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这种两难问题的核心,不是建立一套选择逻辑,而是尽量保证自己不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尽量保证不碰到这种两难问题。
一旦你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状态了,那么很显然,要么你违背承诺,最后出轨了,要么你没有出轨,却一直惦记着这个人。总而言之是搞得自己生活不怎么愉快。
避免这种状态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保证自己选择的伴侣就是你这一生能碰见的最合适的或者接近最合适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大致有正确方法来解决的。
这个问题和著名的“猴子掰苞谷”问题本质上是基本一样的。
猴子走进了玉米地,它只能从入口向出口走一次,不能走回头路。玉米地里的玉米,大小不一,分布随机。在走的过程中,猴子可以随时掰下来一个玉米,但是一旦掰下来了玉米,猴子就必须不能再掰玉米了,只能一直向前走到出口。
那么,猴子如何保证自己拿到尽量大的玉米?
如果猴子掰玉米太早,可能会在后面的路上发现大得多的玉米。这就是题主所说的结婚之后碰见一个更合适的。
如果猴子看花了眼,总觉得后面还有更大的玉米,而一直不掰,可能就错过了大玉米。这可以比拟为一些男生、女生总觉得自己还可以找到更好的,于是一直不愿意走入婚姻,最后错过了最适合自己的人。
所以这就需要平衡。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答案是,先走过最初的一段玉米地,但不出手。这段玉米地,是作为猴子的参考依据,让猴子能够了解玉米大小的分布情况,然后猴子再做决定。数学上求解的结论是,首先猴子走过前37%的玉米地,然后从37%的路程点开始,一旦发现一个比之前见过的最大的玉米更大的,或者尺寸十分接近的,就可以果断出手了。这样一来,出手以后你遇到显著更大的玉米的概率就比较低了。
如果有100个玉米,玉米的大小从1一直到100,位置随机分布。前37个玉米里面没有出现90分以上玉米的概率只有大约2%,90分以上的玉米全在前37个玉米里的概率是0.13%。按前述方法,猴子很容易挑到90分以上的玉米。
返回到结婚这个问题上。首先你不该太早结婚。结婚太早导致的结果就是你未来碰到更好伴侣的概率会很大。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之前说的那个尴尬的境地,无论如何选择都会让自己不爽。
同时,在独立生活之后的早期,应该尽量扩大交际面,赶紧把你人生之中要见的“37%的玉米”见完。理解了自己的真实需求,熟悉了世界上能与你相配的人群,你自然能够选择非常适合你的一位伴侣。结婚以后你碰到更适合的人的概率就非常低了,而且就算有,大概也不会显著优于你的配偶。那么你就不会陷入到尴尬的境地。
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到比方说60岁,大概有42年时间。42年的37%大概是15.5年多一点。这并不是说你要等到33岁左右再结婚。而是说,你应该在离家生活的前十来年里面尽量扩大交际面,去见到各式各样的人。毕竟等到安定下来结婚以后,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认识新朋友并深入交往的机会和时间就越来越少了,认识新朋友的速度肯定比不上一开始独立生活的日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好伴侣的概率也会越来越低——毕竟来“掰苞米”的“猴子”并不只有你一个,如果“苞米”很好的话,越往后就越可能被其他的“猴子”掰走了,你就没机会了。因此,你在人生后半程碰见合适伴侣的可能性本来就比前面十来年要低得多。37%这个数字并不重要,它是基于非常多的假设才算出来的,这些假设并不见得与实际的人生相符。这里想说的,是这种生活的方针。
从上大学开始,如果刻意在这方面投入时间,你很容易在五年、七年,最多十年时间,见过、深入交往过足够多的人。然后你就能够找到一个非常适合你的伴侣,安定下来,也就是在25到28岁结婚。这样既不会太迟,也把你结婚以后碰见显著更优的伴侣的概率降到了很低。
当然,在后来的生活中还是要注意,你碰到的人,总是会把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而你的伴侣向你展示的,不仅有好的,也有不那么令你满意的一面。两相对比有可能会觉得“野花比家花香”。但只要想明白了,不熟悉的人总有你不知道的缺点,适当下调对那些人的评分就好,这样就不会产生“野花比家花香”的错觉了。
————————————————————————————————————————
但是,这又存在两个问题会导致这个方法失效。
