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大自然,让世界第一高峰不是k2或安娜普尔纳 Ⅰ,否则会有更多因为世界第一高峰这个称呼而去登山的人们死于滑坠,体力衰竭,冰崩或冰裂缝,也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攀登难度而无法圆梦,甚至被极端组织干掉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同时,也要庆幸珠峰作为第一高峰,有着相对容易的两条常规线路,还要感谢中国队在北坡第二阶梯处修建的金属梯,使得北坡常规路线的难度降低了不少。
大多数人认为因为珠峰海拔高,所以一定难度很高,然而,影响难度的因素并不只限于海拔,其它影响难度的因素有:
1、绝对的技术难度。如陡峭的山壁,各种冰岩混合,没什么手点脚点的难点,超长的线路,对攀登者本身的登山能力有强要求。可以感受一下:
海拔6286的大川口塔,图中的线条即攀登路线,
ogre Ⅱ,6969米,攀登难度极高,2500米的高海拔大岩壁线路,北壁至今无人攀登成功。
这些高难度的山峰还包括迦舒布鲁姆Ⅳ、cerro torre、洛子南壁、幺妹、贡嘎等,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就算是婆缪峰也很难呀。
2、危险程度。这些危险包括冰裂缝的密集和隐藏程度、是否容易冰崩雪崩落石,山体气候是否多变而带来的窗口期长短,而纬度的高低、季节和地质活动是否频繁等也会影响攀登难度,梅里雪山可看做代表之一。
好,我们回到珠峰。珠峰的南北两条传统线路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商业开发,资料丰富,向导对线路极其熟悉,后勤保障也非常到位,这些都大大提升了登顶成功率。但是珠峰有19条登山线路,而其中并不乏高难度线路,如04年俄罗斯队的北壁直上和82年西南壁转西山脊路线。抛开俄罗斯队极其暴力的攀登方式不说,这依然是极高的登山成就。
珠峰攀登路线图,可以直观看出不同线路的难度
那么登珠峰是否就像网上有人说的是件很简单的事?钱给够了夏尔巴就把你抬上去?
放屁。
8000米是个分界线,8000以上看天赋。线路再简单那也是8000以上,对登山者的体力、高海拔耐受程度和登山经验要求依然非常高,老天爷没赏你这碗饭吃就不要强求自己。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同学可以试试这样:50米蛙跳后马上25米折返跑4组再马上俯卧撑50个再波比跳30下。然后8000米走几步差不多就是这个感觉一直持续。
珠峰世界第一的高度所带来的影响力和成熟的商业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可能并不够格的登山者慕名而往,而这也是今年珠峰山难集中爆发的一个因素。之前人们批评为什么登山时看见山难不救援,那是因为自保都困难,根本没法救,救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挂。事实上,海拔超过4500,救援都极其困难。当然,有成功救援的故事,但是只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任何时代都不缺键盘侠)
如何评价珠峰攀登?难也不难。不难是因为它的传统路线相对温和,难的是它依然是座需要敬畏的8000米级巨峰,它具有任何时刻将登山者永远留下的能力。而无论如何,对那些敢于实现自己理想的登山者,不管结局怎样,我始终抱有尊重之心。
---------------分割线-------------------------------------------------
有的同学说,要是修个电梯坐直升机啥的直接上到顶多好,不就当旅游了么?假设科技已经发达到珠峰修电梯或者直升机上顶峰,那么游客得穿着宇航服,否则在接近9000米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因为缺氧然后昏迷然后死亡。那有人问,不是有人无氧登顶么?可是人家长期在高原呆着,血红蛋白和携氧能力比普通游客高多了,普通人一下子上这么高,谁顶得住啊?
第一,有些山峰被禁止攀登,你想登也没法登。比如梅里雪山的卡瓦博格峰,冈仁波齐,不丹王国的贡嘎峰等。
第二,有些山峰不值得人类投入那么多资源去攀登,因为没有性价比。比如大洋洲的山峰,要不是查亚峰有大洋洲第一高峰的头衔,我估计根本没人去登,更何况大洋洲的其他山?路费太特么贵了,当地人又极难沟通,人身安全都很难保障。
第三,世界上真没有「那么多没登上的又值得挑战的高山」。世界上比珠峰更难的高山,也屈指可数。
人类有能力,踏上每一座高山。能在21世纪的今天,还保持「处女山」头衔的,多半是因为,要么被禁,要么不值得投入那么多人类资源去征服。
自王石登上珠峰以后,很多人产生一种想法:只要有钱,就能登顶珠峰。
无论是谁在我面前说「王石是被人抬上珠峰的」,我就会像看傻子一样,直视他/她10秒,直到对方不自在地问「难道不是吗?」
飞机飞行的高度是多少?
