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发现了世界的本质:
这是一个充斥着傻逼与劣徒的世界。
你只有明白并接受这一点,才能跟这个世界和平相处。
生活中很多事情,在正常人的视角是难以理解的。
别人都睡觉了,宿舍的神仙为什么毫不收敛的在那放飞自我?
安静的图书馆,为什么有些人肆无忌惮的在那聊天吹屁,口水乱飞?不看书你别来啊。
自习室和食堂,为什么有些人觉得扯点东西放在那里,这个座位就是他的?特别是食堂,随坐随走,效率高到根本不用占座不知道吗?
晚上会车的时候,对面的傻逼为什么永远开着远光灯?
聚餐的时候,为什么总有些牛马喜欢强人所难,你想喝就自己多喝点不行吗?
为什么有些二逼活得一塌糊涂,却总喜欢自命不凡,对他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
为什么总有些人以为地球都是他家的,全世界都欠他,无耻得理所当然?
为什么小二本还在肆虐,常凯申就迫不及待的围剿?
为什么还在被围剿,小明就只想着抢班夺权?
......
你要是跟这些人较真,每天都要炸一次肺。
题主可能从小生活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所以到大学才发现这个现实。
那么怎么对付这些人呢?
很可惜,如果不是硬实力碾压的话,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老祖宗说过:“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有些人就跟屎一样。你碰到了,大部分时候都得自认倒霉,绕道而行。
早点认清这个世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是好事。你就把这些人当低能,他们本身已经很可怜了,需要你多给他们一些宽容。
不要跟猪打架。打赢了糊一身屎,打输了屎糊一身。
不过这也不是完全要答主怂。不要跟猪打架,除了绕道而行之外,还可以是给它致命一击。
不过这需要智慧,要充分团结群众、利用舆论和争取上级的支持,不给他翻身机会,让他们从此看你绕道走。
具体操作还得看教员。
评论中有些人盯着“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来杠是我没想到的。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后半句,不是要你去欺负君子,而是不要去轻易得罪小人。
这是郭子仪知道卢杞是个很记仇的小人,教自己的妻妾不要嘲笑他丑陋的外貌。卢杞发达后,把很多嘲笑过他的人弄得家破人亡,但一直对郭家照顾有加。
这句话,结合“宁死不屈”应该好理解些,前一半就是个虚拟语气。
“我即使死,也不屈服。”
“我就算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
我是潜水艇,一个现实中讷口少言,网络上犀利出击的小胖子。
关注我,看我每天花式怼人。
别急,出了社会,你会发现你的同事老板客户都是傻逼,当然,你在别人眼里也是一样的。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因为能打这事是人和人的比较。
枪口顶我头上,你把扳机塞到临咽气的老人手里他也能动动手指就弄死我,所以他比我能打?
板砖塞六年级孩子手里,一板砖楔我头上我也受不了,所以我打不过六年级孩子?
弄把刀放五岁小孩手里,对着我攮两下子我也得凉,所以五岁孩子战力在我之上?
既然提xx比xx能打,那比较的前踢就要是相对公平的,刀都架脖子上了,跟你能不能打还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