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过水利厅的朋友,他说除非能直接河海联运,否则内河水运对河南乃至华北的意义并不大,不如浇地。因为煤炭,建材,粮食,铁矿这些适合内河水运的东西本地都不缺。真正缺的石油,天然气和水,又不是适合水运的货物。
所谓:“我们疏通黄河,然后运沙子吗”?
总得来说就是华北适合水运的物产都比较丰富,搞水运的投入大,收益低,意义不大,不如浇地。
天鲲号是重型自航绞吸船,有重型就有中型和小型。
自航或非自航的绞吸挖沙船是用途很广的工程船舶,比如用于内河、湖泊、沿海港口的疏浚,改善航道,降低洪灾风险,增加河港和海港港区的水深等等。
中型和小型绞吸挖沙船吃水浅,航行转向灵活,国内河海工程一直在使用,包括黄河也曾有绞吸挖沙船进行过作业。但现在的黄河因为含沙量降低并且径流量也在降,早就不是中原祸害了。其实黄河沿岸省份还希望黄河水多一点呢。所以黄河大约在10年前挖沙清理过一波之后,到现在还不怎么需要大折腾。
说到国产自航绞吸船,还得再讲个事。2000年前后,由于国内河海工程骤增,绞吸船舶的需求量也猛然增大。国字号的几个船舶和工程集团就制定了一个海上工程船舶的研制建造方略,上呈领导审阅。他看了之后,批示的主要精神是:国有企业要把自身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国字号就要做大的,先进的,高难度的。把重点放在重型绞吸船的研制上。将来一定有用,目光要放长远。
在这个战略方针的指挥下,我国国字号专攻重型绞吸船,轻型和中型交给了民企。从02年开始,先是部分购买欧洲专利,在此基础上消化技术、自行研制改进,性能一次次突破极限,船舶的吨位也水涨船高,最后诞生了天鲸、天鲲这样的海上巨无霸,也成了我国海洋战略实施的关键武器。
哇~~~原来好多小伙伴喜欢这个回答,大家都惊奇于黄河末端流量为何这么小、黄河河道究竟有多窄、动辄好几千米宽的黄河大堤内侧除了窄窄的黄河河道还有什么、为什么黄河流经的最末端地区不能自由抽取利用宝贵的黄河水而使其白白流入大海、黄河入海的“黄蓝交汇”奇观是怎么一回事、黄河一年究竟能淤积多少新土地等有趣问题。将这些有趣问题与原回答进行了融合更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坐标山东东营垦利,就是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县区。曾经工作于“黄河尾闾第一镇”——黄河口镇,就是黄河流向大海的最后一个乡镇,万里黄河流经9省在这里汇入渤海。
因家在城区,之前在黄河口镇工作时单位离家挺远的(约50公里),其中要在黄河大堤上开车走30公里,也就是说每天光在黄河大堤上就要来回60公里,恩,每年要在黄河大堤上行驶10000多公里~~~
上面是某次中午加班后回家路上随手拍的黄河大堤,虽然已春分,但还是萧索的景象。
上面是春天生机盎然时的黄河大堤。春天傍晚下班路上拍摄
上面是秋天落叶时节的黄河大堤。秋天早晨上班路上拍摄
历史上,出于取水便捷等目的,群众们临水而居,沿着黄河河道形成村落。随着近几十年来治黄工作的大力推进,黄河大堤内侧的村庄纷纷外迁,却多紧贴黄河大堤外侧积土成台,沿着大堤这条线错落成村,是为“房台村”,诸多村庄成为了黄河大堤这条项链上的颗颗珍珠。也因如此,黄河大堤成了沟通各个村庄的交通要道,特别是近年来民生工程的推进,黄河大堤铺上了柏油路,不但被周围群众所用,更是由于路况好、车辆较少而成为了连接城区和乡镇的城市外环“快速路”。我之前在黄河口镇工作时之所以走黄河大堤来通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言归正传。个人觉得,用天鲲号为黄河清淤确实是一个脑洞大开的巧妙主意。只是,考虑到黄河下游流量极小、黄河下游实际有水的河道极窄、两侧黄河大堤之间的距离(即黄河预留河道)极宽、黄河大堤两侧村庄特别密集等诸多原因,用天鲲号为黄河清淤不是一个经济可行的好主意。
这张是回家路上站在黄河大堤上拍的照片,不远处那条极窄的灰白色条带就是黄河~~~约莫着也就几十米宽,水流极缓,不用说和长江相比,就连长江的诸多支流也远远不及,和本地的很多普通河流差不多宽,几百方每秒的流量是常态,很多外地人看到黄河的本尊,都惊讶道“这连雨水充沛时节南方一条大点的小溪都不如啊!”,也就是独特的黄色水流还在证明着这条“小溪”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河。
下面是从中国政府网上得到的主要河流简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除了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之外,流量前十五名的河流中有12条均为南方河流。黄河排名第16,未能挤进前十五名!
