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会展管理专业,GPA:3.8。托福680分,GMAT680分。
研究生申请学校录取情况:
【AD】——Syracuse University,Marketing 【Offer】——New York University,Integrated Marketing
研究生就读于纽约大学整合营销专业,GPA:3.78。
毕业后就职于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市场部门。
一晃研究生毕业有三年之久了,当年那个对社会充满憧憬的我也在职场里摸爬滚打了三年,时常感叹果然还是已经回不去的校园生活最令人向往,单纯又丰富,还教会了我们成长和如何更好的在职场生存。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在学业上深造,留学也变得非常普遍。出国也好不出国也好都是个人选择,也各有利弊,都会看到人生路上不同的风景。我觉得不要盲目跟风,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出国,遵从内心的选择。
2017年我本科毕业,对于是否出国权衡了很久,为了得到更多历练决定申请出国,做出决定之后开始努力备考留学考试,关于选校也经历了一番思考。
今天我也从决定留学到申请成功这个过程选了中我挑选出几个我比较看中的节点并结合了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只是我个人的心得可能并不全面,仅供参考。
相信很多人在出国前会反复扪心自问:我适不适合留学?
关于这个疑问我建议大家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然后得出答案。
1、留学费用
首先要贴近实际情况思考是否有能力承担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点,美国大学的学费
关于美国大学的学费大家可以从要报考的学校官网上查找,美国硕士留学费用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学校收费标准差别很大,每个州除了有私立大学外也有很多公立大学,并且不同专业的学费也不同。除此之外美国大学的学费每年会有一定的浮动,单纯说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二点,美国生活费方面
生活费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大头费用,日常生活、交通、医药等等开支都是不可少的。而且不同美国城市的消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自然生活费也不同。
美国城市按消费指数分为四级,纽约、像洛杉矶、迈阿密、芝加哥、华盛顿等这种一级城市,每月的生活费在6000~12000元人民币左右。
留学对家庭来说一个不小的开支,无疑会给父母的经济方面带来不小的压力。虽然也有同学选择半工半读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但这样无疑会在学业上分了心,身体也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而吃不消。
顺便说美国课业后的零工一般是hourly pay的,每周工作时间也有限制。
而且国外正式的工作是需要申请CPT*。
*CPT 通常指课程实习,属于带薪或是无薪的社会实习许可,但是提供实习的雇主限于与学校之间有建教合作协定的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也就是在毕业之前在大学期间的实习,参加CPT的留学生还可取得部分学分。
但是在宝贵的留学期间每天只在学校——工作的两点一线中反反复复,你会失去很多发现并探索自己的机会。
我个人不建议本末倒置,虽然在留学期间建立人脉和资源也很重要,但是利用好时间专注培养自身、挖掘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2、问问自己,我想不想离开温室去陌生的环境独立生活?
