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特别虐的句子直插心底? 第1页

  

user avatar   chu-jian-92-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纯数理向。

理性、科学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

它们也有血有肉,有着自己的悲欢与顺逆。

它们致郁且治愈。

答案较长,希望你能耐心地读完。


此回答长期更新 。

(为了保持此回答的排版与后来读者的阅读体验,所有更新内容按照原有物理、数学、天文学、计算机科学的模块组织逻辑进行插入与补充,故更新不设置更新线,想看更新需要重新看整篇回答,见谅


黎曼一直坚持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工作。他曾宣布他成功完成了光和电的统一描述。他写道:“我完全相信我的理论是正确的,在不久的将来,它将被公认为确实如此。”他的度规张量为他提供了一种描述任意弯曲的任意维空间的有力方法。

不幸的是,黎曼解决这些问题的尝试常常受到难熬的贫穷的阻碍。他的成就不能转化成金钱。

1857 年他又一次得了神经衰弱。多年后,他终于在格丁根大学被任命为高斯曾担任的令人羡慕的职位。但是这太迟了。贫穷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像历史长河中许多大数学家一样,黎曼在他能完成引力、电和磁的几何理论之前,逝于肺结核,那时,他才39岁。


黎曼先进的数学超过了19世纪相对落后的物理认识。没有指导人们进一步研究的物理原理。

为了使物理学家赶上数学家,我们必须等待又一个世纪。

——加来道雄《超越时空》




“古希腊几何学家阿波洛尼乌斯总结了圆锥曲线理论,一千八百年后由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将其应用于行星轨道理论。”

“数学家伽罗华公元1831年创立群论,一百余年后获得物理应用。”

“公元1860年创立的矩阵理论在六十年后应用量子力学。”

“数学J.H莱姆伯脱,高斯,黎曼,罗马切夫斯基等人提出并发展了非欧几何。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欧几何的实际应用,但他抱憾而终。非欧几何诞生一百七十年后,这种在当时毫无用处的理论以及由之发展而来的张量分析理论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基础。”

“何夕(注:何夕为书中虚构人物)提出并于公元1999年完成的微连续理论,一百五十年后这一成果最终导致了大统一场理论方程式的诞生。”

世界沉默着,为了这些伤心的名字,为了这些伤心的名字后面那千百年的寂寞时光。

——何夕《伤心者》




1906年,玻尔兹曼为自己的原子论所受的诘难在意大利自杀。

1908年,玻尔兹曼的对手被实验结果击败。

1967年,玻尔兹曼的H定理得到确证。

现在,玻尔兹曼静静躺在维也纳中央墓地,墓碑上镌刻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熵公式。玻尔兹曼用死亡将自己生命中不断扩大的熵画上了终点。

一个朴素墓碑,一个简单而普适的公式,这是一个物理学家轻描淡写的一生。

这些公式与全人类同在。




天才应当是被允许不谙世事的。

孤独到死是一个天才最好的归宿,毕竟,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配不上他。




科学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葬礼而前进的。

——普朗克




Mensus eram coelos, nunc terrae metior umbras.Mens coelestis erat, corporis umbra iacet.

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
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

——开普勒 墓志铭




Wir mu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希尔伯特 墓志铭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1906年自杀身亡,他毕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从事统计力学的研究工作。

继续这项工作的保罗·厄仑菲斯同样于1933年自杀身亡。

现在轮到我们来研究统计力学了。 也许小心谨慎地接近这一学科才是明智的。

—— Brian Cowan《统计力学论题》序言




请记住1900 年12 月14 日这个日子,这一天就是量子力学的诞辰。

普朗克在柏林宣读了他关于黑体辐射的论文,宣告了量子的诞生。

那一年他42 岁。

量子幽灵从老绅士普朗克的方程中脱胎出来,开始在欧洲上空游荡。几年以后,它将爆发出令人咋舌的力量,把一切旧的体系彻底打破,并与联合起来的保守派们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斗。

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里看到,这个幽灵是如此地具有革命性和毁坏性,以致于它所过之处,最富丽堂皇的宫殿都在瞬间变成了断瓦残垣。

物理学构筑起来的精密体系被毫不留情地砸成废铁,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公理被扔进垃圾箱中不得翻身。

它所带来的震撼力和冲击力是如此地大,以致于后来它的那些伟大的开创者们都惊吓不已,纷纷站到了它的对立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物理史上的伟大理论:

牛顿的体系闪耀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光辉,从诞生的那刻起便有着一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气魄。

麦克斯韦的方程组简洁深刻,倾倒众生 ,被誉为上帝谱写的诗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是平民出身,但骨子却继承着经典体系的贵族优雅气质,它的光芒稍经发掘后便立即照亮了整个时代

这些理论,它们的成功都是近乎压倒性的,天命所归,不可抗拒。而伟人们的个人天才和魅力,则更加为其抹上了高贵而骄傲的色彩。

但量子论的成长史,更像是一部艰难的探索史,其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陷阱、荆棘和迷雾。

量子的诞生伴随着巨大的阵痛,它的命运注定了将要起伏而多舛。量子论的思想是如此反叛和躁动,以至于它与生俱来地有着一种对抗权贵的平民风格。

而它显示出来的潜在力量又是如此地巨大而近乎无法控制,这一切都使得所有的人都对它怀有深深的惧意。


而普朗克的保守态度也并不是偶然的。实在是量子的思想太惊人,太过于革命。

从量子论的成长历史来看,有着这样一个怪圈:科学巨人们参予了推动它的工作,却终于因为不能接受它惊世骇俗的解释而纷纷站到了保守的一方去。

在这个名单上,除了普朗克,更有闪闪发光的瑞利、汤姆逊、爱因斯坦、德布罗意,乃至薛定谔。这些不仅是物理史上最伟大的名字,好多更是量子论本身的开创者和关键人物。

量子就在同它自身创建者的斗争中成长起来,每一步都迈得艰难而痛苦不堪。


——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1947年3月,在波恩大学物理学研究所的课堂里,普朗克做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报告,他选择了他整个一生从事的课题:《精密科学的意义和范围》。

经历了上帝几十年残忍的折磨,普朗克在报告的结尾近乎遗嘱般说道:

值得我们追求的唯一高尚的美德,就是对科研工作的真诚。

这种美德是世界上任何一股力量都无法剥夺的。

这种幸福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有幸参加创立精密科学的人,将感到最大的心满意足和内心的平静。

因为他研究了已被研究的事物,并心平气和地尊重未被研究的事物。

——《普朗克传》




什么时候我们犹太人才会有自己的祖国呢?

