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应该是“尽人事,听天命”。不去高估个人主观能动性,也不轻易对命运低头。
然而现实中最常见的两类
第一个是人定胜天,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放大到超越客观事实,比如说,只要人类努力就能发明永动机,比如说,一对情侣刚交往就说永远不会分开。
第二个是命中注定,觉得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自己并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
第一类人的优点是,有充足的改变客观现状的积极性,缺点是,过于自大,而且往往无法接受与自己预期不符的结果,简单点说,这类人被现实教做人之后很可能无法接受,然后做出偏激疯狂的举动,这类人在接受结果上无法做到坦然。
第二类人的优点是,能够坦然接受绝大多数结果,因为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但正因如此,他们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并没有去改变客观现状的主观积极性,因为在他们看来,反正都是注定的结果,努力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对人而言,学会接受、学会放下、学会舍得和知道要积极改变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少了哪一个,人生的不快都会成倍。但是这两者对很多人来说,在思维上是有冲突的,因为人类就是特别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人类的政治倾向上就可见一斑了。
你问,“不久就要分开”的想法会给相处带来怎样的影响。那首先要知道,产生这种想法的人,他自己的思考方式是我上面说的3类人中的哪一类。由于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所以考虑到一个问题之后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也会不同,我不会告诉你,一个人产生“不久就要分开”的想法之后一定会出现哪种情况。因为本来就没有一定的事。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你一生中遇到的所有人,包括父母,亲人,伴侣,同学,同事,等等,都只是你旅途中的驴友,区别只是他们的旅途和你的旅途的重合长度。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且永远都是孤独的,只是有的人假装没看到,这一点前面也有答主说到过,我非常赞同。认识到一件事物无法逾越的壁垒,并不是让你悲观,而是让你尽可能去往这个壁垒努力。
最后再想一个问题,一个跟你在旅行中分开之后永不再见的驴友,哪怕是活着,对你的人生而言是否也等同于死了?那么,回望过去,有多少这样的驴友,早已被你遗忘在红尘中了。人生就是有那么多不可抗力,不会因为你喜欢谁,谁就会喜欢你。不会因为你想跟谁达成互相理解,你们就能互相理解,不同思维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比人类和猴子的差异都大。所以,过分纠结结果是不必要的,但是积极面对问题是必要的。
这个想法对关系的存续有利有弊,取决于双方对分手利益的偏好,这里我主要讨论恋人之间,其他人之间的博弈类似。最后会给出一条建议,欢迎读完^_^
如果我们把恋爱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合作的话,这种合作是依赖于双方的信念来维持的,经济学上可以称之为『贝叶斯纳什博弈』。在产业组织里面,先背叛的一方往往可以”坑“对方一把,比如我们说好了都高价,但是某一天因为一个外生的因素我打定主意不合作了,下一期突然搞一个低价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在恋爱中,先背叛有优势还是后背叛有优势其实不一定。有的人会认为先背叛自己有面子,有的人认为先背叛自己会有巨大的内疚感。同时,『依然在一起』谁的成本更大也是一个问题。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始终假设是男方的成本比较大,比如说如果要继续保持在一起,意味着男方要放弃自己心仪的工作和城市等等(因为两边是对称的,所以假设谁无所谓,只是为了方便)。
如果男女双方对感情的价值是有共识的,男女双方公认继续在一起的成本超过了感情维持的价值,那么只有两种情况:
最直接的情况,如果两个人都认为先背叛有优势,那么『不久就要分开了』意味着突然来了一个外生的震荡,让男方合作的成本增加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情侣版的”戴维斯双杀“——因为投资人,对不起说错了,因为情侣们心目中对未来的预期已经变悲观了,所以双方都会认为在将来会分手。而与其等到自然分手,不如现在做首先说出来的那个人更有优势,更加能止损。于是双方会在得到『不久就要分开了』这个消息之后迅速的分手。
如果两个人都认为后背叛有优势,都希望对方说分手。那么这个『不久就要分开了』就很策略了。一方面双方不可能在一起,因为在一起的成本太大,但是另一方面双方都希望对方先说。于是这个时候就进入了『消耗战』(Attrition War),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谁也不知道谁是更希望的『成为被抛弃的那个人』的人,而双方唯一能够给对方发的信号就是等待的时间。于是双方就会维持情侣关系,用维持的时间对对方发信号——我比你更沉得住气,我更在乎成为后分手的那个人。
于是根据双方在乎的程度,在消耗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那个相对来说更希望对方说的人,将获得胜利。
但是如果男方对女方的感情是私人信息,也就是女方其实并不知道,那这个时候博弈变得更加复杂了,因为存在一个感情信号的问题。
如果男方其实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今后继续在一起,那么就需要用行为来对女方发送信号,自己并不愿意分手,而这种行为必须是积极的,超越平常的。这个时候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实锤证据(Hard Evidence),比如说主动拒绝了其他城市的offer,这种是不可逆转的可信承诺,所以没有任何疑问,双方还会在可预期的将来在一起。
而第二种情况下,男方只是承诺分开之后继续坚持保持情侣关系,等将来某个机会搬到一起。这种承诺就是便宜话(cheap talk)了。于是这个时候男方只能通过一些软的行为,比如对女方更好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在外人看来,双方不久就要分开了,但是似乎更加亲密了。
这种亲密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因为女方这个时候会困惑于,男方到底是在和自己打消耗战,还是男方真的在表达自己在一起的决心。究其原因,男方现在有两个私人信息:一是自己对女方的感情程度,二是自己是否是『喜欢最后说分手的人』。这两者发送信号的方式相同,都是维持情侣关系,但是意味相反。这个时候女生的理性反应就是不对信号作出任何反应(irresponsiveness)——在激励理论中,当委托人面对拥有两个相互冲突的动机的代理人的时候,就会采取这种情况,就是完全的忽略掉这个信号,根据自己的先验信念(prior Belief)来判断是否分手。
所以这个时候男生做的其实是无用功,而当先验信念无法得到更新,就有一个严格正的概率双方明明都是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一起的,但是两个人最终分手,悲剧就发生了。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那就是要在『不久就要分开了』这个信息到来之前未雨绸缪——在平常的恋爱中,就给对方灌输『其实我是那种喜欢先说分手的人』,这样当双方面临分开压力的时候,对方就更有可能把继续维持情侣关系的信号解读为对自己的爱,而非等分手。
故事结束了么?当然没有。因为如果女生是理性的,女生同样会把『其实我是那种喜欢先说分手的人』当作一个便宜话,因为男生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空口白牙,并没有提供任何的证据来更新女生的先验信念。
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前任来帮忙了。如果男方能够提供自己和前任分手时的可信的信息,谁先说的分手,那么这毫无疑问是可以更新女生的先验信念的。
所以,面对『不久就要分开了』的理性的情侣,如果还想继续维持,对话大约如下:
Bob: ”其实和前任,就是我先说的分手,证据在这里(出示证据)。你现在可以根据这个信息更新一下自己的主观信念了,如果还没有达到关键点,我还可以出示前前任的证据。“
Alice: "好的,我看了你的证据,确实是可信的。我已经更新了我的信念,现在我确信你更大的概率是『喜欢先说分手的人』,所以你现在面临着其他选择,没有说和我分手,还继续和我保持情侣关系,我会把它看做是你对我感情的信号。"
Bob:”那我们继续在一起吧。“
Alice:”好的“。
于是Bob和Alice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