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晚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
只要我未曾松开俺妹的手,我恐怕不会主动和别的女性有过多的来往,也无法发现那些女性身上的闪光点,也就无法发现别的今生挚爱。也许这世界上有另一位女性和我更为契合,但是在这如同太阳一般炽热的俺妹面前,我无法看到其他的任何星辰。
一个人,结婚前和结婚后是两个人。
结婚前,他(她)每天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你。
结婚后,他(她)每天把最坏的一面展现给你。
我爱人也是一样,同居前,她每次见我都要化很久的妆,不化妆不洗头不见我。穿衣打扮,吃饭喝水一举一动,都很在意。我喜欢什么她就穿什么,做什么。
刚开始同居后,她还会害羞,内衣内裤藏着怕我见到。
结婚时间久了,就开始了。出门上班逛街依然是最美的,化妆试衣服得一个小时。但是回到家后就卸妆换睡衣舔拖鞋。
一回家就抱怨说好累好累,饭菜不合胃口就不吃不耐烦,家务也不做。当着我的面挖鼻孔。一边拉屎一边跟我说话。把我捂在被子里放屁!
但是我每次看到她不好的时候就会反思我自己是不是也这样呢?
我没房没车,她娇生惯养却心甘情愿陪我蜗居在五环外的小房子里。每天上班路上一个小时,不舍得打车经常挤公交。心地善良,对朋友对我家人都很好。以前下班接,买零食,陪逛街,帮拧包,每次约会都很用心安排。
她虽然懒但是听我话。每天努力上班,平常热衷看书,学习上进。不像我一些同事经常抱怨哎呀要是我老公多挣点我就不用干活了,一旦有一人脱离了社会,婚姻也就长不了。
有时候公司来了几个小实习生,年轻漂亮,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看着她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有时候会回想自己读书那会。但是回到现实我知道,她们的青春也是短暂的。
我也是有过几段故事的人(捂脸),各种各样的女子,一开始都无比美好。所以我知道爱情是个什么东西。
很多恋人谈恋爱时不懂浪漫,说什么浪漫是虚无缥缈的,平平淡淡才是过日子。过日子才是长久之道。
然后结了婚开始过日子了,又觉得唉呀人生还有辣么长,我就这样平凡而过啦?好想趁年轻来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啊!
是不是贱?
所以人呐,最好把爱情当作一个人生阶段。那是一种无比浪漫美好的时光,该天真就天真,该浪漫就浪漫。等有一天,你那种热情慢慢耗干了,就别再执着别再回味了。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美。
谈恋爱固然美好,但是多巴胺是有限的。一朵花再好看看久了也会腻!
结了婚可以多组织出去旅行。
有了孩子可以享受当新爸爸的乐趣。
孩子大了可以享受事业上成就的乐趣。
最重要的还是我丈母娘常说的那句话: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
别急,你还会遇上今生更爱
当然要离,毫无疑问。
但能说说,怎样就确信了,对方是今生挚爱呢?
万一错了,回不来的。
其实任何人都有出轨的可能性。
假使你想看清一个人的本质——
就看他在面对两难时,最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陈奕迅在《远在咫尺》里是这么唱过:
“一起这种艺术,若果只是漫长忍让,应感激忠心的伴侣。”
没错,真的是应该“感激”。
毕竟,很少有人能在感情里「从一而终」,那只是一种选择,绝非必然。
我有个表哥结婚快五年了,前段时间假期来我们家玩,和我聊到感情的事。
他很优秀,事业蒸蒸日上。
也正因此,即便他总是对外声称了自己已婚,依然不乏好看的灵动的有才华的小姑娘,想跟他在一起。
而他跟我说,前段时间自己的确对一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女生“心动”了,但他仅仅是「点到为止」。
享受完那份心动,刹车,及时止损。
我听到这个故事顿时眼前一亮,好奇,戏谑地问他,是因为表嫂太漂亮了你舍不得吗?
他笑着说:
恰恰相反。
你表嫂结婚这几年,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已经胖了好几圈啦!
但当那些年轻貌美又很有思想的女孩子想跟我进一步发生关系时…
我回响起当初我和你表嫂也是因为爱在一起的;
我们因为爱喜结连理;
因为爱买了共同喜欢的一款车;
一起凑钱买了讨论几个日夜决定的房子;
现在怎么可能因为仅仅是因为对一个小女孩儿的好感,一个是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就放弃掉那么多?
