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该用统计学上一个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统计问题。
一切不涉及统计学的作文都是肤浅的,表面的,抽取的群A大多数具有属性a。
故,认为不具有属性a的样本不容易被抽到。属性a与样本抽取具有相关性,这就是最大似然估计。
此处样本抽取为安全开回来的飞机,属性a为弹孔多的部位中弹,很简单的统计问题。
沃德以外的人,统计学没学好,说明应该大力推广统计学教育。
语文作文总是把现象抽象到哲学原理而不是科学原理上,这是幼稚的。
我估计这个问题下会有很多人回答,“从反面看问题。”“换一个角度”上,“要克服直觉”上。
说不定还会拿到不错的高分,因为出题改卷的高中教师一般也就那个水平。
哲学问题,绝不能从一个简单的案例中抽象出来,只能从大量的科学实证理论中抽象出来。
不追究科学原理,一帮赌徒掷骰子买大,只有一个赌徒买小,最后这个赌徒赚了,照他们的说法,一样能追究到“从反面看问题。”“切换角度思维”这些哲学问题上。
他们这东拉西扯的能力,甚至可以从1+1=2中悟出无数的哲理。
统计学最大似然估计的原理,就和1+1=2差不多。一个大学教授级别的学者,看他们做这种事就像从1+1=2中找出做人的道理一样无聊。
而我们的高考,还在用这种脑残的方法选拔人才,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小到中学学生,大到高中教师,都缺乏一个系统的哲学教育,还以为哲理就是随便找一篇鸡汤文,找一个案例就能悟出来的。
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去看看法国的高考哲学考试题目:
1:依靠观察是否就足够进行认知?
2:有权利做的事情一定是正确的吗?
3:理性能够解释一切吗?
这些问题,要么是一般中国人活了大半辈子才开始思考的问题,要么是一辈子都没思考过的问题。要么是不停的在知乎上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不会举一个特例,案例和数据和逻辑都由学生自己提供。单个具体的特例很难反应出具体的问题,还会产生误导。
这就是差距,如果高考作文是在考哲学,那么
也考得太肤浅了,无法想象是一个已经快成年的,接受过十二年系统教育的学生还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不是考哲学,而是在考文学,我建议题目改成这几种:
xx在离开祖国xx年后,终于回到了故乡blabla·····,请你根据他的处境,作现代诗一首,字数在xx字以上。
xx在看到树叶落下xxx的美景之后有感而发,请写一篇散文。
xx进行漫长的宇宙之旅,途中xxxblabla,请适当想象,发挥成一个短篇小说。
xx,下面有一篇短篇小说,请把它改写成一个舞台剧。
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才是文学的精髓,如果你真的在考文学,为什么这些一个不考,去考议论文?
如果你要考哲学,为什么要考这么肤浅的东西?
起码的,能不能把这个分成两道题,一个哲学题一个文学题,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深度,一个用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比喻来表达文字的美?
用华丽的词藻干扰哲学的表达。用肤浅的思辨来干扰文学的纯粹,高考作文,完全就是个四不像,除了试卷之外,没有一个地方需要写这种文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