短程航线的飞机,一般在6,000米至9,600米高空飞行;长程洲际航线的飞机,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高空飞行。
珠峰有多高?接近9,000米。最厉害的美国黑鹰直升飞机,巅峰飞行高度是7,315米,还得看天气状况。把一个死人抬上或搬下珠峰都难如登天,何况是一个大活人。要不然,珠峰也不会有那么多尸体无人清理了。
登顶珠峰,相当于攀爬到飞机飞行的高度,去到氧气含量只有平原20%~30%地方。用我个人经验形象点解释,平原我呼吸一次,在8,000多米,我戴着氧气瓶要呼吸4-5次。心像擂鼓一样,玩的真是心跳。
尽管现在登顶珠峰,比以前容易了一些,但能登顶的人,论攀登能力,依然是大神级人物,依然是让我佩服的人群。并非是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只要有钱就能登上去。
祭上一张经典大图:喜马拉雅全家福
在14座八千米雪山中,多数登山者认为:No10的安纳普尔纳峰最难,No2的乔戈里峰其次,这两座山峰的攀登难度比珠峰高。
但攀登难度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可以给14座山峰做一个全球公认的难度排名。
因为山峰难度涉及太多考量因素。首先,一座山峰可以开辟多条线路,每条线路又包含不同路段,岩石、冰壁、雪地......如此复杂的登山环境,需要极其详细规范的标准,来精确计算不同地貌的不同难度,再把他们组合起来,才能计算出难度。
目前比较通用的衡量标准有:
1.法国制定的IFAS国际登山难度等级(主要用来评估阿式攀登难度)
2.美国制定的优胜美地系统(主要用来评估攀岩难度)
其实英国,澳大利亚,捷克,挪威,瑞典等都制定过难度系统。国际登联(UIAA)为了统 一难度级别,也制订了一个系统,但应用都不是很广泛。
现在登山者口中说的难度,一般都是指某条线路的难度,而不是笼统地说某座山的难度。
比如我攀登的NO8的马纳斯鲁峰北线,就是一条相对简单的线。而跟我们同时间攀登的日本队,攀登是马纳斯鲁峰南线,难度级别就比我爬的北线高很多。
攀登线路的难度,也许可以用系统公式计算,但每座山峰的死亡率,却没有任何方法提前推算。全球十四座八千米以上的山峰,每一座,都有一长串名字被记录下来。在这份清单里,注明了他们的死亡日期、姓名、国籍和死亡原因。
高原病、雪崩、失踪、滑坠、力竭、被恐怖分子枪杀……意料之中,想象之外的各种死因。
如果大家决定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踏足八千米的生命禁区,请务必先看一眼这份死亡清单。
3D+实景带你了解攀登珠峰的登山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8482939334471680虽然我对自己的攀登能力还有点自信,但我的钱包不给力呀!刚向山友刘永忠要来了下面这个费用清单,因为刘永忠同学已经爬完了14座八千米雪山。分享给大家参考。
No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北坡45万,南坡30-50万,RMB)
No2: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4-6万美元)
No3: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约3万美元)
No4:洛子峰,海拔8516米(约2万美元)
No5: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约3万美元)
No6: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约2万美元)
No7: 道拉吉利峰, 海拔8167米(2-3万美元)
No8:马纳斯鲁峰,海拔8156米(1-2万美元)
No9: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约3万美元)
No10:安纳普尔纳峰,海拔8091米(2-3万美元)
No11:迦舒布鲁姆1峰,海拔8068米(2-3万美元)
No12:布洛阿特峰,海拔8047米(2-3万美元)
No13:迦舒布鲁姆2峰,海拔8034米(2-3万美元)
No14: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约3万美元)
以上是常规队伍的价格,视攀登的队伍、方式、人数和保障等情况,有很大的价格差别。
虽然「登山造假」是被国际登山界和真正热爱登山的山友们所不耻的,但因为挑战高峰带来的虚名,让极少数人铤而走险,谋划出一场场大戏。其中备受争议的有两项:
1.登顶照片是PS的
2.无氧登顶却带了氧气瓶上山
第一点就不多说了。关于第二点,国际上认为「真正的无氧登顶,指的是根本就不带氧气瓶上山。而不是说你或者你的队伍带了氧气瓶上山,而你却对外号称,虽然带了但是没有吸。」鬼知道你有没有吸啊。
让我们看看目前被国际认可的无氧登上14座高峰的七位高人。
1.Messner Reinhold,意大利,1970年6月27日-1986年10月16日,42岁
2.Loretan Erhard,瑞士,1982年6月10日-1995年10月5日 36岁
3.Oiarzabal Juanito 西班牙 1985年5月15日-1999年4月29日 43岁
4.Inurrategui Alberto 西班牙 1991年9月30日-2002年5月16日 33岁
5.Viesturs Edmund 美国 1989年5月18日-2005年5月12日 45岁
6.Mondinelli Silvio 意大利 1993年10月13日-2007年7月12日 49岁
7.Vallejo Ivan厄瓜多尔1997年9月19日-2008年5月1日 48岁
不好意思啊,2008年以后的数据我没有查到。
虽然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人类有能力征服任何一座高山,但面对大自然,真的要有敬畏心啊!
