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爷子,是世界级科学家,在全世界荒漠化防治领域拿过最多国际大奖,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尊称为“刘红柳”;是农民,他带头种地,让新疆于田县20万人民摆脱贫困;是当代扫地僧,一个山西人,扎根新疆60年,把荒漠、盐碱地变林区,造福万世千秋。
故事的主人公叫刘铭庭
他是世界著名治沙专家,为荒漠化研究,他一生绕塔克拉玛干沙漠7圈,全长40余万公里,为做红柳科普走过的路可绕赤道一圈,四分之一的中国红柳由他发现命名,他也是世界荒漠化领域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个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送他外号“刘红柳”。
刘铭庭出生在山西万荣,1957年从兰州大学植物系毕业,他父亲是中国第一代汽车司机,常常给他讲新疆的故事,从父亲那里他知道新疆很穷很落后。
毕业前一年,他跟随老师去新疆塔里木河沿岸搞生产实习,那里的穷苦不但没有吓到他,他反而被一种植物深深吸引,这种植物就是红柳,一抹红色纤细柔弱,却傲立于风沙盐碱中
可是,让他气愤的是,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红柳,居然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命名的,看着那一长串外国名字,不服气的他决心投身红柳研究
那时候大学生毕业还是国家分配工作,担心自己分不到新疆,临毕业前三个月,他居然专门给高教部领导写信,题为
“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坚决要求到边疆去。”
最后,他满怀壮志地来到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卫星图作为中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这里人少天热,在这儿工作一不小心就会迷路失踪,极其危险,想到这里工作的人极少。
那时中科院刚在新疆成立分所,极少有科研人员过来,作为一名小小的研究员没有老师可以带他,无奈他就自己学。
他想,既然要改变新疆的环境,那就从沙漠治理研究开始,此后他就常常往沙漠里跑。
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很差,车子开不进去还很容易迷失方向,他带上指南针、水和干馕就直奔沙漠。
刚到沙漠的刘铭庭没有经验,有一天刚下过雨,沙子表面凉凉的,吃过早饭,他和同伴光脚穿着鞋子就往沙漠里走。
结果,十点钟以后太阳出来了,沙子越来越热最后被晒得滚烫,光脚的他们不得不走两步就跪下,把脚翘起来凉一下再继续走,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把采土壤的布袋子套上脚就往回跑,之后再不敢光脚进沙漠。
经过多次进沙漠,刘铭庭越来越有经验。
1959年,刘铭庭再次走进沙漠,作为中科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科考队的一员,他的任务是寻找优良的固沙植物品种。
在沙漠里艰难跋涉许久,一个流动沙丘上生长着的几株红柳一下子抓住他的眼球,以前从未见过,他意识到这可能是防风固沙的新品种。
他兴奋地回到家,进行了深入研究,1960年正式将其命名为“沙生柽柳”
这一发现让他十分自豪,许多年后他回忆道:
我原来知道非洲有一种无叶柽柳长在流沙上,好,这下我们国家也有无叶柽柳了,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优良固沙植物,现在我们国家终于也有了。在之后的日子里
刘铭庭又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走进沙漠,进行荒漠化治理研究,四十余年从未间断。
这几十年间,他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七圈全长40多万公里,作为一个植物学学生,他的研究重点自然在固沙植物,他熟悉沙漠里一百多种植物的习性特点,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凋谢,需要什么样的特定生长条件。
然而,最值得他骄傲的是,在植物学分类已经如此精细的今天,他居然又相继发现了四个红柳新品种:莎车柽柳、塔里木柽柳、金塔柽柳和白花柽柳。
其中,他发现的白花柽柳是世界上第一个开白花的红柳品种,后来被他引进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在满园开红花的红柳中,这株白花柽柳成为最大亮点。
而全中国总共也只有20种红柳,至此,中国四分之一的红柳由他发现并命名,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红柳分类学家。
要让红柳真正防风治沙,仅仅发现自然不行,在寻找红柳的同时,刘铭庭花了很多精力育种育苗。
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刘铭庭实验田里的柽柳,从亩产5万株提高到50万株,扦播育苗亩产达到20万株。