爱因斯坦的眼眶湿润了。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暮年会见到自己的国家在中东崛起,虽然那是在600万鲜活的生命教训了几乎灭种的犹太人之后。

他执意去柏林了。但是他的妻子米列娃坚决反对。夫妇二人积怨已深,米列娃是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不愿沦为庸俗的家庭主妇,她也要有自己的事业。

同时,爱因斯坦是一个向上帝选择了智慧的人,选择了智慧就选择了孤独,选择了孤独就选择了痛苦。

他自始至终无法融入他的家庭,他的生命的绝大部分既没有留给妻子,也没有留给孩子,而是留给了上帝和他心爱的物理学。

不合则散。临行前,他吻别了在梦中的小汉斯和小爱德华。

爱因斯坦又一次提着大皮箱,在一个寂静的夜里悄悄地踏上了征程。

这一次,他真的除了物理学什么都没留下。

——《爱因斯坦传》




1911年的第一界索尔维会议的气氛是沉闷的。

这次会议聚集了二十三位欧洲一等一的物理学人才。

他们面无表情地听完了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报告。

即使在距提出普朗克常数11年之久,普朗克仍小心翼翼地用上假设的字眼。

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那时也不过被认为是毛头小伙变的魔术而已。

两个宇宙常数,c和h都在那时提出,它们一个代表宏观,一个代表微观,但都没得到一致的确认。光速c是相对论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而没有普朗克常数,后来的量子力学无从谈起。

最后,会议的发起者,老态龙钟的洛仑兹站起来发言,老人的声音有些含混:

“非常有可能,在我们这些人在这里讨论这些复杂混乱的问题时,在地球上某个僻静的角落,某一个思想家已经解决了它。”

所有在座的人都沉默不语。

没有人料到路该怎么走下去,因为此时——

26岁的尼尔斯·玻尔还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卢瑟福手下当助手,每天揉着红红的眼睛苦无收获。

11岁的维也纳中学生泡利深更半夜一个人跑到野外观察星象。

10岁的海森堡已经可以流畅地奏出巴赫的狂想曲。

9岁的狄拉克经常沉默地缩在教室一角。

3岁的朗道已显现顽强执拗的天性。


——《物理学与科学家们》




“一项新的科学真理获胜的方式,不是把它的反对者说服,让他们看到了光明的所在。

而是等反对它的人最后都一个个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人成长起来。”

普朗克在他快接近生命终点时这样写道。


自从1950年夏天,当医生发现爱因斯坦的主动脉有一个突起,并且这个动脉痛逐新变大时,爱因斯坦知道他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写下遗嘱,明确表示他希望在私人葬礼后火化。他活到了庆祝他的76岁生日,他最后的行动之一是签署一份由哲学家Btrand Rsl写的声明,号召核裁军。爱因斯坦写信给玻尔,要他也签署这个声明。“ 别皱眉头!这与我们有关物理学的争论无关,它是涉及我们都会完全同意的事情。”

1955年4月13日,爱因斯坦经历了剧烈的胸痛,两天后他被送进医院。爱因斯坦拒绝手术,他说,“当上帝要我去时,我欣然前往,人为地延长生命毫无意义,我做了我应做的工作,是该走的时候了。”

好像是命运安排的,他的继女玛尔格特住在同家医院。她看了爱因斯坦两次,聊了几个小时。汉斯·阿尔伯特,他和他的家庭1937 年抵达美国,他从UCB赶到父亲的床边。

有一会儿爱因斯坦好像好了一些,要他的笔记,临终他也不能放弃他对统一场论的探寻。

4月18日凌晨1点多动脉瘤破裂。他用德语说了几句夜班护士听不懂的话,死了。第二天在切除了他的大脑后,他被火化了,骨灰撒在一个秘密的地点。

“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地生活,就不需要有小说了。”爱因斯坦曾写信给他的姐姐,那是1899年他20岁的时候。


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并没有因为爱因斯坦的去世而结束。玻尔还会争论,就好像他的量子论对手还活着,“我仍然能够看见爱因斯坦的笑容,既仁慈又友好。”当他思考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爱因斯坦会怎么说。

1962年11月17日,星期六,玻尔接受采访,这是关于他在量子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的五次系列采访中的最后一次采访,玻尔像往常样回去休息一小会。忽然,玻尔大声呼叫,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冲向卧室,发现他已不省人事。玻尔受到心脏病的致命打击,终年77岁。

在他书房黑板上的最后一张图,是前天晚上画的爱因斯坦的光盒,他想再次展示那时的争论。


在1900年12月时候,经典物理学仍然包容一切,并且几乎一切事物都在经典物理学的掌控之中。

然后,普朗克偶然发现了量子,并且物理学家仍然在努力地理解这个术语。爱因斯坦说,50多年的“潜心思考”没有让他更好地了解量子论。

他一直努力直到最后未能得到解答。只能从德国剧作家和哲学家Gotthold Lessing的话中得到安慰:

对真理的渴望比实实在在地占有更珍贵。


——Manjit Kumar 《量子理论: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世界本质的伟大论战》




h=6.63×10^-34 J·S

——普朗克 墓志铭




有史以来,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被放逐。我们将自己流放至万物的边缘。

首先我们将自己变成上帝不可知旨意的附属,渺小的众生匍匐在大教堂般的苍穹前。

而当我们刚从文艺复兴中找回自我,当人刚刚成为倡导者们所宣称的万物之衡,我们又一次被自己竖起的理性产物推至一旁。

我们仰望着物理学家们筑起的巍峨高耸的新大教堂——传统力学法则,它不管我们存在与否先我们之前,开永恒之起始,后我们之后,至永恒之终结。

直到进入20世纪初叶,我们突然被迫又一次站立起来。


海森堡在世间游荡,犹如一个失落的孩子。

那时,不再需要抉择,无论大小。也不再有测不准原理,因为那时已不再有知识。

当所有的眼睛都合上,甚至所有的鬼魂都离去,我们亲爱的世界还会剩下什么?我们那已毁灭的、耻辱的而又亲爱的世界?

但就在那时,就在最为珍贵的那时,它还在。费莱德公园的树林,加默廷根,比伯拉赫和明德尔海姆。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

一切得以幸免,非常可能,正是由于哥本哈根那短暂的片刻,那永远无法定位及定义的事件,那万物本质上不确定性的终极内核。

——话剧《哥本哈根》




当海森堡在德国的地下防空洞研究核裂变时,他是物理的,是绝对理性的。

而当他敲开导师玻尔家的门,企图寻求玻尔的原谅的时候,他是想要寻求人道的关怀。

在战争年代,物理无法被客观地谈论,因为每一段物理研究都关乎政治,而政治关乎人命,这就把玻尔和海森堡的感性与理性置于最煎熬的炙烤中。

因此,每当物理话题触碰到敏感处,他们便立刻无法继续理性的讨论,转而下陷至真实的人性感受中。




He lies somewhere here.

他长眠于此,却身居他处。​

——海森堡 墓志铭




我们都处在洞穴的深处,被自身的无知与偏见束缚,有限的感官呈现给我们的只有影子。

如果我们试图看得更远,就会感到困惑,我们并不习惯。

但是我们仍然要尝试,这就是科学。

科学思考就是要探索并重新描绘世界,逐步呈现越来越完善的图景,教我们以更有效的方式思考。科学就是对思维方式地不断探索,其力量在于用想象力推翻预设的观念,揭示实在的新面向,建立更新更有效的世界图景。

这次冒险要倚仗过往的全部知识,但其核心是改变。

这无限世界熠熠生辉,我们想亲眼见证。

我们着迷于其神秘与优美,但在视线之外仍是未经探索之地。

我们不完整与不确切的知识,飘摇在未知的无尽深渊之上。

但这并不会使生命毫无意义,反而使其变得有趣而弥足珍贵。



如果普朗克是量子力学的生父的话,那么爱因斯坦就是给予它生命与滋养的人。

但就像小孩一样,量子力学后来走上了自己的道路,爱因斯坦却也不再承认这是他自己的理论。

玻尔很耐心地把新量子理论解释给爱因斯坦听,爱因斯坦并不认同。但玻尔最终总能找到方法回应这些反对意见。对话持续了若干年,方式有演讲、信件、文章....

