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你来指导中国足球,怎么能将其提高到次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ci-xun-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本事指导,次次进世界杯也不可能,我一直觉得反正都已经这个破样子了不如推倒重建联赛体系

不如把联赛这么搞:

联赛分区,分成东区、南区、北区和中西区四个联赛,我们可以称之为东甲,南甲,北甲和中甲,每个联赛16-18个队伍,让尽可能多的省份和城市参与到足球联赛中来,同时增加球员的饭碗,让更多的青少年注册球员不至于未来竞争过于残酷。

设立中国足球冠军联赛,赛制仿现在的欧冠,每个联赛前六名进去冠军联赛,决赛在不同的城市踢一场决胜负。对于进入冠军联赛的球队,有一定的俱乐部基本要求,比如球场,青训,梯队,负债等等,参考现在的中超。对于其他的甲级乙级丙级球队,降低准入门槛。但是不达标的不准打冠军联赛。亚冠名额可以由四个联赛的冠军也可以冠军联赛的四强参加。

甲级联赛外援上场扩大到不超过7个人,乙级和丙级联赛不超过5个,各级联赛球队对球员包括外援进行不同程度的工资帽限制。以后联赛里有多一些物美价廉的二三流外援(即便如此也比国足要强),一方面能带着国足踢提升水平,一方面提高联赛的观赏性,同时降低现在的国足球队对球队的稀缺性打压其收入水平,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更多的规划可选择人选。

降低乙级丙级联赛的准入准出门槛,鼓励区县,城市的社区,学校等组织球队参加联赛,不用多好的球场(基本符合能踢球的要求),想踢就注册,不想踢没钱了就下一年解散。不要把俱乐部解散这个事情看得多重要,大不了联赛球队数量缩编,重要的鼓励业余爱好者和青年人组织参与联赛。你可以某某中学的校队参加丙级或者更低级别联赛,第二年学校觉得花钱就不踢了。或者几个小区的一帮人大家微信群组个球队参加。不过都要从最低级别联赛踢起。

甲级队的青年队可以打乙级和丙级联赛,但是不能在同一级。

鼓励大学中小学开放球场给这些球队踢联赛,当然能让国家支持在社区建更多的球场自然更好。

恢复允许乙级和丙级球队赞助商冠名,中性名的要求只针对甲级。

球队多了,以中国裁判的能力,球场上肯定乱的一塌糊涂,而且不是职业球员处罚还没什么用处,所以需要联动治安部门,加强对赛场暴力惩罚的机制研讨。

反正总的目的就是:

1,尽可能扩大球队数量,让更多省份和城市参与足球联赛。中国有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城区百万人口的城市更多,但是目前的中超只有十几个球队,很多省都没一个队,更不要说市,一些足球爱好者根本就没有支持本地球队的归属感。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球迷,之前有中超球队的时候还看看,后来降级了解散了迁徙了,基本也就不看了,都没有我们本地的球队我为什么要看中超?跟我有啥关系,我有这时间看英超他不香么?

2,用冠军联赛带动甲级联赛。冠军联赛和甲级联赛的关系不是上下级,顶级球队在参加冠军联赛的同时也要参加甲级联赛。毫无疑问24支顶级联赛的球队会有不少的球迷,和现在的中超一样。但是以前的中超带动不了中甲球队的关注度,而冠军联赛球队就有可能在踢区域甲级联赛的时候,给予那些甲级联赛的弱队更多的关注度。我们想象如果皇马巴萨拜仁曼城大巴黎都在一个联赛踢(传说的欧超),那么还有人会看诺维奇,伯恩利,格拉纳达,恩波利这些小球队吗?但因为各国联赛的存在,你每周都会通过你支持的这些顶级球队看这些队的比赛。而这些小球队也能因此生存下去。这对我国的联赛构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3,分区域降低路程成本。我国的国土面积太大,目前中超联赛制,踢一个主客场可能从广州飞到哈尔滨,不但增加球队的成本,而且增加球迷随队的成本。所以我国的客场球迷一般是真的少。大球队负担的起无所谓,参加冠军联赛也要全国跑。小球队可能就比较吃力了,区域集中后能让更多的小球队及其球迷节约出成本来。尤其是乙级和丙级,对于这些球队每次踢个比赛跑全国非常不现实,带着球迷就更不可能了。现在的中甲还是全国赛制,而他们又没有什么关注度,其实一些球队和球迷和吃不消的。

