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说,咱们国家啊,教给我们的是真实的东西,真实的历史,资本家的剥削是真的,等等。
但是,世界上其他的很多国家,教给民众的,不一定是真的。
怎么说呢,比如说,抗美援朝,我们国家一直告诉民众,我国志愿军是被迫应战的,美国欺负到中国家门口了,飞机已经炸到丹东了,所以我们必须去打,唇亡齿寒,保家卫国。最后我们把美军、联合国军打退了。但是,国家层面从来都忘不了要强调:志愿军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清楚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朝鲜战争我们打得有多么艰苦,胜利得来多么不易。这是我们的国家教给我们的。
但是,别的国家是怎么教给他们的民众的呢?
至少我知道有几个国家他们是这么写的。比如菲律宾,2016年仲裁案正戡的时候,和老杜竞选的一个女议员,公然在电视声称:要像当年在朝鲜一样在南海教训中国!估计应该还有人有印象。为什么她能这样口出狂言?因为在菲律宾的教育里,当年在朝鲜战争期间,菲律宾一个团就消灭了中国一个师,自己无一伤亡(实际情况当然是菲律宾军队被团灭,甫罗洞战役)。
印度也一样。美国版知乎上也充斥着印度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多么神勇,歼灭多少志愿军。(没时间整理)印象中是一个印度士兵消灭几百志愿军的有好几次(印度当时其实只参加了医疗队)。
(资料来源以后有时间了再整理)
总之,这么个意思,很多国家的人都被洗脑得,以为自己的国家很无敌。
给民众洗脑的人,洗多了,自己也信了。
于是,再加上中印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印度又仗着吞并了很多土邦,赶走了葡萄牙,举国上下以为印度牛B无比。
这就是原因。
相关回答:
我觉得你的逻辑有问题,或者说认知是错误的。
印度入侵中国不是从1962年开始的,是1947年印度建国后就开始了。比如1951年印度侵占达旺,之后慢慢向北扩张。
而中国这边到了1951年解放西藏,中央政府才算开始逐步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这时候中印已经有摩擦了,不过当时中印是友好国家,边界形势没有那么紧张,印度也忙于内部稳定,不是全力入侵西藏。
随着中印都逐渐理顺内部的问题,边界问题开始凸显,到了1959年,中国决定在西藏废除农奴制,造成大量旧上层逃亡印度,印度也收留了他们,中国非常不满,严厉指责了印度。
同时印度向阿克塞钦进军的时候猛然发现这个地方中国军队居然已经修了一条路(新藏公路),印度愤怒地指责中国,怎么能在印度的领土上修路呢?
(喀喇昆仑走廊是巴基斯坦割让给中国的,而星峡冰川就是著名的锡亚琴冰川,印巴对峙的焦点,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军事对峙)
评论区有人提到阿克赛钦,还是说一下吧,中国是认为克什米尔是印巴的争端,和中国无关。
但是国际上一般认为克什米尔是中印巴三国争端,因为国际上一般认为阿克赛钦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实际上清朝时包括拉达克在内都是大清领土,而英印趁清朝衰微扩张侵略。
那么阿克赛钦的地位为什么比藏南重要?因为阿克赛钦是个盆地,是疆藏的漫长边界上唯一能修路的地方,整个昆仑山脉从阿克赛钦一直到青海才有能修路的地质条件
看见没?如果没有阿克赛钦,只能走西宁到格尔木再到拉萨,整个西藏西部地区更危险!谁愿意拿什么藏南来换阿克赛钦的?而且即使不守阿克赛钦,藏南也守不住,这不是二选一。
中印的关系开始了急速的恶化,特别是此时印度已经越过传统边界线向北修了不少据点,中国由于此时内外交困,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一边命令边防部队积极备战,一边选择谈判,两手准备。
但是印度并没有停下侵略的脚步,1959年4月25日侵占了该线以北的朗久;4月28日侵占了塔马墩;8月13日侵占了兼则马尼(沙则)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中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这些据点,有的距我军哨所仅几米远,有的甚至建在我军哨所的后侧,切断了我哨所的后路。西段形成了印军入侵据点和我军边防哨所犬牙交错的对峙状态。
那么中国为什么选择1962年10月20日动手反击印度呢?
很简单,五天前,1962年10月15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包括全世界都紧张的注视这件事,没空搭理其他事情,中国抓住有利时机,发起反击,一口气把十多年来印度扩张的成果全部打掉,军队推进至藏印传统边界线。
问题是西藏地区后勤实在是跟不上,打赢之后只能后撤,撤出藏南,而仍驻军阿克塞钦(有新藏公路方便补给)。值得说的是,中国军队撤回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但是仍留下军警在控制线,并非拱手相让。
至于印度一贯的借口是什么?借口就是英国殖民者划定的所谓“麦克马洪线”,拿这个当依据侵占领土。
实际上这玩意跟地图开疆差不多,因为英国自己也没有完全推进到麦克马洪线。
顺便再贴一张印度的野望,大印度联邦计划(由尼赫鲁提出)的版图,可以看出印度心里真正的边界线应该怎样划。
也有人说是这一张
基本上囊括了当年英国殖民地的范围,还额外吃下西藏,还有印度打算在中印边界搞一系列缓冲国,也就是把中国割的只剩内地……
两个相邻的国家是如何确定边界的?
一、两国友好协商,根据山川河流地形,历史依据,最终确定分界线,从此再无纷争,好好做邻居。
二、两国友好协商不成,兵戎相见,最后根据获胜方的意志,确定界线。
三、两国友好协商不成,兵戎相见,战争期间由联合国或者大国介入协调,各自妥协,形成界线。
四、一国边疆管理有困难,不能投入大量兵力到边疆,形成事实上的管理真空;
另一国见有机可乘,逐步蚕食,形成事实上的疆域。
经过较长时间的占领,被侵蚀国无力夺回,最后承认领土丢失的事实。
有时候被侵蚀国继续衰落,则进一步蚕食,形成更大的国土面积。
这里单说第四种。
历史上,很多国家都这样干过。
1962年,印度也是这样的思路。
当时中印并没有划定界线,从地利上来说,对印度有利。
麦克马洪线没什么用,这只不过是借口。
就像越南主张的“印支联邦”是同一个国家一样,有用吗?