后来,爱因斯坦设计了思想实验,来证明新观念是自相矛盾的:“想象一个充满光的箱子,在一瞬间放出一个光子.... ”

在交流的过程中,两位伟人都不得不做出让步,改变想法。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新理念实际上并没有自相矛盾,但玻尔也认识到,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明了。爱因斯坦不想在这一关键点上做出让步,他坚持认为确有独立于相互作用的客观实在。他拒绝接受理论关联性的一面,即事物只在相互作用时才出现。玻尔也坚称新理论确定的这种全新又深刻的存在方式是有效的。最终,爱因斯坦同意这一理论代表了我们对世界理解的一次巨大:飞跃,并且是自洽的,但他仍然相信事物不会像理论呈现的那样奇怪一在其“背后”,肯定存在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一个世纪已经过去,我们仍然停留在原地。

物理学家、工程师、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每天都会在其领域中运用到理论的方程及其结果,但它们仍然十分神秘。它们并不描述物理系统本身,而只是描述物理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与互相影响。这意味着什么呢?

物理学家与哲学家不停地问自己,理论的真正含义可能是什么,这些年来, 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和会议一直在增加。已经诞生一个世纪的量子理论,究竟是什么呢?一次对实在本性的深入探索?一次碰巧奏效的荒谬错误?未解之谜的一部分?还是我们尚未完全破译的解释世界结构的重要线索?

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他最伟大的对手玻尔为他献上了令人动容的赞美之词。几年以后,玻尔去世之时,有人拍了一张他书房里黑板的照片。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呈现的正是爱因斯坦著名的思想实验——光箱。

辩论的渴望与更深入理解的渴望,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质疑,也持续到最后一刻。

这种永恒的质疑,正是科学的源头。

——卡洛•罗韦利《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




海王星的轨道之外残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遗留的物质,近100年来,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冥王星、阋神星等几个较大的天体。但是,因为距离遥远,太阳的光芒到达那里已经太微弱了,在地球附近很难看出究竟。

尽管如此,黑暗寒冷的太阳系边缘依然牵动着人们的心,探索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 物理必修2》




两列波在相遇后相互穿过,仍然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彼此之间好像未曾相遇。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 物理选修3-4》第二章 机械波




致同学们:

……

曾有一位旅行者在游览杭州西湖写过一首打油诗:

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
画工还欠费功夫。

如果你读了前面那些文字后对于物理的博大精深及影响之巨仍然将信将疑,那也没有关系,还是先学下去吧。

或许有一天,你会拍打着教科书说:编者还欠费功夫。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 物理选修3-1》序言



最后,我希望你们能够完全以直观的眼光去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所有数学书都是充满了技术性的术语的,因为为了要表达清楚,作者毫无选择的余地。

但是一个数学工作者的思考,大部分时间是靠直观(甚至是过分简化的直观)的想法来向前推进的。在几何学上这一点尤其是重要。

所以书内这一类直观的讨论,比其他的数学课本会多一些。也许你们还迷信所谓的“数学严格性”,以为数学上最重要的事是每一步推论的正确性。这个论点,相当于说鲁迅文章的好处,主要是每句话都写得很通顺。

我希望你们不会犯这个“见小不见大” 的毛病。

……

现实和幻想的距离可能很大。但是当知道我的意图之后,希望你们能够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填补这本书的不足之处。

你们一定很清楚地认识到,在你们自己这一代当中,功利主义的想法已是与日俱增,犯不着再用“金牌”作为鼓励了。我觉得比较值得做的事,倒是鼓励你们去培养一种“实事求是,为这门有悠久历史的学问尽一己之力”的学者风度。只是这件事一说开来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够说清楚的,而且恐怕也有一些说教的味道。

钻研数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而探求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致死的一天都学不完的大学问。


——伍鸿熙《黎曼几何初步》序言




一个人以学术许身,便再也没有权利同普通人一样的活法。

——严济慈《电磁学》代序 结束语




还有很多事情我愿意告诉你们,但是你们现在尚不能接受。

——А.И.Кострикин《代数学引论》第一卷结束语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s what should happen most.

最大似然估计:

所有已经发生的事都是最应该发生的


Life is like a Markov chain, your future only depends on what you are doing now, and independent of your past.

人生就像一个马尔可夫链,决定未来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美丽有两种:

一是深刻又动人的方程,

一是你泛着倦意淡淡的笑容。

——未名bbs ukim《Heroes in my heart》






令人奇怪的是,我们对太阳内部物质的分布情况的了解远胜于对自己脚下的地球内部情况的了解。我们对星体内部发生的情况的了解要比在人们必须通过望远镜来观察小小的光点这种困难情况下可能推测出更多一些,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出星体里的原子应当做些什么。

给人印象最深的发现之一是使星球不断发出光和热的能量来源问题。有一个参与这项发现的人,他认识到要使恒星发光,就必须在恒星上不断地进行核反应。

一天晚上,他与女友一起散步。

女友:“看这些星星闪烁得多美啊。”

他说:“是的,在此刻我是世界上唯一知道为什么它们会发光的人。”

女友不过对他笑笑。

她并没有对于同当时唯一知道恒星发光原因的人一起散步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

的确,孤单是可悲的,不过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这个样子。

——《费曼物理学讲义》 第一卷




1941年,费曼与缠绵病榻的艾琳结了婚,艾琳被查出患上了肺结核,她仅有几年可活。费曼的父母甚至建议他撕毁婚约,但深情的费曼选择不离不弃。

随着曼哈顿计划进入后期,费曼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妻子艾琳的病情也愈发恶化,但每次看到丈夫那瘦削的脸庞,艾琳总会心疼地问:“亲爱的,能不能告诉我,你到底在做什么工作?”

每次,费曼总是说:“对不起,我不能。”即使在艾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如此。

在爱与死神的较量中,天才也没有什么特权——1945年,距离原子弹试爆一个月前,他年仅26岁的妻子去世。

他看着妻子,觉得她就像睡着了一样。他很麻木,仿佛失去了知觉。

直到一个多月后,费曼在橡树城的一家商店里看见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心想:“艾琳一定会喜欢的。”同时眼前浮现艾琳教他欣赏艺术和倾听音乐的身影,顿时不能自己,失声痛哭。

在艾琳去世两年后费曼还给她写情书,甜蜜和爱意跨越生死弥漫纸间,“我遇到了很多好姑娘,我也不想老是孤单一人,可是见过两三次面之后她们就都随风而去了。只有你是我的,你才是真的。我最爱的妻子,我爱你。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

后来,费曼慢慢地从忧郁中解脱出来,并开始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工作。1965年,他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任何来自官方的东西,费曼有天然的反叛,即便诺贝尔奖也是。他得知自己获奖时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在我心中,物理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爱就像溪流、清凉、透亮…




1962年1月7日早晨,朗道和往常一样,搭车去研究所,结果路上发生了致命的车祸。

他被撞断了十一根骨头,陷入了深度昏迷,生命垂危。

当时朗道的病情,取代了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成为了整个物理学界最大的议题。为了救他,苏联政府安排了最优秀的医生,古稀之年的物理学泰斗玻尔找了一流的医务人员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直赴莫斯科,很多国家的物理学专家寄来了名贵的药物。

而其中,诺贝尔奖评委会同样心情忐忑。因为诺贝尔奖不颁发给过世的人。因此委员会进行了紧急磋商,委员会主席说,“无论如何,我们要想办法把奖颁给朗道。”