比当时走在世界前列的苏联,分别高出6倍和20倍,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对于红柳造林技术,他更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长时间的科研,最后,无论是荒山、砾石戈壁、粘土龟裂地,还是盐渍化沙地、流沙地、重盐碱地,他都能让红柳大面积生长。
刘铭庭的红柳农场
1982年,由于黄沙威胁,三次被迫迁移的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再次“沙临城下”,自治区领导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想办法拯救策勒。刘铭庭和同事应邀出席,多年研究治沙的他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现场签下“军令状”,承诺5年中治理流沙6万亩,植被覆盖率恢复到30%—40%。
有多年的科研成果做基础,再加上他们的艰苦工作,5年后,政府来验收的时候惊呆了,他们治理流沙15万亩,植被覆盖率平均超过60%,流沙前锋后退了4至5公里,投入产出比达1:7.5,而在这15万亩植被中,有1/3是刘铭庭的红柳。
1986年的植树节,政府领导到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参观,看到生长茂盛的红柳,领导问道:能不能在南疆花20万元恢复10万亩红柳。刘铭庭二度签下“军令状”,保证3年内完成任务。
接着,新疆伽师、于田、策勒、民丰等县,都出现了他四处奔波的身影,3年后,他带领造林27万亩。
然而他种植红柳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前后十年,他带领南疆干部群众在新疆最大的盐碱地带上,种植红柳超过400万亩。
刘铭庭在伽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红柳公园”,红柳的种植让全县盐碱化程度大大降低,农林牧业得到迅速发展,10年间,伽师县从全疆闻名的贫穷落后县,发展到粮、棉、畜生产10强县之一,粮食产量提高了11倍,人均收入增长3倍。
1995年“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在首个“防止干旱和荒漠化世界日”首次设立,全世界总共只有8项成果,刘铭庭主持进行的“策勒流沙治理试验研究”和“盐碱沙地大面积引洪灌溉恢复红柳造林技术”,却独揽两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组大为感动,尊称刘铭庭为“刘红柳”。
1996年,后者又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荒漠化防治“最佳实践奖”,至此,刘铭庭成为全世界在荒漠化防治领域获得国际大奖最多的科学家。
然而刘铭庭深深地明白,治沙是一项大工程,只有少数人行动是不行的。
他说:
红柳成林才具有防治风沙的威力,人群集结才能跟大自然抗衡
在潜心治沙的同时,他把许多精力用来进行治沙科普,他用上百张硬纸板和多年积累的照片,自制了科普图片,还印刷了红柳研究和技术成果的书,背上书和图打听农林科技会议,串乡走户赶“巴扎”(集市),策划举办培训班,他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红柳种植科普。
10年间他为红柳科普走过的路可以绕赤道一圈,上至省部领导下到目不识丁的群众,听过他宣传的人超过20万。
1997年,65岁的刘铭庭退休了,坚守沙漠一辈子本该回家颐养天年,可是忙了一辈子的他却再也闲不下来。
在沙漠行走40年,许多老百姓生活的困窘让他揪心,他曾拿自己的钱去资助贫困孩子,给农民们理发、修表、修鞋。
然而,这些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想起来之前研究的一种植——红柳大芸,即红柳上的寄生植物——肉苁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被医学界誉为沙漠人参。
由于人们的不断挖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红柳大芸也越来越少,价格飞速增长,每公斤的价格从几块钱涨到80余元。
想到也许可以通过种植红柳大芸,让老百姓致富,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他拿出自己的毕生积蓄,还说服儿女共同筹款共计50万,买了一头小毛驴,一辆四轮拖拉机,带上退休在家的妻子一起来到于田县沙区。
然而,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经济困难的老百姓并不买账,他就自己办起了大芸种植场,他要亲自做给老百姓看。
那时的于田还极其落后,一周的生活用品只能到每周二的巴扎买,打电话也要到5公里外的乡政府,他和老伴就这样坚持着,每天7点起床做饭,顶着酷暑除草、浇水,晚上常常十点才收工,还要忍受蚊虫和牛虻的叮咬。
最后,他的红柳大芸成果终于出来了,300亩红柳蔚然成林,红柳根部的肉苁蓉亩产100公斤以上,高出天然林数百上千倍,亩产值4000-8000元,超过农地平均产值的10倍。
