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一个集成商老板那喝茶聊天。聊到电力客户,这个客户一向来是比较优质的客户。
之所以说优质,是因为电力客户有钱。他们属于垄断行业,每年收入稳定,而且都是现金收入,没有什么应收款。没有哪个客户敢拖欠电费了,拖了就断电。
所以电力客户就是一个标杆优质客户,有钱又可以自主决策采购,决策效率也高。而且现金比较充足,他们的预算都比较高,这种客户做起来利润高,款也好收。
但集成商老板说,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电力公司又专门成立了一个三产公司。所有的项目,申报完预算之后,全部转移给这家公司来总包,这家公司又对外发标。
所有的项目,只要经过这家公司之后,他就要拿走30%的利润,剩下的金额再发标。
打个比方,原来某个电力客户有个项目预算是1000万的,那这1000万就直接给到这家三产公司。三产公司要赚300万,剩下700万就做为项目的预算,按此对外招标。
如果发标竞争激烈,被最低价500万中标。那么,这个三产公司就赚了500万元。真正干活的,可能就赚个50万到100万,而中间扒一道的,居然能赚500万。
当然了,这样的三产公司,肯定是国企。
这就是你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原本很激烈竞争的市场,稍微优质一点的客户,都开始出现国进民退。国进民退也就罢了,新进来的公司,做了个二道贩子,什么也没干,就赚走了最大的利润。
本来在市场上仅有的优质客户,来这么一出,也变成了一般客户。如果三产公司继续壮大下去,优质客户还可能直接变成劣质客户。
这样的三产公司在这盘生意当中,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答案是没有!
他们既不专业,也没有施工能力,所有的脏活累活,最后还是分包的民营小企业干了。他们的出现,还降低了效率,增加了销售员的工作量,沟通成本也非常之高。
同时,多一道中间环节,就多了一个食利环节,导致项目利润大幅减少。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利润更加微薄。
但为什么这样的公司又会存在呢?
存在就是合理的,其存在的合理性,就是这种公司存在是国企领导之间博弈的产物。
新成立的这种三产公司,或者老的公司被赋予新的职能,很多都是国企领导之间争权、博弈之后,妥协的结果。领导太多了,岗位职能饱和了,那就再成立新的公司,立马又有一堆领导职务诞生。
这是根本原因,但这种公司成立,会被赋予极高的定位,会吹很多牛。公司会被吹得天花乱坠,要获得怎样的业绩,具备怎样的能力,可以带来多大的贡献,诸如此类。
其实,这些都是扯蛋,实际上就一个二道贩子。不可能也没必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公司市场上一抓一大把,也没必要重新建立。
这种公司成立后,也会招收一批人,唯一的好处就是创造了就业。当然,这种工作实际上没有太多含金量,也对个人能力没有太大提升。工作量不见得饱满,即使饱满也没有太多价值。
一定得有招很多人,即使有人闲着也得招,要不然领导去领导谁呢?