同样的一份东西阿,吃到第二份就难免变味了。
我当时听完特别感动。
因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判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而是看他在特殊情况下,最后是否会怎样做。
能克制并约束自我行为的人,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心智成熟”的人。
我还遗憾的是——
一直以来,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那种被人坚定选择的感觉,就像是,他只是刚好需要,而我只是刚好就在。
是啊。
就算是「一见钟情」的感情,也总有荷尔蒙消退、短暂冷却的时候,但倘若有一方觉得极度寂寞空虚,而这时候再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难道就一定要「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吗?
那样不过是,在重复你和旧人的种种——
当你和新人重新经历牵手、拥抱、接吻,甚至更进一步的关系时会惊讶地发现:
整座城市里到处充斥着旧时回忆。
这条街,你跟他一起走过;
这家凉粉店,你跟他一起吃过;
这个乞丐,你跟他一起给过钱。
这一切,也不过是昔日的浮光掠影,你和又一个人再经历一遍。
可你忘了,当初你和她结婚的心并没有说谎,现如今你想“见异思迁”,想和所谓的“今生挚爱”在一起,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罢了。
俗话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任何以无耻情欲开头的感情,最终也会以无耻情欲结束。
不会太长远的。
——
微博@龚莞婷的莞
公众号:龚莞婷(ID:gwt961228)同名知乎专栏已开通
新书《孤独患者拯救指南》,当当、淘宝、京东、亚马逊均火热发售中。
签名版:http://product.m.dangdang.com/25181202.html?t=1511776916
我不是针对其他答主本人,我只是说以上的所有高票答案,基本没有切到要害。
这个问题我看了就手贱手痒
胸中有一股洪荒之力要喷薄而出让我不得不答。
高票答案讲了很多具体的事件,也讲了一些心理学领域高大上的概念和理论,举了很多因为离婚造成巨大生活困境和伤害的例子,也用非常感性的语言描述了婚姻爱情的理想状态,讲了老一辈的故事自己身上的故事,也抖了机灵,也泄了愤。
但是这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是一个当事人,我看到了这些答案,我发现和我的情况有如此诸多的不同,我不知道该相信谁,也不知道这些答案用在我身上是否适合,我还是混乱的一塌糊涂。
那么我的答案,将用非常理性的分析方式从人性和人生的角度去深刻地探讨这一问题的根本,并将只采用男性视角。
简答:
婚内遇到『真爱』而起了离婚念头的人,你的人生已经失控。你需要的不是对于婚姻爱情的评估,你需要的是对人生的全面审核。
我不能简单粗暴地分类告诉你什么情况改离婚什么情况不该离婚,
我想从更本质的角度,从人生规划人生成长的角度来谈一谈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详答:
核心概念:
1.人生观与约束条件
2.人的真正成长是战胜人性之恶
3.真正长久的婚姻需要两人在彼此认同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帮助,共同增长『智慧』
----------------------------------------------------------------------------
婚姻爱情问题,无非是人生观指导下的婚姻观问题。
1.你想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决定了你需要一个怎样的伴侣。
2.而你在适婚年龄阶段(22-30)之间的人生观,往往决定了你的将认同怎样的伴侣。
3.而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活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之下。
这个『约束条件』,又有着内部和外部的区别。
内条件:自己的智慧,见识,能力
外条件:财富水平,社会地位等
然后:
二十多岁的时候,见识少,智慧浅, 财富缺,父母是权威,社会主流是向导。
基于这些约束条件,我们会产生一个最优化的人生追求,最适合当下的妥协结果
比如:
1.你不得不要一个循规蹈矩的稳定人生,那你就会想要有个能够照顾老小的顾家的妻子,
那么你必然就把相貌,才华,上进心,趣味性等要求往后放。
2.你特别渴望一个事业成功,如同Underwood夫妇一般的人生,那么你需要一个聪明,能干,外形出众,忠诚的妻子,而照料家庭的能力和意愿,陪伴你的时间,你都可以牺牲掉。
3.如果你仅仅是寂寞如雪,希望有个人陪着自己,当自己的听众,垃圾桶,然后默默地在心灵上给予支持就够了,那么共同语言,忠诚的重要性则会大大超过外貌,才华,上进心。
4.如果你只是为了父母之命,家族利益而成婚,那么只要能让父母满意,家族和谐,这个妻子身上的所有特点只要刚刚满足你的下限即可。
----------------------------------------------------------------------------
那么看起来一切很理想,那为什么结了婚又要反悔呢?