当时对印反击战发起的东中西三线,中国实际上的边疆管理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驻军规模很小,基本没有实行行政管理,人口也严重不足。
就算是人口相对较多的藏南地区,因为刚刚平定西藏叛乱不久,这里的人因为信仰问题,国家认同是有问题的。
印度当时蚕食中国边境的成本并不高,主要是大量建立军事据点,部署少量步兵,后勤供给的压力不大。
印度当局对局势的判断实际问题不大,中国当时国内经济困难,有争议地区的军事投入严重不足,地形对中国不利。印度在不断蚕食的情况下,未见中方有大量军事投放。在战役打响以前,并没有经常性的较大规模军事摩擦。
中方主要是口头抗议为主,实际上克制忍耐,没有扩大战争的苗头。
印度当时建国不久,施政方略师从英国。对于中国这种“师出有名”的战争思维完全不理解。
这种思考方式和“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对于中国是否会出兵的判断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说印度是愚蠢的,这和说“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国,没什么两样。因为都没有预判到中国会出兵。
当然“抗美援朝”在前,“对印反击战”在后,基于此点来说,自然印度要差些。
对于划定边境来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看法。
至今为止,印度只和孟加拉国划定了边境,和其他国家仍有边境争端。
不和相邻国家划定边境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随时以此为由转移国内矛盾。发动以争取领土为目的的战争,可以立即得到民众的支持。
印度国内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社会阶层固定,国内矛盾重重,有依靠战争来平衡国内统治的实际需要。
这种宣泄统治压力的办法,是印度维持国家统一的一种方略。
只是,这回轮到我们不理解了而已。
“对印反击战”在实际作战中,也没有达到中国进行国家动员的规模。
中国一点国内大规模动员的痕迹都没有。战争中我国一共投入的兵力也就是4万多人,主要是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没有知名将帅直接参与指挥,没有从国内进行大规模军事调动的迹象。
印度的情报不管是不是差劲,但是对于中国在交战地区的驻军规模大致上还是有数的。以中国在边境的这样少量的兵力部署,很能相信中国能发动一次大规模针对区域大国的战争。
印度当时部署在中印边境的部队,是印军中的精锐,其中一些部队是有着“光荣”战史的部队。
大家要相信,印度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这样的国家作战而不进行国内动员,换了任何一个人,敢信?我要是尼赫鲁,我也不信。你不进行动员,不大规模调兵,也不派个大将坐镇,只是口头抗议,那就是中看不中用,尼赫鲁为什么不继续侵占领土?
印度是大国,你以为印度就想通了?印度付出那么大伤亡,中国消耗了多少武器弹药?
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g,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炮弹5位数,枪弹6位数,手榴弹居然是4位数。那门炮应该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运输过程中被摔坏的。
不多说了,就这些。
中印有领土纠纷,本来是心照不宣,你定义你的,我定义我的。但是互不翻脸,国际上作为同为第三世界国家,还得肩并肩,站在一起。
但是情况起了变化,59-61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凋敝,中国处于困难之中。
众所周知,美苏两家,美从中国建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后,就处在了对立面。而中苏关系从50年代末发生了转变,包括撤离专家,暂停援建项目等等都是这个时期。
所以中国当时的情况是:
和美一直敌对
和苏接近翻脸
国内灾荒忧虑
所以印度,转变了态度,认为这是一个和中国讨价还价的好时机,还可开始在边界捣蛋,在争议地区驻军,修碉堡,架防御,甚至包括支持藏独势力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
本来这个时机是挑的不错的。
可惜那个时候,美苏关系才是最紧张的,古巴导弹危机正在酝酿爆发,核战争一触即发。.所以那个时候印度加强矛盾对立,印度又显得很蠢,也不合常理,也是中国为什么挑准这个点出兵的原因。
美苏根本无力向中国进行实际施压,他们自己都绷紧了弦,自顾不暇,焦头烂额。中国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和印度交火,至少短时间内后方也稳定。
当然中国也没有当成大仗来打,一是真的全面打,旷日持久,于建设新中国大方向不利,二是国际形势不明,我国的后续处境还不清,所以也选择了速战速决,并且展现了良好的素养,做好了善后工作。
当代印度愤青一直怪尼赫鲁胆小怕事,卑躬屈膝,其实不然,他是试过了,只是失败了而已。
印度人的血型,代数不错,立体几何学最差,印度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西藏的战争计划时,一直是平面作业的。
哈哈,编不下去了,估计我还是没赶上印度人奇葩的硬度。
军事向来为政治服务,而一个政治家发动的战争,更是百分百以政治为最终目的。
大多数中国网友对尼赫鲁有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觉得他是个草包,盲目自信、没有远见。
可惜事实并不如此,我个人觉得,尼赫鲁的能力在印度建国后所有领导人之中,是排前列的。
因为从最本质上,民族特性所决定,印度所有的领导人都喜欢放空炮吹牛逼,这一点上,尼赫鲁也确实不例外。
但不一样的是,尼赫鲁确确实实的执行了很多政策,而且我们回头看,他的很多政治观点,都是正确的。
战前,尼赫鲁当时在印度一言九鼎,他雄心满满的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包括土地改革(这个是真牛逼)、公私合营(你没看错,就是发展国有经济的公私合营)、大力推进工业化(苏式工业化,非常强调重工业)、推进国有企业垄断军工业和铁路(说白了,这是要集中力量干大事),外交上,他是最著名的第三世界领导人、不结盟运动发起者,能同时和美苏搞好关系,左右逢源,这就不容易。你说他是个笨蛋,这是不对的。
以上说的是大事,还有些小事,说出来也很超前,他竟然提倡男女平权(对的,你没看错,就是几十年后还没实现的男女平权),发展教育,政府出钱,鼓励穷人的孩子别去捡破烂了,去读书吧。
尼赫鲁曾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减少宗教的影响力,加大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呵呵。
从这些措施来看,傻子也能明白,尼赫鲁国内面临的阻力非常大,他想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军事服务政治,军事胜利推进政治改革。
最合适的对手,就是当时的中国。
当他选了中国,结局也就已经注定了。
很多网友居高临下的一味的指责尼赫鲁是个笨蛋,这是不客观的。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有一个方面做的出色,就已经很难了,我们不能要求尼赫鲁文能安家治国、武能平定天下,这是过分的要求。
假设碰上国民党的部队,印度未必会输,也许就打赢了,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趋势,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碰上毛和他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输了也就输了,客观来说,输得不冤。
毕竟能达到毛那个段位的人,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也真没几个。
最后,我觉得印度人特别可爱,尼赫鲁确实军事上失败了,但军事上的失败,不代表他所有方面都是错的。
但印度人把尼赫鲁所有的政策都废除了,觉得他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随后印度调整了国内政策,调整了发展方向,这个结局,对中国来说,比打赢一场战争,收益还要大。
尝试着用物理学中混沌理论解释印度的行为,虽然咱们看印度不靠谱(或许他们也知道自己不靠谱),但这是印度各利益集团阻力最小的解。
以下是原答案:
印度和中国实际上互为镜像,也就是反着的。看上去都是领土辽阔人口众多,但极为不同,犹如正负电子。你不能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印度,应该反着来。
例如印度刚独立时,实际上没有治国的经验。本身是被英国统一的,所有的文官武将都是在英国的羽翼下按照英国的命令行动,因此他不知道作为一个大国该怎么行事,例如该怎么和其他大国打交道。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身体庞大的婴儿。当然印度也在成长,我认为,尼赫鲁的外交水平不如莫迪。
