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布会的话解读,我觉得雷军的diss并没有说否认小米没有过PPT手机,他的意思是这样的:
1,你们之前diss我PPT手机,我都没回应,你现在自己搞PPT手机,什么意思?好意思吗?
2,你们diss我五年都我不回应,你们还有完没完了?今天我也让你们知道一下,你们也是有一样的“槽点”的,你们咋好意思diss我的?
红米note7的发布会也许是近年来小米最犀利的发布会,也是雷军第一次在发布会上如此失态,尤其最后怒怼华为那段,有人说这是酣畅淋漓,性情中人的绝地反击;也有人说这是泼妇骂街,慌得失了风度。
雷军在发布会后的失态,和整场发布会的怒怼友商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聊聊。
京东数据,荣耀V20发售至今半个月,评论数量8000+:
这个供货速度比荣耀10同期慢了很多,Nova4高配版也的确供货紧张。所以雷总说的,imx586 12月底才开始量产应该是真的,黄章在小米公布4800万的时候也曾表示imx586才刚刚开始量产,所以推测小米新机用的是GM1。
不过,考虑到V20京东评论数近万,全渠道卖出去几万台肯定是有的,华为的确是拿到了这款芯片,雷总说就算有也是几片工程样片应该是过了。
我觉得没问题。
2018年3月,小米mix2s国内首发骁龙845,但由于845供应不足,其抢购持续到了三个月后,这很严重地影响了mix2s出货,但这并不妨碍小米抢国内首发845的名号。
按照惯例,三星会包揽高通旗舰的初期产能,855应该也不会例外,小米大概率依然会抢发一款855手机,这与华为抢发imx586是同性质的。
我们所讨厌的抢购,是小米早期那种线上少量供货吊着高性价比的名头,线下大批加价发售以维持渠道利润,把消费者当猴耍的行为。而不是因为抢发新技术,因为供应瓶颈而导致供货不足的问题。就像小米没有等845备足了再发布mix2s一样。
从小米的反应来看,其所指的黑稿应该就是红米note7发售之前荣耀熊军民发的那篇真假4800万的科普文了。
这篇文章明显是营销文,荣耀可能投入了一定的营销资源,我相信这个。
然而,这个不同于17年小米6事件,那个是造谣,这个是真的。
雷军说,这两款cmos核心差异只是在4800万像素输出的时候才会显现。实际上,高像素模式并不适用,包括华为mate20p,其默认输出是1000万像素,这是对的。
但问题是,既然对于手机相机来说,画幅才是核心,高像素模式噱头居多,无论imx586还是GM1,其主打的依然是1200万像素输出而非4800万像素,那么小米为何把宣传重点放在4800万像素上呢?
很多人以为,雷军怒的是荣耀黑小米。但从发布会后红米note7的核心宣传全放在4800万像素上来看,荣耀这次真假4800万的营销明显是精准打击,我甚至怀疑荣耀在小米发布新机之前拿到了小米的营销方案,才定下了这个打七寸的方案。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雷军的愤怒就有理由了。
毕竟当年有人公然抹黑小米6,雷军也是一笑了之,这次荣耀的确做得不地道,但说的是实情,也算不得抹黑。
小米的危机有两个:
第一是股价的跌跌不休
要知道小米和投资人的对赌协议今年就到期了,以小米目前的股价,大概率是会触发可赎回条款的,这对于小米的财务状况是极大的挑战。
第二,其手机业务受阻,尤其是国内市场
2018年,小米手机在国际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国内却开始向下了,根据IDC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国内市场大跌10%,这一趋势在四季度大概率继续扩大:
产品上,高端市场,华为实现突破,ov也各有发挥,相比之下,小米mix3显得平庸多了,高端受阻,导致其盈利能力不足,这会进一步反应在股价上,毕竟资本市场看的是利润而不是情怀。在中端,荣耀开始疯狂堆料,在V20补齐相机短板之后,小米在2000-3000价位会越发艰难了,而在千元机市场,OV携手进攻线上,相继发布了K系列和Z系列。
市场大环境向下,竞争对手越来犀利,加上小米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所以市场对小米是悲观的。
2018年 ,小米在国际市场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所以你业绩依然是向上的,但国内市场毕竟是小米的大本营,是小米自有品牌出货的主阵地,是小米iot业务的核心,也是小米互联网业务盈利的基础,小米在国际上的突破并不能取代国内市场的萎缩,这是关乎生存的。
所以,雷军怒了,或者说急了,很正常。
但红米note7开了一个好头,这是一款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相较于同期的note5不可同日而语,而接下来,如果小米全系列能够一扫颓势,2019年的小米是可期的,小米能够像16年那样触底反弹,绝地反击吗?