下面是2019年2月2日黄河水情日报。
一是北方气候干旱原因导致黄河径流量本就不大;二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导致其他水系无法汇入;三是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大量取水。
上图展示的是中国气候类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北方降水远远少于南方,黄河流经的地区依先后分别为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天生不具备大水量的自然条件。
下游悬河问题也是重要因素。黄河的上游、中游河段汇入支流众多;但自河南郑州桃花峪开始的786公里长的下游河段,汇入支流极少,且由于长期淤积成为举世闻名的悬河。 而北方地区降水量很小,特别是华北地区更是极度缺水。黄河到了下游,河床高悬于当地地平面以上,当地的其它水系无法汇入,只剩单独的一根黄河干流蜿蜒流过。所经各地只抽取黄河水而不向黄河贡献水,也就是说整个下游地区,黄河水只减不增,到了最后只剩下188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也就不稀奇了。
其实,黄河在上个世纪七十、八十、九十年代经常断流。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1997年,断流达226天,为历时最长的断流。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条就是,沿岸缺水的各地大量抽取黄河水使用,无论是灌溉、饮用还是景观用水,大量的抽取导致黄河径流迅速下降,严重时甚至在河南省就已经断流了,黄河水根本进不了山东。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小浪底枢纽工程的使用,以及黄河用水监管的加强,各地抽取黄河水愈发管理规范化、取水指标化,黄河断流现象停止。但是,黄河虽未断流,但到入海时,流量却已极小,几十米宽的实际河道、几百方每秒的流速,让人站在黄河下游河道边,面对有限的黄河水时,难以想象出李白诗中所写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
所以,莫怪黄河水量小,这有限的水量已是在科学合理调度、大型水利工程辅助的努力呵护之下的宝贵成果。
基于黄河下游水量小的因素,黄河无论如何清淤,下游也难以成为通航大船的交通大动脉。
下面是黄河下游河心沙洲现象的卫星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灰白色的均为黄河河槽中的沙洲,被割裂到支离破碎的青白色区域才是黄河实际流过的区域。支离破碎的河道,难以测量黄河究竟有多宽,但是枯水期黄河极窄的宽度很容易令人产生眼前几近枯萎的“小溪”怎么可能是黄河的疑问。
那么,黄河两侧大堤之间动辄数千米,都预留给了黄河水,而黄河的实际河道仅有几十米宽,为何?都是因为黄河水量太小啊!淤泥清理的再好,水量不足也是无可奈何。并且,黄河实际河道扩展地越宽、流速越慢,黄河越容易淤积,因此,黄河河道不能够任意拓宽,河道过宽对黄河而言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好事。几百方每秒的流量,能承载多大的船,发挥多大的通航作用呢?
上图是随便找的几个房台村的位置图,可以看出,房台村在黄河大堤外侧,紧邻着黄河大堤。
上图是房台村的旧貌,窄窄的胡同,斑驳的土墙,是不是很有年代感呢?