昏迷两个月后,朗道终于睁开了眼睛,整个物理学界都松了口气。借此时机,瑞典皇家科学院立刻委托瑞典驻前苏联大使,在莫斯科向朗道颁发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其“对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研究和对液氨的超流动性理论的建立”,这也是诺奖首次在瑞典国外进行颁奖。

绝大部分人因为得到诺贝尔而荣耀,而朗道得到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奖的荣耀。

车祸使朗道的大脑严重受损,他甚至看不懂自己以前的理论,根本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这件事成了当年物理学界最轰动的新闻。

1968年4月3日,艰难维持了六年生命的朗道在莫斯科停止了心跳。

但身为物理学家的他,其实在1962年就已经死去了。


朗道十诫:

1)量子力学中的密度矩阵和统计物理学(1927年);
2)自由电子抗磁性的理论(1930年);
3)二级相变的研究(1936-1937年);
4)铁磁性的磁畴理论和反铁磁性的理论解释(1935年);
5)超导体的混合态理论(1934年);
6)原子核的几率理论(1937年);
7)氦Ⅱ超流性的量子理论(1940-1941年);
8)基本粒子的电荷约束理论(1954年);
9)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1956年);
10)弱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1957年)。




第一次注意到它(仙女座星系)的人类是来自杰出的波斯天文学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苏菲。

他的观测发生在公元的第一个千年结束时。

一千多年之前,当时全世界的人们将自己短暂的一生投入到相互征战、发明各种折磨人的精巧刑具以及对于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的巨大恐惧之中。

而他却坚持观测星空。


关于人类所有可能的未来,只有一条路,能够指引人类在太阳终将到来的死亡以及其他许多可能降临的巨大灾难之后依然存续。

这条路就是知识、科学。


现在你应该明白,大爆炸并没有发生于时空中的某个特殊点,而是在一切地方。

我们从地球上能看到的可见宇宙是一个半径为一百三十八亿光年的球。

……

伴随而来的推论应该是住在整个宇宙(包括那些在可见宇宙之外的部分)里的任何地方的人,他们所看到的可见宇宙也在膨胀,并且遵守爱因斯坦的方程式,如果他们按下时间的回放键,他们也将看到一个热大爆炸的宇宙,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相同。以他们为中心的热大爆炸,而不是以我们为中心。

从这样的视角看我们整个宇宙,完全没有所谓中心,大爆炸在各处发生。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极简宇宙史》




宇宙中每一秒都有上千颗恒星诞生,像银河系一样莫名其妙的事物形成过千亿次。

有时一个星体还没走完银河系的一半路程就在太空中爆炸,我们能在这里活着,此刻,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太空浩瀚,岁月悠长,我始终乐于和她分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个时代。


你看见那儿了吗?

那个只有两三像素的光点,它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

你所深爱的每个人,认识的每个人,听说过的每个人,历史上的存在过的每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了他们的一生。

我们所有盘根错节的喜怒哀乐,数以千计言之凿凿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猎人与强盗,所有英雄与懦夫,所有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所有国王与农夫,所有热恋中的年轻人,所有血浓于水的父母、对世界满怀希望的孩童、发明家和探险家,所有的精神导师与腐败政客、“超级明星”与“最高领袖”,所有圣徒与罪人,都生活在那里——一粒浮游于太阳光中的尘埃。

——卡尔·萨根《暗淡蓝点》




如果要在过去500年间挑出一个最重大、具代表性的一刻,一定就是1945年7月16日上午5点29分45秒。

就在这一秒,美国科学家在新墨西哥的阿拉莫戈多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从这时开始,人类不仅有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更有了结束历史进程的能力。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纳粹占领哥本哈根之后,好端端的玻尔理论物理研究所就此精英四散。

心直口快的泡利避祸远走奥地利,海森堡也回去报效祖国了,犹太籍的物理学家精明点的早就打点行装逃往英美,迟钝点的现在都在集中营。即使巨人爱因斯坦也早就离开了他的祖国,在那里人们不仅烧光了他写的相对论书籍,还有人出十万马克买他的人头。

玻尔想起当年和海森堡他们一起共创量子力学那段美好的时光。

真是恍若隔世。

这些人间最智慧的一群精英,每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精确预测电子运行的轨道,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计算出自己的人生。

——《哥本哈根往事》




因此我只有一个希望:

你们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自由自在地坚持我提到过的品德,而且不会由于要维持你在组织里的地位,或是迫于经济压力,而丧失你的品德。

我诚心祝福,你们能获得这样的自由。

——费曼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结束语




量子力学的平行多宇宙解释说,在交叉小径的花园里总会有一条道路,让人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得到幸福,而在这条完全幸福的道路上有且仅有一个你在行走。

也就是说,在每个分叉的节点上,都会分裂出两个平行的世界,其中一个世界的你,走到了这个节点上幸福的一侧,而另一个世界的你,承受了不幸。

这是多么令人宽慰啊。

在每一次铭心刻骨的选择里,总有一个你选对了路。

在茫茫的恒河沙数的宇宙里,总有一个你,终生幸福。

——《蝴蝶效应》影评




After many a summer dies the proton.

质子在许许多多个夏天后死去。


——Isaac Asimov《Asimov on Science: A 30-Year Retrospective 》




《卫报》记者采访霍金,问他人世间最让他感动的是什么。

霍金认真思考后回答:“遥远的相似性。”




那些副本会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太简单。而是因为太过于复杂。

真相是,人类只是一种粗略的算法。

10247行代码。

简单到难以置信。

他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按照代码活着。

——《西部世界》





If I didn't have you,
如果未曾遇见你,
Life would be dreary,
生活索然无味,
I'd be string theory without any string,
我就像失去了弦的弦理论,
I'd be binary code without a one,
像二进制中少了一,
A cathode ray tube without an electron gun.
像没有电子枪的阴极射线管。

——《The Big Bang Theory》



计算机是数学家一次思考失败的产物。

——安德鲁·霍奇斯《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




所有的编程人员都是乐观主义者。

可能是这种现代魔术特别吸引那些相信美满结局和幻想中的圣母的人;也可能是成百上千琐碎的挫折赶走了大多数人,只剩下了那些习惯上只关注结果的人;还可能仅仅因为计算机还很年轻,程序员更加年轻,而年轻人总是些乐观主义者——无论是什么样的程序,结果是毋庸置疑的:“这次它肯定会运行”,或者“我刚刚找出最后一个错误”。

所以系统编程的进度安排背后的第一个错误的假设是:一切都将运作良好,每一项任务仅花费它所“应该”花费的时间。对这种弥漫在编程人员中的乐观主义,理应受到慎重的分析。


由于物理介质和思路中隐含的不完善性,实现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汗水。对遇到的大部分实现上的困难,我们总是倾向于去责怪那些物理介质,因为它们不顺应“我们”设定的思路。

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的骄傲使判断带上了主观主义色彩。

然而,计算机编程基于十分容易掌握的介质,编程人员通过非常纯粹的思维活动—— 概念以及灵活的表现形式来开发程序。

正是由于介质的易于驾驭,我们期待在实现过程中不会碰到困难,因此造成了乐观主义的弥漫。而我们的构思是有缺陷的,因此总会发现bug。也就是说,我们的乐观主义并不应该是理所应当的。

在单个的任务中,“一切都将运转正常”的假设在进度上具有可实现性。因为所遇到的延迟是一个概率分布曲线,“不会延迟”具有限定的概率,所以现实情况可能会像计划安排的那样顺利。