因为约束条件变了呀,
最常见的,
Case1 :清贫夫妇白手起家之后丈夫抛弃妻子。
a.当初在一起,想到了自己也许会发达,没想到自己能这么有钱,也没想到自己原来会这么在意女子的外貌——这是内条件的作用;
b.当除在一起,一穷二白,两个人相依为命,父母借钱买了房,发妻肯嫁给自己已经很开心了,哪里有什么不满——这是外条件的作用
所以结果就是,
内条件没变——还是那个想要更有钱,想要更多欲望满足的灵魂,那个在清贫时会去妥协,回去勉强结婚的人;
但是外条件变了——有了财富,有了地位,身边就有了各种想走捷径的年轻貌美的女性。
所以这句话说得不对:男人有钱就变坏——
那是你男人本来就坏,只是以前没条件没机会,现在有条件了,就干了坏事儿。
Case 2: 事业成功之后的丈夫,还想要一个『温柔可人』『善解人意』的软妹子。
a. 当初在一起,心里想着全是做事业,做理想,缺少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儿女私情被有意无意的无视了——这是内在约束
b. 做事业,大家都懂,优秀的人是最缺的,身边有一个能干出众的妻子,当然再好不过——这是外部条件
后来男人事业有成,妻子也身居高位。
心满意足回头一看,哎呀我的人生好像少了一点『女性的气息』。
Case3: 单纯无知,胸无大志,适婚年龄,父母之命
a. 当初在一起,也就是想顺着父母的意思,随便过普通日子,心里也没什么多的想法,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没有什么跟异性相处的经验,更不知道夫妻应该有什么『共同语言』——这是内在
b. 因为一路上成绩平平,业绩平平,放在人海里默默无闻的一个人,身边自然也不至于招蜂引蝶,也没有什么狐朋狗友,整体财富水平和社会地位很普通——这是外在条件
后来在漫长的,没有波澜的无聊人生中,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走入了某个圈子,在某个兴趣去圈子里认识了『有共同语言』的妹子。结局就呵呵哒了。
---------------------------------------------------------------------
当你的智慧无法支撑起你的财富和地位——比如昨天某明星婚礼上的那一幕幕直男癌晚期的行径。
当你的智慧无法认清自己灵魂的真正需求——比如某些企业家有着同样优秀的妻子,功成名就之后却要去寻找温柔乡
当你的智慧没有对人生的基本认知——比如很多普普通通的婚内出轨事件——打个网游,就能网恋出轨。
----------------------------------------------------------------------------------------
回到本文的开头,你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是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还是随波逐流?
如果要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是更关注外在条件的变化,还是更注重内在的提高?
是用外在财富水平的增长来判断自己的变化,还是时刻关注自己的初心?
所有人都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从上学开始,
是为了人身安全完成家长老师的任务,
还是为了好胜心不得不去拼,
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毫无退路地去学习?
还是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去追求?
同理
面对人生,
有人是为了人身安全而不得不去创造一些价值一些财富让自己能够好歹地苟活,
有人为了比周围人过得更好而去竞争,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努力打拼,
有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不顾一切
哈哈哈哈哈,我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外条件的表现——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
不信请看下面的问题:
1.当你苟活的时候,你愿意放下手中的鼠标,把游戏关掉,结束混日子的工作,承认自己的懒惰和懦弱,去看书,去社交,去健身,去面对竞争,去提高吗????
2.当你拼命竞争的时候,你愿意放下心中的好胜心,承认自己的贪婪和自大,去感恩亲人,去陪伴爱人,去审视膨胀的自我,去变得谦卑温和吗???
3.当你为了改变命运而拼命的时候,你愿意放下心中的自卑和不安,承认自己的狭隘和自私,去理解他人,去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去看看更多的人生可能吗???
很多人,甚至大多数人,他们并不能做到。
他们只是在在自己人生的惯性上『坦然地』『问心无愧』地看着自己的外条件的不断变好。
就满意了
苟活者用"人生到头都是空"来自我安慰
事业狂用"运筹帷幄其乐无穷"来掩饰家庭问题,
凤凰男用不断增长的财富数字来获得安全感
然而他们中并没有人真正直面过自己的『内条件』,
没有人去审视自己人性的善与恶!
没有人去审视自己人性的善与恶!