不说了,我要去搬砖攒登山费了(๑•ᴗ•๑)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小美,你也不小了……”
“哎呀,妈。”
“你不是有个男朋友嘛,那个大东。”
“他家狮子大开口,非要500万的陪嫁,还要房子……”
母女俩一起叹了口气。
“那,要是咱生孩子呢?”
“200万陪嫁,也要房子。”
“这是什么世道啊。”
“妈……我,我不想结婚了,我自己生一个吧,我去买个精子。反正现在那么多男的都是买个卵子自己生……”
“你跟妈说说你拿啥养?就你那点工资,还三天两头不上班,口红香水一大堆,连自己都养不活吧。楼下的大潘都告诉我了。闺女啊,你咋又辞职了?”
“那公司太变态了,天天让我顶个大太阳跑好几公里去送文件,我抹了三层防晒霜都给我晒黑了。女人的皮肤可怕晒伤了。那经理还不乐意。我那几天不是生理期嘛…结果没控制住,就,就把一杯水泼到经理脸上了……”
“啊?那你自己说说,上次那家合资公司呢?为什么不干了。”
“那天天加班加到深夜,你说我一个女孩子,我怎么干啊。”
“也是,辞了就辞了吧,那董叔叔帮你找的那份工作又为什么辞职了?”
“那什么破单位呀。单位里有几个女的老是针对我,天天说我坏话,上次我不小心把笔掉地上了,那个陈蓉竟然骂我没用。你说有她这么伤人的嘛。还有那个徐佩佩,特讨厌,天天穿得那么low,还各种看不起我们,还老跑到老板那告黑状,上次我就和她吵起来了,最后我让她自己在水房睡的午觉。还有那堆男同事,天天在我面前讲黄段子。厂区里那帮操作工还光膀子,你说我受得了嘛。”
“哎呦,我说闺女啊,你这跳槽经历比你妈我都丰富。你知道现在女人找份工作多不容易嘛!就你这份工作,我还是托了楼下大潘叔叔,给你找的。你妈我都失业三四年了,这把年龄,又是女的,根本找不到工作啊,要不是靠你爸现在还在挣命,咱娘俩早饿死了。”小美妈妈叹了口气,“要说你爸对我是真不错。孩子他生,这把年纪还养着我。我们年轻时,那是真爱呀。那时候刚有男性生孩子的技术,你爸就怀上了,生了你。可是你看看,今天找个愿意结婚的男孩,比找五条腿的蛤蟆还难。陪嫁也是水涨船高。嫁不起呦,嫁不起。”
“妈,那我再找一份工作不就得了。”
“你以为那么好找啊!”
“楼下的鹿涵姐不就刚当上她们公司的总设计了。”
“哎呦,闺女呀,你和人家能比吗,人家爸爸是财政局副局长,人家随便吐口唾沫都比咱拉坨屎大。”
“那黄阿姨她闺女呢?”
“人家蔡徐琨可是国际注册会计师,精通四门语言,布鲁西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妈原来就让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你就是不听啊。现在连个工作都找不着。”
“妈!你这又来了。”
“你爸爸前几天还给托人问了单位人事处,问问要不要女的,人事处赵大伟直接就告你爸,单位都三年没招过女的了。”
“那贾叔叔那呢?”
“贾老六他们幼儿园?更甭提了。现在的男孩子温柔起来比女人还女人,又有劲,又能照顾小孩子,还能加班。他们幼儿园现在就十个女的,听说都是教育局领导的闺女们。”
“那您说可怎么办啊。”小美有些着急。
“不急不急啊,这种破地方,咱不遭那罪!”