说到中国,就完全相反了。即使几千年来不断改朝换代,为前朝修史总是一件大事,目的就是得到经验教训。所以别看GCD标榜自己土包子出身,领头人可是超级历史学霸,再加上国外先进思想加成,军事外交方面的经验思想可以说非常成熟。所以几十年来,用起初并不强大的国力,在大国外交中游刃有余,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说白了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装怂,什么时候拜山头还保持独立性。
例如可以为了边界可能出现的危险,不惜在国门外和美国大打出手。
但是印度完全不理解这些东西。印度历史不仅混乱而且没什么记载,贝叶纸用来记载宗教而不是历史,所以尼赫鲁从印度历史学不到什么东西。
独立之后,印度对老牌殖民国家是很认怂的,就像儿子长大了也害怕爸爸,更甭说爷爷了。但对其他国家,印度觉得自己是英国的儿子美国的弟弟,对于贫弱的中国应该是看不起的。印度人不知道时代变了,因为过去的时代帝国什么行为他们很可能也不清楚。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尼赫鲁很可能认为是苏联压迫的结果,打了平手也不过是美国和苏联的交易。
再加上印度不断吞噬各个土邦,对他们来说,西藏一直自治,信的还是印度教的分支(印度人就是这么想的),那么西藏也是个土邦,被印度收过来理所应当。很多幼儿都是看其他幼儿的玩具好就去抢过来,当时的印度就是这个水平。
中国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了朝鲜都能和美国打仗,难道会不战而放弃国土?
尼赫鲁会想:你中国就是苏联一跟班,现在又和苏联闹翻了,我怎么吃你都没问题。
于是战争就发生了,就像大人打小孩一样。不仅是体力上相当于大人和小孩,智力上也一样。
不过以后中印战争可能性不大了,一来印度慢慢成熟起来(毕竟印度人脑子不笨,尤其是高种姓),二来中国收了巴基斯坦做小弟,真打起来你先过了我小弟这关再说吧。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大多数人都知道这场战争是中国大获全胜,但是可能一般人不知道这场战争是中国在非常恶劣的局势下强行发动的一场战争。
即使在极端恶劣的形势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依然把不可一世的印军打得满地找牙!
那么,我军是怎么打赢的,印军是怎么崩溃的——这个战争过程可能一般人不是特别清楚。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详细描写这段战争的始末,让即使对军事领域一无所知的小白也能清楚看懂这场战争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详细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正确认识当前中印边境冲突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来给大家回顾这段我称为“神仙仗”的中印战争历史。
1 边境冲突
首先简单讲一讲中印边境冲突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印度过去是英国最看重的殖民地,一度被誉为维多利亚女王头顶的皇冠。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一直为改善这块殖民地地缘政治环境殚精竭虑。
印度三面环海,地缘政治环境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北方,喜马拉雅山脉居高临下俯视印度河平原,让英国殖民者寝食难安。
印度边境地缘态势图
(来源:搜狐网)
印度北方地缘政治态势与我们北宋时期非常类似。
当时北宋定都河南开封,但是北方燕云十六州却被辽国占据,从燕云(现在北京一带)南下到开封,沿途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让北宋王朝随时都面临北方游牧民族巨大的军事威胁,后来靖康年间还是被金国攻陷了都城。
所以,要改善印度北方地缘政治态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中国西藏抢下来,如果不能也要从西藏边境抢下一大块领土作为印度北方平原的缓冲区。
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英国、中国中央政府和中国西藏地方三方代表在英属印度西姆拉开会,讨论西藏的地位问题。
会议期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私下贿赂中国西藏地方噶夏的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这个英国佬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私下里搞的边境线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这个麦克马洪线将我藏南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印度。
(来源:搜狐网)
这个非法的划界换文英国人一直秘而不宣,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后来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国中央政府(当时还是北洋政府)了解了这个划界换文后都坚决反对。
所以当时英国自己也并没有将麦克马洪线作为边界线。
直到1936年,麦克马洪线第一次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标注为“未标定国界”。但即使“未标定”,这个行为也遭到了中国政府(已经变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搅屎棍出名的英国佬趁着我国全力抵抗日本无暇顾及中印边境,派出军队占据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和察隅地区,形成事实上对部分藏南地区的占领。
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印度政府不但悍然宣布这个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东段边境线,而且在中印边境的中段与西段,印度主张的边境线也越过了双方传统国境线,企图在西段与中段边境也抢下我国33000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印边境争端地区
(来源:新浪网)
以上就是中印边境领土争端的由来。
2 和平努力失败
因为印度一直觊觎我国西藏领土,所以印度建国之后在中印边境就小动作不断。
以下是1951年—1958年印度逐步侵占我西藏领土的过程,没耐心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过。
中印边境的东段。
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于内务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派100余名印军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辖权力的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搬迁。
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0月,印军一部又在直升飞机的配合下,侵占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在梅楚卡等地强行建立兵营。
到1953年印军基本上侵占了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于1954年在侵占的“麦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上建立起“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正官方地图,并将“麦克马洪线”一直标明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企图使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
中印边境中段。
印军除了占领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的桑、葱沙两地外,1954年又侵占了香扎、拉不底、乌热三地;1955年侵占了波林三多;1957年侵占了什布奇山江及附近的一块草地;1958年又侵占了巨哇、曲惹两地。这样,印方在中印边境中段共侵占中国约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印边境的西段。
1951年前后,印军趁中国军队刚进入阿里地区之机,侵占了受泥山江以东的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449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后,印军又侵占了巴里加斯。
一直到1959年,中印边境争夺地区,除了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大部分是我国实际控制之外,其余有争议的地区都是印度实际控制。
