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的有科学依据的,其实用脚想都想得明白的。
关注点是:三老太爷吃进去的鸦片,还是酒?这个非常重要。
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其实他的死因就是吞了一大块鸦片然后死掉的。
思考点:如果没有喝酒,三老太爷直接吃那一大块鸦片,会不会马上挂掉?然后看一下电影《鸦片战争》中那一团的鸦片,好不好掰开?
清朝民国那阵子,吞鸦片自杀的人太多了,数量多到离谱,令人发指。
这里举几个例子:
《胭脂扣》如花要和十二少殉情,二人喝完酒松弛情绪以后,如花自己吃了一勺鸦片膏以后也喂十二少吃了一勺,药效很快发作,两个人抱在一起,口吐黑血不省人事了。
然后有个人死了(评论区有人说十二少没死)。
上面这个人是我国著名的皇帝,大清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亲生母亲瓜尔佳氏。她在1921年09月30日吞鸦片自杀,自杀前没有喝酒。很长时间才死掉。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战败后,吞鸦片而死,吃鸦片之前没有喝酒。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刘步蟾,字子香,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记名提督。1852年生,1895年2月10日因为兵败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吞鸦片自杀,年仅44岁。
顺便提一下,上面两个是军人,是高级将领,都是抽鸦片的。就这样焉有不败之理。
评论区里对北洋海军两位重要将领有没有抽大烟讨论极为热烈。本人认同《走向共和》的镜头,两位高级将领就有抽鸦片。
先说一个生鸦片跟熟鸦片的概念。
评论区有人说到了两位将领是吞生鸦片自杀,也有人说是喝鸦片酒自杀。
收割鸦片的流程为,
上图的那个俗称叫大烟葫芦,划开多道道口子,然后就会流出白色的汁,由于曝露在空气中,部分会氧化,并发干,最终形成棕色的粘稠的膏状物。这种就叫生鸦片。
生鸦片经过熬煮,放置(发酵等),定型后就是熟鸦片。
形象一点记忆,鸦片战争时候,英国犹太贩毒集团贩卖的鸦片就是熟鸦片,一个鸦片球实心有1斤多。
这种熟鸦片,不好掰开。
鸦片战争以后,几乎所有的鸦片都是熟鸦片。没有所谓的生鸦片。
在战争期间,鸦片当药,最主要的方式是狗皮膏药的方式。在军事医疗体系极不发达的年代,鸦片膏是最好的药品,几乎成了灵丹妙药。使用方式就是把鸦片切一小块,加热一下,使之变软,最后弄成膏药一样往伤口一贴。当有拉肚子等情形,把那块膏药往肚脐眼一贴。头疼的时候,往太阳穴一贴。
英国跟欧洲,有喝鸦片酒的习惯。喝那玩意很少死掉的。鸦片酒理解为少量的罂粟碱溶解在酒里面。
我们把常见的几种情况跟死亡的时间进行对比。
吃鸦片的情况 | 死亡与否 |
---|---|
普通的抽鸦片 | 基本不会死掉。 |
直接吞鸦片(毒品的量多) | 基本死掉,但是由于消化道溶出罂粟碱等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会慢点。 |
吞鸦片,且喝酒,或者把泡在酒里的鸦片直接吃了(毒品的量多) | 很快挂掉,因为吸收快 |
喝鸦片酒 | 醉倒的更多,极少死人。 |
因此,大烟膏子就酒死得快的原因跟“头孢配酒,说走就走”一个道理。致死的根源还是过量的毒品。而其中的酒加速了死亡的进程。不过注意两者的机理完全不同。
上面框住的部分,分子中矩形一样的区域,是头孢,或者抗生素典型的官能团结构。这个位置会跟酒精发生反应。然后生成新的东西,很快就让人挂掉。
而烟膏子就酒,更多的是加速鸦片中的生物碱,如罂粟碱,吗啡,可待因等溶出,促进这些物质快速的进入血液循环。
上面一本书有专门提到鸦片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