4,用外援带着国足踢。我一直觉得限制外援让更多本国球员上场就能提升国家队水平是痴人妄想,如果这样可以的话欧洲联赛早就全面限制外援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联赛水平强的联赛国家队也在被带出来,连欧洲中国队英格兰这几年都在强势的英超带动下出了不少人才。目前三外援的联赛有非常不利的恶果,球队买几个外援前锋,然后其他本国球员就在后面各种肉搏,搏到球了一脚找外援解决问题,总结就是八个字,XJBT全靠外援,什么进攻战术,踢球节奏根本就没有的,外援找个机会爆一脚就决定胜负了,于是越踢越烂,还不如没外援。

真正要做的是,由外援组成的6-7个人来决定这场比赛的节奏和战术,然后辅以3-4个国内球队跟着他们的节奏踢,虽然这些国内球员可能是短板,但是在这种高强度反复的冲击下,不信这3-4个人不涨球。如果懒散XJBT撑不住,替补席上国足球员多的是,换一个呗。一个球队就需要3-4个国足球员,还怕找不到人?还怕这些个国足拽到天上去?国家队某位置缺人怎么办?从乙级里找呗。我相信能踢的上这种节奏联赛的国足球员,哪怕个别位置是乙级的,也比现在的国足强。而且4个联赛有60多个球队,本国球员的选择面是更多的,仅仅只会出现极端情况下某个位置没人的情况。

由外援带着踢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能极大提升联赛的观赏性

5,不用金元足球,对外援的需求理性化。目前的三或四外援制度,让外援变得很珍贵,所以很多球队对外援的需求是很极端的,必须要找能解决问题的,于是就有金元足球大把砸钱把顶级联赛的顶级球员砸过来,转会费加工资一个人就可能几个亿,这对中国足球来说是吃不消也无法长久的。我们的联赛需要一些哪怕比国家队球员强一点点的外援就够,而这个实力的外援一般也都是很便宜的,在工资帽的制度下,这种的7个也未必有以前的一个贵,在南美非洲有很多这样的好球员,甚至亚洲范围内乌兹别克包括越南都有很多比国足强的球员,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反过来,这些实力稍微高一点的球员说不定踢好了能卖去欧洲联赛,中国联赛还能靠培养这种二三流外援来反哺联赛,而不是尽往外撒钱。当然,如果有小球队买不起外援,联赛也不是强制要一定上这么多外援的,你愿意用本土球员踢更好,只要成绩过得去,说不定这些球队能成为国脚培养大户,比如意甲的萨索洛亚特兰大。

6,扩大联赛的规模,增加群众参加足球联赛的机会。在甲级联赛已经有60多个球队的基础上,放开乙级和丙级联赛,尽可能的增加群众参加足球联赛的机会,让学校,单位,社区只要有组织的地方都可以组织球队参加联赛,同时配套以合理的准入准出门槛,尽可能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参赛成本问题,球场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扩大足球在群众中的基础。你我说不定都有可能脑子一热就叫上一批兄弟踢联赛去了,然后因为家庭原因经济原因工作原因等等踢不了了就解散,联赛给予其比较轻松的准出制度,当然最好底线要求其尽量踢满一年。

7,好好搞联赛,放弃对国家队的关注。说实话,国家队几十年了,大家对他的期望值是什么水平谁都知道,你再怎么努力空中楼阁搞国家队,用张路的说法短期内基本没戏,不如对国家队战略放弃过度的支持,反正由足协主持,每次比赛招人踢比赛就行了,主教练爱谁谁,大家也不要对国家队有什么指望,踢好了加油,踢不好该滚滚。足协的主要精力去借助联赛把青训体系搞起来就行了。什么联赛为了国家队让路这种事情,谁再提谁就是WBD。

