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是准备做考公的生意了吗?为啥把我的回答突然顶上去了…以下内容属实,我也没必要编,我也没有任何动机,就是觉得妈妈的回答对我很有帮助也想能给有同样困惑的人一点启发!
但是由于很多人质疑工资的合理性,我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相信其他体制内的朋友应该明白这是合理的收入),所以准备隐去家庭背景,并且开启匿名!谢谢大家的关注 ~
曾是一个发誓坚决不考公的人,但我妈和我深度谈话了一次,解答了我的几乎所有困惑,现在很想考公,主要矛盾变成了考不上。把我能想起的部分问答放在这,希望给和我有相同境遇的同学一个参考。
背景:中部所谓新一线省会,爸妈都在体制内,收入稳定,自己无家乡买房买车压力。本人经济专业硕士学历,之前目标是去一线城市互联网大厂做运营两年再回来。
1.工资很低怎么办?
我妈:“我每月工资五千多,但是一年到手是20+,工资不高,但绝对不会很差,另外可以选择有级别后跳国企,拿中高层工资,绝对不低。刚工作只考虑工资,不考虑前途眼界兴趣收获我觉得有点狭隘了。再说,你学得也不是计算机那种高薪的技术专业,你哪怕去BAT做运营之类的,刚开始税后扣房租和生活成本差,不一定比这个拿的多。我知道提薪快,但你想工作两年就回,你也拿不到未来的高薪。”
2.工作很无聊,丧失了斗志怎么办?
“首先体制内绝不是养老,你要是这样想真是对公务员极大的误解。而且如果你是抱着养老的态度,我建议就不要考公了,因为与现实不符,而且也是对这个职业的亵渎,虽然说我也不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人,但是我觉得没有一点情怀和理想的人考公真的会觉得工作很没趣,也很难尽心做好。”
3.双一流进去会不会浪费学历?
“你想多了…你这个学历报名选调生都没资格,我们单位去年的两个新人,都是本硕985的王牌专业。你不用担心你周围的环境,只要进入市或省级的核心部门,周围的人都不会比你差,你会感觉大家都很优秀。”
4.我会不会考不上?
“会”
5.当公务员会不会被别人认为很怂,向现实妥协?
“我记得你当初和我讲考公的最大动力在于可以更宏观的看待这个社会,并且可以参与一些影响较大的项目和政策的决策与实施,不管别人怎么想,你和我说这个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很棒,出于这个动机考公恰恰是最不怂的决定了。并且我觉得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并不成立,去你们所谓的大厂或是外企,还是考公,还是创业,终究都是一份工作,一个通过它实现理想和价值的途径,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区别呢?”
6.你觉得公务员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总结来说就是高于平均水平的下限和足够高的上限以及可以选择处于哪个位置的权利。这样说不太好,可是公务员确实是可退可进的,如果你觉得很想有一番作为,其实是有很大空间的,但如果你突然倦怠了或者想过一种比较悠闲的生活,你自我边缘化或者调到比较闲的部门也是可以实现的,这个选择权我自认为别的工作难以实现。”
7.为什么不建议我去一线城市互联网民企工作两年再回来考公?
“我只是觉得毕业考公会更优,在我看来,但如果你要选择去民企两年再回来考我也支持你,而且我觉得那时候你会更坚定考公的。主要原因一是应届生考试优势,而且年龄越年轻进体制确实发展空间越大。另一个原因是去了一线很容易进退两难,首先你去民企你可能没有时间再备考了,但是直接辞职备考你可能又会觉得风险太大,另外如果你在那边谈恋爱了就变成两个人的事了,回不回来又特别难决定,你到时候一直犹犹豫豫左右为难很可能年纪大了,结婚考公等等的最佳时间都错过了,我不是那种催婚然后要把女儿绑在身边的人,但是目前我们城市也不差,公务员这个职业也很适合你,除了所谓的一线繁华这个理由我觉得去一线成本远大于收益。”
8.我想象中的精英应该是那种穿着职业套装踩着高跟鞋妆容精致的样子,但感觉公务员普遍都缺少那种精英感?