从此,老百姓们争着抢着种大芸,刘铭庭也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一双解放鞋满身尘土,在田间地头奔波,他带着他们修水渠、整地,给他们提供种苗,还亲自给他们做指导,不管谁来找他都去,许多沙漠边缘都被农民种上了红柳大芸。
后来,于田县种植红柳大芸超过5万亩,年纯收入超过2亿元,超过有40万亩农田的于田县全县农业纯收入,于田县20万人民摆脱贫困,靠种植红柳大芸发家致富。
由于红柳造林的丰硕成果,他被请到内蒙古、青海、山东、天津等地做海滩、盐碱地造林指导。
然而,近几年红柳大芸的市场行情开始低迷,梭梭根部嫁接的大芸却大受欢迎,他心里又开始着急,他开始研究梭梭大芸技术,80几岁的他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教大家种梭梭大芸。
2015年,82岁的他又一次骑着摩托车外出工作,却不慎翻在沙漠里,断掉7根肋骨,他却说没有翻在硬路上摔死,自己还是很幸运。
躺在病床上,他却还在操心老百姓的大芸种植,他下定决心,要把梭梭大芸的高产种植方式研究出来,然后教给老百姓,让他们再一次致富。
他说:
农民们需要啥他就给搞啥
从1957年走进新疆,今年84岁的他和沙漠打了足足60年交道,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沙产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等20余项国内外大奖,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美国、日本、德国等科学家相继拜访他,他的红柳种植技术也开始往非洲等地推广,澳大利亚荒漠环境管理中心的官员来参观拜访,深受感动地说:
“我见过很多国家的沙漠,但我永远忘不了这个地方!”
刘铭庭说,他这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把科研成果交给了农民。
他觉得,农民是最可靠的,他们就住在沙漠里,交给他们就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而他也就放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竭尽所能追求物质的享受。
有人穷其一生追求精神的富足。
参考资料:
兰州大学对刘铭庭的采访
《【萃英记忆】刘铭庭:不忘初心,造福边疆
——“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一)》
《【萃英记忆】刘铭庭:不忘初心,造福边疆
——“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二)》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刘铭庭荣获2016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
作者协会“突出贡献奖”》
光明网采访稿《刘铭庭:为红柳而生》
一次同事贴关于汉武帝龙朔时期的讲座通知,旁边的保安淡淡地说“龙朔错了,应该是元朔,龙朔是唐高宗年号”。。。
高中的校训是:存诚能贱。
第一次听这个词是在入学的大会上,校长说到校训时,下面有一小半学生发出熙熙索索的笑声。毕竟,“能贱”这个词,乍一听实在不像是什么好词。 我自己解释的不好,就姑且用童伯章先生任校长时,在1918年对新生免礼的两句话来解释:一曰存诚,二曰能贱;这是教人待人要诚恳,但做事却要能贱,放低姿态做人,诚诚恳恳做人,这是训诫。
这短短四字的校训,日子越久,给人的感悟就越多。
我们高中有个传奇人物,他不是学生也不是什么语数外老师,而是全校仅有的电教老师。
身兼广播管理、音响控制、设备维护等职,经常独自在信息中心旁的电教室,一手捂着耳机,一手调着音响,反复“喂喂喂”着调试麦克风。因为这动作很像舞厅里的DJ,他又姓杨,所以同学们称他为“DJ杨”。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电教老师,但他工作态度极其认真。播送一个通知很简单,但能坚持每次课间连播三次,总共连着三堂课间播送,换成其他人很少能做到。尤其像失物招领等这么重要的事,他向来是播报到有人来认领的。他不厌其烦地播报,就是为能让每个人能够听到通知。
每逢大考,中午都会播上经典的《快乐老家》,而他,就进入各考场亲自倾听,检查播音情况。他从考场前听到考场后,从考场左听到考场右,还时不时地问后面人:“听的到吗?”
就这样,每个中午,从一楼爬到五楼,从三号楼跑到六号楼,每一个教室都差不多被他设了四个“试音点”。而且,不管什么场合,每逢大会,无论彩排还是正式演出,他都会早早到场帮助调试各种设备。
我清楚记得我们班义演彩排了不下三次而且都在节假日,他一律很早到场帮我们开门开空调试音。据说他家住在郊区,可以算得上是全年无休的人物了,但从来没有半点怨言。
而他之所以被称为传奇人物,是因为有一天,我们高中的数学老师给竞赛班的同学们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大家都解不出来。
来调试音响的DJ杨路过,瞟了一眼题目,轻轻报出了答案。
大家都很惊讶,问他是怎么做的?