“您说,我要是生孩子,那不是更没单位要了。”
“不会不会。现在都是国家掏钱,产假期间都是国家发工资的,还会给单位一笔误工费。单位都不会拒绝生孩子的。唉,还是工资高的生孩子合适啊。”小美妈咬了咬牙,“要不这么着吧,200万就200万,我们老两口把房子腾出来,住到老房子去。这房子给你结婚用。”
“那哪行啊。我不同意。”
“傻孩子,我们老两口还有个地方住。这房子不也是你在住嘛。将来你说你真失业了,跟你妈我一样,你说你怎么活下去呦。”小美妈叹了口气,“上个月你看那新闻了嘛,允许筛选性别了。将来一定要生个男孩。”
这篇小文发布了以后,就引来大量女权的围观和评论。今早我还看到有人竟然把这篇文章改成男性找不到工作的版本。
男性能生孩子,其实是不可能的。男人又有孕激素,又有雌激素,还得来个大姨妈吧,那不是成了女人?我认为还是人工子宫更靠谱吧。因此这里面的事情其实并不会真实发生。但题主既然这么设定了,咱就这么答。
男性能生孩子后,社会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过去社会的惯性,许多男性会认为老婆辛苦,或者为了爱情,为了家庭,自己生孩子。在这个阶段,政府在政策上会改为对生孩子的人有所倾斜。这一阶段事实上是现代家庭的延续,只是改为男性生育而已。
第二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政府会取消对女性在政策上的扶持,社会普世价值也会取消对女性特权的维护,底层男性的婚姻议价能力变强,底层女性的婚姻议价能力变弱。男性可能会更偏向于谈恋爱而不结婚,女性更偏向于结婚。谁经济条件差,谁就生孩子,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灰小子通过婚姻逆袭的事件不绝于耳。由于政策对于一男一女生孩子这种态度大概率没有变化,而且男女之爱并没有受到影响,男女型的婚姻也就大概率没有大变化的。这一阶段,对底层女性的冲击其实是最大的,由于体力上和精力上的劣势,底层女性将彻底被边缘化,她们可能会成为出卖肉体和出卖卵子的主力军。而中高层的女性的职业生涯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她们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足够多。这个阶段中下层民众更偏好男孩,在经济条件的恶化下,也许就会筛选性别,造成男性过多。由于社会认知变化、地下黑市的猖獗、性别比例的失衡、生育率过低,政府会不会将生殖细胞的买卖合法化,这个就不得而知了。由于底层女性被边缘化,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政府可能干脆就放开性别筛选。本文也就写的是这个时期,主人公就是典型的低端女性。
第三阶段,女性减少,男性增加,最终的男女比例会稳定下来,社会又将达到新的平衡。
“小美,你也不小了……”
“哎呀,妈。”
“你不是有个男朋友嘛,那个大东。”
“他家狮子大开口,非要500万的陪嫁,还要房子……”
母女俩一起叹了口气。
“那,要是咱生孩子呢?”
“200万陪嫁,也要房子。”
“这是什么世道啊。”
“妈……我,我不想结婚了,我自己生一个吧,我去买个精子。反正现在那么多男的都是买个卵子自己生……”
“你跟妈说说你拿啥养?就你那点工资,还三天两头不上班,口红香水一大堆,连自己都养不活吧。楼下的大潘都告诉我了。闺女啊,你咋又辞职了?”
“那公司太变态了,天天让我顶个大太阳跑好几公里去送文件,我抹了三层防晒霜都给我晒黑了。女人的皮肤可怕晒伤了。那经理还不乐意。我那几天不是生理期嘛…结果没控制住,就,就把一杯水泼到经理脸上了……”
“啊?那你自己说说,上次那家合资公司呢?为什么不干了。”
“那天天加班加到深夜,你说我一个女孩子,我怎么干啊。”
“也是,辞了就辞了吧,那董叔叔帮你找的那份工作又为什么辞职了?”