在外交领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印度一方面步步蚕食我西藏领土,但是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却与中国保持不错的关系,包括是率先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为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毛泽东评价),在联合国一直坚定地支持新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在大多数时候都对中国反对美帝的斗争表示支持。
基于上述原因,新中国将印度定义为朋友,对于印度在边境的蚕食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双方的边境争端。
但是,只要涉及边境争端印度立刻就变得胃口大开。
1959年3月,我军在西藏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打掉了中外反动势力阴谋割裂中国的社会基础,使印度幻想的“缓冲国”的企图破灭。
1959年3月22日,在平叛战争结束的当天,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
尼赫鲁不仅要求将已被其非法占领的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边境2000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还要把西段边境一直在我国政府有效管辖下的阿克赛钦等地区33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
尼赫鲁开口就要新中国划出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印度,这样的要求中国肯定无法答应。
1960年4月19日,周总理协同外交部长陈毅亲自飞到新德里准备以最大的诚意来解决中印边境争端问题。
1960年周总理访问印度
(来源:凤凰网)
当时周总理给印度带去的条件是非常优厚的。
(省略)
但是,即便这样的条件印度方面也不同意,印度的条件不但要中国承认已经被印度侵占的土地,而且坚持要把实际被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地区33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
3 内忧外患
写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觉得不太理解——为啥当时中国如此软弱,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蚕食不但步步退让,而且准备放弃已经被印度蚕食的土地?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极度困难的时候!
在国际上,美国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的贸易封锁,同时在金门进行军事对峙;1959年中苏因为长波电台与联合舰队事件彻底翻脸,苏联不但撕毁所有援助中国合同,还撤走所有援华专家,同时我国还要归还因为抗美援朝战争所欠下的巨额军事债务。
在国内,因为大跃进的影响与大面积自然灾害,出现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国民经济极度困难。
正因为上述原因,中国当时实在没有能力在后勤补给困难的中印边境与印度开战。
印度的情况恰恰相反,当时印度是全球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亚非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支持印度。
因为印度在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影响力,所以美苏两国都争相拉拢印度,给印度提供巨额的经济援助,苏联甚至表示,愿意为印度提供边境战争所需的军火。
一个内忧外患;
一个春风得意;
因为上述原因,所以当时印度才狮子大开口,向中国索取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印度要价太高,所以本次双方谈判不欢而散,印度也因此失去了在中印边境争端中占到最大便宜的机会。
4 隐忍与等待
中印边境谈判谈崩了之后,中国在边境继续保持克制,为了避免在边境冲突中擦枪走火,中国再次从实际控制边境线后撤20公里,在这20公里范围内中国边境部队甚至不巡逻、不打猎、不剿匪。
对于中国的忍让与克制,印度步步紧逼。
中国后退印度就前进,遇到中国边境哨所,印度就在中国哨所后面建立哨所,然后逼迫中国边境部队放弃哨所,再次后撤。
从1960年—1962年,中国又继续忍耐了2年,在这2年里,印度继续蚕食中国领土。
不但将麦克马洪线南部藏南地区全部占领,还在多处地段越过麦克马洪线继续侵占中国领土。在西段边境,印度也保持咄咄逼人的态势,逼迫中国边境部队不断后撤,侵占我阿克赛钦地区部分领土,包括现在存在争议的加勒万河谷地区、班公湖地区当时都被印度全部侵占。
中国隐忍到1962年终于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就是古巴导弹危机。
5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7月,苏联决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并且向古巴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苏联把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送,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同时,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也陆续乘船前往。
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20或30倍的核弹头。经过伪装的第一批武器是在7月下旬用商船运抵古巴的。
直到1962年9月2日,苏联才公开宣布,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此时,苏联武器和专家的运输计划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声。
古巴境内的苏军导弹部队
(来源:搜狐网)
1962年10月美国侦察机发现了在古巴部署的中程导弹。这个近在咫尺的导弹部署给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肯尼迪发表讲话之后,美苏两国剑拔弩张,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阴影之中。
突然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让美苏都无暇东顾,经历了多年隐忍的中国终于等到了用武力反击印度入侵的时间窗口。
无独有偶,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之前的10月1日,印度也恰好制定了代号“里窝那”的作战计划,准备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彻底驱逐“侵占印度领土”的中国军队。
6 奇葩部署
战争对于国家而言不是一时冲动拍脑袋的决策。
在中印边境发起自卫反击战最大的困难还是后勤问题。
当时西藏没有铁路,进藏只有一条环境恶劣的公路,在中印边境很多地方连公路也没有,所有装备、弹药、粮食都只能靠人力往边境送,这样的后勤条件注定只能打一场时间很短的有限战争。
那么,在有限的时间能打败印军吗?
当时毛泽东就问了这个问题。
结果很意外,从总参谋部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都认为很有把握击败印军。
战争还没开始,我军为啥就对一个从未交手的对手有战而胜之的把握?
这个与前期我军对印军部署的侦查结果有关。
两军交战一般来说任何一方都要构筑一道严密并且有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
这个有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非常重要。
打个比方,大家都去过电影院,电影院的座位都是密密麻麻交错设置,这个电影院的座位大致就是一个有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
其基本原理是这样,你攻击第一排人员的时候,后面两排的人员不但可以迅速支援第一排战斗,而且可以保护第一排的后面,不让敌人绕到第一排后面去夹击第一排的人员。
另一方面,即使你击溃了第一排的防御,后面还有若干排防御,你的冲击动能总有衰竭的时候,这种有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可以确保即使前面几排被冲开,也不至于整个防御体系崩溃掉。
但是对印军部署的侦查结果却让我军高层大吃一惊。
因为印军的防御部署松松垮垮,简直就是一个四面漏风的漏斗!
