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学会主动? 第1页

  

user avatar   fei-zhi-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

@刘柯

邀请。

一则小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如果用奖励会强化行为来解释上面这个小故事,很难解释得通。毕竟,孩子一开始什么钱也得不到嬉闹得还挺开心,第三天每人有2美分的奖励大家却气地不想玩了!


那怎么解释呢?


这时不能不提到对当代动机理论有重大影响的两位心理学家德西Deci(右)和瑞恩Ryan(左)。他们创立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对内在动机的阐释最为深入。


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和一个模型

自我决定论认为,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relatedness)、自主感(autonomy)和胜任感(competence)。如果三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就能促进儿童的内在动机形成。

一、归属感:孩子感受到爱、尊重和接纳。


想象一下,你小时候参加兴趣班,如果只有完成得好父母才爱你,完成不好就被他们嫌弃,你对兴趣班还兴趣得起来吗?


如何增进孩子的归属感?可以参考我的讲座稿 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联结,让孩子的心离你更近?(上)(下) - 积极教养 - 知乎专栏


二、自主感:孩子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


儿子2岁多时,我从一个巧克力罐里拿出一个给他,他偏不要,非要自己在巧克力罐里摸啊摸啊,最后心满意足地挑了一个出来。罐子里巧克力虽多,(在我看来)都长得一模一样,没有哪一个比其它的更大,他摸个什么劲呢?因为有选择,是他自己决定的,爽啊!(身为心理学工作者,后来明白过来了)。这就是孩子自主需要的体现。


挑巧克力这样的小事还好,其它事可能就让家长颇感困扰了,例如孩子弹琴坐姿和动作错了,当场纠正孩子往往不高兴,仿佛被挑错被强迫改正似的(缺少自主感和胜任感),怎么办?我在弹琴也可以快乐些 - 积极教养 - 知乎专栏写了一段:

有时弹琴小鸿身体歪歪扭扭,妈妈多提醒几次他也不高兴。妈妈就用手机拍摄他弹琴,弹一遍,让他自己看一遍,平时让他坐正,他还嫌烦,有了录像,他也想在镜头前面好好表现,多弹几次,他也发现,坐得歪歪扭扭的时候弹得不如坐正时好听,下次再让他坐正,他也不会不高兴了。

小鸿同时用左右手弹新曲子的时候,常常忘了换手,弹错音,自己还没发现,妈妈忍不住马上纠正,他嚷道说“弹琴又要看谱,换手很难,我都弹了好几遍还不会”,妈妈说“刚学换手弹曲子是有点难,你还记得刚开始弹琴时你手势常常错吗?后来练小猫跳跃的样子,就学会了,弹得挺好”。妈妈和钢琴老师商量了下,下次学琴时录下了老师的示范弹奏,弹之前让小鸿重听一边,一听到音不对马上可以停下来;一起看谱,在要换手的地方,让小鸿自己画上个记号;小鸿喜欢唱歌,妈妈找了很多首好听的歌曲,比如《一闪一闪小星星》,在弹熟悉曲子的时候,他就能自己边弹边唱,弹错了,慢慢再找回正确的音,妈妈也不干预只是在旁边录像,回看弹琴录像的时候,他们还把找不到音因而唱走调的地方当做搞笑的桥段。

家长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和做法,满足了孩子心理需要,孩子行为的配合度就提高了。所谓教育,正在于这些难为之处吧。给孩子多一些的自主感,并非放任不管由着孩子,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有可以选择决定的感觉。


家长用监视的方法(例如有的父母动辄走到门口监督孩子弹琴的状况。孩子经常能感到身后那双锐利的眼睛)、设定期限(”几点弹完,我会来检查效果的!“ ),社会比较(”你怎么总是弹的不如邻居家的小明!“)威胁(你要不好好弹琴,等你爸爸回来我告诉他,看他怎么惩罚你!)等做法也都有损于孩子的自主感。而孩子是否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感和胜任感对内在动机的形成至关重要。


三、胜任感:孩子觉得他能做到。例如「我会画水粉」「我能滑轮滑」「我能和伙伴合作搭乐高大楼」「班级春游时我能当好小队长」等。这部分内容很多,也得另文详述。


例如,孩子玩网页小游戏大部分是输,为什么还爱玩呢?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游戏提供了及时的反馈,即便结果可能输了但孩子看得到自己能力的提高!(上次玩580分,这次得了800分!胜任感提高了)


自我决定论认为: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会促进孩子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从左往右) 。图示如下(图片转载自阳志平老师的博客),反之,若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自主感得不到满足,原有的内在动机也可能会转为外在动机。

那么,怎么来解释篇首的故事呢?