然而大型的编程工作,或多或少包含了很多任务,某些任务间还具有先后的次序,从而一切正常的概率变得非常小,甚至接近于零。

——FrederickP.Brooks.Jr.《人月神话》




宇宙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自从人类发现了这种叫做基因的结构之后,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像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化演出智能。


引力是最弱的力,在单个原子中比电磁力弱几万万亿倍,但宇宙对它几乎没有限制,因此它将会以多胜少,最终统治宇宙。

构成我们生命的主要是电磁力,强力和弱力被封闭着,而引力在我们身体中可以被忽略,但我们的身体却能感觉到地球的引力,因为引力会随着物质的增大而显示出来。我们举起重物时,就是肌肉中的电磁力在和地球的引力做抗衡,人们很多的锻练方法,就是用地球的引力来增长我们肌肉中的电磁力的能量。

是引力最终打败电磁力,是当一个物体变得像太阳这么大的时候,这不仅能控制地球围绕它旋转,同时它的每个原子的引力都向中心塌缩并输送压力和热量。

而由于太阳的质量巨大,因此它的引力就可以积累到极高的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核运动速度越快,当达到1000万度时,原子核的电磁力将无法阻挡高速奔跑的原子核相互碰撞的力量。于是原子核的强力终于在瞬间的结合并让物质释放出巨大能量。

这就是核聚变,是太阳以及宇宙中所有恒星诞生的方式。



根据太阳的质量计算,在大约40亿年之后,太阳的氦聚变将开始启动。这就是说,在太阳的核心,又诞生了一个新太阳,而这个温度更高的太阳会把外面温度低的太阳推出去,它的体积将会因此而膨胀一百万倍以上。

宇宙中恒星在衰老的时候将会显得非常辉煌,但这种辉煌将毁灭地球。

恒星的临近熄灭不仅不会减少热能,恰恰相反,一个百亿岁的太阳将会把几亿公里的范围都变成火海,地球的一切生态构成都将崩溃,并最终被它吞噬。



太阳只有2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10亿年的氦聚变。

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而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

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

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死亡太阳的大部分的物质依然被引力牢牢控制着。

但因为引力不足以引发比氦元素更重的碳元素的核聚变,所以这颗星球只有忍受塌缩,成为一颗和地球直径差不多,但比地球重几十万倍的白矮星。

尽管它模样改变了,但它的引力仍然能够控制太阳系剩下的天体



在宇宙中,恒星的分类是按照它们死亡的方式,一类像我们太阳这种,最终安静地成为白矮星,另一类是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它们的死亡是爆炸。

恒星越大,寿命就急剧地缩短,质量差3倍,寿命就差750倍。也就是说,一个比我们的太阳大3倍的恒星,它的寿命就只有1300万年。

所以,生命的进化是不可能托付给大恒星的。但是,宇宙的物质的丰富和流动,却全靠它们。



从丰富物质角度来说,大恒星是宇宙中的精品,它们不仅能生产所有的元素,而且由于恒星越大,寿命越短,因此周期也短。

所以,恒星的巨无霸是宇宙制造元素效率最高的工厂。不过,宇宙中最大的恒星的质量极限是一百个太阳,如果再大,就会因为自身的核反应过猛而解体。

引力制造元素,但也束缚元素,小恒星大约能制造出十来种元素,但这些元素最终不能在宇宙中流动。

大恒星能制造更多的元素,一般超过太阳质量8倍以上的恒星就能使聚变一往无前,其核心达到几十亿度的高温不断地创造不可思议的聚变,每次聚变所产生的能量都使恒星膨胀得更大一些。于是它就像洋葱一样形成令人吃惊的多层核聚变的巨大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达到100亿公里,装下整个的太阳系。

在聚变的深入过程中,恒星变得越来越危险了。因为元素越重,聚变提供的能量越少,而巨大的恒星又必须靠不断释放的核能支撑,然而,当聚变到排列第26位的铁元素时,摇摇欲坠的恒星遭受到最致命的破坏——因为铁元素的结构极其稳定,它在聚变时不释放能量。

于是,巨大而膨胀的恒星将会因核心失去支撑而倒塌。

因此,恒星粉碎性的爆炸,能量的狂飙扫荡天庭,这就是超新星爆发。此刻它的能量相当于正常恒星的100亿倍。在这个超能量的瞬间,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被聚变出来了。

像金银首饰这种重元素,就是在超新星的爆炸中诞生的。

当我们佩戴它们时,要记住宇宙制造高档产品确实是代价很高,它需要报废一颗至少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才能使我们披金戴银。



超新星是宇宙中4种力配合的杰作,它们共同建造一个巨大的原子锅炉,然后以锅炉的崩溃所激发的能量完成所有元素的制造,并且在最后的瞬间把元素都彻底地抛洒出去。

正因为有这种抛洒,物质才有可能演化,否则,就像有钱不去投资,再多的财富也将没有任何意义。

恒星以自身的毁灭,造就了宇宙中最伟大的新生。

在超新星的物质弥漫之后,引力将会再次把这些物质凝聚成天体,大的塌缩成恒星,小的形成行星,如果这颗恒星有较长的寿命,而它的周围有若干合适的行星围绕,那么这个长寿的核能和比较靠近它的行星上丰富的宇宙元素的光和热交流,就可能最终产生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形态——生命。



由月球造成的海洋潮汐每时每刻都抚摸着陆地,正是这个把小小贝壳推动的力量,亿万年来,亿万次的摩擦,终于使地球的转速逐渐地从每天10个小时的昼夜交替,减慢成24个小时。

月亮留给我们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它赠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地球有史以来最稳定的地壳。


总之,的确我们更应该感谢大行星们的引力保护伞,我们幸存到今天和它们的存在是有关系的。

其实,对生命而言,最危险的是和其它恒星为邻。虽然能够成为超新星的大恒星并不多,但宇宙中的成双结对的恒星却很多。当这些双星中的一颗成为白矮星,而另一颗恒星又演化为膨胀的红巨星时,就可能出现白矮星把进入自己引力范围的红巨星的物质吸到自己的表面。当吸到一定的临界点,白矮星将会整体作为一颗核弹爆炸。这种爆炸所穿透的宇宙空间和造成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

幸好,我们很孤独。我们存在的位置离其它的恒星很远,离最近的恒星也有40万亿公里。

这种孤独,导致我们很晚才能看清恒星也是动的,并使人类一直推迟到400年前才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使哥白尼临终前才哆哆嗦嗦地发表他的日心说。

可以说,由于看不清天上的星辰,人类在黑暗中摸索了很长时间,但为了给地球生命创造40亿年的安全空间,我们宁愿人类的文明进程走一些弯路。



银河系有4条物质格外稠密的悬臂,我们的太阳系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在悬臂中穿行,大约2亿5千万年转一圈。这其中,它平均6000万年在悬臂中,8000万年在悬臂外,恐龙是在悬臂外灭绝的,而我们在悬臂中诞生。这或许让我们对悬臂充满好感。

我们在银河的赤道圆盘上旋转,这使我们正好看到银河系最稠密的那个角度。这对我们观察这个星系的确不方便,但也许正因为这样,使那些危险的星际大爆炸由于被恒星们相互遮挡而减少了一些。

现在,人类能证明宇宙开始于一个大爆炸。然而人类更确信的是,一个对万有引力特别优惠的宇宙,必须从一个大爆炸开始,一切才能有秩序。



从人类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

今天,人类更加强大,这种强大连人类自己都为之振奋。

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来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

我们相信,一个还拥有40亿年太阳光辉的智能生命,将不会辜负如此厚爱我们的宇宙。

——纪录片《宇宙与人》




你应该敬畏时间,因为那是一切的密码。

但不要滥用爱意,因为那不是一切的钥匙。

时间可以被伸缩和折叠,唯独不能倒退。

你的鹤发或许是我的童颜,而我一次呼吸却抵过你此生岁月。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截图:









太阳的能量是由它自己内部深处的元素在嬗变时产生的,这些能量以强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去。这些“光微粒”,或者说光量子,从太阳中心向表面运动。光的速度为300000公里每秒,太阳的半径为700000公里。所以,如果光量子走直线的话,只消2秒多钟就会从中心到达表面。

但事实绝非如此。光量子在向外前进时,要与太阳内部无数的原子和电子相撞。光量子在太阳内的自由程约为1厘米,而太阳的半径是70000000 000厘米。

这样,整个旅程所用的时间即为150000000000秒,也就是5000年!