“你没发现互联网穿着也很随便吗,一般对打扮要求特别高的都是乙方或者销售,这叫甲方的自信,难道能选择穿什么不比必须穿什么更爽吗”
9.那公务员有什么缺点呢?
“如果你在乡镇,可能条件会比较艰苦;如果你在边缘部门,会觉得成就感存在感都很弱;如果你要避开两者选择市直省直的核心部门,又非常难考上。另外公务员的论资排辈确实比民企严重,不过这虽然对于年轻人不是好事,但当你成为中年人之后这又是利好的点,所以要看你怎么看了。另外工资上限很低,想成为富一代是绝不可能的。”
10.你觉得我适合考公吗?
“其实你这个人很有权力欲望的,倒不是贬义的那种,你看你从小就喜欢当班长,上大学也喜欢学生会活动,这个特点还真挺适合体制的。另外我觉得你比较有亲和力情商尚可,情绪管理能力强,人际关系处理也不会太差。性格匹配,学历够门槛,专业技能一般,家境不差,有理想有情怀,我想不出你更适合哪个别的职业。”
11.那…
“你先考上再说,我只能说对于你,这是你绝不会后悔的选择。”
另:我妈嘴里的公务员都是指的我们家那里市直省直公务员,不代表全部。
写在前面:正如很多人评论说的一样,让我不要回复的太详细,不要点醒大家。所以,对原文做了删减,删了一千五百字的内容。评论区里,我自己的一些高赞回复,我也删了。人生的路,没有“客观标准”,自己的路自己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里长辈深知三个道理:
第一,在中国,收入水平+工作环境,能比公务员还好的工作,不多。而那些比公务员还好的工作,对绝大部分普通年轻人来说,是没有机会获取的。而在你长辈眼里,你只是个普通人。
第二,四五十岁的时候,还能有一份稳定且丰厚的收入,除了体制内,基本就是自己做生意的。90后目前都还只有二三十岁,还没到四五十岁的年纪,你无法假设“我打工的这个企业,可以让我工作到四五十岁”。至于做生意,创业成功率,你们也知道没有那么高吧。
第三,退休后还有不中断且相对不错的“退休工资”,要么是体制内(包括央企国企),要么就是你退休前实现了财务自由,足够给自己养老。谁能打包票,自己退休前实现财务自由?
而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不理解长辈的想法,甚至有点鄙视“体制内”工作呢?
答:因为很多年轻人错误的比较了两种工作的上限与下限。
一说体制内,就是“每个月三四千”“收入低”“人际关系复杂”“一辈子碌碌无为”。
一说体制外,就是“BAT”“世界五百强”“年薪几十万”“出入高档写字楼”“喝着星巴克”。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有内味儿了”?拿顶尖企业高级白领的工作状态,对比乡镇公务员,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非要对比,你得把 阿里巴巴的收入+工作状态,与杭州市直的公务员或者浙江省直的公务员之间作比较。在阿里巴巴,面对千万级用户,你是在“改变世界”,实现梦想。难道在杭州当个公务员,就不是“为人民服务”,就不能实现理想了?