我们还是用电影院的座位来比喻。
第一排座位,印军部署兵力最多,但是分散成互不联系的若干个孤立据点;然后第2、3排座位根本就没人!第四排某一些点上印军再次部署一大堆兵力,接下来第6、7、8排还是没人,到第9排才在一些点上再次部署一大堆兵力(后面有作战示意图)。
这样奇葩的防御部署简直就是为我军提供了无数穿插迂回机会!而我军恰恰是最擅长打穿插渗透战术的军队!
在朝鲜战场,装备居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就是靠无处不在的穿插渗透将不可一世的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现在印军的部署比美军更业余更松懈,这如何不让我军从上到下都对未来的战争充满信心?
那么,为什么印军部署如此松懈?
四个原因。
第一是客观原因。
中印边境地形恶劣,除了几条山谷自然形成的道路,其余地方不是雪山无人区,就是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这样的地形要构筑一条完整的防御体系客观上确实困难。
第二与印度前线指挥官有关。
印度东线前线指挥官是考尔中将,这哥们没有任何实战经历,但因为是尼赫鲁的亲戚,所以官运亨通,在1962年担任印度东部战区第4军军长,负责整个东线作战。
当时印军内部对考尔中将提拔太快很有不同的声音,但是被强势的尼赫鲁一律无视掉。
考尔中将
(来源:新浪网)
按:中印边境反击战主要大战都在东线展开,西线作战规模远小于东线。
这位考尔中将打仗本事很差,但是拍马屁功夫确实一流。
在中国发动自卫反击战之前,这位老兄为了给尼赫鲁生日“献礼”,亲自指挥前线印军不惜代价攻占了我军一个小山头阵地,取得这个“胜利”之后,考尔迫不及待向尼赫鲁“报捷”。
大家知道考尔的这个捷报写了多长吗?8700字!这么长的“捷报”让无线电报务员整整发了8小时,创造了战争史上最长电文的纪录。
第三,与印度高层狂妄的心态有关。
当时对于印军多点开花分散推进的部署,印军内部也有反对意见,但是尼赫鲁狂妄自大,多次对军方表态“中国绝不敢开战”。
这个表态让考尔中将奉为“圣旨”,所以印军对中国反击战缺乏准备。
第四,与印军的素养有关。
印度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也算参加过二战,但是印军在非洲与欧洲战场上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角色,不是担任维护交通线的任务,就是做后勤的苦力,正儿八经的作战很少参加。
独立之后,与巴基斯坦倒是打过几仗,不过印巴战争的烈度在我们看来就是过家家,整个印军实战经验严重不足。
另外,印军组织度也很低下,军官都是高种姓人群担任,士兵则是低种姓人群,军官与士兵基本就是贵族与奴仆的关系。
军队里阶级分化十分严重,军官享乐腐化,士兵做牛做马,这样的军队无论是凝聚力还是战斗力都十分有限。
因为印军自己组织度低下,部队综合素质较差,所以,印军推己及人,认为自己无论如何无法行军的地形恶劣地区中国军队也做不到。
综上所述,印军搞出一个四面透风的部署,偏偏还自信心爆棚,对胜利充满信心,然后,就毫不意外被人类历史上轻步兵巅峰的中国军队按在地上毒打。
7 克节朗反击战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战争的过程,这是一场中国军队单方面表演的教科书式的战争,也是将印军按在地上摩擦的战争。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中国军队的神仙仗。
首先是克节郎地区的反击战。
首先我们来看看印军在这个地区的部署。
印军部署以及印军假想我军攻击路线
印军这个部署不仅松松垮垮,而且一厢情愿地认为,我军只能沿着传统交通线一线平推攻击作战。
因为在印军看来,除了传统交通线之外,其余地区不是海拔4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雪山,就是密不透风的森林,这样的地形军队是绝不可能通过的。
但是,我军恰恰就是这样一支即使在极端恶劣地形也能实现强行军的逆天步兵——
在红军长征时期,我军就经历了雪山、草地、沼泽等等各种恶劣地形的考验,喜马拉雅山脉地形确实恶劣,但是怎么可能难倒英勇的解放军?
克节郎地区的反击战中我军实际攻击路线
大家看一看,这个我军实际攻击路线就没有直接硬啃正面的,基本都是穿插迂回,从印军侧翼或者后面发起攻击。
这就是印军部署松松垮垮必然受到的惩罚!(大家想一想前面电影院座位的比喻,中印边境战争差不多就是中国军队绕到印军后面,一板砖拍在印军后脑勺上)
说实话,在朝鲜战场,我军哪有这么多穿插到美军后面的机会?
这一战最大穿插迂回行动是向印军后方要点章多的穿插。
当时执行这个穿插任务的是西藏军区某团,由于前面我军打得很顺,一线印军迅速崩溃,我军前指担心印军跑掉,所以强令这个团必须迅速赶到章多堵住印军后路。
结果在行军路上这个团却被一片亚热带原始雨林挡住了去路。
这片雨林生长得异常繁茂,树冠相接,严似穹窿,各种藤蔓密如珠网。最令人头痛的是一片片荆棘林,一人多高,枝桠上全是一寸多长的尖刺,锋锐得赛过狼牙犬齿。
开路的先锋连为了荆棘林已经拼上了所有的力气,用柴刀砍,用树棍砸,用手榴弹炸——然而,荆棘林犹如一堵橡皮墙,不仅有弹性,而且有韧劲。
时间紧急,最后团长将军衣往头上一包,走到荆棘林边猛然往上一跃,然后横着身体扑压下去。
然后一个又一个战士效仿团长,用自己的身体将荆棘林硬生生压出一条道路,让后面的部队踩在自己的身体上通过了这片荆棘林。
大家想一想,对于压林的战士而言,身下是无数尖锐的林刺刺破身体,身上还要承受近千人踩踏通过,这种煎熬比最残忍的酷刑还要难以承受。
最后27个用身体压林的战士有4个壮烈牺牲!