没有人去审视自己人性的善与恶!
最重要的部分说三遍!
没有人把自己的内在成长,
内在变化看得比『外条件』的变化或稳定更重要。
————————就更别去真正重视过自己的婚姻,自己的爱情,自己的伴侣。
然后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终于有一天这样的人生过不下去了,
苟活者找到了追求;
事业狂把身体拼到了尽头;
凤凰男终于走进了新的阶层。
完蛋,自己现在的妻子,自己突然就受不了了。
这个问题,非常非常普遍,在90后身上,变成了从校园象牙塔迈入社会的那一步,众多情侣分手的问题:
明明那么爱,为什么说不爱就不爱了? - 木西AlexanDENG 的回答如出一辙。没有面对人性的人生,必然顺着惯性前进,也就必然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而婚姻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生目标的虚无化,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因为一些原因接触了不少中年信佛,甚至信一些稀奇古怪教派的老板们,
究其根本,无非是到了无人之境才发现自己还是当年的中二少年,所有的成长都是技能点的增长,所有的财富都是装备的提升,自己还是那个不知道自己这辈子图个啥的少年。
------------------------------------------------------------------------------------------------
其实,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
但这句话一直被误读
他们告诉我们,人要战胜自己,是通过:
『自己的成绩一次一次比自己好,自己的工作一次比一次好,自己的财富一年比一年多。』
来提现的———大谬
这无非是给这个病态竞争的社会中的弱者一个心理安抚的理由,这句话又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人要不断在战胜自己,
【指的是战胜自己的人性之恶,是战胜七宗罪,战胜贪嗔痴】
反而人在社会上取得财富和地位,
有时候靠人性之善,有时候还更靠人性之恶——比谁更很毒,比谁更无情,比谁更残酷。
(所以一部分靠着人性之恶取得财富地位的人到了中年之后一回顾人生就发现不对头了)
回到人生观的问题上来:
如果我们的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就是不断取得社会地位和财富,那么势必要缘木求鱼。
但是反过来是不是我们就要出家就要皈依一门心思修道法去解决自己的人性之恶呢?
当然不是。这两者是一个原因和结果,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我们在不断取得社会财富的过程当中,
可以通过经常反省自己有没有太过懒惰,
对可以改进的工作熟视无睹?
追问自己有没有太过贪婪,把给合作方的利益压到底线?
追问自己有没有太过懦弱,对着明显的违法行为妥协退让?
如果自己一再顺从自己内心的恶,哪怕财富再增长,地位再提高,到头来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赤子,并没有的智慧精进。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婚姻自然就会出问题。
因为没有成长,你不成长,或者两个人都没有成长,外部条件越好,遇到的姑娘越多,崩溃的越快。
当初的约束条件一旦消失,你的内在条件无法支配你的新的外在条件
该来的就一定会来。
-------------------------------------------------------------------
怎么破?唯有勇气与真诚才是破解之道。让内在的约束条件与外在约束条件一同增长:
面对自己的勇气,承认自己的贪欲,承认自己的懦弱,承认自己人性之恶的勇气
面对自己的真诚,不再掩饰,不再装逼,不再找借口,诚心诚意想要改变的真诚。
具体遇到了执行的困难,我想这篇文章也许有用:
为什么「道理都懂,可执行力差」的现象如此普遍? - 木西AlexanDENG 的回答--------------------------------------------------------------------------
那么理想中的万古长青且美好幸福的婚姻应当是怎样的???