这看似很荒诞,现实情况是大量存在这种现象。特别是一些省政府牵头的信息化公司,将全省的信息化项目都统一到一家公司,让这家公司扒层皮。
原来那些在政府行业接项目的公司,不得不成为这家公司的供应商,从这家公司去分项目。而这家公司,除了有领导,有行政能力,专业能力各方面都不如其分包供应商。
所有的这些分包供应商都叫苦不迭,项目急剧减少,利润也少如薄纸。
这就是你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看似残酷,实则现实。
以前是增量市场,蛋糕在增长,只是分多分少。现在是存量市场,你多分那么必定有别人少分。现在大资本收割各行各业,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作为个体户,小业主他们面临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恶劣。也不要再想着去创业之类的,你爹不是王健林。小生意干得再好,也就是糊口度日的水平,而且还操心。作为年轻人,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未来如何进入大公司,大平台。要么体制内。
因为有淘宝。。
价格很透明。没有信息壁垒。
90年代背个编织袋去上海七浦路搞点服装,拿回老家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前两天看抖音,发现关注的一个北京烧烤店小老板在盘账,顿时来了兴趣。
这是烧烤大哥的视频截图:
为了看着方便,我原样复制了一张表:
别看就是一张流水单,能挖出来很多信息。比如:
1 采购食材这种硬性成本占总收入的40%,符合预期。海底捞的招股书说:
我们的原料采购成本占比也是40%左右。
2 虽然烧烤店比不上大酒楼,但酒水饮料的利润也是相对可观的。
但外卖会很影响酒水收入。我相信如果堂食占比高的话,酒水采购量一定不止这些钱。
3 外卖简直是餐饮个体户的福音,极大增加店铺坪效,贡献了2/3的收入。
当然「美团税」也不便宜,直接抽成10%。
真是最大的房东airbnb没有房,最大的汽车公司滴滴没有车,最大的餐饮集团新美大没店面。
美团的招股书说:
2017年89.1%的收入来自这些小生意的餐饮外卖,毛利率8.1%,也不咋挣钱。
4 3季度税款1000元,增量信息不多,但总体感觉不多啊!
目前个体户税费都是「定额征收」,税务部门评估下一年能赚多少钱,交多少税,再和小老板商量下,同意的话以后就按这个标准一刀切。
但是北京税务局从明年开始要提高征税效率,把部分个体户的「定额征收」改成「查账征收」了。
当然,要求查账征收的满足条件也比较高:收入足够高,起码顾得起财会有帐可查才行。
这个小烧烤店应该不受影响。
5 北京沿街55平两居月租金8000元,你们感受下。我没啥参照系,感觉也不算贵。
但细想一下,如果没有外卖,房租8千,堂食3万8,这小生意必死。
6 烧烤师傅、学徒、穿串阿姨3个人成本不到一万,真心不高,但五险一金肯定没交,不多说了,都不容易。
7 拍脑门建议:
再入驻个「饿了么」,营业额应该会有提升;
优化时段和sku,增加烤肉拌饭项目,可以覆盖午饭外卖;
增设早餐;
但肯定得增加员工了,而且全时段非常累。可餐饮本身就是勤行,没办法,吃这口饭得认。
8 这就是个体户小老板的缩影:烟熏火燎,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收入还不如普通北京白领。
这个烧烤大哥可能高中毕业,在北京很难找到工作,拖家带口,自己没有五险一金,申请不了任何信用卡,遇上急事儿需要周转基本不能从银行借来钱。
9 老说扶持小微企业,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
其实扶持的另一个侧面就是:没利润。
小微企业贷款也不可能简单。
首先没利润,烧烤店净利10%,活着就不错了,哪还能负担起6%起步的利息。
其次没房没抵押物,银行信用贷审核可就严格多了。
这就是P2P借款端的典型客户画像。
欢迎去我公众号:「老钱日日谈」逛逛,内容与知乎不重复。
因为,生意本来就会越来越难做。
我服务的不少LP本身就是企业主,经常会给企业做经营和管理咨询。
我非常喜欢服务实业客户,深入实业可以更了解产业,理解产业可以持续提升投资能力,使得我们可以透过繁杂的数据和信息找到关键因素。帮助客户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还可以帮客户多赚钱,客户就有更多钱投我们基金了,这个做法很符合我创造双赢的价值观。
回到问题,可以从三个层次理解生意为什么天然就是会越来越难做。懒得看文字,可以拉到最后看思维导图。
有一个人(企业家),觉得用手喝水不方便(需求),做出来了(承担不确定性,进行创新)杯子(产品),隔壁的邻居(客户)体验之后觉得确实用杯子喝水更方便,购买杯子喝水(成交)。这个阶段是创新的红利期,企业家通过创新的组合生产资料,创造了顾客(满足客户需求,客户价值创造),这个阶段企业有定价权,也就是生意好做的阶段。