这一回,我们又一次看到扩散过程是何等缓慢。光从太阳中心走到表面要花50个世纪,而从太阳表面穿越星际空间直线到达地球,却仅仅用8分钟就够了。

——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这颗彗星太靠近太阳了,它被太阳的热量蒸发,产生绵延数百万英里的彗尾。

这里冰冷彻骨。

你看这些蒸汽、间歇泉和尘埃,这是太阳正在融化彗星的冰冻核心。

太奇异了,犹如外面包裹着肮脏沥青的巨大脏雪球,看起来像是被冷冻保存的有机物颗粒。

谁会知道已经保存了多久。也许和太阳系同龄。

如果像这样一颗彗星在数十亿年前撞到年轻的地球,也许带来了生命原始物质有机物和水,甚至可能在地球上播下生命之种。

后来进化成你和我。



木星几乎都是由气体组成,如果在这里着陆,我们会径直穿过它的外层一去不复返。

木星的美丽面孔是它极端狂暴的产物,木星自转极快,能卷起时速数百英里的飓风,把云层扭曲成条状和大大小小的漩涡,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红斑。

它是太阳系中最大、最猛烈的风暴——至少有地球的3倍大,已经肆虐超过300年了。这些翻腾的云产生闪电雷暴,任何一个闪电都比我们地球上的强一万倍,远观眺望才是最安全的。

在它的两极,那些光就像我们地球的极光一样在翩翩起舞,但盖革计数器的读数开始发狂,致命辐射产生的光看起来也是能致人死地。

宇宙中凡事不可貌相,到处充满了恐怖和陷阱。



过了这个点,我们就看不见地球了。我们正站在悬崖边上,眺望着通往时间起点的巨大深渊。

我们有勇气跳下去吗?

我们身处太阳系的外围,在地球上看不到这里,古人不知道这里的存在,就像潜入深海。

这里让人毛骨悚然,让人开始感觉渺小、孤独。

或许在宇宙边缘我们就会有这种感觉。



我们已经离开地球4光年了,远到我们几乎无法理解的距离。谁知道前方会是什么样的奇异世界。如果我们抵达宇宙边缘,我们会发现什么呢?

天苑四恒星距离地球10光年,它有尘埃和冰构成的壮观圆环。

在圆环里的某些地方,有碎片形成的行星,就在我们眼前诞生。

这里到处都是小行星和彗星。

我们满眼都是十亿年前的太阳系的样子。



恒星诞生、长大,然后…… 然后会怎样?

它们会死吗?它们死去时是悄无声息还是轰轰烈烈?

答案就在宇宙边缘的某些地方。

发光云,悬挂在天空,环绕着曾经类似我们太阳的恒星——它们唯一剩下的就是这些五彩亮丽的气体。在恒星内部深处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各种元素,在恒星死亡之时被释放到太空中。

绿色和紫色的是氢和氦,它们是宇宙的原始原料。红色和蓝色的是氮和氧,它们是构成地球生命的材料。

为了我们的生存,这样的恒星必须死去。

我们身体的每个原子都产自这些已经死亡的恒星核聚变,我们都是恒星材料,我们的家谱溯源至此。


当恒星濒临死亡的时候,它的原子融合挤压在一起,密度变得极高,一茶匙白矮星的物质就有一吨重。

我们太阳也是这种令人胆寒的下场,60亿年后太阳会变成一颗白矮星,它的死亡即宣告我们地球生命的终结。

这会让你好奇——

到底有多少外面的世界像这样存在和消失。

有多少未知的宇宙故事永远下落不明。



恒星、星团、星云,它们是巨大的天文宝库。

但是你看这个,看起来很像一串闪亮的珍珠——一个火球,在强烈爆炸后向外扩张。

这是一颗超新星,它爆炸产生的光非常亮,而且爆炸非常强烈,引发了一连串核反应,迫使原子聚合生成新的元素金、银、白金被抛入太空。

你手指上戒指里的黄金,就是数百亿年前在这样一个距离数百兆英里的超新星内部中生成的。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越多,我们知道的也越少。

我们以理性探索宇宙,但我们又能否知道,理性的极致是否又是非理性的开始……

这一切循环往复,不知始终,轮回无限。




我们准备好改写史书,撕毁科学书籍,颠覆我们的世界了吗?毕竟我们身处丛林,大声呼喊是否明智?

没有危险,就不会有奇迹。没有梦魇,就没有梦想。谁能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黑洞中?整个宇宙说不定也是处于另一个宇宙的黑洞中。

每一种宗教,每一个文化都曾思考过这个事件,但是我们仍不知道是什么或者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个创世之举。

这里是我们旅程的终点,宇宙的起点。一个无限热,无限小,无限紧密的点,它的爆炸产生了空间,时间,物质和宇宙本身。起初只有亚原子大小,在电光火石间,它就变得和手掌一样大。不久之后,变得和地球一样大。

大爆炸(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出的光线,现在仍在向外传播,你可以通过无线电噪音听到,从电视上出现的雪花点看到。我们沿途看到的一切奇观,都是大爆炸喷出的火花。

星系、恒星、行星,所有都是宇宙残片。我们乘着冲击波,顺着时间前进,直到我们抵达在另一个旋转于大爆炸余晖中——冷却的余烬。

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我们的地球,只有现在我们才真正清楚地球比我们想象的更小,更脆弱,最终会被将死的太阳吞噬。

但是我们不应该绝望,而要感到欢欣鼓舞,我们已经经历了宇宙的奇观,我们应该庆祝我们的成就,去享受阳光下的每一刻。

——美国国家地理《旅行到宇宙边缘》





以海森堡的名字命名的符咒不会让这些老生常谈变得更容易理解,其简单原因就在于,它们起初就非常容易理解。显然,让人着迷的是科学知识与其他形式的知识之间具有的表面上的联系,一种潜在的共性。我们以这种迂回的方式回到了D.H.劳伦斯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嘲讽上,即他之所以喜欢它们,正是因为它们在表面上钝化了科学客观性和真理的尖锐棱角。即使我们不能成为像劳伦斯那样有智慧的门外汉,也能在这里看到吸引人的东西。

或许,在后海森堡时代的世界中,科学的认知方式不会像它曾经看上去的那么令人生畏。


在这个博弈阶段,不确定性似乎不会在一个引力的量子理论中黯然谢幕而去。一切证据都表明,它还会继续存在。即便如拉普拉斯希望的那样,人类能以现有的知识推导过去和将来的完整状况,科学也不可能重返昔日的绝对决定论。