首先,你有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最适合自己的。
这个问题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有可能你对自己的需求了解不清,误把一些次要的需求当成是主要需求,而忽视了一些主要需求。这会让你对“玉米”的分数评估错误,把不适合的人当成适合的人,或者把适合的人当成不适合的人。
二是,有可能你对自己在婚恋市场上的定位认识不清,高估或低估了自己的吸引力。这会导致你认为的你的“玉米地”过大或者过小。高估了自己的吸引力,会导致你以为一些特别好的伴侣是你能够追求到的,其实你追不到。比方说总有一些一心嫁给高富帅、娶个富婆的平凡人。低估了自己的吸引力,会导致你觉得自己配不上一些很好的伴侣,从而不敢出手去追求。
这些问题通常会在经历过一些恋爱生活后逐渐减少。
在独立生活早期经历一些恋爱生活还是有好处的。就算没能走到最后,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需求,理解异性。以后碰到合适的人,也就更容易成功。
第二有可能会让前面说的方法失效的问题就是,你的特性可能会变化。这会导致最适合你的人也发生变化。
古人有句很毒的话,叫做“富易交,贵易妻”。说白了就是富起来,老朋友互相帮不上忙了、玩不到一块去了,就可能会换一波朋友。地位高了,接触的人群层次不一样了,可能就对老婆看不上眼了,想要换老婆了。
如今不只是老公发达了有可能看不上老婆,老婆发达了也可能看不上老公。
(当然,“富易交,贵易妻”也有相对的版本“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如果你自身的潜能很大,野心很大,未来有可能有一个非常大的成长。那么你现在选择的非常合适的伴侣,有可能未来就不那么合适了。但是很显然,你在自身潜能没有释放之前,吸引力也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按照未来万一发达了以后的情况来选择伴侣。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选择的,是一个与你类似,有着巨大潜能的伴侣。如此一来你们可以一起成长,始终非常适合对方。
如果反过来,如果你有某种原因未来会下降而不是上升。那么一步到位选一个对于你未来非常合适的伴侣倒是可以办到的。
我原本写了很多这个答案的草稿,正准备点击发表时,却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知友评论了我两年前在『为什么我看完《哈利波特》后爱上了默默付出的斯内普反而讨厌詹姆了?』问题下的答案。
我难免有点小得意——自己两年前的答案还能为收获知友的关注,说明质量还是有的。我已不太记得自己当时写了什么,便点进去回味了一下。
看完后,我沉默了,再回头看看自己写的草稿,心中涌出一个强烈的念头:当年的那个答案也许更适合回答今天这个问题。
看了很多女孩们热情洋溢的表白,我有点感慨。
斯内普,是一个你只有看完哈利波特全卷后才会爱的人。
而詹姆斯波特,是一个你只要看完哈利波特第一卷后就会爱的人。
可是,又有多少女孩能有耐心看完哈利波特的全集呢?又有多少女孩在看完全集时,还能够保留毫无牵挂爱一个人的能力和自由呢?
所以说,亲爱的女孩们,请在你们最好的年纪,爱上第一卷的詹姆斯吧。那绝不是错误的选择。
看看斯内普,用尽整套哈利波特的卷数和自己生命,向情敌和爱人的孩子,向所有读者,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在第一卷就值得去爱的人。
可他还是幸运的。
因为在现实中,无数的斯内普们的故事,只要败在了第一卷,就再不会有女孩去阅读了。
哪怕他们剩下几卷的故事,精彩到真的让很多女孩想去爱他一次,而那个精彩,却早已经不属于第一卷的他,和他曾经的读者了。
这真的是,只属于斯内普们的,悲哀吧。
读过这个答案,让我们再回头审视一下这个问题的描述,就会发现那预设的矛盾:
『如果年轻的你,一腔热血的走向了婚姻,而后来遇见了更合适的,会怎么做?』
后来的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了,不是吗?
而不再年轻的我们,还能够保留毫无牵挂爱一个人的能力和自由吗?『莉莉』会愿意牺牲『哈利波特』的幸福去追求『斯内普』吗?
哪怕我们牺牲一切去换取这样的能力和自由,可『斯内普』也不再年轻了啊,他是否还能够保留毫无牵挂爱『莉莉』的能力和自由呢?
再退一步,也许在『莉莉』和『斯内普』生命最后的黄昏时,当他们真的确认彼此已经摆脱了世俗的羁绊时,两只苍老的手还可以紧握在一起。但倘若是一轮落日和一轮朝阳之间,那横亘的岁月轮转却已然注定是一道永恒的枷锁,打破它需要作出巨大的牺牲,巨大到其本身伴随的痛苦就可以颠覆任何「更合适」的结论。
错过并非遗憾,只是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