有点比较疯狂的想法,如果实施的话,肯定也存在一大堆的问题,就是有时候想到了随便写写,我经常想的就是,反正都这个德性了,推倒了重新搞一个体系,说不定有效果呢。


user avatar   xingke-thin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央视著名足球解说嘉宾张路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的几点建议,我觉得这是我见过分析最透彻、提议最中肯、最切实可行能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提议。文章比较长,但都是干货,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张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大毕业
踢过球,差点被年维泗选入国家队。早早退役,上了大学,搞起了体育科研,会外语,会编程,懂足球。从递纸条开始,一步步成为了史上最牛解说嘉宾。国安副总,一手策划米卢执教,成为了改变国足历史的人。

以下内容为转载。

《关于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的几点建议》

张路

  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之下,各级体育部门,各级足球领导机构和地方政府都日益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予以推动,中国足球面临着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对此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国足球落后面貌,必须深入了解客观真实的情况,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摈弃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必须真正认清问题所在,下大决心实现战略的转移,从根子抓起,做长期艰苦努力的准备。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有希望。
  一,关于国家队和职业队
  从战略的高度看中国足球,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国家队的水平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提高。中国目前的国家队、国奥队乃至国青、国少队是历史上水平最低的一代,而且这种局面在15—20年内不可能改观,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酷现实。
  作此判断的依据是:据1990年中国足协课题组调查,中国7—16岁少年儿童中常年从事足球活动的(每周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小时)人数不过一万人,平均每年龄一千人。此后在职业化高潮时人数有所增加,但几年后又很快回落,最乐观的估计到目前这个数字不会超过5万人,平均每个年龄不会超过五千人。
  也就是说,到2030年世界杯时,中国27-32岁当打球员是从目前的3万名儿童中产生的。对比世界强国动辄几十万的注册儿童球员,我们的人才基础从数量上就太薄弱了。
  中国是人口大国,但也是足球人口的超小国。足球运动很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和心智,中国肯定有很多足球天才,但这些天才根本没有可能参加足球活动,因为没人给他们踢球的机会。这就是中国足球人才极度匮乏的原因。
  加之有一系列的因素使这仅有的一点人才质量也大打折扣,例如:
  虚假年龄无天赋的孩子挤掉了真实年龄有天赋的孩子。
  早发育型孩子(一般都没有前途)挤掉了有天赋但晚发育的孩子。
  领导教练急功近利导致的不科学训练。
  教练员文化素质低下导致球队训练水平和教育水平低下。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及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人才夭折。
  教育水平低下导致孩子智力发育,心理发育不良。
  有此种种弊端,所以中国球员水平低下是必然的,中国足球水平上不去也是必然的,而且是短时内不可能扭转的。
  寄望于请一两个好教练,挖掘一两个好队员,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在短时间内把国家队水平搞上去是不现实的,是根本不可能的。
  据此,中国足协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到国内联赛,放到少年儿童。具体地讲:
  A, 在国家队层面
  建议降低调子,把真实情况如实地告诉领导和广大群众,降低期望值,同时也是为自己减少压力,增加回旋余地。
  建议减少对国家队的投入,但维持其存在,做一个过渡和传承。因为足球的发展有延续性,没有过渡和传承是不行的。
  B, 在俱乐部、联赛层面
  应当全力搞好职业俱乐部和各级联赛,但要明白,这只能维持中国足球和国家队的水平,而不能大幅度提高水平。
  把联赛搞火,让国内球迷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有利于延续中国足球的香火,其目的仍然是过渡和传承。
  二, 关于儿童足球
  我们认为抓好儿童足球应当是中国足球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需要特别提醒领导注意的是,现在各级足协都在着手抓青少年,方向虽然正确但方法有问题。很多地方又在酝酿抓跨省市甚至全国性的“三杯赛”,意图以比赛为杠杆促进基层的训练,抓青少年的提高,而这一套东西我们从1980年至1990年搞了10年,结果证明完全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那种层层拔尖子层层要成绩的做法极大地打击了基层学校普及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导致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同时也导致了弄虚作假之风盛行,破坏了合理的足球人才选拔培训体系,从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对中国足球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中国足球的衰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果我们不彻底改变思维方式,不创造一套全新的路线和方法,我们就仍然会重蹈覆辙,这绝非耸人听闻。
  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的思维方式应当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1.应当以小学儿童为重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中国足球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足球要扭转落后局面,关键要抓青少年,但这仍然不够确切。。
  16岁以上可称青年,12岁以上可称少年,在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这一块已经有了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和社会的足球学校加以覆盖。我们已修好了人才输送的渠道,但却发现源头无水。我们的职业队没有高水平的球员是因为全国的足球学校普遍缺少生员,而足校招生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大城市踢球的小学生廖若星辰。