从宇宙学的角度出发,这可能是一件好事。拉普拉斯式的宇宙不会有诞生的时刻,因为任何物理条件在逻辑上都必然由某些过去的状况引起,并且周而复始,直至无穷。任何独立自存的现象都不可能发生。

但量子宇宙与此不同。自玛丽·居里对放射性衰变的自发性感到疑惑的那一刻起,自卢瑟福向玻尔提问是什么让电子从一个地方跃迁至另一个地方的那一刻起,人们便开始意识到,从根本上说,量子事件的发生完全没有原因。

于是我们陷人了一个僵局。经典物理无法解释宇宙诞生的原因,因为任何事件都不可能发生,除非之前的事件令其发生。量子物理也无法解释宇宙诞生的原因,只能说它就这样诞生了,是自发的,是一种概率,而完全没有确定性。换言之,当爱因斯坦抱怨量子力学只能对物理世界进行不完备的描述时,他是对的。但或许玻尔更为正确,因为他坚信,这种不完备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是必需的。我们得出了一个玻尔会喜爱的悖论;只有通过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的一个初始的、无法解释的行为,我们的宇宙才得以形成,并引起了一连串导致我们出现在今天这个舞台上的事件,让我们思考是什么样的原初动力导致了我们的存在。


——David Lindly

《Uncertainty:Einstein,Heisenberg,Bohr,and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Science》




我们的史话终于到了尽头。

量子论在奇妙的气氛中诞生,在乱世中艰难地成长起来,与一些伟大的对手展开过激烈的交战。它建筑起经天纬地的巨构,却也曾在其中迷失方向而茫然徘徊不已。

它至今使我们深深困扰,却又担负着我们最虔诚和最宝贵的愿望和梦想。

它最终的归宿是什么?超弦?M 理论?我们仍不清楚,但我们深信会出现一个量子引力理论,把整个物理学最终统一起来,把宇宙最终极的奥秘骄傲地谱写在人类的历史之中。

在新世纪的开始,物理学终于又一次走到了决定命运的关头。

我们似乎又站在一个大时代的前沿,光辉的前景令我们怦然心动,激动又慌乱,几乎不敢去想象那是怎样一个伟大的景象。

最终的统一似乎已经触手可及,甚至已经听得到它的脉搏和心跳。

历史似乎在冥冥中峰回路转,兜了一个大圈后又回到 100 多年前,回到经典物理一统天下时那似曾相识的场景。

但这次的意义甚至更伟大:当年的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论虽然彼此相容,但它们毕竟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庞大的经典帝国最多是一个结合得比较紧密的邦联。

但这次不同了,那个传说中的万能理论,它能够用同一个方程去描述宇宙间所有的现象,在所有的领域中,它都实现了直接而有效的统治。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有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统一,把所有的大权都集于一身,从而开创一个真正磅礴的帝国时代。

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天空中,金色的光辉再一次闪耀起来,神圣的诗篇再一次被吟诵,回响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个日子到来的时候,物理学将再一次到达它的巅峰,登上宇宙的极顶。极目眺望,众山皆小,一切都在脚下。

虽然很清楚历史上这样的神话最终归于破灭,霍金仍然忍不住在《时间简史》里说:“在谨慎乐观的基础上,我仍然相信,我们可能已经接近于探索自然的终极定律的终点。”

但是,统一以后呢?是不是一切都大功告成了?物理学是不是又走到了它的尽头,再没有更多的发现可以做出了?我们的后代是不是将再一次陷入无事可做的境地,除了修正几个常数在小数点后若干位的值而已?

或者,在未来的某一天,地平线上又会出现小小的乌云,带来又一场迅猛的狂风暴雨,把我们的知识体系再一次砸烂,并引发新的革命?

历史是不是这样一种永无止境的轮回,大自然是不是永远也不肯向我们展现它最终的秘密,而我们的探索,是不是永远也没有终点?

这一切都没有答案,我们只能义无反顾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

或许历史终究是一场轮回,但在每一次的轮回中,我们毕竟都获得了更为伟大的发现。

科学在不停地检讨自己,但这种谦卑的审视和自我否定不但没有削弱它的光荣,反而使它获得了永恒的力量,也不断地增强着我们对于它的信心。

人类居住在太阳系中的一颗小小行星上,他们的文明不过万年的历史,现代科学创立不过 300 年,但他们的智慧贯穿整个时空,从最小的量子到最大的宇宙尺度,从大爆炸的那一刻到时间的终点,从最近的白矮星到最远的宇宙视界,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探寻的步伐。

这一切,都来自于我们对于成功的信念,对于科学的依赖,以及对于神奇的自然那永无休止的好奇。

衷心地希望各位在这次的量子旅程中获得了一些非凡的体验,也许它带来困惑,但它毕竟指向希望。

我必须在这里和各位告别,但量子论的路仍然没有走完,它仍然处在迷宫之中,前途漫漫,还有无数未知的秘密有待发掘,我们仍然必须努力去上下求索。

这剩下的旅程,必须由各位独立去完成,因为前面尚没有路,它要靠我们亲手去开辟出来。

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会成为量子历史的一部分,被镌刻在路边的纪念碑上,再一次召唤后来的过路人对于一段伟大时光的深切怀念。



最后,把这本书送给那个女孩,以回赠她曾经送给我的那些可爱笑容。


——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结束语




回答的最后,附上我男神们的照片,一群改变世界的boys of physics.






尽管人类的悲喜顺逆并不相通,但愿我们总能拥有被同一份理性打动的共情。


感谢阅读。


以上。


user avatar   xiao-shu-chong-90-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100句,句句扎心。


1、

嘴巴那么毒,内心一定有很多苦吧。

——《破产姐妹》


2、


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不再被人记得才是。

——《寻梦环游记》


3、

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 丰子恺


4、

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塞林格


5、

太阳是我胯下金灿灿的睾丸。

——尼采

(气魄如尼采…余华也有所不及)


6、

岁月易逝,一滴不剩。

——海子《以梦为马》

7、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维


8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电影《一代宗师》


9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

10

如果我不曾见到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艾米莉·狄金森

11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莎士比亚


12

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

——王小波

13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宋祁《玉楼春》


14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愚蠢。

马琳娜·柳薇卡《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15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卢梭《社会契约论》


16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


17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


18

躲了一辈子雨,雨会不会很伤心。

——走饭


19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20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钱钟书《围城》


21

爱情太短,而遗忘太长。

——聂鲁达


22

羊群结伴,猛兽独行。

——化自鲁迅先生的“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23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朱生豪


24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白居易《李夫人》


25

坠欢莫拾,酒痕在衣。

——李叔同


26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27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金庸


28

若人间有情,那是开始,也是尽头。

——北岛怀念顾城


29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吹来的。

——木心《素履之往》


30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鲁迅《伤逝》


31

爱情无药可医,唯有爱得更深。

——梭罗《瓦尔登湖》


32

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

——罗兰夫人


33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


34

但愿离去是幸,我愿永不归来。

——佛里达


35

人可生如蚁美如神。

——顾城


36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王小波《万寿寺》


37

死亡,就像是水消失在水中。

——博尔赫斯《另一次死亡》


38

玻璃晴朗,橘子辉煌。

——北岛 《过节》


39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加缪


40

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

——贾平凹《废都》


41

获得爱的能力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

——奥维德《爱的艺术》


42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43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怦然心动》


44

为你,千千万万遍。

——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45

夏天的到来,比春天更威胁我的孤独。

——三岛由纪夫《假面告白》


46

睡吧亲爱的,我必如雪崩再来。

——帕斯捷尔纳克《梦魇》


47

当黄昏靠岸,码头格外悲伤。

——聂鲁达《在此我爱你》


48

目光放远,万事皆悲。

——钱钟书


49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郁达夫


50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


51

如果你想制造牵挂,就要承担流泪的风险。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52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


53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莱昂纳德·科恩


54

天空更适合仰望,而不是居住。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55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会有负罪感。

——伏尔泰


56

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

——雷蒙德·钱德勒


57

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

――简媜


58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李白


59

我什么也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史铁生


60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鲁迅《鲁迅杂文精选》


61

何事喧哗?


