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奇怪的?
前些年公众号最容易说的就是“某某假装在生活”。而国军绝大多数军官也不过是“假装在打仗”而已。
所谓经验,并不是经历过就自然而然具有的,而是得总结、回顾、提炼,才能被人们获得。
对于没脑没心的人,经历再多又能怎么样?
你觉得吃一堑长一智是常态,可是我告诉你,总有很多人是反反复复绊倒在同一个水坑里,直到淹死。这种人在股票期货市场最常见。
上学的时候你也没少见看见每天看着挺认真听课学习记笔记,其实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的人。
国民政府当年的军队,不管是战术素养还是战斗意志都差劲,虽说“经历百战”,但是这种战斗到底有什么积极的意义真的很难说。
首先一个,国军和地方军阀大多数的军官,注意力就没放在打仗上。战斗过后自然也谈不上在战争过程中学习了多少东西。
举个例子(老先生说过的),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十九路军抗击日军很英勇,牺牲也很大。
但是国军就发现一个问题,在步枪机枪射程之外,重炮射程之内,有一段火力空缺区域,以当年国军的装备水平,对付这种火力空白区的敌人非常难受。
而日军则可以用迫击炮、掷蛋筒、步兵炮在国军火力区域外挨个敲掉国军的火力点。也就是说,始终能在国军火力范围之外从容的消灭国军。
但是十九路军也有自己的办法,组织手枪队(装备大容量驳壳枪冲锋枪等武器),绕过上海市的狭窄复杂的弄堂和房屋突入日军火器阵地消灭日军火力点。
这种战法虽然惨烈,但是总归还是有效的。
但是!但是!
大战过后,国军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这个关乎对日军作战生死存亡的迫切军事问题就没人再关心了……谁在乎下一次的对日作战的事呢?最后十九路军也成了“叛军”,叛军的军事经验更没有人关心了。
结果呢?五年之后,淞沪会战,国军照样把上次吃的亏再吃一次!
甚至连当年十九路军的那点绕后急智都没有了。把整营整团的兵力暴露在日军火力之下,看资料的时候你都替国军将领着急。都是勇敢不怕死的好兵啊,就这么一次一次变成了炮灰。
两次上海抗战,相比较就能很容易看出来,尽管面对同样的敌人,实力弱小的十九路军反而打的比五年之后的国军好。
还有一个,国军防御阵地是一战前的线列战壕,最大的弱点就是突破一点,整条阵地就很容易崩溃。就是缺少防御纵深,缺少火力支点。
但是国军从开头到后来这种呆板的防线就没有变过。这个纯军事的弊端在从开始到后来的正面战场一再上演,以至于国军总是被日军击穿一点后一波带走。
当然最明显的还有中条山战役……
其实看多了就能很清楚的发现,国军高级指挥官,其战争经验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说没有,也基本上寥寥无几。遇到困难,实在不行就敢死队,事前懒得动脑子,临事靠蛮干好像是本能。
不是说国军抗战不勇敢不坚决,而是但凡是指挥打仗的人能对打仗多上点心能多考虑一下军事问题,是不是根本就不用出现那么大那么惨烈的牺牲?!
反观共军这边,从土地革命起,从打仗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种生存的本能。
没有说跟敌人差距大就不打仗了。
就算敌人是天兵天将,你不也得想办法生存下去消灭敌人么?