甚至有可能推出类似mix初代这种惊艳同时代的产品吗?
这事儿闹成了全知乎的狂欢了,米粉海军满天飞的,不好看。说实话,红米Note7是个好手机,昨天我也夸来着,但是大家没有必要这么高潮。
昨天雷布斯一通狂轰滥炸,大家还是觉得他很可爱的。但是咱们消费者没有必要做精神股东是不是?雷布斯这些话,其实把小米自己也骂进去了……这个红米Note7,也是连自己的产品都打了。真正的米粉都在说——更希望这样的产品少一点,小米要多赢利,才能像华为一样,更多地投入研发……
打价格战,好事,鼓吹性价比,也是好事;其实啊,我是喜欢厂商对喷的,他们之间不融洽,互相撕逼,抓住对方的黑点做“科普”,是对消费者有利的。
总比厂商们联合起来坑消费者好啊。
所以,无论雷军喷荣耀,还是余承东怼苹果,都挺好,虽然是为了营销,但也不是什么坏事。
我觉得除了罗永浩没资格喷任何手机,联想也没资格碰瓷任何手机,其他手机厂商,互相怼一怼都挺好,有助于手机行业的进步。
大家互相抓抓黑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只要不造谣,不双重标准,不像三星那样臭不要脸不认错,都是可以的,不但可以教育手机从业者,还能教育消费者,擦亮眼睛,不要糊里糊涂被收了智商税。
虽然他们这么干,并不是真的和友商有仇,而是为了造噱头,让自己的东西更好卖而已,但确实在某些方面让消费者获利了。
如果哪天商人们不互怼了,和和气气了,那么才是最糟糕的情况。
虽然都是不要脸。
但只听说过“以五十步笑百步”,哪里有“以百步笑五十步”的道理?
雷总的定位可能出现了严重偏差,不及时调整,小米的冬天比华为的冬天更加现实。
与一部分人强烈diss小米不同,俺对雷总一直保持敬意。小米是中国手机行业的颠覆者:
1. 它几乎杀死了华强北的山寨机产业。(另一个杀死山寨机的主要杀手是mtk的落伍)
2. 它第一次使智能机价格亲民,而且是在质量靠谱的前提下。(光靠价格,山寨机一直走的这条路,小米保证了质量)
3. 他开启了互联网思维革传统产业命的浪潮。尽管要革别人命的互联网人99.99%都死在了去革别人命的路上,但跨领域整合,包括观念整合确实有长远意义。
4.他做了一票人的刺激者和老师。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华为。华为不仅在小米的刺激下将终端业务发展成华为的半壁江山,而且余大嘴营销的套路刚开始学的就是雷布斯。
但是滴但是,俺也不会象米粉一样kiss雷总。
目前的迹象表明,小米是四大(hovm)里产品研发能力最差的一支。震惊不?小米顶尖的互联网人加摩托牛人,竟然比不了hov?
先从三支的背景谈起。
1. ov的背景就是大山寨。游戏机,学习机,mp3, 山寨手机。。。
拿来主义,组装微创新为主。但是这个领域集中了相关电子产品硬件领域国内最大量甚至最高端的人才。国际一流的出了国,或进了外企。剩下的就业渠道只能是这里。40年的积累,在硬件研发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对目标客户的理解,对渠道的掌控,对产业链的掌控,绝非互联网思维的人可比。
2. 小米。互联网人+国际手机届上代牛人+黄章的魅族启蒙。
中国因为改开进入的外企都是以销售市场与售后为主。造成中国的企业文化以销售文化为主。研发并非核心部门。互联网亦如此。在技术上能与国际上竞争的主要是并发量(因为中国人多),云计算,大数据。后两者实际上还落后。不过是逼格高一些的拿来主义。
而国际一流手机牛人离开了国外的研发平台支持,在国内走起,还有很长一段吃土路要走。盯着国际一流去,实际眼高手低跟不上。弄出的东西还不如大山寨单点突破靠谱儿。
小米面临的是以硬件为核心的系统研发能力严重跟不上它的野望。硬件系统要那么容易搞,罗老师早就收购苹果了。
3. 华为。华为是一家世界级公司。中国企业在重量级赛道与国际一流公开竞争,唯一能胜出的中国公司。
在俺眼里,中国企业里华为排第一,其它的请自觉从第51名排起。中国出100个马云对米国不会有威胁。出一个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就比较烦人了。
想知道华为有多牛逼,我另一篇回答里说了。
没错,华为是从抄别人开始。但人家最终能沉淀下来成为自己的,而且回头把师傅干趴下。人家干翻了爱立信,西门子,干怕了思科,与之相比,小米真不算什么。
国内之所以有华为对小米的错觉,不过是华为开始没把手机当重要业务,受了小米启发,开始学了小米而已。
小米之于华为,就等于魅族之于小米一样。后来黄章死怼小米偷师,又有个卵用?
