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弱势,处于被压迫状态,无权制定游戏规则。这里讨论的贫富只针对同一个社会和同一个族群内部,也只是集体意义上,不针对个体特例。对于某个具体的穷人,他可能因为残疾或者先天愚钝以及其他个人因素导致贫困。然而对于阶级而言,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掌握权力,没有控制武装力量。由于既得利益阶级控制舆论,导致羞辱和批斗穷人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因此先反驳几种常见的“穷人原罪说”。
实际上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中产阶级,甚至是上层阶级,都存在勤劳的人和懒惰的人,可为何只有无产阶级的懒人会贫穷?很显然,无法用个体懒来解释无产阶级的整体贫困。更关键的是,许多无产阶级的懒惰是拼命挣扎之后的绝望,是“习得性无助”的结果。无产阶级整体上要比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勤劳得多,但许多人会发现他们自身永远只能是“穷忙”。
中产阶级有强烈的智力优越感和血统优越感,认为他们的基因比无产阶级优秀许多。实际上在互联网尚未大众化的 2000 年左右,有研究人员对国内的大城市和小乡村的儿童做过智力测试,发现他们的平均智力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成年后穷人家庭出身的子女明显比富人家庭出身的子女愚昧得多,知识技能和眼界在平均意义上都大大落后。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享用良好的教育资源,一旦错过 20 岁之前的学习黄金期,之后是无法弥补的。比如外语的学习,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中产阶级不但有强烈的智力优越感,而且还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穷人品行卑劣”几乎是富人的集体评价。其实稍有生活阅历、对人性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阶级、任何地域皆有正直之人,也都有奸诈之人。为何却偏偏将道德败坏的穷人单独挑出来呢?的确存在来自某些地区的人普遍作奸犯科,而另外某些地区的人普遍更加遵守规则,不能用“任何地域都有好人和坏人”来掩盖地域上的道德差异。同样地,不能用“任何阶级都有好人和坏人”来掩盖阶级上的道德差异。那么究竟哪个阶级的平均道德水平更高呢?肯定是无产阶级。因为社会是逆向淘汰的,老实本分的人更容易变成无产阶级,而圆滑奸诈之人更容易提高社会地位。
实际上“超生游击队”并没有媒体渲染中的那样普遍,确实有某些地区的穷人特别喜欢超生,但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大多数民众还是比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当然农村人的多生育意愿确实比城里人强烈,根源在于缺乏警力资源。农村是乡土熟人社会,往往靠人多势众来获得安全保障。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发生了冲突,报警是没大多作用的。所谓“穷人愚昧而多生育”往往是中产阶级的“何不食肉糜”心态。
几乎所有“穷人原罪说”都在颠倒因果,将穷人由于资源匮乏所形成的负面特征基因化。鲁迅在小说《故乡》里描绘了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形象:闰土。闰土在少年时机灵活泼,可到中年后就变得麻木不仁。对于闰土而言,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被虐待的过程,要么自杀成仁,要么用奴性来苟且偷生。贫困的真正原因就在于资源匮乏导致了“马太效应”,产生恶性循环。由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当今时代的赤贫人口已经不多,绝大多数穷人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隐形的资源分配却越来越贫富悬殊。
一个穷人从小学开始,所接受的教育就是洗脑教育。教科书以及新闻传媒都是洗脑的工具,穷人在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的概率明显比富人高。话语权是富人控制,专门用来误导穷人,混淆视听。由于富人控制新闻传媒,掌握了心理优势和审美标准,导致“富人做什么都是正确的,穷人做什么都是错误的”。富人吃肉被赞美成讲究生活品味,吃素被赞美成返朴归真;而穷人吃肉被丑化成没文化的暴发户,吃素被丑化成没有营养知识。
穷人缺乏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看得见的显性资源,同时还更加缺乏话语权、劳动力定价权、收入分配权等隐性资源。当今时代是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形形色色的金融游戏全部是富人制定规则,无形之中掠夺穷人的财富。越穷的人越无权制定游戏规则,只能“哑巴吃黄莲”地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损以及社会地位世袭到下一代。弱肉强食是自然规律,然而因果轮回也是自然规律,只是轮回的周期很长,智慧不高的人往往看不见因果报应。当贫富悬殊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就极度腐朽,穷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也变成穷人。在内外压力下,社会就会出现动荡,重新洗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