  笼统地提青少年足球并不确切,确切地说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在于儿童足球的普及异常薄弱。中国足球落后之根源的根源在我们的小学,12岁以下的儿童无人踢球,即使据最乐观的估计,中国常年参加足球活动的儿童也不会超过5万人(实际数字可能还少得多),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数字,不要说比世界足球强国,就是与亚非拉一些中小国家比,这个人数都少得可怜!
  以中国13亿人口,应当有大量的有天赋的足球人才,但我们在小学阶段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广泛的体系让孩子们去参与足球活动,因此也就无法发现人才。
  因此说中国足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其工作重点应当是儿童、是小学,是让更多的6-12岁的儿童参加足球活动。
  儿童足球的事职业足球俱乐部管不了,社会力量也管不了,这是教育系统的管理范畴。现实是,中国的儿童足球,小学生的足球没有人管,也没有人投资,所以就没有人踢球,所以就没有足球人才,所以中国足球水平就上不去。
  2. 应当以普及参与为中心。
  从70年代起,中国足球界就曾经多次大力开展青少儿足球活动,但每次都是事倍功半,半途夭折,而且越抓越差,越抓踢球的儿童越少,最终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我们不应当抱怨教育界不支持,政府不支持,而应当反思自身的问题。问题就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足球战略思路是错误的,方向是错误的,方法也是错误的。
  错误就在于,我们在小学忽视了普及,片面地抓提高,把为国家争光作为口号,把向职业队输送作为任务,把专业化成人化的训练作为手段,把三集中作为形式。而这一切的努力,恰恰限制了我们自身的发展,使自己的路子越走越窄。
小学是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的孩子为主要目标的,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去为足球培养后备人才。如果搞足球干扰了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会反感会反对。
  大部分家长们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从小就想培养孩子当球星,甚至不惜影响学业的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一旦发现孩子成不了球星,就会失去热情,远离足球。
  孩子们踢足球是为了游戏,为了快乐,很少有功利的目标。如果我们向他们提出过高的目标,施加过大的压力,让他们承受过于沉重的训练负荷,他们会失去兴趣,失去激情,从而远离足球。
  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我们深刻反省,在儿童阶段抓足球到底应当抓什么?怎样抓?
  3. 应当以增进健康为目标
  实践证明,要在小学开展足球活动,必须与学校教育的目标相吻合。学校教育与体育职能的吻合之处在于“增进健康,培养全面发展”。
  我们要在小学开展足球活动,要让学校发自内心地支持,就应当定位于此。过去足球界是要求教育口配合我们搞足球,要教育为足球服务,现在我们应当摆正位置,让足球配合教育口完成他们的目标,让足球为教育服务,这样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绝大部分儿童是成不了球星的,他们踢球也不是为了当球星。我们如果把目标定为培养球星,就必然失去群众,失去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失去了普及的基础,从而也失去了发现人才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目标和手段是为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孩子的欢迎,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参加的人数多了,人才也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
  4, 应当以场次人数为指标
  过去在学校(不只是小学)开展足球活动,考核的指标是球队的比赛成绩,是输送了多少高水平运动员,这就导致大家拼命去抓提高。这样会造成两个弊端:
  一是层层拔尖子。某几所对足球特别喜爱的学校利用特殊手段或优惠政策把其他学校的好苗子挖过来,造成别校无法抗衡的优势,别校也就不搞了。时间一长,搞足球的学校越来越少,普及的基础就被破坏了。
  二是以比赛成绩作为对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工作业绩的评价指标,促使大家都拼命追求比赛成绩,受利益的驱使,虚报年龄,冒名顶替之类的歪风邪气愈演愈烈,到现在已是司空见惯,积重难返。
  如果我们舍弃成绩,输送等体育界的传统指标,把小学足球的指标定为每个学校每年举行校内比赛的场次,学校班级球队的数量,每周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等等,学校和老师们自然就把普及放在了首位,很多不正之风也就没有了市场。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考核指标简单易行,便于统计监督。
  5, 应当以培养兴趣为主导
  由于我们一直以成绩和输送为目标,相应的在训练中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搞长时间的,大运动量的,枯燥乏味的,态度严厉甚至带有体罚的所谓“正规训练”,而这些都是违背训练规律的不科学的做法。
  世界足球强国的训练理论一致认为,在12岁以下并无必要进行长时间正规化的训练,那样不但效果不佳,还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倦,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所以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水平远低于我们。
  降低训练要求利于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利于更多专业水平不那么高的教练和教师的参与,也可使有限的场地、资金为更多的孩子服务,这符合普及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在低龄儿童的训练中花了很大的力气,所做的却是无用功。如果把这些人力财力都用到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上,使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就可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的讲,在小学低年级每班每周有一堂有足球内容的体育课,再有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间的比赛就可以了。到了中高年级每班每周再增加一次班级间比赛或一次课外足球活动也就够了。这样学校,老师和孩子的负担都不重,有利于长期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也符合运动训练和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可能有一些对足球特别喜爱或特别有天赋的孩子会感到吃不饱,他们可以在课余自行活动,或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比赛,培训等,学校不必完全统起来。