周国平有句话还是说的不错:
健康和健康都是相似的
病态和病态则各有不同。
所以只有把最核心的几步都保证了的夫妇才能够拥有长久美满的婚姻:
两个人都勇敢真诚地面对彼此,面对自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注重『内在成长』,关注『智慧的进步』,共同战胜自己身上的人性之恶,方得始终,别无他法。
在我减肥期间,我往往会保持一段单调甚至深居简出的生活,主动离蛋糕店、烧烤摊、聚餐会这些远远的,避免接触任何会引诱我吃东西的场合。
很佩服有些妹子意志力很强,可以直面诱惑;比如照常去Party然后强制自己只能喝白水吃沙拉,饿肚子的半夜照常经过麻辣烫烤串店然后强制自己目不斜视。
我觉得自己没她们厉害,总是看见美食,就忍不住会想吃。所以我只能一开始就躲得远远的,不让自己接触到诱惑,避免考验自己。
类似的,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已经结婚但又遇到另一个一生所爱,该怎么办”的问题。我觉得无法回答,因为我从不让自己陷入这种选择。
作为一个女生,除了男朋友以外,确实会遇到其他优秀有魅力的男人,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会一开始就离感觉有点微妙的异性朋友远一点,说话有意无意地谈到我男票这个我男票那个,让对方心里有数,对自己也是种提醒;如果遇到非常投缘、想发展成好朋友的异性,我会早早就让男票跟他互相认识,大家形成一个共同而透明的圈子,省得将来猜忌和误会。这样一来,我根本就没机会发展跟另一个男人的亲密关系,更无法达到完全沦陷、觉得他是“另一个真爱”的地步。恋爱期间我就觉得这是为对方应尽的责任,何况在婚姻这么严肃、涉及法律和家庭的承诺里。
指望一个人娇女投怀、红袖添香,依然心念发妻、坐怀不乱;或者在两个所谓真爱里选一个真爱,那都是脆弱的。事情一旦到了这一步,已经就免不了痛苦、遗憾、残忍、辜负了…… 别试图考验自己面对诱惑的底线,而是一开始就别给自己陷入诱惑的机会。
我们都是有弱点的普通人,所以这可能是保护心爱东西的最好方式吧(⁎⁍̴̛ᴗ⁍̴̛⁎)
———
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也是毛小毛,头像是同一只粉红色的猪。一个读书写字交朋友的地方,不盈利,感谢关注^_^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189 4603/answer/54520465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http:// finance.harvard.edu/fil es/fad/files/harvard_ar_11_12016_final.pdf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
2016年2月21日更新:
感谢点赞的各位和评论区的汉子们!正好这两天我家那位把他的三角铁拿回来了,于是就拍张照在这里作为补充吧。他的主项并不是交响乐,比他装备NB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这里面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三角铁、槌和夹子。
三角铁有两个,分别为4 inch和6 inch的。其实一般交响乐用6 inch的就够了,4 inch的用在一些现代音乐作品中。这俩三角铁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你可以看到表面那些不光滑的部分,都是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坑,所以每一个不同位置的音色都不一样。
槌有十几根,有金色有银色有粗有细形状各异的那端是用来敲击的,按乐曲的情绪和强弱记号来选择不同的槌演奏,声音也不尽相同。
那俩夹子是自己搞来的,用钓鱼线将三角铁挂在夹子上进行演奏。夹子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手持演奏时减少对绳子的控制,从而尽量避免对三角铁震动的干扰;其二是可以将三角铁夹在谱台或者别的什么上面,从而可以双手进行演奏,在快速乐章中可以更好的保证效果。
---------------------------------------
以下为原答案:
看到还没人具体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所知道的好了。以下基本适用于大部分正规编制的交响乐团(主要是美国),越好的团越难越严苛。
信息来源:美国一线音乐学院教师以及他们的盆友口述(很多乐手都兼任教职啊)
1. 背景知识
在交响乐团中,广义的打击乐其实是分为定音鼓和打击乐,这两者其实大致可以看作不同的声部,不管是编制、招聘,甚至是在演员表名字的写法和位置,都相对独立。
定音鼓:顶级乐团中的定音鼓是不兼任其他任何打击乐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每首曲子都演奏且只演奏定音鼓。当然,混迹学生乐团多年的我,表示啥跟啥没一起打过啊 =3=
打击乐:其他的都算在这里。每个人每首曲子的分工都可能不同,一首曲子同时演奏数种乐器是常见的,分工一般由打击乐首席决定。善良的作曲家会把可以由一个人演奏的声部放在一张分谱上。
打击乐大致可以分两类——
旋律类:木琴,钢片琴,管钟,马林巴,颤音琴 (后两种为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但不常使用在交响乐作品中,故列在最后)
