他们自己想玩而已,是我成为了爸妈旅游的拖累与负担啊,都是我的错555~


user avatar   si-l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自己:自由职业,收入稳定,有网有电脑就可以赚钱,为什么不像电影里的那对夫妻一样,带着孩子环游中国呢?夫妻俩有点心动了




     

相关话题

  孩子上幼儿园因忘带体温本子而折返,导致上学迟到,是家长的责任,还是孩子的责任? 
  孩子性格坏孝心缺失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家庭教育么? 
  孩子常会跟幼儿园里骂他「肥猪」的同学打架,怎么教他在面对别人侮辱时,从容不迫,赢回小孩子的尊严? 
  一个接近崩溃的新手妈妈该如何调整状态,找到合适自己的「育儿姿势」? 
  你对孩子的付出是无条件的吗? 
  小孩子绘本是直接买书好,还是借阅好? 
  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这样的态度吗? 
  婆婆经常把孩子一个人放在房间睡觉,说了还不听,经常和我吵该怎么办? 
  江苏一博士“虎爸”拳脚相加逼六七岁儿女学高数。如何评价这位父亲的做法? 
  应该鼓励孩子吃得苦中苦做一个不平凡的人,还是鼓励孩子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前一个讨论
湖北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下一个讨论
想知道陪葬的古玉是不是不应该再佩戴?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