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IDC和GFK都有认识的朋友,我刚才问了下IDC的朋友,这些出货量报告IDC内部项目叫Tracker,他们的数据来源有的是厂商直接给的有的是来源于分销商。有些厂商因为某些原因(比如不想让对手正确判断,不想让市场正确分析等)给的数据也不一定是准确的。IDC内部有一套机制来验证和审核,最终的数据可能会有调整,跟真实数据有偏差也正常,但是通常来说不会影响对形式的判断,数据发布之前是否核对那就不一定了。 因为我认识的这位IDC的朋友不是做手机Tracker的,这个具体的得回头问问了,说不定就是@刘延 打交道的那位。
小米发布公告就一个原因,形式不好,发这个公告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发布数据要负法律责任的。有人说2018年Q4的数据IDC统计的多小米为什么不公告,这就是吹毛求疵了,有人夸你你会公告说我不行吗?只有别人诋毁你且产生影响的时候才发声明。这里同样如此,如果有出入就发公告那别干别的了,天天发公告吧,少了也不一定发,这个是他感觉10%对他的股票产生影响了,对投资者的判断产生影响了,因为他目前状况本来就不好。至于财报或者申请书里用IDC的数据,那也没问题,如果你全部用赛诺的数据可能还会被质疑。
市调机构数据和厂商数据不一致是正常的,小米发公告也是正常的,不宜过度解读。另外IDC认为这是失误,决定下周更新数据,将小米的出货量调整为2750万台。
你是不是认为这是迫于压力什么的?其实也是很正常的行为,我会经常的统计IDC的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就发现IDC的数据事后经常再次休整。不说别的,还说2019年Q1的数据,在上图的表格中有一列是2018年Q1的数据,用来做同比增长计算,我们翻开当时IDC发的数据会发现,小米和OPPO的数据是做过调整的。所以不要乱带节奏,很正常的事情。
不知道我这条回答会不会被删……
利益相关,我算半个米粉,小米生态的产品,很多款产品在用,以下文字,并不是黑。
在统计口径中,有一个模糊的点是不得不提的,就是到经销商那边就算卖出去,还是到用户手中才算卖出去。
这个模糊口径的问题,十余年的时间里,在手机行业一直存在!整个行业都有这种情况。
提问本身我不直接回答了,侧面说一件事:
现在小米的线下合作店,摊派任务特别重,比很多传统手机加盟店还要重的考核指标与压力。
你们有没有发现,前两年身边崛起的小米体验店,小米授权店和小米经销商,最近两年很多都关门了?
理由就是这个。除了年初的指标和条件,临时派发下来一轮一轮的任务让经营者喘不过气,而且小米的任务是热卖品与积压品搭配进行的,A产品好卖,你想要货,必须增加B或者C的订单,尽管你手里的BC还没卖完,也必须搭配进行!
某款机器上头来了任务,你最好主动分担(注意,是掏钱预购,买任务!),否则下次热门机型就轮不到你,你们没看错,有可能一台不给。
弄来弄去,经销商需要绞尽脑汁跟一层一层一级一级的人员斗智斗勇,称兄道弟,处好关系,否则这业务没法干。
我的两个朋友之前都是小米授权经销商,现在都关店改其它品牌了,用他俩的话说,太累,还不赚钱。
现在小米线下的店很少,是有原因的!
如果小米把摊派给经销商的终端就算做销售的话,统计口径有出入,那就很正常了。
其实写这段文字,我自己也在犹豫,要不要匿名?
小米非常在意这250万销量的原因就是它决定着小米手机销量是同比持平还是下降,对股市有一定影响。
不过,感觉小米在这件事上还是有些双标,去年Q4 IDC的数据比小米高350万,小米不仅没有发公报辟谣,甚至利用IDC“错误的数据”进行宣传,误导股民。
以前看月亮时,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换旧人,叫人家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