我们的解放军就是用这样不可思议的意志创造了在这样恶劣地形三天两夜强行军127公里的奇迹。
该团赶到章多之后,立刻发起奇袭,首先将印军王牌第7旅旅部端掉,然后埋伏在章多,不但堵住了前线溃逃下来的印军,还将随之溃逃的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俘虏。
克节郎地区的反击战大获全胜。
7 东线:教科书式的战斗
在东线更广大的地域(麦克马洪以南地区)我军表现更加精彩。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印军的部署
东线印军部署及假想我军攻击路线
这个部署与假想我军攻击路线与克节郎地区如出一辙,都是假想我军只会沿着交通线进行正面攻击,对侧翼缺乏基本的防护(考尔中将水平真的很渣啊)。
但是这次印军又错了。
东线我军实际攻击路线
在这个地区作战,我军依然是展开大范围迂回与渗透作战,对印军的攻击基本都是突然迂回(渗透)到印军据点侧翼——也就是从印军认为绝对不可能军队能通过的区域突然发起攻击。
我军为啥能轻易绕到印军后面打?
除了我军在恶劣地形强悍的行军能力,印军在纵深地带缺乏必要的军事部署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由于藏南地区地形恶劣,所以,在这些恶劣地形穿插渗透,一定会有大量士兵与主力部队走散,但是满怀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国士兵的作战意志是十分旺盛的,即使与主力部队失散的散兵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西藏军区某部副班长庞国兴在向西山口穿插中与部队走散,这个时候他又遇到另外3个“散兵”,在职业军队中这种失去建制的散兵都要被归为“失去战斗力”这一类。
那么请看看中国散兵的表演——
庞国兴与另外3人主动结成一个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指挥,在敌后穿插15里。连续作战5次,歼灭了5股逃敌,打掉了印军2个炮兵阵地,光是加农榴弹炮就缴获7门,后来又歼袭了一个连队再缴获8门榴弹炮,印军第五野炮团一共就24门榴弹炮,居然就被庞国兴小组干掉了大部分!
一组“散兵”干掉了大半个印军野炮团,这个战绩可谓十分彪悍。
事后在表彰会上庞国兴意气风发地说出一句被广泛传颂的名言:
敌军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在这场战役中迂回穿插距离最远的是西藏军区某营在世界屋脊的无人区向邦迪拉的穿插。
7天5夜中强行军数百公里,在零下30—40度的恶劣气温下翻越4000米以上的4座雪山+7个峻岭,经贝利小道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现到印军后方核心要害邦迪拉。
这个穿插动作相当于电影院第一排人员还在战斗,结果解放军突然出现在最后一排!
所以,解放军在邦迪拉的出现直接让东线印军全体崩溃。
最神奇的是,这支部队还在邦迪拉附近的多龙桥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仙战例。
得知我军攻占邦迪拉之后,印军马德拉斯联队第一营(欠第四连)约300人慌忙从邦迪拉山口撤退,于次日10时到达多龙桥。
当时这个桥对岸只有我军一个营部和一只27人的小部队(含一个15人的迫击炮排)。
27PK300,如果其他国家职业军队会作何选择?估计90%选择是撤退,最多有10%特别强悍的选择去狙击(多龙桥距离最近有我军部队的邦迪拉有3公里)。
那么当时我军指挥员选择是什么?
合围这只印军!
27人合围300人?科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
偏偏我们的指挥员就这么强悍,而且我们的士兵执行这个命令也没有半点违和感。
于是一个“宏大”的包围圈就展开了。
副指导员王文保亲率2人去堵正面,派出4人(还TM是炮兵)去堵侧翼,再派出5个人去堵后路,其余士兵(主要是炮兵)坚守炮兵阵地提供火力支援。
你看看,总共12个人的包围圈的“主力”还在侧翼与敌人后方(生怕敌人跑走几个),正面只有三人!
部署完之后,王文保也感觉正面3个人“实力”确实弱了一点,回到营部兜一圈,确实没有人了,只找到正在做饭的炊事班(7个人)。于是炊事班一人发一条枪也拉上去加强正面。
至此12人的“主力部队”+7人的炊事班恶狠狠的向印军一个营扑去。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战斗,我军以伤3人为代价,击毙印军35人,俘虏206人,印军马德拉斯联队第一营被全歼。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自我感觉颇好的印军在我军眼里就是一个渣!
因为解放军攻占邦迪拉之后口袋扎得太死,导致前线溃退下来的印军退路断绝,无数溃散的印军如同鸭子一样往周围原始森林乱窜,让我军搜山抓俘虏花费的力气比打仗还多。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插曲,因为印军有几个旅长也跟随溃兵跑入深山,搞得印军东线总指挥考尔中将神经紧张,生怕又有几个印军将级军官被我军活捉——那个丢脸就太大了。
于是亲自乘坐直升机去搜寻这几个印军旅长,最后还真被考尔中将救回1个。
最后一次营救行动十分惊险,我军搜山部队子弹几乎就是追这考尔屁股撵,如果不是考尔副官拼死掩护(最后这个副官也领了盒饭),考尔中将差点就被我军抓了俘虏。
按:我觉得印度完全可以把考尔中将营救过程改编成电影,那啥就叫印度版的《飓风营救》
8 艰苦的西线战斗
在西线我军作战比东线要艰苦得多,这里有一个特殊原因。
我军发起自卫反击战有一个规定,作战严格控制在中印有争议的地区之内——
换句话说,我军作战范围严格控制在被印度侵占我国的领土之内,整个自卫反击战,我军没有一个士兵踏上过印度的领土。
东线由于印度侵占我国领土范围很大,基本上麦克马洪防线以南的藏南地区高达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都被印军侵占,所以,我军在东线有充分穿插迂回的地域空间。
但是在西线印军侵占我国领土不多,所以西线我军作战基本没有什么做大迂回的战场空间,只能对一线印军据点做战术性小迂回,这就导致我军被限制在狭小地域只能做硬碰硬的攻坚战。
西线我军作战示意图
按:这个西线作战示意图我就不单独画了,大家马马虎虎将就着看看,反正都是一些短促出击的战斗。
由于以上原因西线反击战规模虽然比东线小得多,但是有个别地段也打得比较艰苦,有两场战斗单独说一下。
一个是在加勒万河谷的战斗(就是前段时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的地点之一,印军在这个地点死了二十几个)。