  6, 应当把钱花在校长和老师身上
  过去体育系统对少儿足球的投资不少,我们把很多钱投到学生身上,发营养补助,买球衣球鞋,买足球,修场地等等,但收效甚微,关键是没投对地方。
  在学校推动足球活动,关键在校长和体育教师,只要他们有了积极性,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如果他们没有积极性,花再多的钱也没有用。搞足球活动需要额外增加很多工作量,消耗很多的精力,我们过去让校长老师们干这干那,靠的是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对足球的热爱,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他们在足球上的付出得到应有的报酬,学校的足球活动才能真正广泛持久地开展起来。
  只要把钱真正发到校长和老师手里,每年每所学校有3—5万元就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因为学校动则学生动,学生动则家长动,家长动则社会动,企业动,经济来源是不愁的。
  7,提高与普及的结合
  以上6点是对学校普及儿童足球活动的一个基本思路,这应当主要由教育系统来实施。而同时我们的足协和职业俱乐部等专业机构也有用武之地。他们可以做以下工作:
  A,帮助学校培训教师教练;
  B,技术监督和指导;
  C,组织专业人员辅导孩子训练;
  D,观察和发现苗子;
  E,搞短期集训;
  F,组织小型校际比赛。
  这中间应当注意的是:
  绝对不允许到各校拔尖子集中到某一所学校去打比赛,争成绩。
  绝不应当搞大型的跨省市的乃至全国性的锦标赛。
  到小学毕业时,我们可以把发现的较好的苗子吸收进足球学校,进而输送到职业俱乐部的青年队,这样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输送体系才是中国足球彻底翻身的保证。
  三,关于少年足球学校
  在12岁到15岁的少年阶段也即初中阶段,应当以足球学校为主要形式。
  1,足球学校是一种必然模式
  关于足球学校有很多争议,甚至有人将青少年足球的弊病归因于足球学校,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实践证明,足球学校是初中阶段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必然模式
  。因为在这一阶段,从足球人才培养提高的角度,必须进行一次分流,把一部分较有天赋的孩子选拔出来开始半专业的训练,同时这些孩子又必须按照国家法律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必然要有一种方式能够二者兼顾,这种方式必然是足球学校。
  足球学校的形式是实践的产物。国内足球界从1996年开始经多年探索,最后殊途同归,在初中阶段的人才培养都采取了足球学校的形式。
  在普通中学搞半专业的足球专项班往往与学校的目标和管理体系发生冲突,因此不能长久。建立不具备教育功能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因其不能保证生员的稳定和训练的实效,因此也无生命力。在足球学校,文化课适当减少,训练时间适当延长,学生精力各占其半,是一种最为合理的选择。同时它独立办学,既保持特色又不会对普通中学形成干扰,因此是最有生命力的。
  2,足校可以办好
  许多人对社会办的足校多有抨击,认为他们只顾赚钱、水平低下等,因此而否定足校这种形式,这显然有点以偏概全。我们不否认某些足校确实存在问题,但这更多的是管理问题,而不是足校这种形式所必然存在的问题,应当靠加强管理来解决。经验证明,只要管理规范严格,尤其是首先抓好学生的作风纪律教育,足校就可以办好。
  3,多渠道多形式办足校
  现在社会上以民办足校居多,有舆论对此多有微词。实际上,足球学校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有多种渠道来办。既然这个领域有广泛的需求,有市场,有生存的必然空间,我们的政府,我们的职业俱乐部,我们的大企业为什么不办呢?我们不办,为什么不允许社会力量(中小投资者)去办呢?
  如果我们的体育局、足协、教育系统都参与办足球学校,对提高足校的办学质量无疑是有利的。当然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官方机构加强对民办足校的扶持、引导和监督、管理,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为中国足球培养后备人才的宏大工程中来。
  四, 关于职业俱乐部的青年梯队
  职业俱乐部应当把培养后备人才作为自身维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认真抓好。目前国内许多俱乐部也很重视,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基地,组建队伍。同时,职业俱乐部财力有限,权力有限,也不可能把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全部包揽。
  因此认为: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初中毕业以后的青少年年龄段,即15岁以上的青少年身上。因为此时学生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可以从事专业化训练。同时按照训练规律,也有必要实行人才再次分流,把较有天赋又有志于从事足球职业的青少年选拔出来,集中进行专业化训练。
  1.组织结构
  职业俱乐部可以设置U-15,U-17,U-19,U-21年龄段的梯队,若条件许可,更合理的方式是每年龄都设置梯队,低年龄编制大,然后逐年选拔淘汰,形成一个长年培训,层层筛选的金字塔结构,这有利于培养高水平人才。
  2.年龄问题
  目前对青少年培养体系最大的威胁是虚报年龄问题。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大部分年龄虚假,虚报了2-3岁的不在少数,这对中国足球的长期发展无疑是一大毒瘤。
  问题在于中国足协是否有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是否敢于从自身做起,从中国的各级国家队做起?有决心去做,方法并不难。关键是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与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矛盾。
  3.教练问题
  青少年教练普遍三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个人素质低。三低互为因果,造成中国青少年教练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改变局面一方面有赖于俱乐部提高待遇,加强管理教育,另一方面也有赖于足协出台一些更细致有效的管理规定。如对青少年教练学历的规定。现在许多教练员没有正式的学历就可拿到足协教练员级别证书,另有许多人的学历也很不正规,水分不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最终贻害于青少年球员。
  以上是我们根据几十年从事青少年足球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希望对领导的决策有所帮助,希望中国足球不再重蹈多年来失败的覆辙,从此走上正确的道路。如果按照这样一条路坚持走下去,二十年后,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足球强国。