“那什么破单位呀。单位里有几个女的老是针对我,天天说我坏话,上次我不小心把笔掉地上了,那个陈蓉竟然骂我没用。你说有她这么伤人的嘛。还有那个徐佩佩,特讨厌,天天穿得那么low,还各种看不起我们,还老跑到老板那告黑状,上次我就和她吵起来了,最后我让她自己在水房睡的午觉。还有那堆男同事,天天在我面前讲黄段子。厂区里那帮操作工还光膀子,你说我受得了嘛。”
“哎呦,我说闺女啊,你这跳槽经历比你妈我都丰富。你知道现在女人找份工作多不容易嘛!就你这份工作,我还是托了楼下大潘叔叔,给你找的。你妈我都失业三四年了,这把年龄,又是女的,根本找不到工作啊,要不是靠你爸现在还在挣命,咱娘俩早饿死了。”小美妈妈叹了口气,“要说你爸对我是真不错。孩子他生,这把年纪还养着我。我们年轻时,那是真爱呀。那时候刚有男性生孩子的技术,你爸就怀上了,生了你。可是你看看,今天找个愿意结婚的男孩,比找五条腿的蛤蟆还难。陪嫁也是水涨船高。嫁不起呦,嫁不起。”
“妈,那我再找一份工作不就得了。”
“你以为那么好找啊!”
“楼下的鹿涵姐不就刚当上她们公司的总设计了。”
“哎呦,闺女呀,你和人家能比吗,人家爸爸是财政局副局长,人家随便吐口唾沫都比咱拉坨屎大。”
“那黄阿姨她闺女呢?”
“人家蔡徐琨可是国际注册会计师,精通四门语言,布鲁西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妈原来就让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你就是不听啊。现在连个工作都找不着。”
“妈!你这又来了。”
“你爸爸前几天还给托人问了单位人事处,问问要不要女的,人事处赵大伟直接就告你爸,单位都三年没招过女的了。”
“那贾叔叔那呢?”
“贾老六他们幼儿园?更甭提了。现在的男孩子温柔起来比女人还女人,又有劲,又能照顾小孩子,还能加班。他们幼儿园现在就十个女的,听说都是教育局领导的闺女们。”
“那您说可怎么办啊。”小美有些着急。
“不急不急啊,这种破地方,咱不遭那罪!”
“您说,我要是生孩子,那不是更没单位要了。”
“不会不会。现在都是国家掏钱,产假期间都是国家发工资的,还会给单位一笔误工费。单位都不会拒绝生孩子的。唉,还是工资高的生孩子合适啊。”小美妈咬了咬牙,“要不这么着吧,200万就200万,我们老两口把房子腾出来,住到老房子去。这房子给你结婚用。”
“那哪行啊。我不同意。”
“傻孩子,我们老两口还有个地方住。这房子不也是你在住嘛。将来你说你真失业了,跟你妈我一样,你说你怎么活下去呦。”小美妈叹了口气,“上个月你看那新闻了嘛,允许筛选性别了。将来一定要生个男孩。”
这篇小文发布了以后,就引来大量女权的围观和评论。今早我还看到有人竟然把这篇文章改成男性找不到工作的版本。
男性能生孩子,其实是不可能的。男人又有孕激素,又有雌激素,还得来个大姨妈吧,那不是成了女人?我认为还是人工子宫更靠谱吧。因此这里面的事情其实并不会真实发生。但题主既然这么设定了,咱就这么答。
男性能生孩子后,社会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过去社会的惯性,许多男性会认为老婆辛苦,或者为了爱情,为了家庭,自己生孩子。在这个阶段,政府在政策上会改为对生孩子的人有所倾斜。这一阶段事实上是现代家庭的延续,只是改为男性生育而已。
第二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政府会取消对女性在政策上的扶持,社会普世价值也会取消对女性特权的维护,底层男性的婚姻议价能力变强,底层女性的婚姻议价能力变弱。男性可能会更偏向于谈恋爱而不结婚,女性更偏向于结婚。谁经济条件差,谁就生孩子,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灰小子通过婚姻逆袭的事件不绝于耳。由于政策对于一男一女生孩子这种态度大概率没有变化,而且男女之爱并没有受到影响,男女型的婚姻也就大概率没有大变化的。这一阶段,对底层女性的冲击其实是最大的,由于体力上和精力上的劣势,底层女性将彻底被边缘化,她们可能会成为出卖肉体和出卖卵子的主力军。而中高层的女性的职业生涯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她们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足够多。这个阶段中下层民众更偏好男孩,在经济条件的恶化下,也许就会筛选性别,造成男性过多。由于社会认知变化、地下黑市的猖獗、性别比例的失衡、生育率过低,政府会不会将生殖细胞的买卖合法化,这个就不得而知了。由于底层女性被边缘化,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政府可能干脆就放开性别筛选。本文也就写的是这个时期,主人公就是典型的低端女性。
第三阶段,女性减少,男性增加,最终的男女比例会稳定下来,社会又将达到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