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概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乱世佳人,当时完全是把它当爱情片看的,十岁的我就想不明白,艾希礼有什么好的,干啥啥不行,还动不动哭唧唧,瑞德船长那么帅,那么男人,郝思嘉是瞎的吗?
十七八岁的时候看乱世佳人,我的理解也左不过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那一套。
郝思嘉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她善于并且热衷于调情,几乎所有男人都被她搞得神魂颠倒的,只有艾希礼是她一直搞不定的男人。
这个她搞不定的男人,娶了她看不上的女人——媚兰,郝思嘉于是更介意了。她总想着“拨乱反正”。
再加上她跟艾希礼成了姻亲,战后甚至一起住,抬头不见低头见,艾希礼始终在那里,活成了郝思嘉心头的白月光。
直到媚兰死了,死之前还拜托郝思嘉照顾艾希礼,也就是说,郝思嘉可以正大光明地对艾希礼下手了,她却突然觉得索然无味,这时候她幡然醒悟,意识到她爱的完全是自己的想象:
“我爱的是我自己虚构出来的一个人,当艾希礼骑着马过来时,他是那么英俊,那么与众不同,我就给他硬套上了那身衣服,也不管是不是合身。于是我就看不见他真正的模样。其实我一直爱的是那身衣服,压根儿不是他这个人。”
这是比较“言情小说”的解读法。
但我最近重新看乱世佳人,又有了新的理解,郝思嘉会痴迷艾希礼——是作者一个富有深意的安排,是一个「叛逆者」对「殉道者」奇妙的感情。
2
在讲郝思嘉和艾希礼的这些事之前,需要先做一个小小的科普。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小时候一样,看乱世佳人的时候觉得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乱世佳人的故事背景是在南北战争时期,不是说北方自由州为了解放黑奴,所以才跟南方蓄奴州展开内战的吗?那,不应该是南方理亏吗?为什么光看电影,感觉南方绅士们正义凛然得很。
电影的开场,是一个发生在艾希礼家庄园的聚会,在这个聚会上,郝思嘉跟艾希礼表白被拒,同时还被瑞德偷听到了。
但除了这个言情经典修罗场之外,这个聚会上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南北战争即将开打,南方的绅士们都信心满满,只有瑞德对南方的前途表示悲观。
为什么南方绅士们(包括艾希礼在内),会产生这种迷之自信呢?
而且,不是说南方庄园主剥削黑人,黑人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吗?可是乱世佳人里,郝思嘉的奶妈可有地位了,不像奶妈,倒像是管家。
郝思嘉的母亲死后,她甚至有“代司母职”的意思。
最荒谬的一幕出现在电影中间,南北战争进行到后期,郝思嘉在街上遇到以前家里的黑人工人,他表示自己要去参军了——对,是参加南方军队。我小时候看傻了——人家要来解放他,他要打人家?
3
所有这些疑问,都需要先解答一个终极问题,南北战争为什么会打?
首先排除一个错误答案,就是为了解放黑奴。
毕竟,1861年战争就开始了,1863年,林肯才颁布《解法宣言》,宣布要废除奴隶制。
南北战争为什么会打,要追溯到罪恶的奴隶贸易时期。
中学历史课本上就讲过,英国人在发现美洲后,开始大搞“三角贸易”:他们从本国出发,装载果酒、烟草等杂货,在非洲换成奴隶,再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把奴隶卖给庄园主,买来蔗糖、烟草和棉花等一系列“农作物原料”,然后返航。
后来奴隶贸易停了,但美洲提供工业原料给欧洲,欧洲把这些东西加工成工业品再返销给美洲的模式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美国南方土壤肥沃、气候炎热,所以当地形成了很多的大型种植园,郝思嘉心心念念的“塔拉”就是这其中的典型。
南方庄园主简直有点英国简奥斯汀小说里的乡绅那feel了。
那与此同时,北方在干嘛呢?搞工业。
工厂、铁路、汽轮、布匹……轰轰烈烈。
1817~1825年,伊利运河的开通连接了纽约和五大湖,这个工程使得各地的农产品可以相互运输了。
要想富先修路,一旦各地可以“互通有无”,每个地区就可以只生产单一的、最适合当地的农产品。农业开始专业化和商品化。这一步也意味着,北方已经步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而南方还是一个农业社会。
4
于是摩擦开始了。一个重要的分歧点,是关税。
北方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因为北美的工业毕竟刚起步,肯定不像欧洲工业品那么价廉物美,只有提高关税,本地的工业品才会有竞争力,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
而南方不乐意,为什么?因为南方跟英国的经济往来密切、友好,英国人买走他们的棉花,卖给他们便宜的工业品,他们就安安心心种棉花,这样有什么不好的呢?