上图是部分房台村迁村并点改造之后的社区,与老房台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图是站在黄河大堤上拍摄的非房台村。可以看到,黄河大堤南侧两三百米就是红瓦成排的村庄。
黄河大堤旁边村庄林立,导致黄河里面抽取的大量泥沙无法就近在大堤外存放。黄河大堤外侧除了村庄就是农田,黄河当中抽取的泥沙既不能覆盖破坏村庄,也不能覆盖压毁良田,那么,黄河中抽取的泥沙往哪里存放、往哪里堆积呢?显然,这样大规模抽取出来的泥沙无处可放。基于黄河大堤外侧村庄密集、农田密布的原因,大规模的黄河泥沙外运难以低成本实现。
淤背固堤,是清康熙年间靳辅提出的加固黄河堤防的方法之一。所谓淤背区,是治理黄河的一种措施,将河道内的泥沙,运用机械冲吸,借助水流作用,通过管道输送到黄河大堤背侧规定宽度内,沉积而形成的依附大堤的带状土方区域。下游黄河堤防淤背宽度100米。
上面两张图中第一张是横跨黄河大堤的管道,第二张是大堤南侧已经拆除的管道,这些都是淤背固堤工程的设备。某次加班后下班路上拍摄
随着淤背固堤工程的逐年增多,淤背区面积越来越大,怎样开发利用呢?目前,相对简便可行的操作主要是种树吧!
上图是黄河大堤外侧的树林,可以看出,这树林所在的几十米的范围已经和大堤近乎等高,而树林南侧(位于图片上远处,看不明显)才有阶梯似的下降,即回到地平面。也就是说,整个树林的范围都是黄河淤背区的范围。淤背固堤工程是黄河大堤上常能看到的操作,将黄河的淤泥抽取出来,紧贴着黄河大堤外侧淤积,既不影响附近村庄,又紧贴大堤垒土保护了大堤。
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网站显示,
在黄河下游地区:桃花峪~高村河段长206.5公里,两岸一般堤距5~14公里,最宽达20公里;高村至陶城铺河段,长165公里,堤距1.5~8.5公里;陶城铺至利津河段,长310多公里,堤距0.4~5公里。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到,黄河大堤动辄好几千米宽,可是黄河实际河道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黄河大堤并不是黄河实际河道的边界,黄河实际河道边界在黄河大堤内侧很远的地方,是守护黄河的屏障,即站在黄河大堤上并不一定能看见黄河,黄河也许还在黄河大堤往里好几公里处。因此,广袤的黄河大堤内侧除了窄窄的黄河河道,主要的就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黄河大堤内侧取水极其便利,土地平整度高,土壤肥沃,适宜耕种,因此大堤内侧多为农田。下面的卫星图非常清晰的展示了这个场景。
从上图可以看到,南北两侧存在着密集的村庄。黄河南侧村庄的北边缘、黄河北侧村庄的南边缘均为非常明显的分割线,而这两个分割线就是南北两侧的黄河大堤!从图上我们能够看到,黄河大堤的内侧,除了中间的黄河之外,均为大片大片的农田。这些农田在黄河末端统称为黄河滩区耕地。
自著名的“八七分水”方案实施以来,沿黄各省用水分配日益指标化,水资源不是想用就能抽取,而是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分配,守着滚滚黄河水而不能取用现象很正常,黄河流经某地区与该地区是严重缺水地区并不矛盾。
下面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的《2019年3月份黄河水量调度方案》中黄河干流水量调度方案:
根据2019年3月份黄河可供耗水量及各省(区)用水计划建议,黄河干流河段耗水量分配如下:青海0.19亿立方米,甘肃1.04亿立方米,宁夏0.03亿立方米,内蒙古0.08亿立方米,山西2.42亿立方米,陕西0.87亿立方米,河南4.85亿立方米,山东15.13亿立方米,河北0.51亿立方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其水量太小了,而沿黄各地用水缺口巨大,怎么办?靠的就是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各省按照自己获得的用水分配指标逐级分配到各市、县区、乡镇,各地依据所分配的用水指标向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申请用水并缴纳水资源费,通俗点说就是需要拿着用水指标申请购买黄河水。是的,黄河水不是无偿使用的,是需要花钱的。并且,只有有了分配指标才有花钱购买黄河水的资格!
