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总体上说的很好了,我就补充一点。
中苏交恶的大多数时间,航空发动机的问题根本不算问题——以当时国内航空工业水平之低,还轮不到航空发动机来拖后腿。
国内歼六的生产周期就遭遇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导致一些改型完全是以蛮干的方式上马,生产出来的是次品,部队不愿意接收。这可不是发动机的问题。
歼七在仿制阶段就遇上大风浪,导致歼七Ⅰ只能靠宣传画维持纸面上的战斗力,知道八十年代歼七Ⅲ入役中国才勉强有了要地防空能力。后来1997年歼七E服役,号称“扭转乾坤的战斗机”,这种米格21的改型却要面对的是F15了。
七十年代是空军想发展歼13高机动战斗机,发现翼身融合需要的双曲面蒙皮成型技术国内实现不了,无奈只能拿三代机的标准去设计一架二代机。加之动力因素最后只得下马。
空军的一系列计划,例如歼九,老歼十一,强六等等,对它们而言发动机才是捉襟见肘,而对于最好的米格19和最好的米格21而言,发动机还不算问题。
谢天谢地,我们现在不必发展最好的苏27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