非旋律类:小鼓,大鼓,镲,三角铁,铃鼓,音树,沙锤,响板/棒,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意
大概情况就是如此,如大家所说,其实并没有所谓“专门敲三角铁”的人,但要是因为你三角铁敲得好,老让你敲,那就另说了。由于打击乐声部一人身兼多职,排练演出还是挺忙的!_(:3」∠)_
2. 顶级乐团面试
因为三角铁的演奏者属于打击乐声部,所以其实就是讲讲顶级乐团中打击乐声部的面试吧。当乐团有空缺时,通过各种渠道贴出招聘。招聘启示与其他工作无异,只是多出来一个repertoire list,也就是交响乐片断列表,一般涵盖所有常用乐器。
招聘流程:跟普通工作一样,求职者们将简历连同录有演奏指定交响乐片断的录像(DVD或其它形式)提交至应聘乐团,乐团进行审核和考量后决定final list进行实地面试(Audition),一般4人,最后择优录取。录取人数一般为0~1人。
面试(Audition)内容:上文说到了要考交响乐片断,组成一般是小鼓,大鼓,镲,三角铁,铃鼓,键盘类木琴和钢片琴至少有一个。曲目选择范围很广,比较经典的有肖七,肖十的小鼓,火鸟的木琴,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柴四的镲,勃拉姆斯四的三角铁,狂欢节序曲的铃鼓等等。
除去交响乐片断,有些交响乐团会有一个键盘乐器solo的曲目要求,一般为马林巴,曲目难度较低(相比独奏,但打好也不那么容易),通常是巴赫(大无或者小无)。
另外,一些基本功也可能是考量内容,例如小鼓渐强渐弱长滚奏、各种乐器的视奏等。
需要一提的是,寄录像阶段的片断和最后面试的片断可能会是两个list,面试的list通常一种乐器有好几个片断,供评委选择,录像的list更为简短(毕竟要看好几百份)。
谁是评委:一个职位,寄来的录像带成百上千,假如你实力运气都非常爆棚的成功进入了最终实地面试的final four,你会面对谁呢?评委一般5人左右,其中三人是基本固定的:乐团指挥、乐团首席(小提琴)以及打击乐首席。另外两人可能在打击乐副首席、定音鼓、木管首席、铜管首席等人之间产生。也就是说,评委里面真正的行家只有2人左右。
评审及结果:什么样才能面试成功?这个问题我跟别人讨论过无数次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在其他工作的求职过程中,我们常说,最重要的是适合。放在这里,我觉得也是非常正确的。
相信我,顶级乐团的招聘到了final four,演奏水平上基本都是神级,那挑的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合适二字。面试其它工作是,这个合适可能体现在性格谈吐、沟通技巧、价格观、甚至是眼缘上面,在交响乐团面试里,可能就体现在音乐处理、用槌的方式和偏好、甚至音色、速度、音量上面。评委中的大部分人,由于对打击乐的技术不是非常了解,评判的也多半是“此人是不是适合在我们乐团中演奏”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跟乐团的风格以及个人的偏好关系太大,实在无法一言以蔽之。
为了达到这个“合适”,通常的做法是去找你要面试的团的首席上小课。除去提前认识认识扯扯家常这些隐性的好处,最重要的是让你了解你要面试的这家乐团的风格,从而对症下药。
至于结果,我上面提到过录取人数为0~1人——没错,很多时候招聘进行了几个月,最后一个人都不会录取。为啥呢?没找到完全合适的呗。说到这个,必须得提一提顶级乐团的待遇:高薪(100K+)、稳定(混到拿tenure之后无法被炒)、轻松(每周工作20~25小时左右,每年8周以上带薪年假)。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招人的时候无比谨慎,非最好最适合的绝对不要,并且绝对不会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打击乐空缺。至于空缺,少一个打击乐是要紧事吗?并不是。大量浪漫时期以前的交响乐作品,只有定音鼓,甚至连定音鼓都没有。虽然美国乐团喜欢演浪漫时期之后的作品以及现代音乐,但是在选曲上面做做功课,抵消少一个打击乐的影响,撑个一年半载甚至更久根本不是问题。
3. 一名致力于投身交响乐团打击乐声部的年轻人的生存及升迁之路
作为一名打击乐手,可选择的道路有很多,进交响乐团是其中的一条。这条路的理想路径是:专攻交响乐的打击乐演奏硕士甚至是博士毕业 ——〉小乐团打击乐手 ——〉二线交响乐团(如SF,Honolulu)打击乐手 ——〉五大团打击乐手。能跳过任意一环都是生命的奇迹,可以买彩票!
乐团之间的跳槽,纯靠投简历寄录像去面试成功的,大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很多都是靠推荐,或是一些其它的机会。这就是一个靠关系的世界啊,到哪儿都一样!顶级团的指挥(其实一般也是乐团的music director),也会跑去看其他团的演出,发掘一些好的乐手,推荐到自己的团来面试。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保证你进入到实地面试环节,能不能拿下还是要真刀真枪的干掉你的对手,打服对面的评委。
混进了团里,就一个字——熬!熬够了年资拿到tenure,不用担心丢工作。想要团内晋升,只有等待。等啥?你前面那个人的退休或者跳槽,这件事,等个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常有。
我好像跑题跑得有点远…… 马上就回来!
