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先占个坑。
印尼有人口占比最多的爪哇岛,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隔海相望的苏门答腊岛,与东马和文莱共享的加里曼丹道,新几内亚岛。其中中国旅客去的最多的岛屿应该是java和bali,可能还有lombok,尤其强烈推荐后者,旅客没那么多而且风光不输bali,且lombok附近还有Gili群岛,一般游客去的是最大的Gili Trawangan。Gili Trawangan的正中心有一个masjid,bali的也有一个巨大的masjid,飞机起降过程中就看得到。不过bali岛上有不少的印度教居民,当地烤乳猪也是个名菜。
在当地如果是自由行的话,可以用grab去找车,grab上甚至还有摩托车服务。窝佬以前在java和bali开过右舵车,其实感觉还不错,就是当地行人和摩托车骑士特别不讲规矩到处横行乱窜的。
以前窝佬和一个騋妹(orang Indonesian)聊过,她老就表示椰城的最低工资差不多是300USD,但是他老板只给她开一半,甚至还要24/7on call,有一次甚至凌晨5点打电话给她叫她去上班。她佬上班routine大概是7am出门9pm回到家。恩,同一个人,也说想在学个hsk5,再考取governmental scholarship program到中国念书。连当地马来人都知道“外来大爷好念书”的光辉事迹,让我自愧不如。
当然最好玩的还是在lombok,被我哥拉去参加当地华人组织的harsh活动(类似于走野路爬山),组织者和参与者基本都是华人,有人在前面探路顺便洒纸末当标记,后面的人跟着走。因为是野路,所以鞋子全部都是湿的。回到我哥家以后,有个佣人(马来语叫Batur或Bapur)帮窝佬拖鞋,拿毛巾擦干脚,换上拖鞋。洗好澡出来她表示已经把我的鞋弄干,帮我穿上去的时候里面都是暖和的。还有一个就是,如果家里比较讲究,可能会要求佣人们不能走在主人和访客的前面,如果走在前面要半鞠躬走以表示尊重。(遇到过几次)
当地华人(orang tionghoa)可以分为三类:peranaka(土生华人,就是娘惹人),orang tionghoa(新客人)和千禧年后去当地工作的中国人。所以大家在讨论印尼华人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是土生华人还是新客。
Suharto时期由于对华人献忠的图图政策,废除华校造成了当地华人社区中文能力的直线下坠。和窝佬同辈且还留在印尼的同辈兄弟姐妹,除了上tiga bahasa sekolah的和到过中国来留学的,其他是一句中文都不会说,连自己汉文姓名都不会写!唯一令我告慰的就是,开始有人把自己的official surname从“福建话拼音prefix+马来语姓氏suffix”改成了堂堂正正的福建话拼音或普通话拼音。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个华人姓洪,证件上他的叫Anguko, Alexander,那他的真实姓氏就是Ang(洪);如果是窝佬说的那种恢复汉姓的人,可能就是叫Ang, Alexander。
当地华人对Suharto献忠事迹也没什么影响了,除了亲身经历的那一代。
关于宗教,苏门答腊岛那边我是知道有不少的新教社区,当然你去苏门答腊岛绕开亚齐走就对了,连马来妹都和我说他们普通騋都不愿意去那边,那边和Indonesia执行的是different social code,lmao。除此之外,印尼好像也是新教社群迅速发展的国家之一。
而且当地华人的宗教可以归为三类:a,也就是最基本的孔教道教佛教;b,念教会学校或者先前家里长辈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主教和新教;c,以前为了规避迫害而入O教教门的华人穆斯林。这三类亲戚窝佬都有,后者有一些是做小生意的,马来西亚也有华人成为穆斯林,以规避153条马来人特权法案里的固打制(配额制)。
就算没有血汗工厂,就算没有发达的资本主义,这个世界市场也无时无刻不在吃人。
单日包车费用500元,我一家三口吃午饭150元,而包车司机正式日薪+小费只有40元。
与此同时,他还要自备摩托车上下班——我们在巴厘岛的东端,他家则在西边。当天他的午餐是水和面包而已,这就花掉了他当日收入的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