言归正传,所以,如果你985毕业,世界五百强高级白领,年薪轻松30万+,你家里的长辈,可能也不会建议你考公务员。
所以,明白了没有,在家长眼里,基本上只有一种人,是不那么建议考公务员的:
名校毕业,顶级企业,高薪,且家境好足够负担所在大城市的房价,而且还有户口。
遗憾的是,家里长辈早已看透了一切:我的孩子,没这么牛X。
所以,在家里长辈眼里,平凡的你,公务员是你最好的选择。毕竟赚的相对多,而且稳定。
退一步讲,哪怕名校毕业,顶级企业,高薪。在这个群体中,依旧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一直保持竞争优势,大部分人依旧是贡献了青春之后,被资本淘汰。而那个时候,才会恍然大悟,稳定,真的很重要。
你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你、王二狗、李四蛋,你们仨是从小一起撒尿和泥的发小,其中数你的学习成绩最好。
你们一起读了小学,初中。你的成绩最好,你考取了重点高中;王二狗、李四蛋则去了普高。高考,你考取了985;王二狗、李四蛋考了一个三本。
时间来到2010年。
大学毕业,985毕业的你,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于是北漂,去了互联网大厂,张口闭口就是“独角兽”“互联网格局”“改变世界”“千万用户”,仿佛自己马上就要升职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
大学毕业,三本毕业的王二狗、李四蛋早早的考了三线地级市的“体制内”:王二狗考了事业单位,进了医院;李四蛋考了公务员,进了教育局。
在王二狗、李四蛋眼里,你最有出息,去了首都,去了大企业,高大山的工作,对你非常羡慕。
在你眼里,王二狗、李四蛋去了体制内,早早过上了“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你对他们表示惋惜——“你们要是好好学习,现在不也离开了小城市,和我一样高大上了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年后,春节。
你在无数个群里发“帮我点一下,买不到火车票”。最后终于买到了回家的火车票。经过二十个小时的卧铺,你终于回到了家乡。而王二狗、李四蛋早早的就在你们常去的烧烤店等着你了。
你们撸着串儿,喝着酒。你激扬文字,给王二狗、李四蛋讲述着北京发生的事:哪个互联网公司又拿到了B轮融资,谁家又出了什么新产品.....王二狗、李四蛋听着你讲的稀奇事儿,羡慕不已。几杯酒下肚,你们聊起了收入。
你说,你现在年薪20万,王二狗、李四蛋眼睛里突然没有了光,略感失望的小声说道“啊,以为大公司都是年薪百万啊”,语气中还有一丝的尴尬。你也有点尴尬,问了问他们的收入。王二狗由于刚去医院,还在实习,每个月只有三千多,但是李四蛋每年到手有10万。
你一听,震惊了一下,说道:“不是都说公务员每个月只有三四千吗”。
李四蛋笑了笑,回答“没错,每个月只有三四千,但是年终还有五万奖金”。
后来你得知,李四蛋找了个老婆,是同事,两个人每个月还有4千公积金,已经买了学区房了,每个月靠公积金还贷款。
晚上回到家,你突然发现,李四蛋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你在北京,已经搬了三次家了。你陷入了沉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过了五年,2017年春节。
你在无数个群里发“帮我点一下,买不到火车票”。最后终于买到了回家的火车票。经过8个小时的高铁,你终于回到了家乡。而王二狗、李四蛋早早的就在你们常去的烧烤店等着你了。和五年前不同的是,王二狗带着老婆,李四蛋带着老婆,还有孩子。
酒过三巡,你们聊起了彼此的现状:
王二狗,目前是主治医师,年收入11万,老婆是护士,年收入7万。本地买了房子,一辆代步车。
李四蛋,年收入12万,说再过几年,能升副科了。老婆是同事,年收入也有12万。本地买了两套房子,一辆代步车。孩子上了“机关幼儿园”。
你,由于996,身体吃不消了,从大厂离职,跳槽去了另一家独角兽公司,年薪33万。
29岁的你们,话题中,多了家长里短。
吃过饭,你坐上回家的出租车。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你突然发现,这座三线城市并不比你蜗居的北京北五环差。干净的街道,漂亮的城市夜景,甚至比你在北京租住的小区附近环境更好。你想起了已经成为“本地中产阶层”“有房有车”的王二狗和李四蛋,你陷入了沉思:
你已经不记得在北京搬了多少次家,但你记得每年部门有新入职的年轻人时,你都担心被年轻人替代,因为他们比你能吃苦,比你身体好;