而DJ杨只是微微一笑, 拂袖而去,深藏功与名。
后来我们才知道,DJ杨以前也是我们高中的学生,数学很有天赋,解题能力也很强,考上了北大数学系。但是后来出于性格问题,回高中没能做一名老师,索性负责了全校的电教设备。
DJ杨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堆满了各种书。平时除了工作,他会在办公室里阅读自己收藏的书籍。我们也经常能在学校图书馆碰见他来借书。
我来自一个小城市,高中可以算的上是那座城市最好的高中了,虽然比不上什么南外上中。从这所高中出去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各界的风云人物,它一百多年的校史也毫不夸张的说可以是一部辉煌史。
曾经的我,总看着校史上那些人名和头衔,感到热血沸腾。
可后来我才知道,纵使那再辉煌,更多一部分从这走出去的还是普通人,他们或在海外谋生,或在一线城市挣扎,或在这座小城市扎根。他们也看人脸色,也为生活低头,也会突然醒悟曾经被簇拥的“名校光环”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
每当这个时候,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想起DJ杨,想起那句“存诚能贱”。
前面的回答里,都出现了很多牛逼的人物。
DJ杨在他们面前,显得就是普通人,甚至有人会说,不过是一个只会考试学习而不会跟社会相处的人罢了。
但在我看来,DJ杨之所以会成为我们学校的传奇人物,不只是因为他毕业于北大数学系,更因为他这么多年风雨无阻 兢兢业业。
我想,“扫地僧”式的人物,恰好诠释了“存诚能贱”的含义。
而这四个字,是值得我们花一辈子去理解,去体会的。
———
公众号:2046旅店
私人微信:CherryBeici
希望你来,也不遗憾你离开。
我一直觉得每个大学旁边都有一个超级厉害的打印店大叔……
我们学校打印店的大叔清楚地知道哪个系哪个阶段该考什么了,及时更新考试资料,这厮甚至搞到了我们系操作考试的考题并且给我们整理出了得分要点。暑假的社会实践需要盖章和报告,打印店大叔打出了“暑假社会实践三块钱一条龙服务(包盖章)”的口号为我们暑假愉快的玩耍打下了坚实基础。实习需要交十份手写的完整病历,打印店大叔搞了内外妇儿传的手写病例复印出来让我们自行搭配,学校竟然通过了通过了通过了(T_T答主胆子小,是老老实实自己手写的T_T)
毕业要做简历啊就业证明啊毕业生推荐表啊更是应有尽有←_←
并且考试前大家必须到打印店大叔那里探讨经验。
诸如:“叔叔!!我们要考解剖了,你那里有题目吗!资料靠本吗?!”
打印店叔叔仿佛早都看穿了一切:“这个解剖挂科率不高,你只要写了这个资料里面有大部分的选择题,你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学期生理,生理挂科率很高,得看书!”
“叔叔这个资料那么多买哪一本好啊”
打印店叔叔仿佛早都看穿了一切:“这本是爱学习的平时做练习用的,你是准备期末考试吧,那你买这一本。”
大叔“出版了”生理八套卷 生化十套卷 病理九套卷广为流传被众学子视为神书……
在打印店大叔的庇佑下我们得以顺利通过了考试……
真是铁打的大叔流水的学渣啊 大叔恒久远一位永流传……
最后说个秘密,打印店大叔是我们学校药学系毕业的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是不是歪题了≥﹏≤
~~~~~~~~~~分界线~~~~~~~~~
今天第一次删除评论了,本来是个欢乐的答案,但是还是想解释说明一下,我们学习并不是靠投机取巧,再不喜欢学习的学渣平时也不会缺课,到打印店买资料答主也买啊,但是答主平时也是努力学习的。我们学校有着十分严格的考试制度,有期中考试,有频繁的操作考试,就算总结出了操作得分要点你也得会做吧,操作考题密密麻麻有十页纸,且是随机的,考操作的老师也绝对不会放水,答主班上有妹子考问诊的时候真的是被骂得哭着跑出来的,期末挂了没有补考直接重修,监考也十分严格。
不想让大家有“原来给我们看病的医生是这样混出来”的感觉,大学这几年答主过的一点都不轻松。
以上。
1。有一次我下楼去宿管阿姨那拿明信片,发现她在看书。
英文版圣经:)
我吓得明信片都掉了。
2。我初中老师的英语老师。
这位老头曾在乡下教英语,大家会奇怪一个老头怎么会有那么流利的口语。后来一问,原来他当年也读到了博士,还跟着苏联教授搞材料学,结果老师让他加热时他把器材加热坏了,结果苏联教授把责任全推给了他,那时候苏联人都要走了,形势挺紧张,他就被关了禁闭,后来文革了,也被搞的很惨。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曾是钱三强的学生…