而北方一旦对英国提高关税,英国必然也会报复性地对美国整体提高关税,那南方的棉花卖到英国,加了关税后价格也变高了——全世界也不止美国南方会生产棉花,你贵我就买别的呗——销量肯定受损。
赚得少就算了,这还意味着,南方以后买东西,要么买加价后的进口货,要么就得乖乖买北方制造的产品。
南方人一算这个账,怎么算都不划算,他们想,凭什么?
5
当然南北双方还有很多的争夺:关于人:北方觉得你南方种植园把那么多黑奴关着摘棉花,太浪费了,你把他们放出来到工厂干活多好啊。
而且一旦黑奴成了自由人,就拥有购买力了。
又打开了新市场。
关于地盘:当时美国拿到了西部一大块地,这些地盘是拿来修铁路造工厂,还是种棉花搞农业,双方也争执不休。
北方觉得南方搞蓄奴不道德,南方觉得北方工人每天在暗无天日尘土飞扬的工厂里搞996,又比黑奴好到哪去?
总之,1860年,随着林肯上台,矛盾激化了。
南方说,那我们各忙各的吧,我们退出联邦——
南卡罗来纳州通过“独立宣言”,其他各南方州紧跟其后,并于1861年成立“南方同盟”,推举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南北战争正式爆发。
6
强调一点,当时美国,宪法规定,各个州是允许自由退出联邦的。
也就是说,南方军队从程序上来说,确实没问题。
但北方联邦不想放人。
毕竟广袤、富裕的南方意味着原料、人力、和市场。所以在南方宣布独立后,北方联邦政府不仅占据着南方要塞萨姆特堡不肯走,还增兵了——于是,南方军队开了第一炮。
就这个开头来说,南北双方半斤八两,也谈不上谁更正义。
所以是不是能够理解,乱世佳人里的李将军(罗伯特·李)被奉为英雄。甚至有人为这位悲剧性的李将军建了雕像。直到2020年,里士满的李将军雕像被泼了红色油漆,写上BLM(Black Lives Matter”,即“黑人的命也是命”)。
7
乱世佳人刚开始,在艾希礼家聚会的时候,南方绅士们都觉得能速战速决,因为当时南方军队素质更好,而且英法看热闹不嫌事大,还给予了南方同盟支持。里头只有瑞德一个人泼了冷水,他虽然是查尔斯顿人,也是南方典型的“老派有钱人”,但他意识到了悬殊的工业实力差距:
北方有发达的工业,年产值15亿美元,130万工人,22000英里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而南方工业薄弱,年产值1550万美元,工人仅11万,铁路也只有9000英里。也就是说,这是南方一场注定覆灭的战争。
真的像原著《飘》里写的那样:一切注定随风而逝。
8
这一次看乱世佳人,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郝思嘉这个女人,真的,不愧是她——
嘴上说着对塔拉有感情,要重建塔拉,但她在第二段婚姻期间,也就是她抢了妹妹的前男友之后,因为她的第二任老公有一家小小的木材店,郝思嘉开始玩命赚钱:
当时南方百废待兴,正是卖木材的好时机,她于是开了一家木材厂,雇佣的是犯人,跟北方人做生意。
也就是说,心心念念回到塔拉的郝思嘉,干起资本家的活来那叫一个顺手。
而她的朋友们,要么死在战场上了,要么像艾希礼这样,日渐消沉。这个细节非常有意思。我在写这篇推文的过程中查资料,看到一个最有趣的说法是,南北战争是美国土改。
在土改过程中,“地主阶级”要么肉体被消灭了(战死沙场),要么阶层下滑变成了工人,要么像郝思嘉这样转化成了资产阶级。
这个细节对理解郝思嘉这个人特别有帮助,她是一个多么地,对宏大叙事不感兴趣,却又能够在任何时代如鱼得水的人啊。
她一开始就对这个战争很反感,因为战争意味着变化,会毁掉她的小日子。战争进行到后来,越来越惨烈,她无动于衷,照顾伤员的时候,她听着他们的惨叫声,她的反应不是同情和责任,而是太惨了我受不了了我要跑路。