孩子原来是为自己玩(自主感,嬉闹既是过程也是目的);甚至大家可以想象,如果老人出来制止他们:“别吵了!”孩子们很可能会心想“偏不!你凭什么啊“,说不定玩得更带劲了。然而他们一旦心满意足地接受了老人每人10美分的奖励,内心的部分就逆转了,他们第二天为了拿奖励(为了外部奖赏)来嬉闹的,自主感减少,嬉闹就成了某种表演(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而表演是为了获得报酬。这时就变为了外在动机了。

自然,为别人表演很累,而对方居然连续两天任意降低“酬劳”,难怪孩子们要发怒了:

“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自我决定论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考察奖励与否,还考察奖励是否满足了孩子的内在心理需要,从而促进或阻碍了内在动机的形成。

物质奖励是否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

在故事里,老人的物质奖励反而削弱了孩子的内在动机,那么物质奖励是否一定会减弱内在动机呢?有可能,但不一定!

自我决定论认为关键要看物质奖励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如果对孩子来说,奖励意味着家长的某种操控,”只有你……才可以……“,孩子的自主感下降了,受控感增加了,的确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

如果物质奖励代表着某种荣誉或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胜任感),是信息性的,即便是物质奖励(例如参加学校航模比赛得到奖金800元),也不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


家长怎么做能避开奖励的”陷阱“,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内在动机呢?



任何可以满足孩子基本心理需要的做法,都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内在动机。下面介绍一些做法:


1,描述性的鼓励比笼统的称赞或奖励提供了更多的成就信息(胜任感)


不太理想的做法:
a. “不错!” 或“ 棒!”(笼统的表扬很容易失效。)
b. “你作文如果多写50个字爸爸奖励你2元。”(很可能孩子会为了赚钱而凑字数,并没有提高作文质量。培养的是”外在动机“)

比较好的做法:
”恩,我第一次看到你作文里用妈妈和孩子来比喻地球和绕着地球转的月亮,我觉得很生动呢“。

2,慎用”如果……那么……”“只有……才……”,如果用也要尽量减少操控的语气。相反,增加孩子的理解、认可和亲子情感联结是有益的。

例子:孩子有时早上起不来,去幼儿园会迟到……

不好的做法:”如果你起早点,准时到幼儿园,那么妈妈晚上就多给你讲一个故事。如果还迟到,妈妈一个故事都不给你讲了!”(操控性的表达,“如果……就……”)

比较好的做法:

“你早点起床,准时到幼儿园,妈妈也能更早点买菜回家做饭。这样多出来的时间,妈妈晚上可以给你多讲一个故事呢“ (孩子早点起床,让妈妈有了多出的时间,合情合理)


“妈妈今天送你进幼儿园后,时间还挺早,上班的路上也没那么拥挤。谢谢你这几天都起得这么早,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孩子自己表述怎么做到的,孩子会更有成就感)



3,当孩子做到的时候,可以用庆祝的方式给予孩子正面反馈。庆祝的好处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孩子却不会以为他下次做到了,自然还有奖励(避免了“ 如果……就……”)


接上面的例子:”这一周你起得很早,都能准时到校,连林老师也很惊讶呢。这周六正好有部不错的动画片,我们去看庆祝一下。“

4,孩子如果参与了约定和协商(被尊重,也体会到自主感),也有助于形成内在动机

5,孩子如果提出自己的建议,用了自己想的方法(自主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的比原计划更好(胜任感),自然会更有助于形成内在动机。

例如12岁的孩子参加了10公里的马拉松,按照约定可以奖励他一部普通山地车。孩子说,“我能不能先不要呢,过两个月如果我能跑下21公里多一点的半程马拉松,你们奖励我一部**品牌的山地车可以吗?”

行! 为什么不呢?!!孩子自己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愿意去超越自己,获得一个更大的物质奖励。很好啊。

6,自然,如同篇首小故事里呈现的,如果孩子对某项活动已经有内在动机,不必刻意进行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反而可能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


(本文也同时发在我的积极教养 - 知乎专栏里)
--------------------------------------------------------------------------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jijijiaoyang 或小鸿积极教养




  

相关话题

  三年级的孩子语文认字能力差,不识字,怎么教都记不住怎么办? 
  人的行为决策过程是如何实施的? 
  满清对汉人的统治对当代人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有何深远影响? 
  不爱发朋友圈是怎么回事? 
  渣男为什么不缺女人? 
  实在放不下一个人,导致心结后生病了怎么办? 
  当了妈妈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漂亮吗? 
  第一我不是处女,第二我有性病但不严重,第三我真的矛盾,想分手却舍不得不分手又没法心安理得,我该怎么办? 
  「离开」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十年前的你看到现在的自己会不会很失望? 

前一个讨论
怎么在网络上玩万智牌?
下一个讨论
万智牌 牌组 名称 怎么来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