现在这老爷子应该已经过世了吧,只是我们当时听说他的故事,都挺唏嘘的。
这个答案得到了那么多赞同,深感知乎正能量还是很足的,希望老人家健康长寿,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期待她继续奉献新的学术成果。下面就评论区小伙伴们的评论和质疑做出一些回复:
一.老人家为什么没座位。参加过学术会议的都知道,除了主会场之外往往有大量分会场、卫星会和午餐会等。会场座位不可能和参会人员一一对应,所以老人家可能进来晚了些,觉得让其他人站起来让她坐到里面的空位置影响人家听讲就干脆坐在过道了。
二.为什么我说年轻医生“混继续教育学分”。从本质上讲,进入会场睡觉,走的时候用注册费收据兑换继续教育学分证书,这不是混学分什么是混学分?
三.评论区小伙伴不少人指出医生也很忙的,可能头天夜里还在抢救病人,第二天早上改好医嘱、查好房交好班然后赶路去会场,已经身心俱疲,打瞌睡情有可原。以下引用
@杏林浩瀚的回复:
我当时在会场,我鼓掌一分钟,热泪盈眶。
关于年轻人在睡觉,我有几个吐槽点(是辩护,不喜的可以不看)
1. 相对饶教授,很多年轻人当天上午还在手术〈北京、河北、天津的同行〉,因为那天是周
五,很多医生要救人性命。
2. 周四晚上首都机场状态异常,很多南方省份的医生凌晨2-3点才落地,上午会议后中午没有休息时间,下午会议时疲劳,我觉得可以理解。
3. 中午,参加天坛会的医生们,只能吃个盒饭〈我连桌子都没抢到,站着吃的〉,疲劳是普遍现象。
4. 关于议程,当天下午演讲相对最不精彩(无意冒犯各位同行,只是客观评价)。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饶明俐教授是Nokia系统年代的专家,现在听Android系统还蛮有兴趣;但是在坐的有些人,用了6.0以上的系统,听用4.4系统的人讲怎么优化,确实提起兴趣有困难。 PS:我半小时后离开了会场,因为兴趣点兴奋不起来〈我并不认为自己多牛,只是确实很疲劳,到了另外一个分会场就有意思多了,研究脑血管畸形 〉
上了年纪,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包容和思考,不会简单归类好坏来分辨世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在现场的亲历者回答颇有温度。有非医学的朋友体谅医生的不易也很让人感恩。
我想说说自己的一次经历。虽然我是整形外科医生值班很轻松,但是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去年在普外轮转期间值夜班利用第二天出夜班的休息去参加学术会议。但是很不巧,那天晚上一位肠梗阻的93岁老太病危。从零点多一点开始抢救,因为已经有深静脉埋管,所以抢救相对简单,主要是心三联、呼二联,第一次抢救历时半小时,病人生命体征很快就回来了,我很欣慰。写完抢救记录然后处理了其他病人的小问题,接近凌晨三点。睡了不到两小时,老太太再次危重,第二次抢救。药物打进去生命体征基本上没改变,请示上级医师和内科三班会诊,最后还是没能救回来......还好家属理解,也有心理准备,没有其他问题。然后天就亮了。也就是说一夜只睡了最多三小时,而且跑来跑去忙了一夜。第二天仍然去了会场,上午因为咖啡给力所以没太犯困,午餐后因为食困和劳累实在忍不住了就找没人的会议室躺了一小时(恰好主办方很贴心的在中午时段只安排了器械商承办的几个无关痛痒的推介会)。闹钟响,然后去感兴趣的卫星会继续听。
我始终坚持上课和开会只要在教室或者会场绝不睡觉,这既是对讲者的尊重、对其他听众的不打扰,更是保自己的体面。而且去会场一定穿衬衣、西裤和皮鞋。实在困得受不了我宁可请假回家睡。
@杏林浩瀚医生就因为不感兴趣走掉了,而没有选择在会场睡觉。尊重别人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困了忍着,天热不想穿正装忍着,想玩手机忍着,想和周围熟人聊天忍着......这一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同仁就显得很值得学习。参加会议,绝大多数外国医生一定一年四季都着正装,保持体面的坐姿,认真听讲。有人讲国人不见得个个不讲究,外国人也不见得个个体面。古人云,见贤思齐,你知道什么是对的,照做便是,找借口永远无法进步。
推己及人,您站在讲台上,台下有人睡觉,会作何感想?