在确认家里有承担自己出国留学费用的能力后后,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有意愿出国留学。
在我看来,留学的价值不在于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在于如何在国外充实的生活下去,锻炼自己独立的能力。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且自律,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参与课外活动。在有文化差异的国家生活和学习,甚至工作,都是对个人成长极大的历练。这些靠书本是学不来的,古人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有道理的。
当时我在决定是否要出国的时候,问了自己一句话:两年之后,是想像现在这样一成不变还是出国打开自己的眼界?这样扪心自问之后,或许你也会得到答案。
现在想想留学究竟改变了我什么,最明显的是性格。其实我原来的性格非常内向且谨慎,经历了两年的国外生活,慢慢学会了自我调节,逐渐走出了舒适圈,打开了内心的枷锁去寻找和利用资源,结交了许多朋友,性格也变得开朗健谈起来,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此外,父母会担心美国留学安全问题。这一点上建议大家在网上提前做功课调查并关注所报考学校所在的区域以及住宿的安全系数。
做出了出国的决定后接下来该面临“选校”的难题了,研究生选校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首先大家要规划未来的道路,对研究生来说要考虑的就是毕业后是继续读博还是就业。
如果选择就业,建议选校是重点考虑机会和资源,相应的就是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当所在的大学地理位置较好,周围有较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产业时,无疑也是增加了就业前的实习机会,也大大增加了找到一份有质量且稳妥的工作的成功几率。
一般来说大城市相对拥有更多资源,氛围也更好。比如在像纽约、华盛顿这样的一级城市读研究生,处于这样快节奏的、积极的氛围的城市中,不知不觉褪去了我们惰性、融入城市的快节奏变得更加积极。久而久之,锻炼了我们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适应职场的能力。
此外,选择的专业不同,学校所在的区域也不同。比如金融、艺术、传媒、商科专业的学校一般在纽约、波士顿、新泽西州这些美国东北部的城市。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留学生去美国西海岸的较多,因为硅谷在西海岸。
我当时申请了三所学校,因为自己选择的专业时商科,也考虑到后期实习的机会,主要偏好在大城市的学校。
最后我选择了纽约,通过我两年的留学生活确实证明了纽约有更多的机会。
初选及申请:
申请前调查好学校了解各学校、不同专业的硬性条件,比如对语言成绩的要求,对经验的要求(一般商科的申请会看工作经验,是否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实习,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细致的筛选)、以及这所学校拥有怎么样的师资力量。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20~30所学校。认清自己,不可高估或过于低估自己,想定自己和学校之间的匹配度。
申请后决策:
经过与学校的联系、向学校寄送申请资料这一系列申请过程,最终会得到申请的部分学校的录取通知。之后要做的是比较各个合格院校的奖学金给与、未来出路、转学、中国留学生人数等方面进行最后的筛选并且做出决策。 (这些资料可以直接与学校联系、询问或在学校官网上查阅)。
*每年学校官网上的信息都会更新,申请过程一定要时刻关注官网,不清楚的地方直接发邮件询问administration office,会很快得到回复的。在申请时要保证拥有的信息的都是最新且正确的,有利于及时调整自己的申请策略。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不光是自己学习成绩方面的硬实力,更要评估思维等方面的软实力。在评估自己时可以用经营学中经典的SWOT分析,明确自身的strength和weakness、以及自己面临的threat是什么。然后将weakness 和 threats 转化为opportunity。在像商科面试中常出现的“你的劣势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也有了正确答案,也就是提出自身的不足以及如何解决这些不足。
下面给大家依次介绍网络面试、互动面试、VideoEssay。
1、网络面试:首先学校会发给申请人一个链接,然后考生要检查面试的设备,测试硬件耳机、麦克风等,之后会有练习题目,最后进入正式的面试。
具体怎么准备网络面试呢?
大家可以把往年题库分类总结然后练习,准备一些常用的例子用于面试时举例。当分析过一部分往年题型之后,你就会发现很多题只是换了不同的问法,答案都是大相径庭的,可以借用自己同一个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使用。除此之外,很多问题并不是只简单的回答题目的字面意思就可以,而是需要从表层深入挖掘、提升。商科尤其如此,不光要站在自身的角度,还要从校方角度思考什么样的考生对他们有吸引力。
2、互动面试:,首先考生和学校预约面试的时间,面试当天在线(通过skype等)面对面对话。同样在面试之前考生要测试好网络环境,检查面试的设备。相比于网络面试互动面试是与真人的对话交流,题目比较容易提前准备。
举几个最核心的几个问题:为什么申请我们这个项目、过往经历(实习,项目)、未来的职业规划、除了我们学校还申请了什么学校等等。
大家在准备此类面试的时候,还要记得:
1、准备1-2个问面试官的问题;
2、部分学校此类面试还可能会问大家一些专业性问题,大家到时候也要提前准备起来。
语言成绩作为硬性条件是必须突破的。美国留学一般考察托福+GRE(商科为GMAT/GRE)成绩。
对托福要求比较低的学校或专业的最低分数线一般在79分或者80分。对托福要求高的学校或专业最低分数线会卡在100分,少数学校的要求高于100分。
文科类专业一般对托福要求比较高,比如传媒等专业,不仅排名在前50的学校,50到100之间很多学校也要求托福成绩达到100分。
一般而言,如果托福低于90分,想申请文科类并且排名靠前的学校就很有难度了。
如果希望申请商科类排名前50的学校,托福低于100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如果申请排名50到100的学校,最低要有90分左右。
但无论是什么专业,如果语言能力较强,托福成绩能达到100以上,基本在选择学校时不会因为托福成绩而受到限制,这样在其它条件也不错的情况下申请结果会比较理想。
此外也有很多学校对托福单项(比如写作)有单独的要求,要根据具体学校而定。
当然要考虑到最坏的打算,如果语言没过怎么办?