你(企业家),在卖出了杯子后,扣除成本后,获得了比其他工作更高的收入(高于无风险收益/高于机会成本),决定继续制造杯子。一模一样的杯子做出来了,可邻居(客户)不买了,因为邻居已经有一个杯子,再买一个杯子,并不能改善喝水的方便程度。
这个时候就要走到更远的地方寻找新客户(拓展市场渠道),走的越远,覆盖的新客户越多,但走的越远(拓展市场、物流)的(时间、财务)成本越高,同样定价的情况下,走的越远(获客成本越高),单次交易的利润越低。
如果不想寻找新客户(拓展市场渠道),也可以继续创新设计更好的饮水工具——保温杯(承担不确定性,进行创新),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使得成本变高,但边际改善变小,需要花时间精力说服(市场营销)客户升级,即使可以成交,单次交易的利润越低。
随着客户需求不断被满足,一成不变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做。
邻居(客户)买的杯子用起来挺好,研究了一下觉得这个杯子不难做(没护城河),想了想自己买杯子的价格和自己当下的收入(无风险收益/机会成本),决定投身到制造杯子的事业中,这就产生了竞争。
原来杯子只有你一个人卖,所有对市场和成本的分析都是静态的,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杯子赚钱(高ROE),都开始做杯子。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人抢挖做杯子的沙子(原材料成本变高),价格战(利润变薄)。
第一个在学校门口卖煎饼果子的赚的很好,但是干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要么有绝活(味道好),要么有进货渠道(成本低),要么体验好(微笑服务),要么就是赚个辛苦钱(ROE均值回归)。
不要相信没有门槛还很赚钱的生意,会有人满世界宣传。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护城河(从静态到动态)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做。
你通过规模化和管理提升持续降低成本,在提高营销成本后还能保持利润,过了第一关;
你通过构筑核心竞争力(专利、品牌、行政限制)构筑了护城河,在竞争下保持利润,过了第二关;
在自以为未来就是岁月静好的好日子时,很可能会碰到各种外部环境变化,不能响应变化可能很快被淘汰。
比如一个大趋势——随着互利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所有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的生意都不好做了。
过去你开个饭店,先看位置、然后是装修、再讲讲故事,没吃之前谁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最近很火的狗不理就是典型代表。
今天你开个饭店,位置好、装修好、故事好,但是菜品质量不行或者定价虚高,肯定会在大众点评或社交媒体上被喷得体无完肤,狗不理就是典型代表。
过去你开个街边杂货店,随便备点货,拍脑袋定个价格,客户也没得挑。
现在你开个街边小点,这里买不到,我就上京东淘宝买,价格搞不定,随手拍立淘,价格高低一清二楚。
如果你过往的生意是靠信息不对称获利,那可见的未来这个钱会越来越难赚。
比如宏观环境变化: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没有及时响应这种变化(内部到外部),生意会越来越难做。
总的来说,生意越来越难做才是常态,能够持续稳定赚钱是企业家是不断创新组合资源、提升管理能力、预判市场环境变化之后来之不易的异常。
欢迎企业主交流经营、管理问题和观点;欢迎高净值客户交流资产配置和投资问题。
买基金送管理咨询,犹豫什么~
参考:
如何看待 4 月 30 日媒体在推特发布视频,犀利概括了中美对疫情的态度?
美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呼吁美公司撤离中国,美国将支付搬家费,这意味着什么,动机是什么?
B站:疫情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十问
油管:疫情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十问
就是生意的门槛越来越高了,小卖部被超市吊打,本地超市被全国性的超市吊打,全国性的超市与全球性超市苦苦竞争高利润的商品。
但另一面呢?是你40几岁带着美帝回来的技术,可以非常容易的在地方政府那里拿地融资。你掌握技术搞高科技,科创板注册制大门随时向你打开。之前丹阳那个造车的,不是轻松骗了67个亿,你做什么生意可以在几年赚67个亿?
