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气应该排第一,有灵气的花里胡哨叫古灵精怪;
有灵气的单纯叫恬淡如菊(这个词貌似现在不是啥好词了);
有灵气的温柔叫心有灵犀;
有灵气的虚荣叫活出真我。
总之人是要有点高于物质生活的精神宫殿的,但眼下这个能力愈发稀缺了,尤其对女性来说是如此。
因为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所有的思想,对世界的认知,都是通过接触社会来实现的,
目前这个互联网商业浪潮,确实耗散掉人的大部分精力,尤其女孩总是为穿搭、化妆品、电子产品之类的东西耗神,要知道考虑买什么消费品在一定时间跨度上是无意义的,考虑买不买4s,买不买这件衣服,买不买这支口红,在几年后手机淘汰了,口红过期了,这部分思虑就完全耗散掉了,就像火星的热量辐射到宇宙中,自己变成个小冰球,什么都没得到。
还有就是娱乐产业的无趣,快餐一样重复重复再重复,和明朝一样无趣,那时候都是些才子佳人的故事,现在也都是霸道总裁爱上小职员,富家大少爱上穷学生,好用的套路太好用,于是明明看一遍就了然的事情,被强迫着从小学看到大学,毕业工作了还得追那些剧。
有灵气到底是什么,其实根本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简而言之,是一些受益终身的消费,是一些出人意料的文化产品,其实就这么简单。
少年的可塑性太强了,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件小事改变一生的例子太多,有些东西对人的改变是立竿见影且终身难以磨灭的,就像你路过一条小吃街,有个炸臭豆腐的摊子你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一代日本青少年看了eva,从此丧病得不要不要的,那玩意谁从1看到26集再加俩剧场版,整个人脑子都得大挪移,
同样中国青少年那么多年,都是从《还珠格格》《流星花园》走过来的,有那么一段时间,青少年看的东西是高度趋同的,以至于总有卖情怀的公众号,做什么80后的共同记忆,以后很可能没人再做00后的共同记忆了,因为大家每一个人的点都不太一样。
泯然众人就叫没灵气,在一个普遍丧病的环境,谁要是像小燕子那么闹腾,反而很多人会觉得,这闺女,好有灵气啊!
在中国,80、90后都是奋斗狗,大家都完美赚钱拼命晒朋友圈的时候,有个姑娘总是优衣库,全身不超过俩颜色从来不多说话,到哪就掏出本书捧着看,妈耶,这姑娘太不一般,太有灵气了!
00后稍微好些,往往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姑娘,背地是是个耽美写手,里番大手子,小破站up主,起码她们在亚文化的领域里,还能找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其实都是在玩个比较优势。
大张伟在奇葩说里说,我不相信soulmate,因为有没有soul这事就存疑,这个时代给人的都是教人不要有灵魂的东西。
我觉得说的很对,我们自以为自己有的,独一无二的灵魂,其实都是从大众消费和大众文化产品里随机排列组合的,加上一点禀赋和运气,就构成了自己的所谓认识社会的观念,这个东西不叫灵魂,只能叫差别。
我们身处商品种类极度丰富而价值取向极度单一的时代,通过消费获得灵气的过程越来越难,越来越考验人品了。
于是有灵气的姑娘,不过是颜值差一点不到6分,在别人都说话的时候她选择闭嘴,在别人都闭嘴的时候她又恰好说了话,
让你觉得她很特别,却不能直接夸她,嗨,你真好看。
而已。
你直接说“大家闺秀”不就完了么。
为什么这么难,因为这些特质通通是反人性的。
为什么学习好的小孩子不多?
因为让一个小孩子坐在书桌前面去看课本,写作业,这是违反小孩天性的。这往往需要一个家庭长期,持续地培养才能做到。
学习是反人性的,所以找一个学习好的小孩,很难。
人性里有的,是:自我,虚荣,炫耀,懒惰。
而不是:温柔,安静,淡薄,聪慧。
这些特质要靠长期的家庭培养和自我克制,当然稀缺了。
因为你不是大气潇洒不花心正直有才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