比如开始抗战时候,共军按照土地革命的经验排成密集队形冲锋,很容易被日军强大的火力杀伤。于是指挥员就想办法,让战士冲锋时候保持很大的距离,“保持一发炮弹不能炸死两个人的距离”。这样就迅速减小了损失。
再来就是共军缺少攻坚重武器,但是对付据点又没有平射炮,该怎么办呢?恰巧河北八路一部分人原来是矿工出身,玩炸药玩得好,那么其他地方就“高薪”把这些玩炸药的土八路请过去,教自己的部队怎么玩炸药包。(当然打据点还是很困难,但是总算有了攻坚的办法)
共军在跟国军打到时候,办法总结的更多更典型。比如说辽沈战役打锦州,解放军高层发现打义县(炮纵朱瑞将军牺牲在这场战斗)的部队土工作业做的好,最大可能的抵近城墙,伤亡小,效果好,于是就全东北野战军推广。后来再打天津等其他城市就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比如说改造旧军队战士的诉苦运动,控诉国民党军官的军阀作风和残忍对待士兵的情况,对改造前国民党军人效果特别好,也是一经发现就全军推广。
再比如说抗美援朝期间的坑道战法,也是发现好处就全面推广。(说到抗美援朝多说几句,联合国军开始就怕志愿军穿插,一包围切断后路就容易全线崩溃,后来在砥平里发现被包围之后不要慌,固守圆形防御阵地往往容易难住缺少攻坚力量的志愿军。甚至韩军,后期都比前期坚韧狡猾的多。可见外军学习总结经验能力也是很强的。)
纯军事的角度看,这也是国军回忆录纪录片和共军回忆录纪录片最大的风格不同。
共军这边老兵回忆很多都是“鬼子这么着,于是我们就这么着,结果就这样解决问题”,但是你看国军老兵尤其是军官,回忆抗战时候总是说“日军多么多么强,火力多么多么猛,战场如何惨烈”,一个想办法,一个摆困难,两者的差距可见一斑。
这就还是回到了那个问题,国军高层有没有过反思?面对强大的日军,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不是没有,但肯定不是主流。
同样的,共军那面也不是没有无能的将领,窝囊的战斗。
但是,谁对打仗用心了,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个事,一目了然。
所以说题主这个问题,我们抛开中日两军的军备情况,和两国的军事实力工业差距。具体到纯军事观点来看,国军战斗力低下,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犯错,被日军几次打出全面崩溃的战绩。
我个人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大多数中高级军官乃至军队高层,难辞其咎!
在九一八之前,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还真就拿国军“百战”和日军“承平日久”来恐吓日本,期望能够阻止日本动手。土肥原贤二1931年8月31日给参谋次长的电报记录:
29日傍晚,中国方面举行宴会,柴山顾问亦参加。……这时,在其邻席之荣臻说:“日本军人近时无实地经验之人占大部分;中国因为每年内战,经过实战锻炼之人多,因此,中国的年轻军官气势很盛。”借说笑话流露出讽刺之意。
不过熟知中国军队真实情况的日本自然不会被这种“恐吓”吓倒。半个月后仍然动手。山口重次在《消失的帝国——满洲》中从日军角度记录了九一八之夜,并对中国军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描述:
当时,满洲军阀的军队是由土匪、流氓纠集而成的,因此,一不小心,他们便携带武器集体逃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演习一停止便将枪支、弹药从士兵手里收缴上来,锁入武器库内。钥匙由当值的军官拿着,但因为这些军官原是土匪小头目,所以,他们不能认真值勤,常溜到闹市去赌博、嫖娼。这样,从10点钟左右到12点钟左右,是容易出事的时间。正好是在这一时间遭到了日军的夜袭,已就寝的士兵虽跳了起来,但手里没有枪什么的。
虽然这个纪录目的是甩锅,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军当时的实际战力。并且这个描述同李士廉在《“九·一八”事变见闻》中,追忆的东北讲武堂学生奋起抗日的情景吻合: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柳条湖事件,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我国东北而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
当时,我正在东北讲武堂辽宁本校第十一期步兵第四队学习,校址在东山咀子(即东大营)。我的同队学友张鹏飞,是驻守北大营独立步兵第七旅的一个连长。一天,他悄悄地对我说:“最近可能要出事。前几天日本的一个侦察连,大天白日硬往我们旅部院里闯,公开寻衅闹事,被我们哨兵阻止了。看样子小日本鬼子快要动手了。”我问:“你们旅有没有什么准备?”他摇了摇头说:“没有。”这时,我心里明白:东北军的当权者,早就接受了蒋介石“不得抵抗”的命令。令人慨叹,在这国难当头之际,蒋允石政府不但不对日本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起的侵略行动作任何抵抗准备,而是把东北军的主力部队,调到河北等地去打内战。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天空一钩弯月,疏星点点。营区周围高梁地里黑沉沉的一片。钟声已敲响了十下,讲武堂全体人员都已进入梦乡,突然被北大营方向传来的枪声惊醒。各队紧急集合,战斗班分担了警戒任务。夜空中,枪炮声愈响愈烈,可以辨别出是来自敌人(日本侵略军)方向,不久即听到七旅还击的枪声。战斗是从十时开始,至十二时,已有七旅的零星部队从北大营方向向我方(东山咀子)撤退,至午夜两点,大部队才撇下来。天亮时,稀稀拉拉还有人相继靠拢。
当年,驻北大营步七旅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东北军中是比较精良的。除步枪外还有轻重机枪、重迫击炮、平射炮和掷弹筒,还有十余辆轻型坦克车。但他们在日军突然袭击下,一是事先毫无防备,再加“不抵抗”的命令,被迫在仓促还击中撤出营地,官兵伤亡以及枪炮弹药装备的损失都很大。
天亮了,北大营方向的枪声还在响。上午十点钟,炮声逼近讲武堂。这时,从教育长到总队长、教官和队长等,都已无影无踪(因这天是星期六,有宿假的、没宿假的很多人都回家睡觉去了)。我和张鹏飞商量:估计日本兵可能很快打过来,我们不能赤手空拳,要携带武器弹药。可是司务长不在,武器库锁着。于是我们几个人砸开武器库取出步枪,带上子弹。我转身对大家高声喊道:“形势紧迫,官长不在。四队不愿当亡国奴的同学跟我走!”当我们刚走出校门,日军的炮弹已落到院子里。这时其他队的同学也跟了上来。大家慌里慌张地跑到东陵北角松林外的一块农田里。我环视了一下,简直是一片狼狈豫:骑兵学员弃了鞍马;炮兵学员丢下了大炮;步兵学员有些也是赤手空着拳。昔日讲武堂的几千人,今天集聚到这里的只剩下几百人了!
