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彻斯特硬盘在运行中极其脆弱。
只要你明白它的工作原理,这种脆弱显而易见。
按盘片7200转/分算,盘片半径3cm处的线速度就是2 x 3 x PI x 7200 ÷ 60 = 2160厘米/秒 (圆周率取3),也就是21米每秒——或者说,75km/h.
高速转动的盘片带动了盘片附近的空气,使得精密的磁头不和盘片接触,而是悬浮在距离盘面0.2~0.5微米的空中飞行。
这种工作模式保护了精密脆弱的磁头,使得它不会随着时间磨损;但亦因此,盘面必须极其平整,一粒灰尘都可能把高速飞行的磁头撞飞起来、然后重重落在盘面上,擦出一道伤痕,甚至直接损坏磁头。类似的,意外的震动也可能使得磁头和盘面接触,造成盘面永久损坏甚至磁头报废。
在过去,磁头会一直放在盘面上;其中最外圈的那个磁道会拿来停放磁头——断电时,磁头在那里“着陆”;加电时,那里又是磁头起飞的“跑道”……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因为启停时不可避免的与磁头接触,这条磁道很容易被磁头擦坏。因此,当时重要数据存放时,是要避开启停磁道的;BIOS里也有改变启停磁道位置的设置。
后来,随着磁头做的越来越精密、硬盘转速也越来越快,磁头就再也不能停放在盘片上了。
新的硬盘会在盘片外部专门设置一个“启停区”,同时在磁头臂上加个强力磁铁;一旦断电,这块磁铁就会立即把磁头停在启停区。
有些笔记本电脑甚至内置了传感器,一旦探测到失重(说明笔记本从桌面跌落),就会紧急把磁头移动到启停区等待撞击。靠着这种保护,这类笔记本可以保证在跌落高度不太高时、硬盘数据可以无损。
总之,对温彻斯特硬盘来说,“长期工作”只会造成主轴轴承磨损,这种磨损是极为细微的,加上可靠的润滑,可能连续工作上百年都没有问题;至于磁头,它在风中飘而已,压根不会有什么磨损。对它最大的威胁来自工作时的震动。
反而是硬盘上电/掉电/休眠时,磁头会和启停区轨道发生摩擦。这种摩擦很轻微,对硬盘寿命影响不大,但毕竟还是有些影响的。之所以经常让硬盘休眠,为的只是省电,并不会延长使用寿命。
当然,考虑到设备跌落这类意外,能有个跌落传感器、在跌落时及时断电,这个好处还是很大的。不过那就需要付出一定的硬件成本了。