你已经不记得多少次赶着地铁末班车回家,但你记得存款余额远远不够北京的买房首付;
你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和女生约会是什么时候了,但你记得每一次女生问你“什么时候在北京买房”的时候,你尴尬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过了一年,2018年。
你爸爸生病了,远在北京的你,心急如焚。想请假回家,好说歹说,领导给你批了两天,全勤奖没了。你连夜赶回家乡。
你联系了在医院工作的王二狗,让他帮你协调医院的床位。你爸爸终于不用睡在走廊的病床上了。
在医院,王二狗很够义气,不忙的时候都会来病房看看你爸爸。第二天,你又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铁。
你很感激王二狗,他帮你爸爸解决病床的问题。而你在北京,突然想到,自己的同事带孩子看病挂急诊还要排队3小时的经历:
又想起了自己北漂了这么些年,除了分散在各个互联网大厂写代码的“前同事”外,什么人脉都没有—— 医生、老师、警察、律师一个都不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过了两年,2020年。
疫情爆发,经济下滑,资本寒潮。
你所在的公司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开始裁员。很不幸,32岁的你,在裁员名单上。
王二狗,在抗疫第一线,每天300元补助,疫情结束,拿到了7千多元奖金。李四蛋,单位没复工,因为去湖北丈母娘家过年,封城,在家待了一个多月,工资一分没少。而32岁的你,还在投着简历,能给出30万年薪的,嫌弃你年龄大;不嫌弃你年龄大的,只能给你20多万年薪。
此时,站在西二旗地铁站的你,迷茫了。
你开始羡慕考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李四蛋和王二狗。他们早早过上了有车,有房,有老婆的“平凡”但却“幸福”的生活。而你,终于明白:
原来,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是多么的有安全感,多么的奢侈。
而这一切,家里的长辈,在十年前已经预料到了——因为,他们当年,也经历过这个心路历程。
相信,此时,你有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的段子,但是欢迎各位中年人对号入座。还没毕业的学生群体就别来杠了。】
【只是解释说明为什么家里长辈希望孩子们找体制内的工作。无意讨论“公务员好不好考”的问题。再重复一遍:不是讨论“公务员好不好考”,而是讨论“为什么家长希望孩子进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个是年纪大了折腾不起,希望孩子们安定一点;
另一个是年纪大了,知道折腾也是瞎折腾,没屁用。
大数据思维而已,等孩子们大了什么都会明白,不过就怕明白了也晚了。
当前逆版本的是人口红利,而未来15年则是工程师红利、科学家红利、专业人士红利。
以上逆版本的原因没有想明白,就自然想不明白顺版本的答案。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供应过度导致价格下降,牛马出售劳动来换钱。那么劳动要稀缺,要有剥削属性。不然就是“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接下来讲什么叫做行业自带的剥削属性
1.垄断
非我莫属,牌照只有我能发,业务只有我能做,利润自然高,卡在行业内收过路费。典型的是金融(发牌照、审批的那个,也是体制属性或国企)和体制
2. 依靠强大的剥削母体
如银行依靠强大的资金,剥削实体经济;房地产依靠财政、公共支出、维稳,剥削没房没地的大部分人。
做选择一定要往利润高的选,有垄断的选,自带剥削属性地选,才是留在国内顺应当前版本的答案。
父母的表述能力和知识储备没有办法给你讲明白,但他们一定知道什么是有利的选择。
ps,闰学是很特别的路线,不在范围内。
因为你是个人。
你虽然现在是单身。但是有一天你会结婚,生孩子。到那个时候,你需要把你的精力花一点点心思放在家庭上。这必然导致你工作效率下降。
而这件事是私企老板不允许的。私企老板付工资的时候,是按照你不结婚,不生孩子,没有家庭的条件是支付的工资。如果你把你的精力花一点点心思放在家庭上。私企老板就可以使用同样的工资找一个不结婚,不生孩子,没有家庭的人替换你。提高企业的效率。
他们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放心。他们觉得这个世界还像他们年轻时一样:这些单位的未来是可以预测的。