你看过中超联赛吗?
1:战争不是游戏,没有那么多123级兵
2:以前有人跟我说,朝鲜战争美7师身经百战,可他除了番号哪里身经百战了?
3:请问,被你叫做所谓“百战精锐”的,打了几十年仗,浑身伤病,快要拿不动枪的老头子
是否比一个20岁的新兵更能作战?
一,常年的烂战对国军的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再大的提升在工业面前依旧很无力。
三,但在处于非工业化国家巅峰水平(退守台湾前)
从满清练新军开始,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及战术与军队组织的革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在飞速提升(顺便把大清给亡了,毕竟中国强和大清不亡只能选一个)
至少见敌方退不再称得上上勇。
可惜民国的大师太多了,中国的工业非常落后,没几发子弹的士兵们在枪炮钢铁与病菌面前非常无助。
不过中国多少是五大战胜国,虽然装备奇缺,军官腐败,组织落后(训练与集结中饿死病死的壮丁有百万人次)但在泥坑里摸爬滚打那么多年。
至少在抗日结束后,临时组建的杂牌军残部能在东南亚开无双。加些政委的“解放”军能硬抗美帝。
白崇禧的钢七军,在鬼子舰炮、重炮、飞机、机枪下密集冲锋
北伐名军啊这是····
就这么白白牺牲
还有战斗前集结训话被鬼子飞机侦察到一阵轰炸的
问题是什么?以前打军阀的时候,对方军一级也就几门炮,炮弹还特别金贵,更惨的甚至师一级重武器居然是重机枪
这时候密集冲锋肯定没问题
但是吃亏了,要迅速调整战略,不能还是用老办法
不能钢七军就这么没了
第二个第三个部队还是这么没得···
最后逼得人家钢七军不就投了八路了么·····
比如抗美援朝的时候,开始美国认为志愿军大概就是加强版国军,志愿军认为美军就是三级版国军,反正都是美协
结果一打,握草····
美帝的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迅速调整战略
然后志愿军也失迅速调整战略,大家一起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吧,最大限度削弱美帝的优势
然后中美隔着壕沟、铁丝网、警戒令等等一大堆,开始大眼瞪小眼
其实抗日战争打到中后期,都是集中自己的小部队去打敌人更小的部队
因为鬼子到了小队一级,就有歪把子了
到了中队,重机枪迫击炮就有了
到了大队,山炮就有了
到了联队,重炮都能拉出来
到了旅团师团 ,飞机坦克都有,关键时候认个怂,海军马鹿都能过来帮忙
所以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都是小部队打更小的部队
我有个回答里贴过几张图片,是那时候国军士兵的回忆,也是十几个人的小部队,打几个鬼子那种
八路这就更不用说了,占猪脚地位的就是班长排长这个级别的干部。
河北沧州的献县,我记得42年初,两个鬼子让二十个伪军护送从桃园据点出发··
额好吧,大家也知道结果了···
这倒霉催的鬼子·····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其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个话题太大,以点见面谈一点,最近看天国之秋这本书,里面讲到一句话,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舰队停在大沽口外的海面上,清政府派人谈判,英国某军官写到,清政府的官员表示根本不在乎英法攻击不攻击大沽口炮台,因为守炮台的全是汉人。就这种民族政策,天天不关心自己百姓的死活,只在乎礼仪的王朝,能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