4. 三角铁也有春天
如果你要问,看来三角铁一点也不重要,那三角铁到底能不能成就大师?我要响亮干脆地回答一声:能!
Alan Abel —— 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乐器制造家。曾任美国五大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打击乐副首席,执教于Temple University,于1998年入选打击乐名人堂(PAS Hall of Fame)。他所制造的三角铁已经成为他的标志,纯净、清亮的音色让他的三角铁成为了专业领域里最受欢迎的产品。他的学生基本上都走得是进交响乐团这条路,并且有种自带光环之感。
这里引用他入选名人堂时候的一句评语吧:
Many percussionists have a connection to Abel through one of their instruments: the triangle.
然后,在现代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三角铁也不只是一种交响乐团中的色彩乐器了。各种你能或者不能欣赏的作品中,三角铁的用处已经超越了三角铁本来的范畴。有个作品叫Three Angels, 是由三名演奏者,每人三个不同尺寸的三角铁,一共九个三角铁来演奏的。好不好听我就不评价了,毕竟作曲家是个可爱的老头,长相和穿着都像圣诞老人~ ƪ(‾ε‾“)ʃƪ(‾ε‾“)ʃƪ(‾ε‾“)ʃ
说到底,三角铁这件事,没那么玄乎,也没那么简单。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能看完的我敬你是条汉子!
...
和上海这种“人性化”管理方式一对比,就能发现北京街道办在处理拜耳女时的操作是多么值得“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拜耳女并不是一直这么蛮横,在基层民警上门进行“亲切而友好”的沟通之后,马上拜耳女就很听话的居家隔离。与这位上海女婿相比,拜耳女一家不仅不需要到亲戚家借住,给她留下空间,也不需要基层社区人员反复劝说,而是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听从民警的劝诫,完全按照中国疫情防控管理办法进行自我隔离。
因此啊,北京街道办可长点心吧!你们怎么能宣传自己和拜耳女这种剧烈的冲突方式呢?这种事情,说出去,谁脸上都不好看。
你要分成三个阶段这么宣传:
据悉,跨国集团拜耳公司某高管,在进入我社区之后,对于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式并不了解,与基层工作人员产生了误会。但是,在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及当地民警上门亲切友好沟通之后,该归国人士迅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向基层工作人员表达了歉意,并且表示自己将严格按照国内疫情防控管理办法进行自我隔离。
然后,再让拜耳女去Facebook上就这段经历,发一个感谢致辞,最后再夸一下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以及人性化管理。
这是第一阶段,跨国集团、外籍华人、误会、道歉、Facebook,这些闪光点都有了,这妥妥就是一个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经典成功案例啊!找几个社区笔杆子,花团锦簇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往上级部门一报,这都是亮闪闪的政绩啊!
你以为这就完了?肯定没有啊!这么好的新闻素材必须要整成连续剧啊!
在拜耳女居家隔离期结束之后,拜耳女火速做一面锦旗,送到社区,并且再带着口罩和当初那位与自己产生误会的工作人员热情拥抱!
快门唰唰唰那么几闪,一篇感人至深、体现社区工作人员人性化服务的文章就这么出来了,这都疫情防控期间难得的亮点啊!
你以为就此结束了?必然不行啊!这么好的素材,一定要利用到极致!
疫情结束后。让拜耳女联系一下拜耳中国公司,社区在和那边沟通一下,我相信,拜耳中国但凡脑子不出问题,都会很乐意派一个人以公司前来社区露个面,再邀请点媒体,双方握个手,拥个抱,这就是一篇非常具有正能量宣传意义的事件啊!此次疫情结束后,吸引外资一定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以此事为契机,拼命的向“营造良好经商环境”上靠。亮点也有,也符合大环境,这个素材实在太完美了!
可惜,北京人还是太直爽了,不服就干、生死看淡,把这么好的一系列素材,完美的转化为了归国人员与社区冲突这种上上下下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北京这个街道办啊,可长点心吧!
你手中的宣传之笔可是能生白骨、活死人,颠倒乾坤、转黑为白的利器啊!
(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