--------------------------------------------------

大家好,我是邢可,05年省高考状元、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师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清培一级注册建筑师”。

清培一注是由清华团队打造的一级注册建筑师备考平台。关注我们,快速通过一注!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里的这句“起码能轻易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水平”说得很轻描淡写,我们来看看当今国际足联200多成员国里,有几个能满足“轻易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要求?

以中国队上一次打进决赛圈的02年起算,出席了02、06、10、14全部4届的队伍有

欧洲:德国、法国、意大利、英格兰、西班牙、葡萄牙

南美:巴西、阿根廷

亚洲:日本、韩国

中美:墨西哥、美国

也就四届比赛光景,全世界范围内能全勤的球队不过区区12支。

即便把条件缩小到出席其中3届,这之中能够新增的球队也只有:欧洲的荷兰、瑞士,南美的巴拉圭、乌拉圭、厄瓜多尔,亚洲的澳大利亚,非洲的科特迪瓦、喀麦隆、加纳、尼日利亚,中美的哥斯达黎加。

而中国队的现在的定位是什么?是亚洲区预选赛倒数第二轮,连最后的十二强都无法进入的水平。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和中美一样,存在一个明显特征:强弱差距极度分明,比如亚洲本身只有4.5个名额,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已经基本上锁定了其中3个。

所以,即便假设我们已经直接化身为神,除了踢比赛时还得遵守足球规则之外,已经可以在自己国家范围内为所欲为了,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不仅是你自己水平跟别人静态差距上已经落下一大截,而且即便自己开了挂也未必就能跟上别人进步的速度!