----------------------------------以下是原答案,一字不改--------------------------------------------------------------
北京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会场,一位白发老者坐在台阶上学习,后来被大家发现了,集体鼓掌致意后请上台了,这是吉大一院神经内科饶明俐教授,曾经的大学校长、全国第一的神经科带头人,超过85岁仍然在学习前沿知识……,由于人多坐在地上认真听后来人们演讲。
相比后排那些瞌睡连天来混继续教育学分的年轻医生……能成为大家的必然是这样谦虚好学,终身学习的人啊!
呐,你们要的照片。
==============分=割=线=============
谢 轮子哥
@vczh点赞,今天开车怎么开到我这来了?
轮带逛也要换口味吗?23333
老爷爷的照片我25号回学校就更(只要老爷爷还出摊)
==============分=割=线=============
卧槽大家反应好热烈,都在催我发照片。
然而答主手机里的照片木有了。
等我回学校一定po给大家看。
给大家说声抱歉(主要我没想到赞数涨这么快)
==============分=割=线=============
以下为原答案
谢
@卢米娅邀
手机艾特不了,凑合看吧。
来来来都后退,我要开始装逼了。
本人,保定市的一名大三学生,习练府内派杨式太极拳两年有余。
(附拳照一张,这是当时校国学社活动,我去表演,捧场的)
每年冬天,我们学校门口总有一个老大爷推个三轮车卖糖葫芦。天天穿个破军大衣,抽自己卷的卷烟,完全是掉在一堆大爷里就找不到的那种。
有一天我买他的糖葫芦吃,他的糖葫芦个大味好价格也地道。正好闲着没事就跟大爷扯两句闲话。正好以前有人跟我讲过这个大爷会太极,我就问了问他,他说是啊是啊,我是王顺和的徒弟,练的是府内派杨式太极拳。我说王老先生在保定名气不小,那您肯定是名师出高徒。我说我也是练的府内派,斗胆跟您请教几招。
对没错,这个大爷其实按辈分是我的师叔祖(当时我不知道)我居然就上去跟人推手了【手动再见】
大爷人挺随和,说好啊好啊。于是我们就站在他摊子前,也就是我们学校大门口,开始推手。
一搭手我心里就一沉,知道遇见高手了,完全不敢嘻嘻哈哈的,感觉把心静下来认认真真推。结果不到十秒钟我心里咯噔一下“完蛋!”重心被大爷拿住了,推过手的应该有体会,这个时候他随随便便一发劲我就得躺在学校大门口。
关键是这时候学校门口已经有一圈懵逼的学生了
于是大爷一发劲,另一只手又拽了我一把。于是我没有在学校门口丢脸。
后来回去查了辈分才知道他是我师叔祖。第二天又去给人赔罪,他也很客气,还要送我糖葫芦吃。之后我经常去买糖葫芦吃,其实主要是为了跟他多聊聊。他每次都会问问我练拳的情况。然后指点指点我。我就把他的话跟我师父的话相印证,还是很有裨益的。
这位老人今年67,50岁之前练的是少林功夫,50岁之后练的是太极拳。
点赞的人多爆老爷爷照片
以上
如果是单纯的迷茫,倒是不错的,只是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我想到。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说古代有个人叫叶公,他到处跟大家说他特别喜欢龙,满屋子的龙的周边,还拉着附近的人去他家里看。
结果有一天真的龙飞来了,别人还在好奇,看看真的龙长啥样,他叶公跑的最快,躲到桌子底下,根本双手抱头,害怕得根本不敢睁开眼。
题主对文学的热爱应该如何体现呢?真的热爱是不用人说的,无法阻拦的,你自己就会有不断地看,甚至写的冲动,进而就去做了,也就是说热爱文学你就多看,通俗的,纯文学的,看的进去就多看,如果想写就试着写,不想写就继续看,就这么简单。
怎么热爱还需要别人教的吗?是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热爱?