做生意是想发财,现在发不到财,就只能和普通上班差不多,无非自由点,就说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实是明明有好做的生意你没有资格做罢了。
原因很明显,主要就是两点:
========
下面详细说下:
简而言之就是财富掌握在极少数的权贵阶级手里,普通大众分配的太少,分配太少导致所谓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危机。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均工资与工资占GDP的比例两个重要数字
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工资支出仅占GDP的11.8%。
世界各国工资总额与GDP之比(工资占GDP比重):欧美最高,大约是55%;南美洲平均是38%;菲律宾泰国是28%;伊朗土耳其大概是25%;非洲国家多在20%以下。
2014年,我国GDP:63.59万亿元,工资比重: 16.2%,略低于非洲国家。
略低于非洲国家。。。咱还是先别忙着嘲笑黑哥哥了。
我们税负痛苦指数,仅次于法国,高居世界第二(说实在的我非常怀疑这方面是不是比不上法国)。
我们还别忘了这点工资,除了对付高赋税,我们还得还房贷的。我们的房价在真实的超英赶美了。房价其实也是一种隐性的税收。
所以,具体的普通大众,能有多少可支配收入?这就造成了除了房地产一枝独秀,其他行业根本就缺乏有效需求——不是人民不想买车,而是人民买不起车。不是人民不想经常下馆子,而是人民没钱下馆子。
所以我们要发展出口经济,搞一带一路,为啥?国内“没有需求”,因为都是穷逼,买不起。
这里我引用下@王二麻子论产能过剩、出口导向的本质的回答,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
比方说,10个人生产100个包子,要是平均分配每人10个,大家都吃得饱饱的,产能也不过剩。但当其中两个权贵分走了80个,其他8个人分剩下的20个,这时候这8个人只能勉强充饥,而那俩权贵手里却多了60个“产能过剩”,怎么办呢?权贵们把这60个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卖给美国。
2015年爆发的股灾又割了一茬韭菜。实体经济就跟困难了。因为民众手里的钱更少了。对比之下,美国大萧条也是一场股灾引起的。然后2016年房价逆势上涨,再把民众20年的积蓄和未来20年的钱都再榨一遍,说实在的,人民现在还有钱消费,反而奇怪了。
经济简单来说,本质就是: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 + 消费。
但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由增长转为减少,2015年中国劳动力减少487万,2016年劳动力减少349万。到2030年后,中国劳动力每年将减少1000万以上。
劳动力减少,导致生产下降。生产下降导致供给不足,同时劳动力减少导致消费减少,所以中国面临很大的滞胀压力。
比如说,我现在居住的五线小城市,2000到2010年之间,每年常驻人口减少1.2%,城乡人口从70万,减少到50万。所以行业都在衰退。我相信全国其他小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别被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热闹所迷惑,整个中国来看,劳动力减少将导致经济持续衰退。2015年GDP增速减少0.4%,按社科院7000美元的劳动力价值计算,2015年减少的487万劳动力将导致GDP增速减少0.38%。中国劳动力减少趋势要持续到2100年之后,所以中国总体经济面临长期衰退的大趋势。
你要说大牛,我给问主请一个。
拷贝一小段:
“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
“半无产阶级。此处所谓半无产阶级,包含:(一)绝大部分半自耕农,(二)贫农,(三)小手工业者,(四)店员,(五)小贩等五种。······小手工业者所以称为半无产阶级,是因为他们虽然自有简单的生产手段,且系一种自由职业,但他们也常常被迫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其经济地位略与农村中的贫农相当。······店员是商店的雇员,以微薄的薪资,供家庭的费用,物价年年增长,薪给往往须数年一增,偶与此辈倾谈,便见叫苦不迭。”
是不是很扎心?是不是很透彻?是不是给自己照镜子?是不是脸上无光甚至有点疼?
所以说不要因为做生意这三个字,就忘记自己姓什么;
也不要因为自己在大城市过日子,就忘记自己叫什么;
也不要因为会电脑,会共享单车,会网购,会抖音,会线下线上理论,就忘记自己从哪里来的;
不论什么时代,技术永远是服务于人和人的群体,估计可能说不定可以参考一二。
以上。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青少年早该管管了,动漫这种文化入侵早该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