很多学校会提供双录取!
所谓双录取,指的是学生在申请某一所大学时,经过学校的评审,认为该学生的条件符合学校的招生标准,可以被录取。但是由于语言成绩达不到最低录取标准,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获得双录取,收到两份录取通知,一份是该校的语言中心的录取通知书,另一份是该学校的本科或者硕士的录取通知书。
拿到双录取留学美国的学生,首先要进入语言中心学习英语,待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据了解,美国研究生申请设有双录取的大学有:
美国东北大学 长岛大学 威奇塔州立大学 桥港大学 北德克萨斯大学 加州多明尼克大学
不过大家在语言考试时也不必有太大压力,我在语言考试这关也有被卡住两次的经历。前前后后一共考了3次,前两次没有评估自己的弱项,只是为了分数一味的盲目刷题。第三次我平复了下心情,分析了前两次分数不够理想的原因,着重从自己的弱项“听力”下手,再继续提高自己的写作逻辑和描述方式。终于取得了108分的成绩。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次就成功的,通过不懈的坚持,不必着急用平常心去努力一定得到好的成果。
最后整理一些小tips,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国外更好的生活。
在国外要注意什么?
国外的衣食住行肯定是和国内有差异,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前辈给出了很详尽的生活建议,这里就不再着重强调。我想分享对于“心态”的小建议。
学习的心态:融入另一种文化。首先我们要打开心态,适应各种新鲜事物。不仅仅是学业上知识的新,生活中也有各种新东西,这时候就要我们完全开放心态,在另一种文化里体验生活。很多人告诉我要去融入外国人的圈子,但我觉得那只是融入另一种文化的表象,也许你的英语能力会有所提高,但是如果心态不够开放,即使进入了外国人的圈子也充其量是和“外国人坐在一起”,而不是“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具体怎么做呢?简单来说,从内心抛弃“外国人”“圈子”这种界限,抱着学习的心态走向另一种文化,而不是执念于融入圈子,无知无觉发现自己已经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了。
探索的心态:探索自己的潜力
因为处于新的环境,没有以前的束缚,胆子也变得更大了,任何事情都抱着或许能成功的心态去尝试。我在两年的研究生期间里完全没有焦虑,时刻享受当下。第二个学期为了增加实践经验准备实习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面试,从事不同类别的工作,虽然没有经验单纯抱着一颗有兴趣而想要尝试的心还志愿做了很多设计的工作,后来还尝试了编程工作,换做在国内,这些工作肯定想也不敢想,。这些都是在国内获得不到的经历和体验。学习不只能通过课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学会的东西不仅牢固,成就感和充实感也是加倍的。所以,探索那些你感兴趣的事情,去遇见更有趣的人和事。
实习/工作要怎么找?
我认为不断地参加学校的job fairs对我非常有帮助。比如NYU每年有两次大型的,平日也会有小型的。我经常去学校的career centre,不仅会帮我修改、完善简历,还可以和老师们以聊天的形式根据你的方向给你一定的建议,而且还有许多公司在这里举办公开讲座,提供了networking的机会。内向的朋友也不用胆怯害羞,当作和职业导师进行平常的聊天就好了。
以上就是我关于出国留学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大家都能考虑清楚迈出成功一步,迈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