比如说我热爱音乐,我听到好的音乐我会感动,我会努力学唱歌,为了表达音乐,虽然还唱的不够好,但是我会学习怎么样才是唱的好。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此时一位脑洞答主路过……
容我再安利一个我新生成的衍生电影剧情向改编脑洞回答,个人原生创意都是有成有败,敬请大家多多提提意见,THX~
说到“求削妲己”,我想起了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电竞故事,这是三位王者荣耀玩家的对话。其中一位A玩家上分遇到困难后,咨询另外两位水平段位更高的玩家B和玩家C。
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B与C:A兄弟,你好呀,请问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到你呢?
星耀A:我今天又卡星耀段位了,而且遭遇很恐怖,说起来,你们千万别害怕……
B与C:我们是荣耀王者,我们不会怕。你请说。
星耀A:我刚才,被一个超强的法师英雄给秒的生活不能自理,太绝望了。
B与C:哪位法师?
星耀A:一个能毫不讲道理控住你,然后超高爆发一套秒掉你的法师,妲己。
B与C:妲己?玩王者这么多年了,有这么号英雄吗?莫非是隐藏英雄?不对,就算是扁鹊女娲这种隐藏英雄,我们也都知道啊……莫非是你搞错了,其实是小乔?
星耀A:不是,她胸比小乔大。
B与C:火舞?
星耀A:不是,她比火舞可爱多了。
B与C:安琪拉?
星耀A:不是啊,妲己啊,你们荣耀怎么上的,都不玩游戏啊?就是那种长头发、身材很好的那种小妲己,明白吗?
B与C:哦…哈…哈…明白了,你继续说。
星耀A:她疯狂地秒杀我,见我就秒我,我完全不敢在她面前出现,出现了就被晕住,根本逃不掉,太可怕了。
B与C:哈……哈……(不约而同强行捂住不笑)
星耀A:你在笑什么?
B:我想起高兴的事情。
星耀A:什么高兴的事情?
B:昨天帮一个辣妹打上王者,后来她答应做我女朋友了。
星耀A:C你又笑什么?
C:我也昨天帮一个辣妹打上王者,她答应做我女朋友了。
星耀A:你们的女朋友,是同一个人?
B与C:对,对。
(笑完后)B与C:不是,是同一天我们都找到了女朋友。
星耀A:我再重申一遍,我没在开玩笑!
B与C:对。我们言归正传,刚才你说的这个……小妲己,漂亮吗?
星耀A:她不是漂不漂亮的问题,她真的是那种,很少见的那种,她的爱心像重锤,她的撩骚像匕首,我完全没机会,见到她就要死,毫无反抗机会……
C:哈哈哈……
星耀A:你欺人太甚,我忍你很久了!
C:我有女朋友了!
星耀A:你明明在笑我,你都没停过!
C:这位兄弟,我们受过严格的训练,无论多好笑,我们都不会笑……除非忍不住。
B:要不这样,A兄弟,你先回去等消息,我们一研究出如何克制这位叫做“小妲己”的隐藏法师,我们马上通知你。
星耀A:行,你们赶紧通知。如果觉得很难,你们可以再求助一下职业选手。
(A走后)
B与C:(终于忍不住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了,说认真的,关于为啥妲己这个英雄如此受到高端局玩家的冷落(就连Hero.久诚都直言看不上妲己),详细分析尽在我之前的一个破K赞回答:
我们当然很佩服那些用妲己打上荣耀70、80星甚至更高的人,这说明他们的实力已经到了相当高的地步,能用自身水平强行跨越英雄本身的弱势。但对于大部分非绝活型玩家,我们还是认真负责地温馨建议:
“想上分,真的别用妲己。”
“能用妲己把对面打成狗的局,换成小乔,能把对面打的连狗都不如……”
是的,每当看到对面中路是妲己,我们的心情往往都忍不住会是:
好了,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最后再分享一些我过往的破K赞的原创【脑洞快乐】,大家一起Happy,一起讨个快乐的彩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