南方战败了,她觉得也挺好的——艾希礼可以回来了。她跟北方人做生意,迅速地融入了“工业社会”,不带一点心理包袱的。
9
但同时,郝思嘉对种植园有无限的眷恋:因为那意味着家园、秩序和回不来的无忧无虑岁月。
这种眷恋主要体现在她对塔拉和艾希礼的执念上。郝思嘉为什么喜欢艾希礼,因为作者要安排她喜欢他——这不是一句废话,艾希礼身上凝结的,就是那种南方绅士温和、礼貌、腹有诗书教养的气质——虽然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就是了。
郝思嘉是割裂的,她身上继承了父亲务实、肯干、一种“蛮劲”,同时她又向往母亲那种南方淑女的样子:总是待人和气,默默奉献,是附近有口皆碑的好人。
人喜欢的异性,常常就是那个“想成为,却无法成为的自己”。
不过我觉得——郝思嘉虽然口口声声想当母亲一样的淑女,但我觉得这种鬼话她就是骗骗自己,好让自己心里好过点,表示自己身上仍有家教的残留——这就跟周朴园怀念鲁侍萍也没什么区别了。
郝思嘉真正想要的如下
10
但其实拧巴的不止有郝思嘉,瑞德不拧巴吗?
瑞德在这仗还没打的时候,就预见了南方必败的结局。
但是战争末期,他护送郝思嘉和媚兰回塔拉,快走到的时候,他表示,就到这吧,我要去参军了。
这一笔真的,神来之笔。
从故事性上说,瑞德护送郝思嘉到家,肯定没有他半路离去更有看头,这就给郝思嘉独自重振塔拉埋下了伏笔;
从人设上说,一个南方大家族的叛逆者,一贯地嘲讽集体主义,在战争期间走私物品大发横财的这么一个人,突然要投身一桩注定失败的事业,要为了注定失落的南方而战斗。
他整个人就从一个投机者,变成了一个“看透了一切的无意义,却还是躲不过使命感”的悲情英雄。
从俩人关系合理性上说,也暗示了,瑞德虽然一直爱慕郝思嘉,但跟那些被她迷得头晕脑胀的小男孩不一样,他不是任由她摆布的。
再从合理性上说,瑞德作为南方上流社会的一员,除了钱,他更追求的是荣誉。
他跟郝思嘉其实不全然是一类人。郝思嘉是乡下姑娘,而且她真的跟传统格格不入,毕竟女人在南方传统文明下要缩手缩脚当淑女太烦了,所以结尾郝思嘉幡然醒悟她不爱艾希礼——我觉得也暗示了她意识到她其实是属于新时代的;
反观瑞德,在南方文明即将崩溃的前夜,他终于流露了对它的不舍,大家族的逆子,到底也是大家族的一员。
所以细心地会发现,虽然是“情敌”,但瑞德没有流露出对艾希礼的轻视,其实他反倒更能欣赏艾希礼身上那种“文明的痕迹”。
11
2020年,乱世佳人一度被下架,因为里头过度美化南方种植园,把庄园主跟黑奴的关系,描绘得简直像一家亲。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可能的。
这就跟中国古代买卖丫鬟,贾府丫鬟日子也过得不错呢,比外面小门小户的小姐过得更滋润。但你说这是不是剥削?那肯定。最后HBO重新上架了乱世佳人,表示“好莱坞经典电影反映了它们制作时的社会背景,并邀请观众在当下观看时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12
我一开始也觉得这种政治正确有点过。
但仔细想想,这些年来,我反反复复地看乱世佳人,但总是把它当爱情片,当大女主片来看,我相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这对一些群体来说,确实是残酷的,庞大的痛苦被视而不见,我们只盯着人格和美貌都熠熠生辉的女主角。
1940年,电影里饰演“黑人嬷嬷”的海蒂·麦克丹尼尔斯 Hattie McDaniel凭借这个角色得到了奥斯卡奖。
这是第一个黑人奥斯卡奖获得者。
然而讽刺的是,由于当时的种族隔离政策,她甚至无法跟其他嘉宾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