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强这个人物看的时候是非常惊艳的。
说实话,推理/犯罪/悬疑类的故事走到今天,什么样的侦探没见过?福尔摩斯,霍桑,菲尔博士,波罗,马普尔小姐,马洛,拉斯特,御手洗,沙朗·麦克恩,奎因父子,狄公,施公,宋慈,南希·德鲁,克罗夫特,江户川,康斯坦丁,科伦坡,张自力,红线,加贺,汤川,陈永仁,柯南,杨排长和阿米尔,热血警探,摩斯探长··· ···
倒不是自大到觉得自己“识遍”侦探类型,但是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人都能看到推理小说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脉络,都能知道前人究竟进行了哪些尝试。今天的网友还是“见过很多有趣的侦探”的:冷硬派的侦探在酒馆里喝闷酒,福尔摩斯式的天才带着花生们兜兜转转,马普尔小姐在谈话里徐徐道来,加贺拿着小笔记本,拉斯特拿着大笔记本走来走去,奎因在打字机前玩弄推理游戏,老电影里的绿军装侦探胆大心细··· ···
但是我还真他娘的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个土里土气黑白同吃天天往头上摸生发水的侦探,能够如此英勇,细致,体贴,旷达又有情有义。
而且还很真实——严格意义上曾克强的人物形象有一点福尔摩斯式,他属于故事里的“完人”,很少看到他犯错误——案件里还是生活里——读者看着很放心,他出马准没问题,等着看就行。但是他另一方面很真实,因为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生活细节,形象,性格上——没有说白白净净漂漂亮亮的,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或者和汤川这样聪明绝顶不拘小节多少带一点理想主义色彩的,更不是现在电视剧里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平民生活。
因为人物要么要推到有相当的距离感,以至于完美对于观众来说也无所谓的“神性”上。比如夏洛克(神夏or演绎法),这人就是疯的,他和你我天生有距离,他聪明无可厚非。也比如歇洛克·福尔摩斯,今天福尔摩斯已经成了文化符号,他绅士他德智体美劳他通天通地对于读者来说没有问题,让读者感到真实的部分是花生的职责。梁冠华老师也是这样,一代名臣狄仁杰嘛,和我们有距离,护国良相是完人问题不大。
要么,就需要让人物失去距离感,真实到你我能感受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拉斯特的搭档马蒂,出轨,闹矛盾,和女儿无法交流,一个人在电视前吃盒装饭——同样大曾能在小饭馆里蹲着小马扎和啤酒。观众能感受到这人就是你我身边的人。知道这个故事食人间烟火。
最怕夹在中间,矫揉造作,乱舔卖点,让人物失去真实性,让观众失去通感。
老百姓愿意相信一个天天往头上摸生发水,乐呵呵的油腻探长在坐着吉普车拿着小皮包四处奔波。看他破案心里踏实。就为这个,第一部的价值就无法抹杀。
这是一个“我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侦探,但是当他的形象出现以后,我们知道他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