当一个地区的用水分配指标用尽了,即使眼前的黄河水滚滚东流,其也不再具有购水资格。万里黄河沿岸9省一视同仁、严格规范,并不能够因为所谓“黄河水白白流入大海”而单独让某地打破规定自行取水。
此外,所谓“黄河水白白流入大海”的说法也并不成立。
因为我们都知道,黄河入海口所在的区域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 82700公顷,潮间带面积38250公顷,低潮时负3米浅海面积32050公顷。
黄河水沙资源是黄河口湿地赖以生存的根本。当黄河来水量充沛时,携带的大量泥沙补充被侵蚀的海岸,河水为湿地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对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良性促进。而受历史上黄河断流的影响,自然保护区内湿地淡水资源曾一度严重不足,上世纪90年代,在9年时间内有900天断流,平均每年断流100天,全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自然保护区河段都处于干涸状态。淡水资源匮乏,打破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导致海岸线蚀退,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向河口三角洲湿地实施生态补水,是解决河口湿地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事实上,黄河水的注入,使河口地区生态得到改善,不仅保障了河口鱼类产卵育幼高峰期的生态用水,植被退化现象也得到遏制,从光板地、碱蓬为主到以芦苇、香蒲为主,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海滩自然植被区。
由于黄河含沙量大,两种不同颜色和密度的水体交汇之处,俯瞰如一条黄蓝相间的飘带,河黄海蓝,泾渭分明,堪称天下奇观。
黄河途经黄土高原,裹挟着大量的泥沙一路向东,汇入渤海。当黄河水最终汇入大海时,产生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以下是几张黄蓝交汇的美图,令人震撼。“黄河入海”也是山东省旅游局推出了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
游“黄河入海”,观“黄蓝交汇”奇观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时候可遇不可求,到了入海口,不一定能看到“黄蓝交汇”奇观。河海交汇美景虽然每天都在黄河入海口上演,但是由于黄河水量等客观因素制约,每年能从黄河乘船出海观赏河海交汇的时机并不多。一般情况下,只有黄河汛期,黄河水量增加,或者调水调沙以后才能看到这一奇景。
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网站显示,
近40年间,黄河年平均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约10亿吨,年平均净造陆面积25~30平方公里(河口淤积扣除三角洲海岸蚀退)。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黄河流域治理成效的显现,黄河流失土壤泥沙已由13亿吨减少为3亿多吨,年造陆面积越来越小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朱显谟先生。他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黄土区土壤及土壤侵蚀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著作等身,成绩卓著。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我国黄河中游泥沙治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其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28字方略”的重大科学意义在于:它以黄土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反映了用科技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思想,是黄土高原脱贫致富的科学依据;同时,这一理论从原始土壤演变过程的形成机制上形成了“土壤水库”学说。 “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思想,既能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潜力,又能从根本上消除地面超渗径流而防止水土流失的危害。
经过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等工程,黄土高原基本变绿,黄河流失土壤泥沙由13亿吨减少为3亿多吨;依据国内外研究黄河流量与泥沙运送量的平衡值为8亿吨来讲,黄河已经变清。
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上图展示的即为清澈的黄河水,景色宜人。
对了,2020年1月7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最后,附上黄河入海“黄蓝交汇”独特景观的视频,欢迎大家到黄河入海口游玩!
“黄河尾闾第一镇”——黄河口镇欢迎您!
“黄蓝交汇”壮丽奇观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3279273456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