1962年反击战中我军在这里遇上了强悍的印军杰特联队,这只部队在印度有上百年历史,曾经参加英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就有这支部队。
在攻占加勒万河谷的战斗中由于地形限制我军付出重大牺牲,光是阵亡战士就有874人(整个对印自卫反击战我军才阵亡1千多人)。
所以,前段时间印军想抢占这个要点我军怎么可能答应?这可是1962年我军用八百多战士生命换来的。
后来周总理特意找了一个机会向毛泽东汇报了这个杰特联队“光辉历史”,气得毛泽东拍案而起,大呼“百年国耻”,然后专门电令前线指挥官必须全歼这个杰特联队,不能有一人漏网,所以这个享受毛主席专门点名的杰特联队就集体领了盒饭。
一个是在班公湖的战斗(也就是最近中印边境冲突的焦点)。
斯潘古尔山口周围形势图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攻占了控制斯潘古尔山口两侧的高地,从而控制了斯潘古尔山口,这个山口直面印军楚舒勒这个前线屯兵基地,相当于卡住印军喉咙的一把尖刀,让印军寝食难安。
后来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我军宣布单方面撤军20公里——但是控制潘古尔山口两侧的高地以及加勒万河谷的我军没有撤退。
这次中印边境冲突,印军气势汹汹要求我军退出斯潘古尔山口两侧的高地,把斯潘古尔山口控制权让给印军——当然,这也是白日做梦。
前段时间,印度媒体报道,印军已经抢占了斯潘古尔山口两侧的高地,让印度国内民众一阵狂欢,好吧,后面才发现,这是前线部队谎报军情,印军就是这么奇葩。
整个西线作战,我军最后拔除印军37个据点,将入侵我国领土的印军全部都驱逐出境。
9 全面胜利
东西两线我军辉煌的胜利导致了前线印军的总崩溃。
为了推卸失败责任,印军前线指挥官拼命夸大了中国军队的实力——我军在前线中投入不超过2个师的兵力,被印度前线指挥官夸大为“中国军队投入了十几个师”。
如此巨大的中国军队造成了印度的恐慌——以至于印度很多议员认为,中国的军事行动是为了占领印度。
在东线,印度阿萨姆邦的重镇提斯浦尔开始执行焦土政策,印度工兵部队在这个城市桥梁、工厂、机场、油库安装炸药准备全部炸掉(后来因为印度工兵部队工作拖拖拉拉,还没来得及执行焦土政策就从收音机听到中国单方面停火并且撤退的消息——所以,印度人办事拖拉疲沓有时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与此同时银行焚烧货币,歹徒开始抢劫,城市秩序开始失控。
在西线,新德里风声鹤唳,人群不但拼命抢购生活物资,政府也组织民众到处挖防空洞,大批民众逃难一般撤离新德里。
就在印度举国惶恐不安的时候,11月21日中国突然宣布单方面停火,不但主动送还印军俘虏与武器,还单方面开始撤军——最后基本撤退到战争爆发前的实际控制线。
按:中国主动停火一方面是为了在国际舆论争取主动,另一方面也是前期囤积的战备物资也基本消耗干净,眼看着冬季大雪封山期就要来临,再不撤退,停留在藏南地区的部队将陷入绝境。
后来有学者统计,中印边境反击战打了一个多月,中国军队所花费的军费就占当年财政收入的3%+,继续打下去,即使不考虑气候因素,财政也负担不起了,要知道1962年我们才刚刚熬过三年大饥荒。
中国单方面停火的消息挽救了印度差点崩溃掉的民众士气,但印度这个国家是很奇葩的,得知中国已经开始撤军的消息之后,印度议会突然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又恢复了战前狂热的气氛,无数议员振臂狂呼大喊:决不能接受中国停火的建议!印度一定要与中国血战到底!
刚刚从古巴导弹危机缓过气来的美国佬也不怀好意地鼓动尼赫鲁继续开战,在此之前,美国不但宣布承认麦克马洪线,还给印度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
这个时候,印度新任陆军参谋长乔杜里将军的报告让尼赫鲁冷静下来,他在报告中说道:“印军除了对等地响应中国的停火行动外,别无他途可循。”
这个报告其实就是承认前线印军已经全面崩溃,完全打不下去了。
10 悬崖勒马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让印度在国际上威望一落千丈,印度自建国开始那种顺风顺水的国运戛然而止。
因为边境战争的惨败经历太过惨痛,导致印度从此军费开支居高不下,2019年印度军费开支高达700亿美元,GDP占比超过3%,而它的北方邻居去年军费GDP占比只有1%多一点。
1964年5月27日,尼赫鲁郁郁而终。
尼赫鲁
(来源:搜狐网)
2020年,印度趁着中美在东南沿海对峙再次在边境挑衅,印度国内民粹主义叫嚣:今天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
是的,现在的印度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是今天的中国更不是1962年的中国。
在1962年中印国力大致是一个等级,印度可能还要略强于中国,那时我们仅凭部队综合素质的优势就能对印军打一场教科书式的神仙战争,今天的中国不论是国力还是军力已经远超印度不是一个层次。
如果中印边境爆发军事冲突,即使有美国在东南沿海牵制我们大部分力量,我们同样也能将印军干得满地找牙(找个机会我给大家推演一下中印战争)。
1962年我们如果从解放西藏开始算隐忍了12年,如果从周总理亲赴新德里谈判开始算隐忍了2年,然后雷霆一击就给印度带来几十年伤痛。
希望印度高层悬崖勒马,放弃在边境挑衅投机的心理,让中印边境早日恢复和平与宁静。
本文首发公众号:猫哥的视界,深度文章会第一时间发表在该公众号上,欢迎大家订阅。
原文链接:
相关阅读:
当年印度与中国相比是两个极端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是。一边是中国与苏关系破裂 与美关系敌对,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 。而另一边阿三美爹给钱苏爹给枪又有着第三世界领袖的加持一时间风光无限
尼赫鲁想着怎么也得搏一搏 万一单车变摩托
但是后来刚开战
尼赫鲁:wdnmd古巴危机
如果当年他能收到这条短信也许就没这些事!
后来主席想了十天。估计是没想明白游戏还能这么玩?勿谓言之不预然后诱敌深入?
这种东西叫“没有帝国主义的命,得了帝国主义的病”。
印度本身的地缘战略基本上继承了英印帝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可问题在于英印帝国那是人家日不落帝国的实力体现,是当年大英帝国吊打全世界之后划下的势力范围。这个势力范围有多大呢?
