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是徐一鸿捅出来的,徐一鸿的本意是想通过威滕的例子来说明出身有时候不重要,要给那些非物理专业的人一个机会,但我怎么看这个例子都在证明“哪怕你是个天才,有些时候你也要拼爹”。
徐一鸿:威滕做助教是负责改量子场论的家庭作业。当时的美国(大概中国现在也是这样),有权决定可以收哪个学生做研究生的是一个学术委员会,由各个教师轮流来做。我记得当时委员会一共有6个成员。所以,我在其中做过两年。是我所在的那个学术委员会收威滕做学生。
1974年左右,我们普林斯顿在物理学领域是美国最好的学校之一。威滕当时一门物理课都没有学过。我问你,你觉得中国大陆做不做得到这个事情?如果现在有一个人来申请,要去念国内顶级大学的物理系,之前一门物理课都没念过,你肯定说不可能。所以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想收他都没有办法收。威滕很幸运,虽然他之前是念历史的,但他爸爸是一个物理学家。我们当时的学术委员会也没有厉害到可以看得出这个人将来能成大器,是系主任写了一个条子给我们说,“这个人应该收”。我们录取了威滕之后,他就来到普林斯顿的研究生院上课了,他就开始学那些基本的研究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