雷总的误区就是死怼华为。小米跟华为真不是一个量级的。余大嘴怎么吹牛逼,最终华为都能实现,你罗老师能吗?你雷布斯能吗?华为是要在世界重量级擂台上争金腰带的。
这种心态,得汲取张朝阳与黄章的教训。当年张朝阳台上讲演,台下马化腾满眼星星记笔记。现在跟谁说理去?
小米的重点是从学习ov开始,尽早让海龟清高与本土扎实结合。尽快让系统研发能力夯实。切忌眼高手低,真怼华为与苹果。
另外一点就是“性价比”天生与屌丝相连。尽快搞双品牌战略。否则商务人群觉得小米丢人,很难往中高端走。米粉是双刃剑。
沉下心来,俺还是看好雷总的。工程师文化无论如何比销售文化靠谱儿。忽悠,吹牛逼玩儿商业模式,资本运作容易。搞研发不容易。
另外,雷总千万别被资本牵着鼻子走。
sssssssssssss
统一回答研发投入的事。
资金投入只是其中一项。
还有几个要素:
1. 找对人,从高端到中端都要找对。
2. 组建好团队,有好的流程形成合力与执行力。
一堆聪明人把事儿办砸的事儿,历史与现实中罄竹难书。
3. 找好研发方向。
一个造自行车的团队,找来俩航天工程师,就奔着航天飞机跑是不中的。
同理一个航天飞机团队,10个方向出击,或出击错了方向也是死球一个。(小米犯的是前者,后者是sun, microsoft, nokia犯过的)
4. 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也是最被大家忽略的。
国内30岁不转管理岗的软件工程师就没前途和钱途。这种二逼文化与论调是中国技术积累与突破的最大障碍。
大家都想弯道超车。被超的都是傻比不成?由着你抄?
以大家瞧不起的“没啥技术含量”的软件为例。这是一个智力劳力时间密集型产业。绝大多数技术不是你磕不下来,而是人家早你半年开始,就是生生领先你半年。除非人家犯错,或偷,你投入更多人力与加班,也就最多是缩短。
慢慢来吧,华为积累了30多年,而且是以玩儿命死磕的方式积累的。相比之下,中国互联网产业整个都是在保护和人口红利下挣的easy money+拿资本与流量砸死你的套路。
在微软,一个技术高管以还能在一线写code而自豪与受到极度尊重。在中国,被当成傻比。人人都想当马云。中国搞了5000年的管理,让西方造枪造炮的技工给屠灭。
竞争是好事。。。
先下结论:电影想把Freddie塑造成一个有人性的神,却忘了真正的Freddie只是一个有神性的人
如果作为一部粉丝向的情怀片,《波》已经达到了满分,哪怕不谈对细节出色的把控,光是最后二十分钟的神级还原已经足够让所有的情怀在we are the champions中泪流满面
感受一下当时的直播:
Live Aid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941240030597120
但是作为一部传记片,《波》还是太流程化了,才华横溢的主角惊艳出场,遇到小人,遭遇挫折,众叛亲离,踢开小人,亲友重聚,完美收场。作为人物小传也算及格,但是对于Freddie这样的传奇人物的剖析还是不够大胆,想要表现其人性的一面,又不敢去探索Freddie其实也有自私功利的角落,想要表现其亦男亦女的魅力,却又只是浮于外表没有触碰到灵魂,以至于片子自始至终有种畏手畏脚的憋屈感。
不过不管受众是谁,《波西米亚狂想曲》至少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再加上Queen的音乐加成,哪怕不至于血脉喷张,但让观众在电影院点点头抖抖腿还是绰绰有余了
看完电影之后,再看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歌词,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Caught in a landslide. No escape from reality
Open your eyes.Look up to the skies and see
I'm just a poor boy, I need no sympathy
Because I'm easy come, easy go,A little high, little low,
Anyway the wind blows, doesn't really matter to me
freddie的生命像一场华丽的错觉,但他所留下来的,is not fant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