如果真要达到题目所言“轻易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看一下现实,光靠自己开挂,哪怕把中超的强力外援都归化过来,起跑线上落下的也都还差太多。所以真要达到这个程度,这挂不仅要开在自己身上,还要对别人用——你还得至少潜入日韩澳之中一家内,烧毁人家的发展计划,比赛前还得让他们集体拉肚子,起码要把日韩澳的一个拉下来。否则,你看西亚卡塔尔巴林这些玩归化不亦乐乎的,他们跟日韩澳打又能占多少便宜?

作为球迷,认清现实才是重要的,以亚洲足球和中国国家队的现状来说,进入世界杯决赛圈这个要求跟中国国家队从来都不“配”,一张口就是“轻易进入世界杯决赛圈”,这么提条件只能说太盲目也太无知。哪怕让神来执掌中国国家队,把青训啊、群众基础啊、足协腐败啊这些问题瞬间搞定了,那你跟日韩澳本来落下的还是补不回来,所以上来也只能提”回到02年之前轻易进入预选赛最后一轮,再力争世界杯决赛圈名额“,让你开FM选一支乙级队,你也不能一上来就说如何达到随便进入欧冠的水平啊。

如果我们作为球迷真有点神力,可以控制某些东西,那更现实的做法是——控制亚足联(控制FIFA就开挂了,这样还不如把中国队钦点入决赛圈了)。对于当下来说,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提升亚洲这个洲的竞争力,先起码让亚洲的名额不是4.5,而可以增加到5甚至5.5。从这角度说,即便是中国球迷,当下我们该鼓励、该强化的仍是日韩澳三座大山,至少得让日韩澳这三个亚洲足球最高水平的代表能够有起码连续两届集体小组出线的战绩,让FIFA考虑给亚洲增名额,而不是把从未起到作用的那0.5个还给拿掉,这样国足纸面上的希望也才能哪怕多出几个百分点。

然后能够做的也大概就是多在各种抽签规则上玩些花招而已,但要说以02年之前的水平,龙哥圣手还能起到点用处,但以现在这水平真是完全没卵用了。现在中国队的问题是相比十多年前不仅没进步,反而还严重退步了,而别人都在向前走。青少年、群众基础哪怕高考考足球这些老生常谈,十多年前早就有了,但现在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那种十来年的长远计划,而是先止住下滑的势头,平息对世界杯预选赛十几年来积累的心里负担,起码能在香港卡塔尔这种分组形势下也不要翻船,起码不要亚洲杯能打几场好球一到世界杯预选赛就自我萎靡,这我相信跟青少年培养群众基础这些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恒大 处罚 落选国足 韦世豪? 
  有哪些“本以为是菜鸟互啄,没想到是神仙打架”的例子? 
  踢足球抢断总是踢伤人怎么办? 
  如何看待巩汉林珍藏多年的签名足球被曝是假的? 
  我很喜欢踢球,应该踢球吗? 
  如何看待 19 年亚洲杯后,国足在一批老将淡出球队后面临的人才断档的局面? 
  「国足再差,那也是中国能拿出的最高水平的足球队伍」这种说法对吗? 
  现在看来,国足分到A组会不会更好? 
  如何评价男篮U19以57:106惨败塞尔维亚,又以56:119遭法国屠杀? 
  2019 亚洲杯马上开始,如何看待这一届国足的前景? 

前一个讨论
关于驾考,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学车的学员?
下一个讨论
老是有人装深沉 并且每一句话要加上 你们这些年轻人 怎么让他闭嘴?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