东至缅甸,西至阿富汗,上到西藏,下至印度洋,整个南亚人家英国人跺一跺脚地皮都晃三晃……
英国人从19世纪开始就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说了算,什么法国人荷兰人在这一片统统不好使。所以英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整个东南亚都是自己的后花园——这种思想直到二战爆发以后、日本人南下给英国人上了一课,才算有所好转。因此印度独立之后就有几个基本思想:
1.整个东南亚的安全都跟我印度有关。
2.我们应该跟英印帝国一样NB。
3.为了防止过去百年里最惨痛的教训再次出现,因此在东部邻国建立缓冲区对印度来说十分重要。
如果敌对国家或潜在对手占领西藏或尼泊尔,那将对新印度的安全构成无法容忍的威胁……再看看东南部,这种威胁也同样适用于缅甸、逞罗、法属印支和东印度。过去那场战争的教训是,印度必须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防止其东部邻国再次成为入侵印度的跳板[1]
这种情况下,印度几乎是全盘接受了英国遗留的英印防卫思想,构建出了一个“三层战略疆界”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印度最内层的边界线是印度政府直接进行行政管辖的边界;然后由这一边界向外延伸,要形成一条对印度有利的与邻国接壤的边界线;最后是一道战略缓冲边界线。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印度对中印之间的边境划分是这样认识的:
首先,印度需要跟西藏之间划分一道对印度有利的边界线,即第二层边界;
然后,西藏需要跟中国内地之间划分出一道清晰的边界线,即第三层边界。
最后,印度跟西藏保持良好关系,将西藏作为自己的战略缓冲区。
……
……
……
是的,你没看错,在英印帝国残留之奇葩思想的主导下,印度十分神奇地将西藏地区视为自己与中国之间的缓冲区。所以50年解放军进藏之后印度对此表示了不满,两国进行了一系列沟通之后在1954年初步就西藏问题达成了协定。
但!是!
但是关键的地方在于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领导人在这件事之后坚持认为中国在收复西藏问题上欠了自己大人情,而且中印之间是不存在任何领土争端的!中国是默认印度可以拥有一条他们自己脑补的边界线的——而且假如中国人此前对这事有任何异议,那么作为印度放弃统治西藏的回报,中国也应该做出合理的让步才对。
事实上,它在好几处直接穿越了印度的领土。我看了这点很惊奇,因为我过去在任何时候都不知道我们两国之间有任何边界争端。在达成1954年中印协定的谈判过程中,未曾提到过这一点……就我们来说,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样的争端,而我在1954年及以后跟你会谈时,曾经说明过这一点。[2]
中方对此十分懵比,然而考虑到两国都是二战之后独立的亚洲大国,主席他们始终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这事的。一种解读是总理等人并不完全反对以现有边境线来进行划界,但是咱们中印两个独立国家为什么非要以麦克马洪线这个殖民者残留的产物来作为基准进行谈判呢?咱们自己单独谈不好么?而印度表示我就不!英国人留下那玩意是有法理依据的!老子就要按那个划界!老子跟你的边境是自古以来,谁要跟你谈判啊!
大家可能都在中文互联网上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清晰的国家概念”。这其实是英国殖民统治时的一个基本观点。然而印度人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坚定地相信“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个由文化、共同经历、风俗和地理明确界定的国家。”[3]而中印之间的边境争端?
(印度)北部的边界位于现在的位置已经有约3000年之久![4]
(搞笑的是,假如这样一个“以文化认同和历史特性界定”的印度真的存在的话,那么这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国”里大家的共同语言是英语……)
所以印度独立之后要在国际上扮演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尼赫鲁语),跟中国人就边境问题进行谈判?开什么玩笑,老子怎么可能屈从于中国人的压力来谈判呢!老子这线就划在这了,你赶紧给我承认了!
所以中国越是要谈,印度就越不干,你说主席他们能理解这种想法么?主席他们的想法是大家都独立了,那么坐下来一起商量嘛,只要抛开殖民者强加于咱们的历史包袱,怎么谈都可以。印度的想法是你让我坐下来谈?呸!你分明是瞧不起我!
所以从59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开始,印度的主流观点就是谁敢跟中国媾和就砸碎他的狗头!印度斯坦时报甚至以《通向耻辱之路》为标题发表了文章,表示尼赫鲁你要是敢跟中国谈判,你就是自绝于广大印度人民![5]
中国人很头疼,有争端不是事,你倒是坐下来跟我聊聊啊!尼赫鲁表示我谈个毛线啊!我要是跟你谈了就是卖国贼,我怎么谈?所以尽管1960年周总理做出了极大的让步表态,然而印度方面却死活不干,咬死了你必须按照我划出的道道来,不然咱们大不了就动手!总理和主席估计这辈子也没见过这种人,给台阶都不下……
结果50年代末60年代初又正好赶上印度国际地位上升,在美苏集团之间左右逢源,56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开始倒向印度;61年肯尼迪向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发去贺电、也开始对印度示好。这让印度对自己的国际地位充满了幻想。咱们前面说过,印度对自己势力范围的构想脱胎于英印帝国,而东南亚理所当然的就是印度的势力范围。在整个50年代里印度一直以东南亚的领导者自居,认为自己有资格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股国际势力。而万隆会议之后中国再东南亚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尼赫鲁这一琢磨自己背靠美苏两大集团啊!你中国现在被孤立了啊!而且你正好是三年困难时期,老蒋都琢磨着反攻大陆,你边防力量集中在沿海一带根本管不到青藏高原来啊!你后勤压力巨大,我火车通到了喜马拉雅山下!那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武装推进一下子,既能解决边境争端,又能在东南亚各国面前立威,万一真出点什么意外两个超级大国在我背后,这仗也不可能扩大成全面战争,我怕什么啊?一举多得啊!
事实上美苏两国在整个冷战中确实少见的站到了一起。肯尼迪亲自写信给巴基斯坦总统,要求巴方向印度做出不采取军事行动的保证,以免印度腹背受敌,还直接向印度提供了军事情报和武器、弹药、通讯装备;而苏联则直接给印度提供了大量援助,赫鲁晓夫甚至露骨地当着主席、总理等人的面说:“些片草不生的荒山,让给印度不就完了吗”[6]假如你从印度的角度来看,可能整个20世纪都不会有比这个时间节点更好的开战时机了,敌人内忧外患、五痨七伤,自己民心可用,空前强大,有人撑腰,这飞龙骑脸,我怎么输?
后面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