62

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

——电影《面纱》


63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鲁迅


64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65

生活是一条泥沙俱下的河。

——万宁《纸牌》


66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小王子》


67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


68

大多数人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梭罗《瓦尔登湖》


69

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顾城《世界和我·第八个早晨》


70

群体不善讲理,却善于行动。

——勒庞《乌合之众》


71

人一到群体之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勒庞《乌合之众》


72

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

——川端康成《雪国》


73

多少人以友谊的名义,爱着一个人。

——电影《One Day》


74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沈从文《雨后》


75

八月我守口如瓶。

——林白《过程》


76

从来如此,便对吗?

——鲁迅

77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78

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79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


80

年轻时,我们彼此相爱却浑然不知。

——叶芝


81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日记》


82

死亡,就是你加上这个世界,再减去你。

——卡尔维诺


83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叔本华


84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朱生豪


85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歌曲《春夏秋冬》


86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87

山行野宿 孤身万里。

——张枣


88

岂有此理?!

(表达王之愤慨)


89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90

从今以后,咱俩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杨绛《我们仨》


91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


92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聂鲁达


93

手我是有的,就是不知如何碰你。

——顾城


94

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北岛


95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


96

树会记住很多事。

——刘亮程《风把人刮歪》


97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


98

醒来明月,醉时清风。

——元好问


99

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叶塞宁


100

你不点赞,我不开心!

——鲁迅《点赞是美德》


我开了一个二手书店「回流鱼」,在微信公号里,

专门回收个人手上的闲置旧书,然后再翻新消毒,重新塑封,便宜出售,从而形成旧书的回流循环,同时也可以帮大家买到便宜好书。


微信公号搜:回流鱼(id:huiliuyu)

关注后,进“商店”可以买书。

如果你有闲置旧书,也可以卖给我,扫码估价下单,我叫顺丰上门收书,快递费我付。


收来的书我都会翻新消毒再上架售卖,希望闲置的旧书能回流循环起来,物尽其用。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面这些句子慎读,可能会像雷暴一般,直击你内心最阴暗最不为人所知的地方,轻则输卵管堵塞,重则睾丸骨折。

1.你不是焦虑,不是迷茫,也不是选择困难,是懒+贪婪。

2.你不是直爽,是没教养。

3.你不是蠢,是又坏又蠢。

4.你把追星的一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身上,也不至于那么丑了。

5.你不是胆子大,是没底线,是表脸。

6.夏天来了,你穿了一件很暴露的衣服,却发现什么都没露出来。

7.你喜欢金莲,可是金莲喜欢银联。

8.你不是喜欢热闹,只是还没学会直面孤独。

9.命运不是垃圾桶,啥都能装,没挣扎过的人不配谈命运。

10.不是什么都可以称之为野心、志向、理想,你只是幼稚。

11.不是什么都可以称之为脑洞、思想,你只是中午多吃了一碗饭。

12.不用想着别人怎么看你,大家都很忙,没人在意你怎么样,随意就好。

13.别糟蹋独立思想自由精神,你只是在没能力装逼的年龄强行装逼。

14.你在网上这么卖力地装逼,生活中一定很失意吧。

15.哪有什么望子成龙,不过是逼孩子完成自己当年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16.选择大于努力,可拉倒吧,你只想用选择代替努力,没有努力你选择个屁。

17.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屁,你就没真正懂过事,自欺欺人了一辈子。

18.甘于平凡?那叫平庸,碌碌无为,一潭死水,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19.别装了,你一点也不喜欢读书,你只是喜欢被别人贴上“爱读书”的标签。

20.你一年读几百本书,就是你“收藏夹”中的那几百个书单吧。

21.不是别人秀什么就缺什么,是你缺而已。

21.幸运的人一辈子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22.暧昧,把这两个字拆开,就是真实含义。

23.如果当初我选择了……就会怎样。放心吧 ,你有这种想法证明你干啥都白给。

24.不要瞧不起中学课本,那是绝大多数人的知识面的顶峰。

25.懂得越多,越干不成事。

26·除了家人,没有人愿意你好,甚至都想看你倒霉。

27.你的纠结,不过是“连面粉还没买就担心馒头好不好吃”这样的杞人忧天。

28.20岁,我一定行——40岁,我本可以——60岁,我真不行,这个套路是人生常态。

29.过了35岁,你每一天都会骂自己无数遍:你以前真TM够矫情的,能活到现在不容易了。

30.当你觉得身边人都是傻叉的时候,别怀疑,你就是最大的那个。

31.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很舒服——醒醒,又涨房租了,又要借助花呗,舒服吗?

32.你所谓的努力,不过是完成本职工作,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是个人都会。

33.他不回你消息时,你给他找一万个理由,他只是点了一下“已读”。

34.中国人的工资不叫工资,叫精神损失费,甚至是丧葬费。

35.中年危机?对你来说不存在的,你的一辈子都是危机,从受精卵开始。

36.你的自我评判,最多只有别人对你评判的一半,无论长相还是人品。

37.凡事都要等到想清楚准备好,那完蛋了,你这辈子就这样了。

38.莫欺少年穷,欺的是你又穷又想活得有尊严。

39.比智商税更可怕的是交不起智商税。

40.你怎样,你的孩子就怎样,别指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1.30年河东30年河西,想多了,大部分人一辈子过不了河,还有一部分淹死过河的时候。

42.别胡思乱想了,过几年你会明白,一夫一妻制是国家在保护你。

43.大部分没资格嫌校服丑,没有校服你更丑。

44.你觉得酷,是因为别的觉得傻叉。

45.女人,只有成为女人心中的骚货,才能成为男人眼中的美女。

46.长期单身,你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对性别要求是不是太严格了?

47.你不但才华撑不起野心,而且身材撑不起衣服。

48.酸,是本能,说出来就是愚蠢,做出来就是坏。

49.你知道你为什么买不起豪车和名表吗?因为你太懂它们了。

50.你所谓的学习,不过是囤积PPT+思维导图+干货,狗都会。

51.你这么文艺,一定很穷吧?

52.你这么有情怀,一定是闲得蛋疼。




  

相关话题

  该不该用三观来衡量文学作品? 
  有没有数据能得知盗文和正版读者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当时黄裳把 九阴真经 出版了会怎么样? 
  影视剧中有哪些让人食欲大开的场景? 
  你在网易云音乐上看到过哪些触动内心的热评? 
  有哪些【高雅污】的文学或艺术作品? 
  如何评价佐助和林平之命运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完全不同的结局? 
  如何避免玄幻小说后期「圣阶多如狗」的状况? 
  《临高启明》中的石翁可能是谁? 
  有什么高级的微信状态句子?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文系的老师不推荐学生读刘心武解读版的《红楼梦》?
下一个讨论
哪些东西在外国是一次性的,在中国却被反复使用?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