因为长辈们对最近那次涉及上亿人口的大型中产家庭阶层滑落印象深刻。很少有人记得五六十年代的事情,或者说记得但是经过权衡还是得出现在的结论。
……沈师傅是市人民代表,服务员老王是商业局下放的科长,服务员小顾是市商业局长的女儿。在新社会里人们是相互“伺候”。……喜剧电影《满意不满意》,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
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周期性的“下放”。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次叫“优化组合”,2000年前后还有一批“内退”。
然后你的孩子因为在体制内没有996,30岁了还是20岁的模样,那些去大城市奋斗的孩子因加班多压力大30岁长成了40岁的样子,头发少了,毛病多了,能够拿出来说事的也就是在大城市眼界开阔,看到更大的世界,各种灯红酒绿,一问房子买在哪里,多少平,结婚接送小孩读书方便么之类的,他就赶火车先走了。
事业单位公务员可以容忍不那么聪明的人,如果你不是胸怀大志,也能呆的下去,但是如果是那些企业,尤其是号称自己是狼性文化的企业,小孩不那么聪明,情商没那么高,能力没那么强,那么请自行寻找一个可以让情商没那么高能力没那么强的人也能呆的地方去。
顺带一提,你过了30岁也不能精力下降,因为狼是不能不打猎的,你跑的慢,抓不到猎物,没有了利用价值,那么请自行退出。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以及银行那种是不会随便开除你的,即使你跑得慢了。
很多年轻人被毒鸡汤害了很多年,觉得事业单位公务员这些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实际上这是因为资本家嫌备用韭菜不够多,如果大家都不想被资本家压榨,资本家就不开心了。因此年轻人不来被资本家压榨怎么呢?这是不上进的表现。
对于国家来说,绝大多数普通人对社会唯一的贡献就是税收。不要把自己想的太厉害,能够给社会做贡献,你做的事情只要不是什么科研类的工作,没有做出什么推动行业发展社会发展的,你的贡献只有一种,就是交税。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你工资交了多少税给国家。
哦对了。你工资到起征点了没有?没有的话你还想什么呢?那你去买点东西吃吧,消费拉动内需也算是做贡献。
既然绝大多数人的贡献也只是交税,那为什么要交得那么痛苦呢?我交到35就下岗了,或者坐牢了,或者自杀了,那贡献度反而比交到退休那种差远了啊。
因此父母喜欢让孩子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类的工作,那必然是希望孩子能够长期稳定地给社会做贡献啊,给当地发展奉献一份力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那些35就失业的什么狼性文化公司都是一夜情来的,刺激完了就收获了梅毒。
家里长辈,一心想自己的孩子考公务员做官,挣的少一点没有关系,只图不再受人欺负。在他们看来,进入党政机关,手里就有了权力,欺压过他们的人才会生畏。
小时候看着家里人受欺负,说实话,心里蛮难过的,恨不得亲手宰了那些狗仗人势的东西以解心头之气。可能是亲眼目睹人性丑恶,读书特别来劲儿,一直名利前茅,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上光华的人。果不其然,从那以后,没人再敢欺负。
进入北大以后,思想剧烈转变,可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重塑,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没有继续受家里长辈的影响,幸甚至哉。
他们并不懂得权力来自人民,不是任何人报私怨的工具。可见在普通民众的心里,官本位的思想还很严重。
这些年,我也在尝试着改变他们的这种观念,收效不错。毕业预备走选调生去基层工作,是出于热爱,这一点毋庸置疑。
岁数越大就越觉得生在中国就是一场大逃亡,努力学习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就是为了逃,让自己有资格不掉进某些坑,或者逃出某些坑。如果你稀里糊涂或者迫于生活掉进某些坑里,没有人会同情,只会觉得这是个无能的倒霉蛋。
小时候总听到大人说,你要好好学习,否则就只能去干XX。刚听总觉得不舒服,怎么能这样歧视人呢?现在明白大人只是太清楚人生的逃亡本质,用这种方式劝孩子快逃。
而在中国逃进体制内是唯一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